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高二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3.3波的反射、折射和衍射 过关检测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高二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3.3波的反射、折射和衍射 过关检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9.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04-09 20:51:56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高二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3.3波的反射、折射和衍射 过关检测
一、单选题
1.(2020高二下·承德月考)如图所示是利用水波槽观察到的水波衍射图象,从图象可知(  )
A.B侧波是衍射波
B.A侧波速与B侧波速相等
C.增大水波波源的频率,衍射现象将更明显
D.增大挡板之间的距离,衍射现象将更明显
【答案】B
【知识点】波的衍射现象
【解析】【解答】A.档板左边是衍射波的波源,A不符合题意;
B.在同一种介质水中,机械波的波速相等,B符合题意;
C.波速不变,增大水波波源的频率,水波的波长将在减小,而挡板间距没变,所以衍射现象将没有原来的明显,C不符合题意;
D.在波长没改变的情况下,可以增大挡板间距,衍射现象将没有原来的明显,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当光的传播受到限制后,传播方向会发生偏着,即衍射,两个波的博速度不变。
2.(2022高二下·西城期末)如图,挡板M是固定的,挡板N可以上下移动。现在把M、N两块挡板中的空隙当做一个“小孔”做水波的衍射实验,出现了如图所示的图样,P点的水没有振动起来。为了使挡板左边的振动传到P点处,下列措施中正确的一组是(  )
A.保持N板不动,减小振源频率 B.保持N板不动,增大振源频率
C.增大振源频率,把N板下移 D.保持振源频率不变,把N板下移
【答案】A
【知识点】波的衍射现象
【解析】【解答】P处质点没有振动,说明P点波没有明显衍射过去,原因是MN间的缝太宽或波长太小,因此若使P处质点振动,可采用N板上移或M下移减小小孔的间距或增大波的波长,即减小频率,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P点的振动情况判断有无发生衍射,要想发生衍射,可采用N板上移或M下移。
3.(2021高二下·延庆期末)关于机械波的衍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波可以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这种现象叫波的衍射
B.一切波都能发生衍射,衍射是波特有的现象
C.波长一定的机械波通过宽度不同的狭缝时宽度越小衍射越明显
D.波长不同的机械波通过宽度一定的狭缝时波长越小衍射越明显
【答案】D
【知识点】波的衍射现象
【解析】【解答】A.波可以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这种现象叫波的衍射,A正确,不符合题意;
B.一切波都能发生衍射,衍射是波特有的现象,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波长一定的机械波通过宽度不同的狭缝时宽度越小衍射越明显,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波长不同的机械波通过宽度一定的狭缝时波长越长衍射越明显,D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波的衍射的特点,波长越长,狭缝越窄,衍射现象越明显。
4.(2021高二下·吴中期中)影响显微镜分辨本领的一个因素是波的衍射,衍射现象越明显,分辨本领越低。利用电子束工作的电子显微镜有较高的分辨本领,它是用高压对电子束加速,最后打在感光胶片上来观察显微图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加速电压越高,电子的波长越长,分辨本领越高
B.加速电压越高,电子的波长越短,衍射现象越明显
