中考语文古诗文精讲巧练:《邹忌讽齐王纳谏》《出师表》(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中考语文古诗文精讲巧练:《邹忌讽齐王纳谏》《出师表》(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4-10 19:54: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年中考古诗文默写精讲巧练
《邹忌讽齐王纳谏》《出师表》
【要点存盘】
邹忌讽齐王纳谏
1.《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威王发布悬赏求谏的政令后,广开言路,一开始就有“群臣进谏,门庭若市”的好局面。
2.《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威王奖赏进谏的政令下达满一年之后,表明齐国政治日益清明,从而达到“战胜于朝廷”的目的句子是:虽欲言,无可进者。
3.《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在会见徐公后,经过冷静的思考悟出了客人谬赞自己的原因是: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4.《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入朝讽谏齐威王,认为齐威王被大臣和国内的人蒙蔽得很厉害的句子是: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5.《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直接描写邹忌相貌的句子是: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6.《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写齐王受邹忌启发,用悬赏的方法广泛征求臣民意见,并提出受下赏的情况的句子是: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7.《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写邹忌经过思索,找出妻子认为自己比徐公美的原因的句子是: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出师表(诸葛亮)
1.《出师表》中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2.《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显示刘禅公正严明的治理要“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一致。
3.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写自己在刘备“三顾茅庐”前躬耕南阳时的心态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4.《出师表》中诸葛亮给刘禅关于用人的建议最重要的一条是:亲贤臣,远小人。
5.《出师表》中写诸葛亮在艰难时期承当重任的句子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6.《出师表》中一开篇就说明蜀国开国不顺的政治形势的一句是: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7.《出师表》中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其中国内有利的主观条件是: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
8.《出师表》中,诸葛亮认为刘禅如果能跟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商量宫中大小事情,然后实施,可以达到的效果是: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9.《出师表》中诸葛亮认为侍卫之臣和忠志之士毫不懈怠,奋不顾身的原因是: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10.《出师表》中诸葛亮认为,刘禅如果跟将军向宠商讨军队中的事情,就会有“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的稳定局面。
11.《出师表》中诸葛亮认为南方平定,兵员装备充足,应当激励、率领将士向北方进军,平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恢复汉朝基业,回到旧都。
12.《出师表》中诸葛亮希望刘禅能自行谋划,“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切追念先主临终留下的教诲。
【文化常识】
文化常识
1. 英国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哈姆雷特》《李尔王》《奥赛罗》《麦克佩斯》
2. 四言诗是:我国汉代以前最通行的诗歌形式,通章或通篇每句四字。
3. 四体不勤中的四体指:人的四肢
4. 四大皆空是指:(佛语)地水火风组成的宇宙四种元素
5. 管仲把礼义廉耻四道德看作治国的四个纲。
6. 四六文指;骈文的一种,全篇多以四字或六字相间为句,盛行于南朝。
7. 春秋五霸指:齐桓公 晋文公 楚庄公 秦穆公 宋襄公
8. 五等爵位指:公爵 候爵 伯爵 子爵 男爵
9. 五经:诗 书 礼 易 春秋
10. 五行:金 木 水 火 土 /仁 义 礼 智 信
11. 五常(五伦):君臣 父子 兄弟 夫妇 朋友
12. 五教:父义 母慈 兄友 弟恭 子孝
13. 五音:宫 商 角 徵 羽
14. 五刑:(隋前)墨 劓 刖 宫 大辟(隋后)笞 杖 徒 流 死
15. 死的五称:天子-崩 诸候-薨 大夫-卒 士-不禄 平民-死
16. 唐代五大书法家:柳公权 颜真卿 欧阳洵 褚遂良 张旭
【精选习题】
1.(2021河南郑州九年级下册专项测试)按要求默写填空。
(1)文中写邹忌对妻认为他美的看法的语句是“    ”。
(2)文中写邹忌对“妾之美我”的看法的语句是“    ”。
(3)写齐威王奖赏进谏的政令初下时的情景的语句是“    ”。
(4)写齐威王奖赏进谏的政令下达“期年之后”的情况的语句是“    ”。
(5)文中与“王之蔽甚矣”相照应的句子是“    ”。
2.(2022江苏泰州九年级下册检测)按要求填空。
(1)《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   》,“讽”的意思是   ,我们学过的课文《   》也选自此书。
(2)课文中描写对群臣吏民进谏的中等奖赏的句子是:   ;描写群臣吏民进谏的第二阶段的句子:   。
(3)邹忌通过与徐公比美,悟出的道理是   (用自己的话概括)。
(4)邹忌借助类比,以“   ,   ,   ”推导出了“   ”的结论。
(5)齐王接纳邹忌的谏言取得的成果是“   ”。
3.按要求用原文语句填空。
(1)文中写徐公美貌的句子是:   。写邹忌美貌的句子是:   。
(2)文中邹忌之妻赞美他的句子是:   。妾赞美他的句子是:   。客人赞美他的句子是:   。
(3)文中表明邹忌有自知之明的句子是:   。
(4)文中邹忌最直接有力地指出齐王目前处境危险的一句是:   。
(5)文中用“   ”一词既描写了进谏人多的场面,又说明了齐国确实有许多积弊。
4.《出师表》中诸葛亮向后主提出怎样实施严明赏罚的语句是:
5.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写出自己在刘备“三顾茅庐”前躬耕南阳时心态的句子是:
6.按要求默写填空。
(1)苟全性命于乱世,   。
(2)《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   “致。
