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3张PPT)
深厚的传统文化,中国人的根。
1.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
2.收集传统节日的资料,交流节日的风俗习惯,写一写过节的过程。
深厚的文化传统,我们的根。
我国有很多传统节日,关于这些传统节日,你知道多少呢?让我们共同走进本单元的课文。
学习本单元课文,我们不仅要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还要收集传统节日的资料,交流节日的风俗习惯,写一写过节的过程。
古时候,人们是怎样迎接新年的呢?
元日
宋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北宋名相,(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A.思想家
B.政治家
预习检测
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 )。
√
C.文学家
D.改革家
√
√
√
A.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B.阳历一月一日,即新年。
元日指的是( )
√
元日
宋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古人烧竹子时使竹子爆裂发出的响声。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
这里指一种酒,根据古代风俗,常在元日饮用。
太阳刚出来时光辉灿烂的样子。
用新桃符换下旧桃符。桃符用桃木制成,上面绘有神像,据说挂在门上可以求福避祸。
古人是怎样辞旧迎新的呢?
爆竹声中一岁除
放爆竹
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了。
春风送暖入屠苏
喝屠苏酒
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桃符取下,换上新桃符。
换桃符
相当于我们现在的贴对联
元日
宋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我会写
符
fú
旧
jiù
元日
宋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元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岁除: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曈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小练
农历正月初一
一年又过去了
太阳刚出来时光辉灿烂的样子
读古诗,把诗句补完整。
爆竹声中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送暖入屠苏。
____________________曈曈日,
总把________________换旧符。
一岁除
春风
千门万户
新桃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元日》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写的诗作,描写的是________时的景象。
宋
王安石
过春节
清明节到了,诗人杜牧在这一天看到了什么呢?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公元803-公元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预习检测
清明节是人们( )的节日。
A.喝酒
B.祭拜祖先
√
预习检测
诗中清明节这天的天气怎么样?
A.晴空万里
B.细雨纷纷
√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我国传统节日,有扫墓、踏青等习俗。
形容雨特别多。
形容伤感极深,好像灵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
请问。
杏花深处的村庄。今在安徽贵池秀山门外。受此诗影响,后人多用“杏花村”作酒店名。
清明时节雨纷纷
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
路上行人欲断魂
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
为什么行人会有这样的表现呢?
因为清明是人们祭奠祖先的日子,当人们想起逝去的亲人时会非常伤心,所以才会有这样失魂落魄、伤心欲绝的表现。
在这样细雨纷纷、行人欲断魂的情景之下,诗人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愁闷
伤怀
什么样的方式能帮助他消除这些愁闷伤怀呢?
酒
于是才有了: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此诗写清明春雨中所见,色彩清淡,心境凄冷,历来广为传诵。全诗运用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顶点放在最后的手法,余韵邈然,耐人寻味。
交代情景、环境、气氛;
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的凄迷纷乱的心境;
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
答话带行动,是整篇的精彩所在。
我会写
欲
yù
魂
hún
借
jiè
清明
【清】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酒
jiǔ
何
hé
牧
mù
九月
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每年的这一天你是怎么过的?
诗人王维的那个年代,人们又是怎样过重阳节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文。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唐朝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开元十九年(731年),王维状元及第。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宝年间,王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安禄山攻陷长安时,王维被迫受伪职。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A.中秋节
预习检测
农历的九月九日是我国的哪个传统节日?
√
B.重阳节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此处指华山以东
怀念
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
一种香草,即草决明。古时人们认为重阳节插戴茱萸,可以避灾克邪。
重阳节
独在异乡为异客,
我独自漂泊在外作异乡之客,
王维当时独自一人漂泊在洛阳与长安之间,他是蒲州(今山西永济)人,蒲州在华山东面,所以称故乡的兄弟为山东兄弟。
每逢佳节倍思亲。
每逢佳节到来加倍思念亲人。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遥想家乡兄弟们登高的时候,
九月九日是重阳节,我国有些地方有登高的习俗。
遍插茱萸少一人。
遍插茱萸时唯独少我一个人。
表达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我会写
兄
xiōng
独
dú
异
yì
佳
jiā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本课的三首古诗分别描写了我国传统节日________、
________和________。
课后小结
春节
清明节
重阳节
拓展积累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拓展积累
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三首古诗。
2.为自己最喜欢的一首古诗配一幅手绘画或制作成诗册。
1.农历九月九日是( )节。
A.端午 B.清明
C.重阳 D.中秋
课后练习
C
2.诗中的“山东” 是指( )。
A.山东省
B.华山以东
C.山的东面
课后练习
B
3.“异乡” 是指( )。
A.山东
B.他乡,外乡
C.不同的家乡
B
4.找朋友。(连线)
①端午节 A.菊花酒
②中秋节 B 月饼
③重阳节 C 汤圆
④元宵节 D 粽子
5.《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王维写的一首广为传诵的诗篇,深切地表达了诗人对_______ 的思念之情。
6.本诗中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___________之情,曾打动多少游子离人之心。
亲人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游子思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