C.如果加速电压相同,则用质子束工作的显微镜比用电子束工作的显微镜分辨本领高
D.如果加速电压相同,则用质子束工作的显微镜和用电子束工作的显微镜分辨本领相同
【答案】C
【知识点】波的衍射现象;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
【解析】【解答】AB. 设加速电压为U,电子电荷量为e,质量为m,则
又 ,故
可得
对电子来说,加速电压越高,λ越小,衍射现象越不明显,分辨本领越高,AB不符合题意;
CD. 电子与质子比较,质子质量远大于电子质量,可知质子加速后的波长要小得多,衍射不明显,分辨本领强,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利用动量与动能的关系结合动能定理可以求出电子波长的表达式,利用加速电压的大小可以判别电子波长的大小,利用波长的变化可以判别其衍射现象的情况;由于质子质量大于电子质量所以其波长要比较小所以其衍射不明显,则分辨能量比较高。
5.(2020高二下·西城期末)水槽中,波源是固定在同一个振动片上的两根细杆,当振动片振动时,两根细杆周期性地触动水面,形成两个波源。这两列波相遇后,在它们重叠的区域形成如图所示的图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这是水波的衍射现象
B.这两个波源的振动频率相同
C.加强区和减弱区在水面上的位置会发生变化
D.这是水波特有的现象,其它波没有此类现象
【答案】B
【知识点】波的干涉现象
【解析】【解答】A.这是水波的干涉现象,A不符合题意;
B.形成稳定的干涉图案时,两列波的频率一定相同,B符合题意;
C.加强区和减弱区在水面上的位置是固定的,不会发生变化,C不符合题意;
D.干涉现象是波所特有的现象,只要是波,就一定能产生干涉现象,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图中显示水波的干涉现象;加强区和减弱区的位置是固定的;只要是波就能产生干涉现象。
6.(波的干涉和衍射++++++++ 40)在水波槽里放两块挡板,当中留一窄缝,已知窄缝的宽度为0.5cm,所用水波的波长为5cm,则如图所示的衍射图样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波的衍射现象
【解析】【解答】解:窄缝宽度0.5 cm明显小于水波波长5 cm,符合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且水波是以水中“某点”为中心的弧线,且波长不变,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分析】知道障碍物或孔的尺寸与波长相差不大时发生衍射现象;知道向前传播时,波长不变,形状不变即可求解.
二、多选题
7.(2021高二下·大名期中)如图所示,S为波源,M、N是两块挡板,其中M板固定,N板可左右移动,两板中间有一狭缝,此时观察不到A点振动,为了使A点能发生振动,可采用的方法是(  )
A.减小波源的频率 B.增大波源的频率
C.将N板向左移 D.将N板向右移
【答案】A,C
【知识点】波的衍射现象
【解析】【解答】为了使A点能发生振动,应使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减小缝的宽度,即将N板向左移,或增加波长,即减小波源的频率。
故答案为:AC。
【分析】为了使波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可以减小缝的宽度或者增大其波的波长则减小波源的频率。
8.(2020高二下·威海期末)固定在同一个振动片上的两根细杆,当振动片振动时,两根细杆周期性地触动水面,形成两个波源。两列波相遇后,形成稳定的干涉图样,如图仅为示意图。已知两波源间的距离为0.6m,波长为0.25m,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两波源的频率相同,相位差恒定
B.振动加强区域各质点的振动频率为波源的2倍
C.在水面上放一树叶,树叶会振动着向水槽边缘飘去
D.两波源的连线上振动加强的位置有5处
【答案】A,D
【知识点】波的干涉现象
【解析】【解答】A.由于两根细杆固定在同一个振动片上,则两波源的频率相同,相位差恒定,A符合题意;
B.由题意可知两列波的周期与频率相同,即这两列波为相干波,形成干涉图样后,有加强与减弱区域,处在不区域的质点的振幅不一样,但不同的质点,振动的频率和周期与波源的频率和周期相同,即振动加强区域各质点的振动频率相同等于波源的频率,B不符合题意;