(3)前段时间,你们班上课纪律很乱,整体学习成绩很差,你被临时任命为一班之长。对于新上任的你,用诸葛亮在《出师表》中的话说就是:   ,   。
(4)在《出师表》中,诸葛亮用历史经验告诉后人,只有“   ,   “,国家才能政治清明、兴旺发达。
7.名句填空。
(1)   ,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2)陛下亦宜自谋,   ,察纳雅言。
(3)不宜妄自菲薄,   ,以塞忠谏之路也。
(4)诚宜开张圣听,   ,   。
(5)《出师表》中表明诸葛亮淡泊名利的句子是:   ,   。
(6)《出师表》中表明诸葛亮临危受命的句子是:   ,   。
(7)《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   ,   ”有异曲同工之妙。
8.理解默写。
(1)作者分析先汉兴隆后汉倾颓原因的句子是:    。
(2)描写先帝三顾茅庐的句子是:    。
(3)某企业濒临倒闭,这时,老李走马上任,当上总经理,肩负起扭转亏损局面的重任,真可谓:    。
(4)《出师表》中写诸葛亮无意于功名的两句话是:    。
9.根据要求填空。
(1)《诸葛亮集》中有这样一句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   ,   ”一致。
(2)文中揭示西汉兴隆原因的句子是“   ,   ”。
(3)文中表现作者无意于功名的句子是“   ,   ”。
(4)文中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   ,   ”。
10.填空。
(1)《出师表》是作者率师北上伐魏时写给后主   的一篇表文。表中提到的“先帝”指是   。南宋诗人陆游高度评价这篇表文,说道:“出师一表真名世,   ?”
(2)《出师表》中,作者向后主着重提出了三条修明政治的主张,即   、   、   ,其中最重要的是   。
(3)《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   ,   ”的意思一致。
(4)《出师表》中,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   ,   。
(5)《出师表》中,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   ,   ,还于旧都。”
(6)《出师表》中,写诸葛亮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   ,   ”。
11.按要求填空。
(1)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希望刘禅“深追先帝遗诏”。遗诏中堪称思想准则的两句话是:   ,   。
(2)许多同学因自己的家庭条件不好而怨天尤人,其实自己的奋斗更重用。我们可以用《陈涉世家》中的“   ”来激励他们。
(3)过尽千帆皆不是,   。
(4)   ,欲语泪先流。
12.按提示默写。
①《出师表》中揭示先汉兴隆的语句是   ,   。
②刘宁的爸爸在工厂濒临倒闭的时候,被上级任命为总经理,人们都说刘宁的爸爸“   ,   ”。(用《出师表》中的语句回答)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2)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3)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4)虽欲言,无可进者
(5)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
【解析】 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注意抓住题干中重要的提示词语,这些关键词或多或少、或明或暗地暗示、限制了答案;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故答案为: (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2)妾之美我者,畏我也(3)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4)虽欲言,无可进者(5)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点评】考查默写。名篇名句的复习策略是:一要化整为零,日积月累,注意整篇背诵与片段突击相结合。复习时,注意效率;二要动口更要动手,关键是不写错别字;三要将识记与理解相结合,加强理解基础上的记忆,理解是根本,默写时要懂意思;四要注意方法,领悟含义,圈点勾画,边诵边写。
2.【答案】(1)战国策·齐策一;讽谏,指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唐雎不辱使命
(2)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3)直言不易
(4)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王之蔽甚矣
(5)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或战胜于朝廷)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邹忌讽齐王纳谏;作家作品
【解析】(1)《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战国策·齐策一》,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谋士邹忌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的故事。“讽”:讽谏,指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又称《国策》。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国,约有240年的历史。《战国策》分为12策,33卷,共497篇,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也可说是游说之士的实战演习手册。
(2)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概括文章信息。课文中描写对群臣吏民进谏的中等奖赏的句子是: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描写群臣吏民进谏的第二阶段的句子: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3)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归纳和概括、对作者观点的分析和概括。文章塑造了邹忌这样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勇于进谏的贤士形象。又表现了齐威王知错能改,从谏如流的明君形象,和革除弊端,改良政治的迫切愿望和巨大决心。告诉读者居上者只有广开言路,采纳群言,虚心接受批评意见并积极加以改正才有可能成功。归纳为:直言不易。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邹忌见威王后,并没有单刀直入地向威王进谏,而是先讲自己的切身体会,用类比推理的方式讲出“王之蔽甚矣”。他先叙述了妻、妾、客蒙蔽自己的原因,然后从自己的生活小事推而至于治国大事,说明齐王处于最有权势的地位,因而所受的蒙蔽也最深。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依据,推己及人。“王之蔽甚矣”一句,点明了进谏的主旨。
