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古诗文默写精讲巧练
《送东阳马生序》《曹刿论战》
【要点存盘】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1.《送东阳马生序》表明“援疑质理”的求教之艰难,表现出作者求知的渴望与诚心的句子: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2.《送东阳马生序》写出从师求教道路之辛苦的句子:负箧曳展,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3.《送东阳马生序》太学生优越的学习条件和读书环境的句子:县官日有康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4.《送东阳马生序》写出太学生教学条件之优越的句子: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
5.《送东阳马生序》写出太学生读书条件之优越的句子:未有问而不告。
6.《送东阳马生序》揭示了怎样的道理: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7.《送东阳马生序》写作者在众多富有的同学中能“略无幕艳意”的原因的句子是: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8.《送东阳马生序》最能体现作者求学之“勤”的句子: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9.《送东阳马生序》最能体现作者求学之“艰”的句子: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10.《送东阳马生序》赞扬马君则善学的句子:流辈甚称其贤。
曹刿论战
1.春秋时期,鲁与齐交战,起初鲁庄公不待齐军疲惫就要出战,被曹刿阻止了,曹刿采取“敌疲我打”的方针,战胜了齐军,成为了中国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有名战例。这“敌疲我打”的方针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
2.《曹刿论战》文中指出了战前的政治准备,能体现鲁庄公取信于民的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交战过程中利于反攻的时机是“彼竭我盈”之时,利于追击的时机是“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之时。
3.《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忠之属也,可以一战”的理由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4.《曹刿论战》中反映战前政治准备,表现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一句话是:忠之属也。
5.《曹刿论战》中曹刿冲破阻挠,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6.《曹刿论战》中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是:吾视其辄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7.《曹刿论战》中体现曹刿主动参与国家大事的句子是:公将战,曹刿请见。
8.《曹刿论战》中体现齐鲁战争是一场正义的战争的句子是:十年春,齐师伐我。
9.《曹刿论战》中曹刿阐述勇气在战争中的作用的句子是: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0.《曹刿论战》中体现曹刿注意细节的句子是:下视其辄,登轼而望之。
11.《曹刿论战》中曹刿不让鲁庄公追击齐军的原因是: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12.《曹刿论战》中,曹刿在“齐人败绩”“公将驰之”时,实地考察“下视其辄,登轼而望之”后,才下令追逐,最终大克齐师。
【文化常识】
1.经典四书:大学 中庸 孟子 论语
2.四大类书:太平御览 册府元龟 文苑英华 全语文
3.战国四君:齐国的孟尝君 赵国的平原君 楚国的春申君 魏国的信陵君
4.初唐四杰:王勃 杨炯 卢照邻 骆宾王
5.北宋文坛四大家:王安石 欧阳修 苏轼 黄庭坚
6.元曲四大家:关汉卿 马致远 白朴 郑光祖
7.明代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 祝枝山 文徵明 周文宾
8.北宋四大书法家:苏轼 黄庭坚 米芾 蔡襄
9.楷书四大家:唐-颜真卿 柳公权 欧阳洵 元-赵孟
10.书法四体:真(楷) 草 隶 篆
11.文房四宝:湖笔 微墨 宣纸 端砚
12.中国四大藏书阁:北京的文渊阁 沈阳文溯阁 承德文津阁 杭州文澜阁
13.古代秀才四艺(文人雅趣):琴 棋 书 画
14.国画四君子:梅 兰 竹 菊
【精选习题】
一、情景默写
1.(2022春·江苏无锡 九年级课时练习)
(1)《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忠之属也,可以一战”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秋时期,鲁与齐交战,起初鲁庄公不待齐军疲惫就要出战,被曹刿阻止了,曹刿采取“敌疲我打”的方针,战胜了齐军,成为了中国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有名战例。这“敌疲我打”的方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忠之属也,可以一战”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提示,用原文回答。
毛主席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曾对本文做了精辟的分析:“当时的情况是弱国抵抗强国,文中指出了战前的政治准备——取信于民,叙述了利于转入反攻的阵地——长勺,叙述了利于开始反攻的时机——彼竭我盈之时,叙述了追击开始的时机——辙乱旗靡之时。虽然是一个不大的战例,却同时说的是战略防御的原则。”其中“取信于民”是指鲁庄公说的_____,______,______;“彼竭我盈”是指_______之时,因为__,__,__;“辙乱旗靡”是曹刿_____,_____发现的。
4.(2022春·九年级课前预习)用原文填空。
(1)曹刿请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明鲁庄公在政治上取信于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曹刿解释为何追逐齐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要求填空。
(1)曹刿请见鲁庄公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曹刿不让鲁庄公追击齐军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曹刿判定敌方确系溃败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