C.在水面上放一树叶,树叶会振动起来,但只会在各自平衡位置振动,并不会随波逐流,C不符合题意;
D.已知两波源间的距离为0.6m,波长为0.25m,则两波源间含有波长数
每一个波长中有两个振动加强点,2.4个波长内有4个振动加强点,两波源连线中点也为振动加强点,则两波源的连线上振动加强的位置有5处,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D。
【分析】由于两个细杆固定在同一个振动片上所以其频率相同相位差恒定;振动加强区的频率等于波源的频率;数字不会随波移动;利用两波源之间的距离结合保持的大小可以求出振动加强点的位置数量。
9.(2020高二下·唐山期中)沙尘暴是由于土地的沙化引起的一种恶劣的气象现象,发生沙尘暴时能见度只有十几米,天气变黄发暗,这是由于这种情况下(  )
A.只有波长较短的一部分光才能到达地面
B.只有波长较长的一部分光才能到达地面
C.只有频率较大的一部分光才能到达地面
D.只有频率较小的一部分光才能到达地面
【答案】B,D
【知识点】光的衍射
【解析】【解答】波长较短的波容易被障碍物挡住,不能到达地面,波长较长光更容易发生衍射而透过沙尘间的缝隙到达地面,A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波长越长的光其频率越低,所以频率较低的光能到达地面,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D。
【分析】利用波长大小与衍射现象的明显程度有关可以判别到达地面时光的频率和波长的大小。
10.(波的干涉和衍射++++2 40)如图所示,一小型渔港的防波堤两端MN相距约60m,在防波堤后A、B两处有两只小船进港躲避风浪.某次海啸引起的波浪沿垂直于防波堤的方向向防波堤传播,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假设波浪的波长约为10 m,则A、B两处小船基本上不受波浪影响
B.假设波浪的波长约为10 m,则A、B两处小船明显受到波浪影响
C.假设波浪的波长约为50 m,则A、B两处小船基本上不受波浪影响
D.假设波浪的波长约为50 m,则A、B两处小船明显受到波浪影响
【答案】A,D
【知识点】波的衍射现象
【解析】【解答】解:波遇到障碍物或小孔后通过散射继续传播的现象叫做波的衍射.衍射现象是波的特有现象,一切波都会发生衍射现象.
若要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是孔径、障碍物尺寸小于波长或者与波长相差不大.
AB、当假设波浪的波长约为10 m,而防波堤两端MN相距约60m,小于防波堤两端距离,不会有明显的衍射现象,不会受到影响,故A正确,B错误;
CD、当假设波浪的波长约为50 m,而防波堤两端MN相距约60m,接近防波堤两端距离,会有明显的衍射现象,会受到影响,故D正确,C错误;
故选:AD.
【分析】衍射又称为绕射,波遇到障碍物或小孔后通过散射继续传播的现象.衍射现象是波的特有现象,一切波都会发生衍射现象.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是孔径、障碍物尺寸小于波长或者与波长相差不大.
三、解答题
11.(人教版物理高二选修3-4 12.4波的衍射和干涉同步练习)既然衍射是波的特有现象,也就是说一切波都会发生衍射现象,为什么一般情况
下我们都观察不到衍射现象?一般情况下,什么样的波容易产生显著的衍射现象?孔、缝的宽度或障碍物的尺寸与波长的关系是决定衍射能否发生的条件吗?
【答案】一切波都能发生衍射现象,但很多情况下因波长与障碍物或孔、缝的宽度相比较小,衍射现象极不明显,所以看不清或看不到衍射现象.波长较长的波容易产生显著的衍射现象.不是.波发生衍射现象没有条件,孔、缝的宽度或障碍物的尺寸与波长的关系只是决定波能否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
【知识点】波的衍射现象
【解析】【分析】波在任何情况下都有衍射现象,有明显和不明显的区别.孔、缝的宽度或障碍物的尺寸跟波长相差不多或比波长更小,是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
12.(人教版物理高二选修3-4 12.4波的衍射和干涉同步练习)把M、N两块挡板中间的空隙当做一个“小孔”做水波的衍射实验,出现了如图所示的图样,位置P处的水没有振动起来,现要使挡板左边的振动传到P处,在不改变挡板M的左右位置和P点位置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哪些办法?