(5)本题考查理解内容。齐王接受了邹忌的劝告,立即发布政令,悬赏求谏,广开言路,对于关心国事、积极进谏者,分不同情况给予奖赏。齐王纳谏之后,齐国果然发生了可喜的变化。“虽欲言,无可进者”,说明威王已完全纠正了缺点和错误,齐国政治清明。齐威王纳谏去蔽,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从而使齐国国势强盛,威震诸侯。
故答案为:(1)①战国策·齐策一;②讽谏,指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③唐雎不辱使命。
(2)①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②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3)直言不易;
(4)①宫妇左右莫不私王;②朝廷之臣莫不畏王;③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④王之蔽甚矣。
(5)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或战胜于朝廷)
【点评】(1)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掌握。答题时应注意,名著知识关键在平时的积累,注意掌握作者、生活时代、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尤其注意掌握具体的情节内容。
(2)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概括文章信息。答题时应注意,解题时要认真审清题干,确定信息筛选的标准,按照规定的范围、角度、逐句逐段,找准相关的信息部位,确定具体语句概括作答。
(3)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归纳和概括、对作者观点的分析和概括。答题时应注意,解题时要认真审清题干,确定信息筛选的标准,按照规定的范围、角度、逐句逐段,找准相关的信息部位,确定具体语句,准确表达。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答题时应注意,解题时要认真审清题干,确定信息筛选的标准,按照规定的范围、角度、逐句逐段,找准相关的信息部位,确定具体语句,准确表达。
(5)本题考查理解内容。答题时应注意,看到题目首先在要审题后确定答案范围,提取答案时要精读相应语段,找到关键语句,然后根据这些语句将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语句提取出来作答。
3.【答案】(1)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2)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徐公何能及君也;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3)自以为不如(或“弗如远甚”)
(4)王之蔽甚矣
(5)门庭若市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邹忌讽齐王纳谏
【解析】根据平时积累答题,注意“ 昳、 蔽、矣 ”的书写,另外不要多字、少字。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背诵、理解及默写能力。做这样的题,要求学生平时要注意记忆、积累古诗文名篇名句,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默写时还要注意字形的书写一定要正确、规范、整洁。本题考查理解性默写,要在理解诗文内容,把握作者思想感情的基础上来默写。
4.【答案】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知识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
【解析】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如果有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和忠心做善事的人,应当交给主管的官,判定他们受罚或者受赏,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而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使宫内和朝廷奖罚方法不同。.此句表明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的建议。
故答案为: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5.【答案】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知识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
【解析】 本题考查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与语境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
故答案为: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6.【答案】(1)不求闻达于诸侯
(2)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3)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4)亲贤臣;远小人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
【解析】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注意抓住题干中重要的提示词语,这些关键词或多或少、或明或暗地暗示、限制了答案;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容易写错的字词有:侯、陟、臧、否
故答案为:(1)不求闻达于诸侯 (2)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3)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4)亲贤臣远小人
【点评】此题考查诗文的背诵、理解与默写能力。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时,要循序渐进积累所学的应背诵并默写的内容,首先不要混淆了所背的内容;其次是在记忆、积累的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
7.【答案】(1)亲贤臣
(2)以咨诹善道
(3)引喻失义
(4)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5)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6)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7)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根据平时对文言文名句的积累答题即可,注意以下字容易写错:诹、弘、侯、陟、臧。
故答案为:⑴ 亲贤臣
⑵ 以咨诹善道
⑶ 引喻失义
⑷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⑸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⑹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⑺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点评】此题考查默写古诗文名句的能力。本题考查有记忆型默写、理解型默写以及开放型默写。不论哪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
