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第1课时)课件(共22张PPT) 2022-2023学年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7.2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第1课时)课件(共22张PPT) 2022-2023学年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20.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沪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04-11 07:20: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课件
7.2 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第一课时)
第七章 运动和力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2.能进行简单计算. 3.会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1.了解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2.理解速度的概念,记住速度的公式和速度的单位
如图所示是“森林动物”运动会中龟兔赛跑的情境:比赛开始后不久,“观众”认为跑在前面的兔子快.但是由于兔子麻痹轻敌,中途睡了一觉,“裁判员”判定最先到达终点的乌龟运动得快,他们各自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你是同意“裁判员”的观点,还是同意“观众”的观点呢
答:“观众”判断的依据是在相同时间内,兔子跑的路程更长;“裁判员”判断的依据是运动相同的路程,乌龟用的时间更短.两种观点都是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因此这两种观点均同意.
知识点一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1.相同的时间,比较   .
2.相同的路程,比较   .
 所用的时间 
 运动的路程 
如图所示是比较速度大小的两种方法,如果用相同路程比时间   (选填“能”或“不能”)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这与图中   (选填“甲”或“乙”)的研究方法相同.
 甲 
 能 
【举一反三1】在男子百米短跑比赛中,运动员们快步如飞,下列关于运动快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观众用“相同时间比路程”的方法比较运动的快慢 
②终点裁判用“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比较运动的快慢 
③物理学上用裁判的方法来比较运动的快慢 
④物理学上用观众的方法来比较运动的快慢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B
【举一反三2】如图所示,在比较游泳运动员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中:
甲图是用相同的   比较谁在前面;
乙图是用相同的   比较所用的时间.在物理学中用
   图的方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甲 
 路程 
 时间 
【归纳总结】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个方法:
(1)相同时间比路程,通过的路程越大运动越快;
(2)相同路程比时间,所用时间越短运动越快.
知识点二 速度及其计算公式
1.速度是反映物体运动   的物理量.
2.单位换算:20 km=   m;
0.25 h=   min=   s;
72 km/h=   m/s.
3.物理学中,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叫做速度.
物体通过的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
 20 
 900 
 15 
 2×104 
 快慢 
4.速度的公式:速度=  .若用字母   表示速度,用字母   表示路程,用字母   表示时间,则速度公式可表
示为   .
5.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   ,读作  ,
符号是   ;速度的常用单位还有   ,符号
是   .
 km/h 
 千米/小时 
 m/s 
 米每秒
 米/秒 
 t 
 s 
 v 

v=
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关于速度、路程和时间三者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由公式v= 可知,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B.由公式v= 可知,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C.由公式s=vt 可知,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D.由公式s=vt 可知,路程与速度成正比
C
要点提醒: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是确定的,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不会随路程和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由公式s=vt 可知, 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举一反三3】一短跑运动员在5 s内跑了50 m,汽车行驶的速度是15 m/s,羚羊奔跑的速度是72 km/h,那么三者速度从小到大的顺序是( )
A.运动员、汽车、羚羊   B.汽车、羚羊、运动员
C.羚羊、汽车、运动员 D.运动员、羚羊、汽车
A
【举一反三4】一辆列车以100 km/h的速度通过一座桥,桥长900 m,列车长100 m,那么列车完全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是( )
A.9 h B.0.009 h C.100 h D.0.01 h
D
易错提醒:
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而是总路程和总时间的比值.
【易错题】某运动员在100米赛跑中,起跑时速度是6 m/s,中途的速度是8 m/s,最后冲刺的速度是11 m/s,如果他的成绩是10 s,则他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
A.7 m/s B.10 m/s
C.9 m/s D.11 m/s
B
【举一反三5】国庆长假,小明乘坐爸爸的汽车到外地游玩,细心的他观察到汽车速度计的指针一直停在如图所示的位置.回答下列问题:
(1)此时汽车的速度是多少km/h 合多少m/s
(2)汽车以这样的速度行驶30 min,通过的路
程是多少
(3)汽车在匀速行驶过程中向前面远处的大山
按喇叭,6 s后听到回声,则按喇叭时汽车离大山多远 (声速为340 m/s)
要点提醒:汽车和声音6 s通过的路程之和等于
鸣笛处到大山距离的两倍.
解:(1)由图可知,速度计的分度值是5 km/h,由速度计可读出汽车的速度v=90 km/h,
90 km/h=90× m/s=25 m/s;
(2)汽车行驶的时间t=30 min=0.5 h,由v=得,
通过的路程:s=vt=90 km/h×0.5 h=45 km;
(3)在t=6 s的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距离:
s1=vt=25 m/s×6 s=150 m,
声音传播的距离:s2=v't=340 m/s×6 s=2 040 m,
若按喇叭时汽车到大山的距离为s,则2s=s1+s2,
s=×(150 m+2 040 m)=1 095 m.
答:(1)此时汽车的速度是90 km/h,合25 m/s;
(2)汽车以这样的速度行驶30 min,通过的路程是45 km;
(3)按喇叭时汽车离大山1 095 m.
【归纳总结】应用公式v=及其变形式解题时的四个注意事项:
(1)同一性:三个物理量必须对应同一物体的同一运动过程.
(2)对应性:代入数据时,v、s、t要一一对应,不能张冠李戴.
(3)统一性:在应用公式进行计算时,各个物理量的单位要统一,即:①当速度的单位用m/s时,路程和时间的单位分别用m和s;②当速度的单位用km/h时,路程和时间的单位分别用km和h.
(4)规范性:代入数据前,要列出公式;将数据代入公式时,注意数据后面要带有单位.
速度
1.定义:物体在一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称为速度.
2.物理意义:用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3.公式:v=.推导式:s=vt(求路程);t=(求时间).
感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