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淮南子·道应训》(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淮南子·道应训》(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4-10 18:38: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文言文专题训练-------《淮南子·道应训》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白公胜得荆国①,不能以府库分人。七日,石乙入曰:“不义得之,又不能布施,患必至矣。”白公弗听也。九日,叶公入,乃发大府之货以予众,出高库之兵以赋民,因而攻之,十有九目而禽白公。
晋公子重耳出亡,过曹,无礼焉。厘负羁之妻谓厘负羁曰:“君无礼于晋公子,吾观其从者,皆贤人也,若以相夫子反晋国,必伐曹,予何不先加德焉?”厘负羁遗之壶饭而加璧焉。重耳受其饭而反其璧。及其反国,起师伐曹,克之,令三军无入厘负羁之里。
吴起为楚令尹,适魏,问屈宜若曰:“王以为令尹先生试观起之为之也。”屈子曰:“将奈何?”吴起曰:“将衰楚国之爵而平其制禄,损其有余而绥其不足,砥砺甲兵,时争利于天下。”屈子曰:“今子将衰楚国之爵而平其制禄,是变其故,易其常也。阴谋逆德,好用凶器,逆之至也。宜若闻之,非祸人,不能成祸。吾固惑吾王之数逆天道,戾人理,至今无祸,差须夫子也。”吴起惕然曰:“尚可更乎?”屈子曰:“予不若敦爱而笃行之。”
晋伐楚,三舍不止,大夫请击之,庄王曰:“先君之时,晋不伐楚。及孤之身而晋伐楚,是孤之过也。”曰:“先臣之时,晋不伐楚,今臣之身而晋伐楚,此臣之罪也。请王击之。”王俯而泣涕沾襟,起而拜群大夫。晋人闻之曰:“君臣争以过为在己,且轻下其臣,不可伐也。”夜还师而归。《老子》曰:“能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
成王问政于尹佚曰:“吾何德之行,而民亲其上?”对曰:“使之时,而敬顺之。”王曰:“其度安在?”曰:“如临深渊,如履落冰”王曰惧哉王人乎尹佚曰天地之间四海之内善之则吾畜也不善则吾雠也昔夏商之臣反雠桀纣而臣汤武宿沙之民皆自攻其君而归神农此世之所明知也,如何其无惧也?”
(节选自《淮南子·道应训》)
【注】①白公胜:辛姓,名胜,号白公,楚平王之孙,太子建之子。荆国:楚国。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王曰/惧哉/王人乎/尹佚曰/天地之间/四海之内/善之则吾畜也/不善则吾雠也/昔夏商之臣/反雠桀纣而臣汤武/宿沙之民/皆自攻其君而归神农/
B.王曰/惧哉/王人乎/尹佚曰/天地之间/四海之内/善之则吾畜也/不善则吾雠也/皆夏商之臣/反雠桀纣而臣汤武/宿沙之民皆自攻/其君而归神农/
C.王曰/惧哉王/人乎/尹佚曰/天地之间/四海之内/善之则吾畜也/不善则吾雠也/昔夏裔之臣/反雠桀纣而臣汤武/宿沙之民/皆自攻其君而归神农/
D.王曰/惧哉王/人乎/尹佚曰/天地之间/四海之内/善之则吾畜也/不善则吾雠也/昔夏商之臣/反雠桀纣而臣汤武/宿沙之民皆自攻/其君而归神农/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公子重耳出亡”与“今亡亦死”(《陈涉世家》)两句中的“亡”字含义相同。
B.“适魏”与“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赤壁赋》)两句中的“适”字含义不同。
C.“戾人理”与“鸢飞戾天者”(《与朱元思书》)两句中的“戾”字含义不同。
D.“三舍不止”与“若舍郑以为东道主”(《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舍”字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公胜攻下楚国后,石乙认为应将府库内的粮食和兵器布施给民众,否则会遭受祸患。后来,叶公攻入楚都,将财物和兵器发给民众,很快打败了白公胜。
B.晋公子重耳流亡途中经过曹国时,厘负羁给重耳他们一壶稀粥和璧玉,重耳执掌晋国朝政、派兵攻克曹国后,下令不许侵扰厘负羁所居住的里巷。
C.对于吴起打算处理楚国政务的做法,屈宜若认为违逆天德,会遭受灾祸。面对吴起的惊惧,屈宜若指出这种祸患不能免除。
D.晋国进攻楚国,楚庄王谦恭地对待大臣,与众大臣都反思自己的错误,争着承担过失的责任,晋国人知道后,停止征伐,连夜撤兵回到晋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若以相夫子反晋国,必伐曹,于何不先加德焉?
