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期中测试卷(1-2单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期中测试卷(1-2单元,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4-10 19:52: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期中测试卷(1-2单元)
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7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填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选择题(本题共14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如图所示,有三根钢棒,其中甲、乙相互排斥,甲、丙相互吸引,如果已知甲是磁体且右端为N极,那么下列对乙、丙的判断正确的是(  )
A.乙是磁体且右端是N极 B.丙是磁体且右端是N极
C.乙是磁体,丙不一定是磁体 D.乙是磁体,丙也一定是磁体
科学家将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17,中子数为174,相对原子质量为291的元素命名为 ,符号Ts,请模仿图甲,将该元素对应信息编写到图乙中相应位置,“①”处应填(  )
A.291 B.174 C.117 D.57
如图为某原子结构模型的示意图,其中a、b、c是构成该原子的三种不同粒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决定该原子种类的粒子是b B.原子中b与c的数目一定相同
C.原子中a与c的数目一定相同 D.原子的质量集中在a和c上
下列化学用语中,对“2”的含义表述不正确的是(  )
A.2H﹣﹣2个氢原子
B.H2﹣﹣1个氢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
C.2NH3﹣2个氨分子
D.S2﹣﹣﹣硫元素的化合价为﹣2
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的部分内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3 Al 铝 26.98 14 Si 硅 28.09 x P 磷 30.96 16 S 硫 32.06
A.表中元素都属于非金属元素 B.一个硅原子的质量是28.09 g
C.x的值为15 D.铝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27
钠是人体必须的常量元素,其原子结构示意图和它在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2.99g
B.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C.Na+的核内质子数为10
D.人体缺钠易导致骨质疏松
碳一12是指含6个中子的碳原子,下列对氧一16和氧一18两种氧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质子数相同 B.质量相同
C.电子数不相同 D.16和18表示原子个数
重金属一般指的是相对原子质量大于55的金属元素,对人体有一定的危害,下列元素属于重金属的是(  )
A. B. C. D.
稀土元素铕(Eu)是激光及原子能应用的重要材料。已知氯化铕的化学式为EuCl3,则氧化铕的化学式为(  )
A.EuO B.Eu2O3 C.Eu3O2 D.EuO3
固态碘受热后变成了紫红色的碘蒸气,无论是固态碘还是碘蒸气都能使切开的土豆变成蓝色,这说明(  )
A.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
C.分子有一定的大小 D.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自动空气开关的主要作用是当电路中的实际电流超过电路允许的最大工作电流时,自动“跳闸”,切断电源保护用电器。小李家的自动空气开关经常“跳闸”,造成这一现象的可能原因是( )
A. 电压太低 B. 同时用了太多用电器
C. 某条线路开路 D. 用电器金属外壳没有接地
对下列现象或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
现象或事实 解释
A 气体被压缩 分子间的间隔大
B 墙内开花墙外香 分子不停运动
C 物体热涨冷缩 分子可变大可变小
D 1个水分子质量约为3×10﹣26kg 分子很小
A.A B.B C.C D.D
小明设计的研究“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实验电路图如图所示,下表是他所做实验的记录,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电磁铁(线圈) 100匝 50匝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电流(A) 0.8 1.2 1.5 0.8 1.2 1.5
吸引铁钉的最多数目(枚) 7 11 14 5 8 10
A.比较1,4两次实验可知:线圈中的电流一定时,匝数越多,磁性越强
B.比较l,3,5三次实验可知:匝数一定时,线圈中的电流越大,磁性越强
C.比较1,2,3(或4,5,6)三次实验可知:匝数一定时,线圈中的电流越大,磁性越强
D.电磁铁的磁性越强,吸引铁钉的数目越多
如图所示,是“探究产生感应电流条件”的活动,导线 ab 与灵敏电流计组成闭合电路,蹄形磁铁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保持静止。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揭开“磁生电”奥秘的科学家是奥斯特
B. 导线 ab 在水平方向运动,电流计指针不会发生偏转
C. 导线 ab 在竖直方向运动,电流计指针会发生偏转
D. 保持其它条件不变,把蹄形磁铁的两极对调,则产生的感应电流方向会改变
、填空题(3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用容器下方的字母填写所盛放物质:化合物的是   ,氧化物的是   。
月球上的“土壤”主要由月球岩石碎屑、粉末等物质组成。太空中长期的太阳风,使得月壤中携带了大量的可作为清洁能源的氦-3,规模总计有100万至500万吨,远远超过了地球的储量。
(1)月壤中岩石碎屑、粉末这些成分相当于地球土壤中的   。(“矿物质颗粒”或“腐殖质”)
(2)氦-3是一种氦气同位素气体,其化学符号He,它的核内中子比“正常”氦少一个(如图),氦-3原子内有   个电子。
爱思考的小丽看到某饮料瓶上标签(已破损),联想到一些化学知识。
(1)标签中碳酸根离子符号被损毁,其化学符号应该是   。
(2)Zn +中2的含义是   。
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以下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请回答以下问题:
(1)该反应前后涉及的化合物共有   种。
(2)分析微观示意图,你能获得的信息还有(各写一条):
宏观方面:   
微观方面:   
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语言,请用相关化学用语填空。
(1)钾元素    ;
(2)3 个二氧化硫分子   ;
(3)2 个亚铁离子    。
(4)氧化钙中钙元素的化合价:   .