6.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中对太学生中的其他人“烨然若神人”作者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春秋时期,鲁与齐交战,起初鲁庄公不待齐军疲惫就要出战,被曹刿阻止了,曹刿采取“敌疲我打”的方针,战胜了齐军,成为了中国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有名战例。这“敌疲我打”的方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曹刿论战》中表现曹刿小心谨慎观察敌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理解填空。
(1)课文中表明鲁庄公在政治上取信于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曹刿认为进攻的有利时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追击的有利时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曹刿论战》中表现曹刿小心谨慎观察敌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按要求默写填空。
(1)揭示作者小时候学习就很勤奋的句子是:__________。
(2)最能表现作者抄书之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
(3)表明作者“尝趋百里外”求学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
(4)同舍生“烨然若神人”,作者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__________。
二、句子默写
12.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
①低头乍恐丹砂落,_________。(白居易《池鹤》)
② __________,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③塞下秋来风景异,_________。(范仲淹《渔家傲》)
④斯是陋室,_________ 。(刘禹锡《陋室铭》)
⑤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__________ 。(林嗣环《口技》)
⑥以中有足乐者,_________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⑦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____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⑧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__________ ,________ 。(李商隐的《无题》)
参考答案
1. (1)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 必以情 (2)一鼓作气 再而衰 三而竭 彼竭我盈
【解析】略
2. 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 必以情
【解析】略
3. 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 必以情 齐人三鼓 一鼓作气, 再而衰, 三而竭; 下视其辙, 登轼而望之
【解析】诗词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不能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注意:狱、察、衰、竭、辙、轼。
4.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4)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解析】(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意为: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这是曹刿请见的原因。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意为: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要根据实情判断。这是鲁庄公在政治上取信于民的表现。
(3)“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意为:我看见他们的车辙散乱,远望他们的旗帜倒下,所以追赶他们。这是曹刿向庄公解释为何追逐齐军。
(4)“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意为:齐国是大国,难以估测,我怕他们有埋伏。这是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
注意易错字:鄙、察、辙、靡、逐、焉。
5. (1)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 (2)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 必以情 (3)夫大国 难测也 惧有伏焉 (4) (吾)视其辙乱 望其旗靡
【解析】试题分析: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鄙、狱、察、焉、辙乱、靡”等字词容易写错。
6. 以中有足乐者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解析】略
7. 一鼓作气 再而衰 三而竭 彼竭我盈
【解析】略
8. 下视其辙 登轼而望之
【解析】略
9.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敌军三鼓后 敌军辙乱、旗靡时
【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与默写能力。要注意审题,另外,要避免写错别字,如“虽不能察”的“察”。
(2)仔细阅读原文最后一段即可找到答案,也可用原句来回答。诸葛亮曾说:“以弱胜强,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曹刿在长勺之战中所发挥的作用即可为证。他认为进攻的最佳时机是“敌军三鼓后,彼竭我盈”之时。第二空结合“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做答。
10. 下视其辙 登轼而望之
【解析】略
11. (1)余幼时即嗜学 (2)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 (3)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4)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古诗文的能力。此类题属于基础题,也是各地中考语文必考题。古诗文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嗜”“砚”“慕”都是易错字,注意和形似字、多音字的辨析。
12. 晒翅常疑白雪消 长风万里送秋雁 衡阳雁去无留意 惟吾德馨 无敢哗者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解析】试题分析:默写诗文句子,易写错字,一是由于记忆不清,二是好望文生义,所以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诗句中每个字的含义,本题中易错字有:翅、消、雁、衡、惟、馨、哗、奉、春 禹锡、蚕、蜡炬,要根据语境仔细判断,注意书写,不要笔误。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