8.【答案】(1)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2)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3)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4)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知识点】汉字或汉字拼音;理解性默写;应用性默写
【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文名句的识记默写能力。平时学习时要注重积累,加强记忆。注意不能写错别字。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2)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3)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4)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故答案为: (1)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2)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3)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4)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文名句的识记、默写、理解能力。要想不失分,关键在于平时强化记忆,做到“三不”:不漏字、不添字、不写错别字。直接性默写,根据提示写出上下句即可;理解性默写,需要在理解全诗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分析。需要注意 倾颓、 猥自枉屈的写法。
9.【答案】(1)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2)亲贤臣;远小人
(3)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4)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
【解析】根据平时对《出师表》的背诵及理解答题,注意以下字容易写错:陟、臧、侯。
故答案为:⑴陟罚臧否,不宜异同;⑵亲贤臣,远小人;⑶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⑷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点评】此题考查默写古诗文名句的能力。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题。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要熟练背诵古诗文名篇、名段和名句;其次要字字落实,默写中不能出现错别字、更不能丢字添字;再次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大意和基本内容;最后在平时注意归类总结,这样才能应对各类题目的考查。
10.【答案】(1)刘禅;刘备;千载谁堪伯仲间
(2)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亲贤远佞
(3)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4)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5)攘除奸凶;兴复汉室
(6)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出师表;作家作品
【解析】(1)根据平时积累答题即可,注意“禅、载”的书写。
(2)第1段诸葛亮向刘禅提出广开言路的建议;第2段诸葛亮向刘禅提出严明赏罚的建议;第3-5段诸葛亮向刘禅提出亲贤远佞的
建议。“广开言路”意在“亲贤臣”,“严明赏罚”意在“远小人”。因此, 亲贤远佞是三条建议的核心。
(3)(4)(5)(6)根据平时积累答题即可,注意“陟、臧、侯、 攘、 奉 ”的书写。
【点评】(1)本题考查对古诗词及文学常识的积累。只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对每首诗及每篇课文的作者、题目、内容熟练记忆,考试时就能顺利的答题。答题时还须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2)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答这样的题,必须反复阅读文章,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用简洁、恰当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
(3)(4)(5)(6)此题考查学生默写诗文名句的能力。这几个题都属于理解性默写题。只要平时既注意记忆、积累,又能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解答本题并不难。名句默写题答题时要认真细致,务必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
11.【答案】(1)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
(2)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3)斜晖脉脉水悠悠
(4)物是人非事事休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出师表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默写古诗文名句的能力。此类题一般考查直接型默写题和理解型默写题。这里应注意“脉脉”“王侯”等的书写。
故答案为:(1)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
(2)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3)斜晖脉脉水悠悠
(4)物是人非事事休
【点评】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要熟练背诵古诗文名篇、名段和名句;其次要字字落实,默写中不能出现错别字、更不能丢字添字;再次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大意和基本内容;最后在平时注意归类总结。这样才能应对各类题目的考查。
12.【答案】亲贤臣;远小人;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应用性默写;出师表
【解析】本题要注意根据题目中的关键信息点筛选符合要求的诗句即可。比如①《出师表》中揭示先汉兴隆的语句是“亲贤臣,远小人”。②刘宁的爸爸在工厂濒临倒闭的时候,被上级任命为总经理,人们都说刘宁的爸爸“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点评】根据题目中的关键信息点选择诗句,关键在于对古诗句的理解,再联系所给信息选择恰当的诗句。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