、实验题(16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人们为了揭示原子结构的奥秘,经历了漫长的探究过程。以下是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的探究。
【过程与现象】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带正电)轰击金箔实验。结果发现: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α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90°,有的几乎达到180°,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
【解释与结论】
(1)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方向不变,说明   ;
(2)通过上述实验,可推出的原子结构模型为   ;
(3)【分析与应用】当α粒子轰击金箔时,如图所示的运动轨迹不可能是   (填字母)。
小科对无线充电的原理感到好奇。查阅资料后得知:充电时充电器内的发射线圈产生磁场,手 机内的接收线圈会产生感应电流给电池充电,结构如图甲。学过电磁感应原理的小科提出质疑: 手机和充电器在充电过程中都不动,并没有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为何会产生感应电流?对此, 他设计了图乙实验进行验证,Q线圈模拟发射线圈,P线圈模拟接收线圈。
(1)实验时发现电流表 有示数,而灵敏电流计 无示数。小科认为,可能是P线圈中的电流过小,于是他将滑片向左移。他的这一操作是基于什么猜想?   
(2)仔细观察发现,开关闭合或断开的瞬间、滑片移动过程中,灵敏电流计指针有明显偏转。请教老师后得知当闭合电路围成的平面内,磁感线数量发生改变时,电路中能产生感应电流。请根据上述事实,解释在该实验中若导体ab上下运动时,则闭合电路中不产生感应电流的原因(图丙)   .
操作序号 开关及滑动变阻器状态 灵敏电流计指针偏转方向
1 开关由断开变为闭合时 向左
2 开关由闭合变为断开时 向右
3 开关闭合后,滑片向左移动 向左
4 开关闭合后,滑片向右移动 向右
5 开关闭合后,滑片不移动 不偏转
6 改变电源正负极,闭合开关后,滑片向左移动 向左
7 改变电源正负极,闭合开关后,滑片向右移动 向右
(3)小科发现不同情况下灵敏电流计指针偏转方向不同。他猜测与Q线圈中的电流方向改变有关,于是进行实验并记录现象。请判断小科的说法是否正确,并合理选择上面表格中的两次实验说明理由   。
、解答题(12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钙是人体必须的常量元素,每日必须摄入足够量的钙。目前市场上的补钙药剂很多,下图是某种品牌的朴钙药品的部分说明书。请回答下列问题:
xx钙片 [药品规格]每片含CaCO30.6259 [用法用量]每次一片,每天2次
(1)CaCO3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2)若每片钙片的质量为1g,则钙片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散为   
(3)如果按用量服用,每天摄入钙元素的质量为多少克
超市的电动扶梯,有人乘时运行较快,无人乘时运行较慢。某同学想利用电磁继电器设计这样的电路。
(1)力敏电阻R0的阻值与所受压力的关系如图甲所示,则由图甲可得出力敏电阻R0的阻值随所受压力的增大而   。(填“增大”或“减小”)
(2)根据要求请将图乙的工作电路连接完整。
(3)控制电路电源电压为 24 伏,当电流达到 20mA 时电磁铁将衔铁吸下。现在要求一个质量为 40 千克的小朋友站在电梯上,就能使电梯较快运行,则滑动变阻器 R1 接入电路的阻值为多大?(g 取 10N/kg)
(4)如果要求质量更小的人站上电梯就能使其较快运行,应该如何改动控制电路?(写出一种方法和理由)
期中测试卷(1-2单元)答案解析
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7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填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选择题(本题共14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C
【解析】(1)由题意可知:甲是磁体且右端为N极,由于同名磁极相互排斥,故乙是磁体且左端是N极,故A错误;(2)甲是磁体且右端为N极,因为异名磁极相互吸引,故丙可能是磁体,也可以不是,当丙是磁体,左端是S极,因为磁体可吸引磁性物质,若丙没有磁性,甲与丙也可以相互吸引,所以丙可以是磁体也可以不是磁体;故C正确、BD错误.