②今子将衰楚国之爵而平其制禄,是变其故,易其常也。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襄子攻翟而胜之,取尤人、终人。使者来谒之,襄子方将食而有忧色。左右曰:“一朝而两城下,此人之所喜也。今君有忧色,何也?”襄子曰:“江河之大也,不过三日。飘风暴雨,日中不须臾。今赵氏之德行无所积,今一朝两城下,亡其及我乎?”孔子闻之曰:“赵氏其昌乎!”夫忧,所以为昌也,而喜,所以为亡也。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贤主以此持胜,故其福及后世。齐、楚、吴、越皆尝胜矣,然而卒取亡焉,不通乎持胜也。唯有道之主能持胜。孔子劲构国门之关,而不肯以力闻。墨子为守攻,公输般服,而不肯以兵知。善持胜者,以强为弱。
惠孟见宋康王蹀足謦欬疾言曰寡人所说者勇有功也不说为仁义者也客将何以教寡人惠孟对曰:“臣有道于此。人虽勇,刺之不入;虽巧有力,击之不中。大王独无意邪?”宋王曰:“善,此寡人之所欲闻也。”惠孟曰:“夫刺之而不入,击之而不中,此犹辱也。臣有道于此,使人虽有勇弗敢刺,虽有力不敢击,夫不敢刺、不敢击,非无其意也。臣有道于此,使人本无其意也。夫无其意,未有爱利之心也。臣有道于此,使天下丈夫女子莫不欢然皆欲爱利之心,此其贤于勇有力也,四累之上也。大王独无意邪?”宋王曰:“此寡人所欲得也。”惠孟对曰:“孔、墨是已。孔丘、墨翟,无地而为君、无官而为长,天下丈夫女子莫不延颈举踵而愿安利之之者。今大王,万乘之主也。诚有其志,则四境之内皆得其利矣。此贤于孔、墨也远矣!”宋王无以应。惠孟出,宋王谓左右曰:“辩矣,客之以说胜寡人也。”故老子曰:“勇于不敢则活。”由此观之,大勇反为不勇耳。
(《淮南子·道应训》)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惠孟见宋康王/蹀足謦欬/疾言曰/寡人所说者勇/有功也/不说为仁义者也/客将何以教寡人/
B.惠孟见宋康王/蹀足謦欬/疾言曰/寡人所说者/勇有功也/不说为仁义者也/客将何以教寡人/
C.惠孟见宋/康王蹀足謦款/疾言曰/寡人所说者/勇有功也/不说为仁义者也/客将何以教寡人/
D.惠孟见宋/康王蹀足謦欬/疾言曰/寡人所说者勇/有功也/不说为仁义者也/客将何以教寡人/
6.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襄子方将食而有忧色”与“方其破荆州”(《赤壁赋》)两句中“方”字含义不同。
B.“然而卒取亡焉”与“风雨兴焉”(《劝学》)两句中的“焉”字含义不同。
C.“此其贤于勇有力也”与“其贤不及孔子”(《师说》)两句中“贤”字含义相同。
D.万乘,古时指天子。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出兵车万乘,诸侯地方百里,出兵车千乘。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襄子认为自然之理和治国之道有相似之处,他清醒地意识到潜在的危机,孔子也正因为这一点认为赵氏会兴亡昌盛。
B.贤明的君主知道保持胜利比取得胜利更为困难,所以他们能保持胜利。而无道之君即使获得一时胜利也难以福及后世。
C.惠孟认为宋康王是一个有道之君,他抓住宋康王的心理,和他深入谈论身体不被刺入、人不被击倒的方法,深受认可。
D.惠孟劝谏宋康王如果把孔墨作为自己标准,以他君王的身份一定可以做出超过孔墨的事业,天下人也会因此获益。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赵氏之德行无所积,今一朝两城下,亡其及我乎?
(2)宋王谓左右曰:“辩矣,客之以说胜寡人也。”
9.上面文段认为一个贤明的君王应该要做到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答案
1、A句意:成王说;“做个君王,如此可怕!”尹佚说:”天地之阔,四海之内,你善待百姓,他们就会顺从你,你不善待百姓,他们就有可能成为你的仇敌。过去夏商的臣民起来反抗桀纣而自愿臣服汤武,宿沙民众自发攻打宿沙君王而归顺神农。
“哉”为句末语气词,所以应在“哉”后断开,“王”的宾语为“人”,所以中间不应断开,排除CD;
“攻”的宾语为“其君”,中间不应断开,排除B。
2.D
A.正确。“晋公子重耳出亡”中“亡”解释为“逃亡”;句意:晋公子重耳流亡国外。
“今亡亦死”中“亡”解释为“逃亡”;句意:现在逃亡也是死罪。
B.正确。“适魏”中“适”解释为“到”;句意:到了魏国。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中“适”解释为“享有”;句意:而我和你共同享有。
C.正确。“戾人理”中“戾”解释为“违背,违反”;句意:背离事理。
“鸢飞戾天者”“戾”解释为“至,到达”;句意:像老鹰一样飞到天上追求高位的人。
D.错误。“三舍不止”中“舍”解释为“中国古代行军以三十里为一舍”;句意:推进九十里地还不停止。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中“舍”解释为“放弃”;句意:如果放弃攻打郑国而把郑国当作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3.C“屈宜若指出这种祸患不能免除”错误。屈宜若只是告诫要真心实意地做些敦厚仁慈的事,并未“指出这种祸患不能免除”。
4.①如果重耳公子借助这些人的帮助回到晋国(执掌朝政),必定会讨伐曹国,你为何不乘现在先给晋公子重耳施加恩德呢?