【答案】波发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是障碍物或孔的尺寸与波长相差不多,或者比波长更小,所以要使P点振动起来,有两种方法:一是减小孔的尺寸,二是增大波的波长。N板向上移,可以减小孔的尺寸;由 可知,水波的波速一定,减小波源的频率可以增大水波的波长。故使挡板左边的振动传到P处可以采用的方法是N板上移,或减小波源振动的频率。
【知识点】波的衍射现象
【解析】【分析】波发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是障碍物或孔的尺寸与波长相差不多,或者比波长更小。
1 / 1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高二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3.3波的反射、折射和衍射 过关检测
一、单选题
1.(2020高二下·承德月考)如图所示是利用水波槽观察到的水波衍射图象,从图象可知(  )
A.B侧波是衍射波
B.A侧波速与B侧波速相等
C.增大水波波源的频率,衍射现象将更明显
D.增大挡板之间的距离,衍射现象将更明显
2.(2022高二下·西城期末)如图,挡板M是固定的,挡板N可以上下移动。现在把M、N两块挡板中的空隙当做一个“小孔”做水波的衍射实验,出现了如图所示的图样,P点的水没有振动起来。为了使挡板左边的振动传到P点处,下列措施中正确的一组是(  )
A.保持N板不动,减小振源频率 B.保持N板不动,增大振源频率
C.增大振源频率,把N板下移 D.保持振源频率不变,把N板下移
3.(2021高二下·延庆期末)关于机械波的衍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波可以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这种现象叫波的衍射
B.一切波都能发生衍射,衍射是波特有的现象
C.波长一定的机械波通过宽度不同的狭缝时宽度越小衍射越明显
D.波长不同的机械波通过宽度一定的狭缝时波长越小衍射越明显
4.(2021高二下·吴中期中)影响显微镜分辨本领的一个因素是波的衍射,衍射现象越明显,分辨本领越低。利用电子束工作的电子显微镜有较高的分辨本领,它是用高压对电子束加速,最后打在感光胶片上来观察显微图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加速电压越高,电子的波长越长,分辨本领越高
B.加速电压越高,电子的波长越短,衍射现象越明显
C.如果加速电压相同,则用质子束工作的显微镜比用电子束工作的显微镜分辨本领高
D.如果加速电压相同,则用质子束工作的显微镜和用电子束工作的显微镜分辨本领相同
5.(2020高二下·西城期末)水槽中,波源是固定在同一个振动片上的两根细杆,当振动片振动时,两根细杆周期性地触动水面,形成两个波源。这两列波相遇后,在它们重叠的区域形成如图所示的图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这是水波的衍射现象
B.这两个波源的振动频率相同
C.加强区和减弱区在水面上的位置会发生变化
D.这是水波特有的现象,其它波没有此类现象
6.(波的干涉和衍射++++++++ 40)在水波槽里放两块挡板,当中留一窄缝,已知窄缝的宽度为0.5cm,所用水波的波长为5cm,则如图所示的衍射图样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二、多选题
7.(2021高二下·大名期中)如图所示,S为波源,M、N是两块挡板,其中M板固定,N板可左右移动,两板中间有一狭缝,此时观察不到A点振动,为了使A点能发生振动,可采用的方法是(  )
A.减小波源的频率 B.增大波源的频率
C.将N板向左移 D.将N板向右移
8.(2020高二下·威海期末)固定在同一个振动片上的两根细杆,当振动片振动时,两根细杆周期性地触动水面,形成两个波源。两列波相遇后,形成稳定的干涉图样,如图仅为示意图。已知两波源间的距离为0.6m,波长为0.25m,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两波源的频率相同,相位差恒定
B.振动加强区域各质点的振动频率为波源的2倍
C.在水面上放一树叶,树叶会振动着向水槽边缘飘去
D.两波源的连线上振动加强的位置有5处
9.(2020高二下·唐山期中)沙尘暴是由于土地的沙化引起的一种恶劣的气象现象,发生沙尘暴时能见度只有十几米,天气变黄发暗,这是由于这种情况下(  )
A.只有波长较短的一部分光才能到达地面
B.只有波长较长的一部分光才能到达地面
C.只有频率较大的一部分光才能到达地面
D.只有频率较小的一部分光才能到达地面
10.(波的干涉和衍射++++2 40)如图所示,一小型渔港的防波堤两端MN相距约60m,在防波堤后A、B两处有两只小船进港躲避风浪.某次海啸引起的波浪沿垂直于防波堤的方向向防波堤传播,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假设波浪的波长约为10 m,则A、B两处小船基本上不受波浪影响
B.假设波浪的波长约为10 m,则A、B两处小船明显受到波浪影响
C.假设波浪的波长约为50 m,则A、B两处小船基本上不受波浪影响
D.假设波浪的波长约为50 m,则A、B两处小船明显受到波浪影响
三、解答题
11.(人教版物理高二选修3-4 12.4波的衍射和干涉同步练习)既然衍射是波的特有现象,也就是说一切波都会发生衍射现象,为什么一般情况
下我们都观察不到衍射现象?一般情况下,什么样的波容易产生显著的衍射现象?孔、缝的宽度或障碍物的尺寸与波长的关系是决定衍射能否发生的条件吗?