故选C.
根据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和磁体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析.
C
分析图甲中各个不同位置记录的信息,然后在图乙对应位置标上 元素的信息即可。
【解答】分析图甲可知,左上角的①的位置记录的是元素的原子序数;元素的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因此①处填117,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C
【解析】根据原子的构成及各粒子的带电情况,确定出a为电子,b为中子,c为质子,再结合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分析。
【解答】A、 决定该原子种类的粒子质子,质子是原子核的构成粒子,带正电核由图示可知,C为质子 ,不符合题意;
B、b为中子,c为质子,在 原子中b与c的数目不一定相同 ,不符合题意;
C、 a为电子,c为质子,原子中a与c的数目一定相同 ,符合题意;
D、 原子的质量集中在原子核上,即b和c上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D
【解析】A、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
B、标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
C、标在分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
D、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
【解答】解:A、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2H中的“2”表示氢原子的个数为2,故选项说法正确.
B、标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H2中的“2”表示1个氢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标在分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2NH3中的“2”表示氨分子的个数为2,故选项说法正确.
D、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S2﹣中的“2”表示一个硫离子带有两个单位的负电荷,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C
(1)如果元素名字中含有金字旁,那么为金属元素;
(2)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判断;
(3)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行为同一周期,其中的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4)原子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
【解答】A.铝中含有金子旁,为金属元素,故A错误;
B.硅下面的数值为28.09,则它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而不是实际质量,故B错误;
C.前面的原子序数为14,后面的原子序数为16,则中间的X=15,故C正确;
D.铝元素上方的数字为13,则它的原子序数为13,根据“核外电子书=原子序数”可知,它的核外电子数为13,故D错误。
故选C。
B
【解析】根据元素周期表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分析。
【解答】A、 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2.99 ,不符合题意;
B、 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符合题意;
C、 Na+的核内质子数为11,不符合题意;
D、 人体缺钙易导致骨质疏松,不符合题意;
故选B。
A
【解析】根据氧-16和氧-18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同分析。
【解答】A、氧-16和氧-18质子数都是8,都属于氧元素,质子数相同,符合题意;
B、两种氧原子中子数不同,则质量不同,不符合题意;
C、两种氧原子质子数相同,电子数相同,不符合题意;
D、16和18表示相对原子质量,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C
B
【解析】由氯化铕的化学式为EuCl3,确定铕元素的化合物,根据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方法写出氧化铕的化学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学式的书写方法、利用化合价的原则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解答】解:氯化铕的化学式为EuCl3,氯元素显-1价,设铕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x+(-1)×3=0,则x=+3价。
氧化铕中铕元素显+3价,氧元素显-2价,其化学式为Eu2O3。
故答案为:B
【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A、无论是固态碘还是碘蒸气都能使切开的土豆变蓝色,是因为它们是由碘分子构成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而不是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故选项错误;
B、无论是固态碘还是碘蒸气都能使切开的土豆变蓝色,是因为它们是由碘分子构成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而不是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故选项错误;
C、无论是固态碘还是碘蒸气都能使切开的土豆变蓝色,是因为它们是由碘分子构成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而不是分子有一定的大小,故选项错误;
D、无论是固态碘还是碘蒸气都能使切开的土豆变蓝色,是因为它们是由碘分子构成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故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D
B
【答案】C
【解析】【解答】A、气体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压强增大,分子间间隔变小,故选项解释正确;
B、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选项解释正确;
C、物体热涨冷缩,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随着温度的改变而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D、1个水分子质量约为3×10﹣26kg,说明分子很小,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C.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B
【解析】(1)电磁铁磁性的强弱的影响因素:电流的大小、线圈匝数的多少、是否有铁芯.(2)电磁铁磁性的强弱用吸引大头针的多少来表示,这种方法是转换法.(3)采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电磁铁磁性的强弱的影响因素.用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研究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影响因素.掌握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影响因素.