②你现在要削减楚国贵族的爵位,平抑法定的俸禄制度,这是改变原有的制度和常规。
参考译文:
白公胜取得楚国的政权后,不肯将府库内的粮食和兵器分发给民众。第七天,石乙进见白公胜说:“我们得到的是不义之财,又不肯布施给民众,祸害必定会降临。”白公胜不听。第九天,叶公攻入楚都,立即将大府里的财物分发给民众,拿出军库的兵器发给人民,依意民众攻打白公胜,等到第十九天就彻底打数白公胜。
晋公子重耳流亡国外,经过曹国,曹国君对他很不礼貌。曹臣厘负羁的妻子对厘负羁说:“我们的国君对晋公子重耳不礼貌,但我观察到跟随重耳公子流亡的几位都是贤人。如果重耳公子借助这些人的帮助回到晋国(执掌制政),必定会讨伐曹国,你为何不乘现在先给晋公子重耳施加恩德呢?”于是厘负羁遵照妻子的话给重耳他们一壶稀粥,还加上壁玉。重耳接受了稀粥而将壁玉退回,等到重耳他们返回普国并执掌朝政后,就下令讨伐曹国,在攻克曹国以后,特地命令三军不许侵扰厘负羁所居住的里巷。
吴起任楚国的今尹,一次到魏国去,对屈宜若说:“君王任用我做楚国今尹。先生试试观察我怎么样来做好这个令尹。”屈宜若问道:”你打算怎样做呢?”吴起说:“我打算削减楚国责族的爵位,平抑法定的俸禄制度,损有余以补不足;精心训练军队,等待机会和各国争霸天下。”屈宜若说:“你现在要制减楚国贵族的爵位,平抑法定的俸禄制度,这是改变原有的制度和常规,暗中策划违逆天德的事,又好用兵器,这就是最大的倒行逆施。我听说过,不祸害别人,就不会给自己带未祸患。我早就怀疑我们的君王屡次违道天道,背离事理,怎么至今还没道受灾祸,这灾祸可能正等着你呢!”吴起听后惊惧地问:“还可以改变吗?”屈宜若说:“你不如现在真心实意地做些敦厚仁慈的事。”
晋国讨伐楚国,推进九十里地还不停止。楚国的大夫们请求楚连王还击,楚庄王说:“先王在世时,晋国不敢征伐楚国。现在到了我执政,晋国却不断地征伐楚国,这是我的过错啊。”众大夫说:”前朝的大臣在世的时候,晋国不敢进犯楚国,现在轮到我们当大臣了,晋国却不断进犯我们楚国,这是我们群臣的罪过啊!请君王下令反击晋!”楚庄王听了难过得低头而泣,泪水都沾湿了衣襟,起身揖拜各位大夫。晋国人知道后议论说:“楚国的君臣争着说过失在自己身上,而且楚王还降低自己的身份谦恭地对待大臣,这样的国家我们不可继续攻打下去了。”于是晋军连夜撤兵回国。所以《老子》说:“能够承担国家的层辱,这才配称国家的君主。”
周成王向尹佚请教为政之道说:“我要具备怎样的德行,才能使百姓亲附我?”尹佚回答说:“用民要合时宜,要恭敬顺从他们。”成王问:“如何才能这样呢?”尹佚说:“好像面临深渊,犹如行走在薄冰上。”成王说;“做个君王,如此可怕!”尹佚说:”天地之阔,四海之内,你善待百姓,他们就会顺从你,你不善待百姓,他们就有可能成为你的仇敌。过去夏商的臣民起来反抗桀纣而自愿臣服汤武,宿沙民众自发攻打宿沙君王而归顺神农,这些历史事实大家都很清楚,所以怎么能不害怕民众的力量呢?”
(节选自《淮南子·道应训》)
5、B句意:惠孟拜见宋康王,康王踩着脚、咳嗽着,大声说:“我所喜欢的是勇猛有力的人,不喜欢那些讲仁义的人。你这位客人对此有何高见指教我?”
