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说出课文里介绍的几种“天然的指南针”是怎样帮助人们辨别方向的。
2、启发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做生活的有心人。
教学重点:能说出课文里介绍的几种“天然的指南针”是怎样帮助人们辨别方向的。
教学难点:明白辨别方向的科学道理。了解其他辨别方向的办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齐读课题:第17课《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1、开火车领读词语。
2、上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知道课文告诉我们大自然有很多天然的指南针,帮助我们辨别方向。这天然的指南针分别是什么?(课件演示)。
二、自读感悟,同桌讨论
1、它们是怎样准确地指明方向的?请同学们翻开书本,自由轻声读课文2~5自然段,
2、同桌讨论。
三、交流体会。
1、学习第二小节:
⑴ 指名读第二小节。
⑵ 说说自己的发现。
(3)太阳中午的时候为什么在南边?(课件演示)
拓展:如果是早上的太阳,你能辨别方向吗?
理解“忠实”“向导”,因为太阳都是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中午的时候在南边,按一定的轨迹运转,是可以信任的,可靠的,所以说是忠实的向导。
过渡:白天可以看太阳辨别方向,那要是夜晚迷路了该怎么办呢?
3、学习第三小节:
⑴ 指名读第三节。
⑵ 怎样找到北极星?(课件演示)
4、教学第四小节:
⑴ 指名读。
⑵为什么枝叶稠的一面是南方,稀的一面的北方?
5、教学第五小节。
⑴ 齐读课文。
⑵ 课文没给我们答案,谁来解决这个疑问?
理解“沟渠”,课件演示。
⑶ 把“北”“南”代进课文读一读。
6、小结:刚才我们在学习当中,明白了天然指南针是怎样准确给我们指点方向的,老师出了道题想考考你们。
(课件出示填空题)指名说,齐读。
7、齐读最后一段
(1)}课文哪里说的意思和这一段的前三句意思一样(首尾呼应)
(2)怎样才能找到天然的指南针?
四、拓展升华
1、课文的最后一段告诉我们还有很多天然指南针,你还知道哪些?
2、师:希望同学们在平时生活中要多观察多思考,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板书设计:
17、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中午: 太阳 (南) 树影(北)
黑夜: 北极星 (北) 细细观察,
阴雨天: 枝叶稠(南) 枝叶稀(北) 多多去想
雪后: 沟渠里的积雪 化得快(北) 化得慢(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