解:在电磁铁的铁芯确定时,研究电磁铁磁性强弱跟电流大小和线圈匝数的关系.
A、线圈中的电流一定时,匝数越多,磁性越强,通过实验1与4或2与5或3与6来验证.不符合题意.
B、1与3与5三次实验,电流大小不同,匝数不同,不能推出任何结论.符合题意.
C、匝数一定时,线圈中的电流越大,磁性越强.通过1与2与3(或4与5与6)三次实验来验证.不符合题意.
D、电磁铁的磁性越强,吸引铁钉的数目越多.不符合题意.
故选B.
D
、填空题(3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D;D
【解析】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解答】冰水化合物的成分是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因此属于化合物,而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因此也是氧化物。
故答案为:D;D
(1)矿物质颗粒
(2)2
【解析】(1)腐殖质指的是被生物分解时候的剩余的富含大量对植物有有利作用的土壤所含的物质,也对整个生态系统有直接的正面作用。矿物质,是地壳中自然存在的化合物或天然元素,又称无机盐;
(2)在原子中,核外电子数等于质子数等于原子序数。【解答】(1)月壤中岩石碎屑、粉末这些成分相当于地球土壤中的矿物质;
(2)氦-3的原子序数为2,即原子核内有2个质子。根据核外电子数等于质子数可知,它的原子内有2个电子。
(1)CO32-
(2)一个锌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
【解析】(1)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上数字和正负号,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
(2)在离子符号中,左边的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右上角数字表示离子带的电荷数,而正负号表示离子带电的性质。
【解答】(1)碳酸根离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三个氧原子构成,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那么它的符号应该是: CO32- ;
(2)Zn +中2的含义是一个锌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
【答案】(1)三
(2)甲烷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在化学反应中;在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及数目没有发生变化等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反应方程式.根据方程式的意义分析回答有关的问题,根据微粒的变化可以分析分子、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否发生了变化等.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通过给出微粒的模型,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解答】解:由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各物质反应的微粒个数关系是: 由上图可知,该反应是甲烷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方程式是: .(1)该反应前后涉及的化合物共有甲烷、二氧化碳、水三种;(2)由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甲烷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在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及数目没有发生变化,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的破裂,原子的重新组合等.
故答为:(1)三;(2)甲烷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在化学反应中;在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及数目没有发生变化等.
(1)K
(2)3SO2
(3)2Fe2+
(4)
【解析】(1)元素符号的意义:①表示元素;②表示一个该元素的原子;
(2)根据化合物的名称推测它的化学式,然后在前面加数字表示该分子的个数;
(3)原子团的右上角写上数字和正负号,表示所带的电荷数和电性,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团的个数;
(4)在化学式中元素符号的正上方写上正负号和数字,表示该元素的化合价。
【解答】(1)钾元素的符号为K;
(2)二氧化硫分子由1个硫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在前面写3表示分子个数,即3SO2;
(3)亚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在铁元素符号的右上角写2+表示电性和电荷数,在前面写2表示离子个数,即 2Fe2+ ;
(4)氧化钙中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即在钙元素符号的正上方写+2即可,即 。
、实验题(16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1)原子内部绝大部分是空的
