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单元复习:辽宋夏金元时期
南宋
西夏
金
南宋
蒙古
金
南宋
蒙古
元朝
南宋
元朝
一、政权更迭与重大事件
宋太祖 赵匡胤
北宋
西夏
辽
契丹首领
耶律阿保机
党项族首领
元昊
宋高宗 赵构
金太祖
完颜阿骨打
北宋
西夏
金
蒙古大汗
成吉思汗
元世祖 忽必烈
任务一:在扇形图上填入正确的政权名称,将下列历史人物对应在恰当的政权/时期中。
结合任务一,判断下列漫画配文是否符合属实。
一、政权更迭与重大历史事件
金国打到开封,点了皇帝全家桶,还打包带走。这是北宋的灭顶之灾——靖康之耻。
宋真宗时期,辽大举攻宋,双方议和,签订澶渊之盟,辽国给宋朝岁币。
蒙古和南宋结盟,南北夹击金朝,其后,金朝灭亡,南宋与蒙古对峙局面形成。
宋给辽岁币
元朝统一全国
蒙古(元)
元
蒙古—元朝统一全国过程图
一、政权更迭与重大事件
1.[时空观念]制作时间轴有助于培养时空观念。下图中①处对应的朝代是( )
A.西周 B.秦朝
C.宋朝 D.清朝
2.时空观念是历史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下列示意图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
民族政权并立的是( )
A. B. C. D.
3. 以盟约的方式达成和解是解决纷争的方式之一。结束宋辽之间战争状态的盟约是( )
A.绍兴和议 B.澶渊之盟 C.宋夏协议 D.雁门关协议
小试牛刀
C
C
B
4.对以下大事年表解读正确的是( )
A.各民族政权始终处于战争状态 B.北宋政权存在不超过一百年
C.辽与南宋维持相对和平的局面 D.各民族政权并立与力量消长
5. 岳飞在《满江红》中写道:“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其中的“胡虏”“匈奴”实际上指的是( )
A. 党项族 B. 女真族 C. 匈奴族 D. 契丹族
6.下图①对应的朝代是( )
A.汉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小试牛刀
D
B
思考:唐末以来存在哪些积弊?宰相赵普提出了怎样的解决方案?
陈桥兵变 黄袍加身
五代建立者简历
后梁 朱温 宣武节度使
后唐 李存勖 河东节度使
后晋 石敬瑭 原任河东节度使
后汉 刘知远 河东节度使
后周 郭威 原任邺都留守将军
“天子,兵强马壮者当为之”
赵匡胤当皇帝的第二年,大臣赵普针对“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的状况,提出:“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积弊1:方镇太重
解决方案: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
积弊3:武将专权
积弊2:君弱臣强
二、新形势下的制度革新
北宋篇
任务二:(1)根据教材P30第一段,完成填空。通判的职权和作用都有哪些?说说北宋是如何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的(应对方镇太重的积弊)?
派_____担任地方长官
取消_____ 收税权
政治
设_____管地方财政
大部分赋收上交___
地方精兵编入禁军
定期更驻
经济
军政
收精兵
削实权
制钱谷
文官担任
牵制知州
收 权
分 权
中央集权加强
材料1:《宋史·职官志》记载,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知州等地方长官)通签书施行。”
文官
节度使
转运使
中央
行政+司法事物
分散和制约
二、新形势下的制度革新
北宋篇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积弊2:君弱臣强
唐:程序分权(草拟、审核、执行)
宋:领域分权(行政、财政、军政)
在中央,宋太祖为防止宰相权力变大,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
北宋篇
积弊3:武将专权
杯酒释兵权
二、新形势下的制度革新
北宋篇
任务二:(2)为什么说杯酒释兵权是成功的交易?
研读材料,概括宋太祖针对武将专权采取的其他措施。
材料2:
材料3:天下之兵,本于枢密,有发兵之权而无握兵之重,京师之兵,总于三帅,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
——范祖禹《范太史集》
积弊3:武将专权
解除了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的控制了军队
握兵权与发兵权分离
更换将领,更换驻地
兵不识将,将不识兵
二、新形势下的制度革新
北宋篇
积弊3:武将专权
唐宋宰相情况对比表
时期 登科 人数 宰相 人数 进士出身的宰相人数
唐朝 6603 123 22
两宋 45640 135 111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宋真宗
宁为百夫长,
胜作一书生!