12.(人教版物理高二选修3-4 12.4波的衍射和干涉同步练习)把M、N两块挡板中间的空隙当做一个“小孔”做水波的衍射实验,出现了如图所示的图样,位置P处的水没有振动起来,现要使挡板左边的振动传到P处,在不改变挡板M的左右位置和P点位置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哪些办法?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波的衍射现象
【解析】【解答】A.档板左边是衍射波的波源,A不符合题意;
B.在同一种介质水中,机械波的波速相等,B符合题意;
C.波速不变,增大水波波源的频率,水波的波长将在减小,而挡板间距没变,所以衍射现象将没有原来的明显,C不符合题意;
D.在波长没改变的情况下,可以增大挡板间距,衍射现象将没有原来的明显,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当光的传播受到限制后,传播方向会发生偏着,即衍射,两个波的博速度不变。
2.【答案】A
【知识点】波的衍射现象
【解析】【解答】P处质点没有振动,说明P点波没有明显衍射过去,原因是MN间的缝太宽或波长太小,因此若使P处质点振动,可采用N板上移或M下移减小小孔的间距或增大波的波长,即减小频率,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P点的振动情况判断有无发生衍射,要想发生衍射,可采用N板上移或M下移。
3.【答案】D
【知识点】波的衍射现象
【解析】【解答】A.波可以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这种现象叫波的衍射,A正确,不符合题意;
B.一切波都能发生衍射,衍射是波特有的现象,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波长一定的机械波通过宽度不同的狭缝时宽度越小衍射越明显,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波长不同的机械波通过宽度一定的狭缝时波长越长衍射越明显,D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波的衍射的特点,波长越长,狭缝越窄,衍射现象越明显。
4.【答案】C
【知识点】波的衍射现象;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
【解析】【解答】AB. 设加速电压为U,电子电荷量为e,质量为m,则
又 ,故
可得
对电子来说,加速电压越高,λ越小,衍射现象越不明显,分辨本领越高,AB不符合题意;
CD. 电子与质子比较,质子质量远大于电子质量,可知质子加速后的波长要小得多,衍射不明显,分辨本领强,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利用动量与动能的关系结合动能定理可以求出电子波长的表达式,利用加速电压的大小可以判别电子波长的大小,利用波长的变化可以判别其衍射现象的情况;由于质子质量大于电子质量所以其波长要比较小所以其衍射不明显,则分辨能量比较高。
5.【答案】B
【知识点】波的干涉现象
【解析】【解答】A.这是水波的干涉现象,A不符合题意;
B.形成稳定的干涉图案时,两列波的频率一定相同,B符合题意;
C.加强区和减弱区在水面上的位置是固定的,不会发生变化,C不符合题意;
D.干涉现象是波所特有的现象,只要是波,就一定能产生干涉现象,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图中显示水波的干涉现象;加强区和减弱区的位置是固定的;只要是波就能产生干涉现象。
6.【答案】C
【知识点】波的衍射现象
【解析】【解答】解:窄缝宽度0.5 cm明显小于水波波长5 cm,符合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且水波是以水中“某点”为中心的弧线,且波长不变,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分析】知道障碍物或孔的尺寸与波长相差不大时发生衍射现象;知道向前传播时,波长不变,形状不变即可求解.