“宋康王”是一个完整名字,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D;
“寡人所说者勇有功也”是判断句,“者”后句中停顿,排除A。
6.C
A.将要、正要;当……时。句意: 赵襄子正准备吃饭,听后露出忧虑的神色。/当他攻破荆州的时候。
B. 句末语气助词;兼词,于之,从这里。句意:但最终都走向衰亡。/ 风雨就从这里兴起了。
C.超过;才德优秀。句意:这种德行要远远超过勇武有力。/他们的贤能都比不上孔子。
D.正确。
7.C“惠孟认为宋康王是一个有道之君”错误。由原文“贤主以此持胜,故其福及后世。齐、楚、吴、越皆尝胜矣,然而卒取亡焉,不通乎持胜也。唯有道之主能持胜”可知,原文只是说“只有有‘道’的君主才能保持胜利果实”,但是并没有内容直接说明宋康王是“有道之君”。
8.(1)现在我们赵氏的德行没有积累多少,而一天就夺取两座城镇,灭亡也大概会接踵而来了吧?
(2)宋康王对身边的人说:“这位客人很善于辩论,他用辩说使我十分佩服。”
9.①注重德行的积累,②懂得持胜之道,③能获得天下人的喜爱和敬仰。
参考译文:
赵襄子派兵攻打翟国获胜,夺取了尤人和终人两座城镇。使者前来报告赵襄子,赵襄子正准备吃饭,听后露出忧虑的神色,他身边的人看到后就说:“一个早上就攻下两座城镇,这是人们所高兴的事。现在您反而显得忧愁,这是为什么呢?”赵襄子回答说:“长江黄河发大水,也不过三天就退下去了。狂风暴雨,太阳当头照,也都是片刻的现象。现在我们赵氏的德行没有积累多少,而一天就夺取两座城镇,灭亡也大概会接踵而来了吧?”孔子知道此事后说:“赵氏将要昌盛了!”取得胜利后反而忧虑、反思,这恰恰说明会进一步取胜和昌盛;而为了一点胜利就沾沾自喜则说明非但不会进一步取胜,还会导致失败。取得胜利并不难,难的是如何保持胜利。贤明的君主知道这个道理,所以能保持胜利,并将所缔造的胜利果实传给后代。而历史上的齐、楚、吴、越四国都曾战胜过诸侯,称霸过天下,但最终都走向衰亡,这是因为四国君主都不懂如何保持胜利果实的道理。只有有“道”的君主才能保持胜利果实。孔子的力气大得能拉开城门的门栓,但他却不愿意以力大而著称;墨子善于守御攻城,这种技术连公输般都不得不佩服,但是墨子就是不愿意以善于用兵而出名。所以,善于保持胜利的人,尽管处于强势,但却表现出柔弱(以防止物壮则老)。
惠孟拜见宋康王,康王踩着脚、咳嗽着,大声说:“我所喜欢的是勇猛有力的人,不喜欢那些讲仁义的人。你这位客人对此有何高见指教我?”惠孟回答说:“我这里有一种道术,能够让你有这种功夫:再骁勇的人也刺不进你的身体,再有力的人也击不倒你。大王难道不想具有这种功夫吗?”康王说:“好。这种功夫我倒想听你介绍介绍。”惠孟于是接着说:“刺你而刺不进身体,击打你而击不倒你,但这还是使受刺击的你感到是一种侮辱。我这里的一种道术,能够让你有这种本事:再骁勇的人不敢刺你,再有力的人不敢击打你,但不敢刺你,不敢击打你,不等于他没有这种想刺击你的意图。所以,我这里还有一种道术,能够让你有这种品行:使别人就根本没有这种想伤害你的意图。但是没有这种想伤害你的意图,不等于说他就有一种爱护你、使你得利的心。由此,我这里再有一种道术,能够使你有这种德行,即别人非但没有伤害你的意图,还无不欣喜愉悦地爱你,使你得利。这种德行要远远超过勇武有力,在这四种情况中属于最好的一种。大王难道不想获得这种德行吗?”康王听后说:“这正是我想获得的。”惠孟接下说:“孔子、墨子就是具有这种德行的人,所以,他们尽管没有任何领地但却成为众人敬仰的精神领袖,他们尽管没有任何官职但却能成为人们的主宰。天下男男女女无不伸长脖子踮着脚跟仰望他们、并希望他们平安幸福。今天你大王是一个大国的君主,如果你真有孔墨这样的德行,那么,全国范围内的人、包括你自己,都能得到利益,这不比孔墨强多吗?”听了之后,宋康王无语可答。惠孟出去之后,宋康王对身边的人说:“这位客人很会辩论。他用辩说使我十分佩服。”所以《老子》说:“勇于柔弱就不会陷于死地。”由此看来,大勇反而成了不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