宋代文臣
唐代武将
万般皆下品,
唯有读书高!
材料反映出唐宋时期哪些变化?结合本课所学,说说原因。
武将地位下降,文官地位提升
读书风气浓厚
科举取士人数增加→科举制发展
宰相更多取于进士→文官任要职
重文轻武政策
二、新形势下的制度革新
北宋篇
宋代,武将带兵打仗要按朝廷预授的“阵图”行军布阵。
积弊3:武将专权
宋初重文轻武的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材料4: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一首《退将诗》,有“曾因国难批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之句;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二、新形势下的制度革新
北宋篇
方镇太重
武将专权
君弱臣强
中央集权
削弱相权
重文轻武
问题
应对
新问题
积贫
积弱
改革
王安石变法
二、新形势下的制度革新
北宋篇
图2 元朝形势图(1330)
山东
河北
山西
“腹里”
读左图可知:
____朝时期,我国已经有省级行政区的设置。当时全国范围内共有__个行省,和___个中书省,以及______辖地。
元
10
1
宣政院
有学者指出,“行中书省是由中央宰相府(即中书省)分出一个机关驻扎在外面,行省就是一个行动的中书省。这因蒙古人征服中国,不敢把政权分散,要完全把握集中在中央。”
元朝篇
二、新形势下的制度革新
(监 察)
任务三:(1)阅读教材p52最后两段,完成示意图。结合材料,分析行省制度的优势。
皇帝
枢密院
__②__
③
(军 务)
吏部
__④__
户部
礼部
兵部
刑部
工部
_____⑤______
( _①_)
何为行省制度?
材料一:行省…在中央统一政策的基础上,独立处理本省以内的政务。
——陈长琦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无论是作为朝廷的派出机构,还是作为常设的地方最高官府,“其代表中央进行政治控驭和军事镇遏的色彩,一直非常浓厚。”从而有效协调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加
强中央集权。
——袁廷虎
《关于元代制度教学的几点思考》
元世祖 忽必烈
图3 元朝机构示意图
元朝篇
地方权力集中中央又有一定自主权
加强中央集权
(行 政)
中书省
御史台
行省
路、府、州、县
二、新形势下的制度革新
元
秦
唐
秦唐宋元朝中央行政机构
宋
体现了制度的继承性和创新性
二、新形势下的制度革新
元朝篇
任务三:(2)阅读教材p53,完成填空。选择一个区域,列举其与中原王朝的交往历史。
我们生活在西域,受_____________等机构的管辖。
北庭都元帅府
我们生活在吐蕃,受____________管辖,它受中央_____管辖,这标志着___________ _。
西藏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
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宣政院
我们生活在琉球,________
是中央政府首次在我们这儿设立的行政机构。
澎湖巡检司
因地制宜
元朝篇
图2 元朝形势图(1330)
二、新形势下的制度革新
(一)西域与中原的交往历史
设立西域都护,标志着西域政权归属中央政
西汉时期
唐朝时期
元朝时期
灭东西突厥,完全统一西域。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
设置北庭都元帅府,加强对西域的管辖。
元朝篇
二、新形势下的制度革新
(二)台湾与中原的交往历史
三国时期
隋朝时期
元朝时期
台湾称作琉球,设置澎湖巡检司管辖。
吴国大将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这是大陆人民到达台湾的第一次明确记录。
台湾称作流求,大陆商人常到流求贸易。
元朝篇
二、新形势下的制度革新
(三)西藏与中原的交往
文成公主
嫁与松赞干布
唐太宗
时期
唐中宗
时期
元朝时期
唐穆宗
时期
金城公主
嫁与尺带珠丹
唐蕃会盟碑
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元朝篇
二、新形势下的制度革新
中书省
皇帝
(军 权)
枢密院
(行 政)
(监 察)
御史台
宣政院
(管理西藏及宗教事务)
地方
中央
今山东、山西、河北
中书省
全国大部分地区
行中书省
创新而变
西 藏
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澎湖和琉球地区
澎湖巡检司
西域地区
北庭都元帅府
因地制宜
二、新形势下的制度革新
元朝篇
7. 《元史》记载:“宣政院……掌释教(佛教)僧徒及吐蕃之境。”这表明( )
A.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
B.元朝设置机构管理西域的军政事务
C.宣政院掌管全国的行政和宗教事务
D.元朝设立统一的边疆地区管理机构
8.元代规定,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能调动军队。这说明( )
A.行省权力受到中央节制 B.重视对地方工作的监察
C.地方长官有较大独立性 D.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管辖
9. 某同学梳理北京历史沿革(如右表)。与这三个朝代
相对应的制度是( )
A.分封制、行省制、郡县制
B.郡县制、行省制、分封制
C.行省制、分封制、郡县制
D.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
小试牛刀
B
A
D
任务四:(1)读下图,猜猜它们的功能?它们的出现说明了什么?