(2)C
(3)BC
【解析】(1)如果原子内部都是实心的,那么α粒子都会受到碰撞而改变运动方向。因为大多数α粒子的运动方向不变,说明原子内部大部分都是空心的;
(2)只有极少数α粒子发生了偏转,说明原子内部实心部分的体积非常小。由于它们的偏转角度较大,说明受到的碰撞力较大,即实心部分的体积虽小但质量很大;
(3)根据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分析即可。
【解答】(1)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方向不变,说明原子内部绝大部分是空的;
(2)根据上述实验可知,原子内部大部分是空的,实心部分占的体积很小,故选C;
(3)原子内部的原子核带正电荷,而α粒子也带正电荷,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可知,上面的α粒子轨迹向上弯曲,下面的α粒子轨迹向下弯曲,因此运动轨迹不可能是BC。
【答案】(1)磁场强度越强,P线圈中的感应电流越大
(2)该闭合电路内磁感线数量未发生改变
(3)不正确,比较3、6或4、7可知,Q线圈中的电流方向改变,其他条件不变,灵敏电流计指针偏转方向不改变,说明感应电流方向与Q线圈中的电流方向无关
【解析】(1)当滑片向左移动时,变阻器的阻值减小,而通过线圈Q的电流增大,于是线圈Q的磁场强度变大,小科认为此时通过线圈P的感应电流增大;
(2)分析通过闭合电路线圈平面内的磁感线数量是否发生改变即可;
(3)当Q线圈中的电流方向发生改变时,如果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偏转方向发生改变,那么就说明二者有联系;否则,就说明二者没有联系,据此选择对照实验即可。
【解答】(1)实验时发现电流表 有示数,而灵敏电流计 无示数。小科认为,可能是P线圈中的电流过小,于是他将滑片向左移。他的这一操作是基于猜想:磁场强度越强,P线圈中的感应电流越大。
(2)根据图丙可知,当导体ab上下运动时,闭合电路中不产生感应电流的原因:该闭合电路内磁感线数量未发生改变。
(3)我认为小科的说不正确,理由是:比较3、6或4、7可知,Q线圈中的电流方向改变,其他条件不变,灵敏电流计指针偏转方向不改变,说明感应电流方向与Q线圈中的电流方向无关。
、解答题(12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40%
(2)25%
(3)根据题意,每次服用一片,每天2次,每片钙片的质量为1g,
则每天服用钙片的质量为1g×2=2g,
其中含钙元素的质量为2g×25%=0.5g
(1)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公式计算,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该化合物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解答;(3)根据题意,每次服用一片,每天2次,每片钙片的质量为1g,计算出每天服用钙片的质量,进而计算出每天摄入钙元素的质量
【解答】(1)CaCO3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40;
(2)每片含CaCO3的质量为0.625g,含钙元素的质量为:0.625g×40%=0.25g;每片钙片的质量为1g,则钙片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25%;
故答案为:40%,25%,0.5g。
【答案】(1)减少
(2)有人乘坐时,压力大,则力敏电阻的阻值小,根据欧姆定律可知,控制电路中的电流变大,电磁铁磁性增强,衔铁被吸下;工作电路中的电梯运行快,说明工作电路中的电流大,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的电阻小,故应该只让电动机接入电路;
无人乘时,压力小,则力敏电阻的阻值大,根据欧姆定律可知,控制电路中的电流变小,电磁铁磁性减弱,衔铁被拉起;无人乘时运行较慢,说明工作电路中的电流小,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的总电阻大,则电动机和定值电阻串联,如图所示:
(3)小朋友对电梯的压力为:F=G=mg=40kg×10N/kg=400N;
由图甲可知,此时力敏电阻的阻值为:R0=600Ω;
衔铁被吸下的电流为:I=20mA=0.02A;
根据欧姆定律可知,控制电路的总电阻为:;
根据串联电路的电阻关系可知,滑动变阻器R1接入电路的阻值为:R1=R-R0=1200Ω-600Ω=600Ω;
(4)要求质量更小的人站上电梯就能使其较快运行,质量变小,重力变小,则对电梯的压力变小,根据图甲可知,此时力敏电阻的阻值变大,控制电路的总电阻变大,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变小,由于吸合电流不变,要使此时的电流达到吸合电流,则需要增大电路中的电路,故采取的方法是:①减小电路的总电阻,即滑动变阻器R1接的滑片向左移动;②增大电源电压;③增加电磁铁的线圈匝数,从而增大电磁铁的吸力。
【解析】(1)根据图甲得出结论;
(2)根据压力的大小判定控制电路中电流的大小;有人乘坐时,电梯运行快,说明电路中的电流大;无人乘时运行较慢,说明电路中的电流小;根据串联电路的电阻关系分析电路的连接方式;
(3)根据小朋友的质量求出重力,重力与压力相同,根据压力大小得出力敏电阻的阻值;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路的总电阻,根据串联电路的电阻关系求出滑动变阻器的阻值;
(4)要求质量更小的人站上电梯就能使其较快运行,此时的压力变小,电路的总电阻变大,由于吸合电流不变,则需要增大电路中的电流,据此分析。【解答】(1)根据图像甲可知,当压力增大时,力敏电阻的阻值变小,即力敏电阻的阻值随压力的增大而减小;
第 1 页(共 1 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