7.【答案】A,C
【知识点】波的衍射现象
【解析】【解答】为了使A点能发生振动,应使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减小缝的宽度,即将N板向左移,或增加波长,即减小波源的频率。
故答案为:AC。
【分析】为了使波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可以减小缝的宽度或者增大其波的波长则减小波源的频率。
8.【答案】A,D
【知识点】波的干涉现象
【解析】【解答】A.由于两根细杆固定在同一个振动片上,则两波源的频率相同,相位差恒定,A符合题意;
B.由题意可知两列波的周期与频率相同,即这两列波为相干波,形成干涉图样后,有加强与减弱区域,处在不区域的质点的振幅不一样,但不同的质点,振动的频率和周期与波源的频率和周期相同,即振动加强区域各质点的振动频率相同等于波源的频率,B不符合题意;
C.在水面上放一树叶,树叶会振动起来,但只会在各自平衡位置振动,并不会随波逐流,C不符合题意;
D.已知两波源间的距离为0.6m,波长为0.25m,则两波源间含有波长数
每一个波长中有两个振动加强点,2.4个波长内有4个振动加强点,两波源连线中点也为振动加强点,则两波源的连线上振动加强的位置有5处,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D。
【分析】由于两个细杆固定在同一个振动片上所以其频率相同相位差恒定;振动加强区的频率等于波源的频率;数字不会随波移动;利用两波源之间的距离结合保持的大小可以求出振动加强点的位置数量。
9.【答案】B,D
【知识点】光的衍射
【解析】【解答】波长较短的波容易被障碍物挡住,不能到达地面,波长较长光更容易发生衍射而透过沙尘间的缝隙到达地面,A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波长越长的光其频率越低,所以频率较低的光能到达地面,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D。
【分析】利用波长大小与衍射现象的明显程度有关可以判别到达地面时光的频率和波长的大小。
10.【答案】A,D
【知识点】波的衍射现象
【解析】【解答】解:波遇到障碍物或小孔后通过散射继续传播的现象叫做波的衍射.衍射现象是波的特有现象,一切波都会发生衍射现象.
若要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是孔径、障碍物尺寸小于波长或者与波长相差不大.
AB、当假设波浪的波长约为10 m,而防波堤两端MN相距约60m,小于防波堤两端距离,不会有明显的衍射现象,不会受到影响,故A正确,B错误;
CD、当假设波浪的波长约为50 m,而防波堤两端MN相距约60m,接近防波堤两端距离,会有明显的衍射现象,会受到影响,故D正确,C错误;
故选:AD.
【分析】衍射又称为绕射,波遇到障碍物或小孔后通过散射继续传播的现象.衍射现象是波的特有现象,一切波都会发生衍射现象.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是孔径、障碍物尺寸小于波长或者与波长相差不大.
11.【答案】一切波都能发生衍射现象,但很多情况下因波长与障碍物或孔、缝的宽度相比较小,衍射现象极不明显,所以看不清或看不到衍射现象.波长较长的波容易产生显著的衍射现象.不是.波发生衍射现象没有条件,孔、缝的宽度或障碍物的尺寸与波长的关系只是决定波能否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
【知识点】波的衍射现象
【解析】【分析】波在任何情况下都有衍射现象,有明显和不明显的区别.孔、缝的宽度或障碍物的尺寸跟波长相差不多或比波长更小,是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
12.【答案】波发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是障碍物或孔的尺寸与波长相差不多,或者比波长更小,所以要使P点振动起来,有两种方法:一是减小孔的尺寸,二是增大波的波长。N板向上移,可以减小孔的尺寸;由 可知,水波的波速一定,减小波源的频率可以增大水波的波长。故使挡板左边的振动传到P处可以采用的方法是N板上移,或减小波源振动的频率。
【知识点】波的衍射现象
【解析】【分析】波发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是障碍物或孔的尺寸与波长相差不多,或者比波长更小。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