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古诗两首
1
村居
[清]高鼎
1.会认、会写生字。
2.朗读、背诵古诗。(重点)
3.通过反复朗读,感受诗中春天的美好情景以及孩子们快乐活泼的形象。(难点)
高鼎: (1851~1861), 清代后期诗人。字象一,又字拙吾,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高鼎生活在鸦片战争之后,大约在咸丰年间,其人无甚事迹,其诗也多不合那个时代,一般人提到他,只是因为他写了一首有名的有关放风筝的《村居》诗。著有《拙吾诗稿》。
走近作者
风筝
风筝是由古代劳动人民发明于中国东周春秋时期,至今已2000多年。相传墨翟以木头制成木鸟,研制三年而成,是人类最早的风筝起源。后来鲁班用竹子,改进墨翟的风筝材质。直至东汉期间,蔡伦改进造纸术后,坊间才开始以纸做风筝,称为"纸鸢"。
到南北朝时,风筝开始成为传递信息的工具;从隋唐开始,由于造纸业的发达,民间开始用纸来裱糊风筝;到了宋代,放风筝成为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宋人周密在《武林旧事》写道:"清明时节,人们到郊外放风鸢,日暮方归。""鸢"就指风筝。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宋苏汉臣的《百子图》里都有放风筝的生动景象。
相关资料
yīng
莺
堤
dī
fú
拂
柳
liǔ
醉
zuì
我会认
zhǎng(长大)
cháng(长处)
长
多音字
诗
shī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右部横画上下短,中间长。
部首:讠
组词:古诗 诗人
造句:今天我们学习了一首古诗。
音序:S
结构:左右
我会写
村
cūn
书写指导:左右等宽,第四笔是点不是捺。
部首:木
组词:村居 农村
造句:《村居》是一首古诗。
音序:C
结构:左右
童
tóng
书写指导:第五话长托上盖下“里”的竖在竖中线上。
部首:立
组词:儿童 童年
造句:儿童诗祖国的未来和花朵。
音序:T
结构:上下
核心问题:
这首古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串珠问题:
《村居》描绘的是什么景色?
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的枝条轻拂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烟雾般地凝聚着,令人心醉。
醉:迷醉,陶醉。
拂堤杨柳:杨柳枝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
村居: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
春烟:春天水泽、草木等蒸发出来的雾气。
梳理文意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村里的孩子们早早就放学回家了。他们急忙借着东风愉快地放起了风筝。
散学:放学。
纸鸢:泛指风筝,它是一种纸做的形状像老鹰的风筝。鸢:老鹰。
诗的前两句:草长莺飞,把春天的一切景物都写活了,人们仿佛看到了那种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景象,使人们的眼前仿佛涌动着春的脉搏。诗人一个“醉”字,生动地写出了春日大地艳阳高照、烟雾弥漫,微风中杨柳左右摇摆的姿态。写活了杨柳的娇姿;写活了杨柳的柔态;写活了杨柳的神韵。
诗的后两句:这两句写出了人物的活动。儿童放学归来,迎着春风放风筝,同时也在放飞希望,放飞幸福快乐的时光,享受无忧无虑的童年。刻画了孩子们的天真烂漫,映衬出春天的勃勃生机。
整体感知
阅读方法解密:巧背古诗
技巧:1.熟读古诗。
2.大体了解诗意。
3.边读边想像画面。
4.抓重点词练习背诵。
核心问题:
《村居》表现了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这首古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村居》描绘的是什么景色?
《村居》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看到的春天的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
串珠问题:
村居
草——长
莺——飞
杨柳——拂堤
儿童——归——忙——放
生机勃勃
课文结构
《村居》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看到的春天的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课文主旨
纸鸢
(宋)寇准
碧落秋方静,腾空力尚微。
清风如可托,终共白云飞。
推荐阅读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国学诵读
【谜语】
像蝶不是蝶,像鸟不是鸟,清明前后天上飞,就怕雨水浇。
谜底:_________
风筝
走进中华传统文化
《村居》是清代诗人高鼎写的一首风景诗,诗人抓住早春二月的特点,以精练的语言勾画出一幅春光明媚、生机勃勃的“乐春图”:景、人、事融为一体,充满了生活情趣,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