图15 北宋纸币“交子”拓片
图14“济南刘家功夫针铺”铜板
“认门前白兔儿为记”
商标
“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
广告
宋代商业空前发达
出现纸币
三、经济发展与文化繁荣
市井经纪之家,往往只于市店旋买饮食,不置家蔬。
——宋《东京梦华录》
图16 宋代的灯箱广告
世界最早的商标广告
任务四:(2)根据下列图文史料,你可以得出哪些推论?结合教材,验证你的推论。
可点亮
推论1:夜晚经营,营业时间延长
图17 宋代的送外卖小哥
推论2:商业营业范围扩大
宋代的送外卖小哥
餐饮业发达,随时贴心服务
三、经济发展与文化繁荣
南移速度加快
逐渐超过北方
东晋南朝
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唐中期
南宋
国家经济,仰给东南
三、发达的商业贸易
南宋时,完成了
经济重心的南移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都市繁华
文化丰富
大都市:开封、临安、大都
娱乐场所:瓦子、勾栏
宋词:苏轼、李清照、辛弃疾
元曲:关汉卿《窦娥冤》
司马光《资治通鉴》
节日:春节、元宵、中秋
文学艺术
史学成就
课堂小结
凉州行
[明] 戴良
……
年年此地成边土,
竟与胡人相间处。
胡人有妇能汉音,
汉女亦解调胡琴。
1.诗歌反映了元时期哪一民族现象?
民族交融
2.民族交融的表现?(参考P52)。
① _____各族内迁。
② _______、 _______等族汉化。
③ _______开始形成。
边疆
契丹
女真
回族
四、文明交往与民族交融
《马可·波罗行纪》记载了大都的繁荣,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极大向往。
陆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
四、文明交往与民族交融
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纸币、驿站制度
天文历法、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
药物、天文历法、数学
发达的中外交通,
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科技的交流与发展
西方
中国
四、文明交往与民族交融
指南针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科技
活字印刷术
火药
中外交通
海上:贸易频繁
陆上:驿站发达
中外交通
四通八达 海陆并进
宋元科技
领先世界 影响深远
文明交流
双向互惠 借鉴共生
四、文明交往与民族交融
1.(2016 四川成都)据考证,唐朝的《邸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报纸之一。与该报的产生密切相关的科技发明是( )
①造纸术②活字印刷术③雕版印刷术④转轮排字盘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2016 内蒙古巴彦淖尔)培根说过,中国古代的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下列说法对“改变了整个世界”这句话理解最恰当的是( )
A.确立了中国文明故国地位 B.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兴起
C.推动了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D.促使西欧步入了近代社会
3.在太仓樊村泾元代遗址考古现场,考古队执行领队指着这1.3万平方米的发掘现场说:“发掘表明,当年这里曾是元代大型瓷器仓储及贸易集散地,印证了太仓港在元代被称为天下第一码头的事实。”上述材料印证了元朝 ( )
A.民族关系融洽 B.科学技术发达 C.对外贸易繁盛 D.军事实力强大
小试牛刀
B
D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