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活动引发思考 用观察启迪智慧
——《跳绳(试一试)》一课的学习路径设计
◆ 课前思考
《数学课程标准( 2011 )》提出数学课应重视教学过程的全新理念, 数学活 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 学习积极性, 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尝 试采取多种手段让每一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
我认为数学学习的过程, 是一个观察、思考、发现规律的过程, 而充分的操 作活动是不断完善这一过程最好的“技能”。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通过操 作活动让孩子感受数学无限的美好,用活动引发思考,用观察启迪智慧。
◆ 教材与学情分析
(一) 教材分析
《跳绳(试一试)》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 一 )” 的第九课时,9 的加减法。本课是在学习了 8 的加减法的基础上,继续学习 9 的 加减法,同时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加与减的互逆关系, 并通过画一画、填一填的方 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有意识地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鼓励学生从不同角 度思考解决问题。教材在编排上注意体现新的教学理念, 设计的情境既切合学生 生活实际,又能吸引学生兴趣,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 学情分析
孩子们在正式上学之前,就在生活中对数、加法关系、减法关系有着一定的 感性认知, 这种认知涵概了以实物、图形、符号、数线等多种方式表征基本的数 与数量关系; 在本册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中, 正式认识了数以及数的意义,第三 单元前 8 个课时里既正式认识了加与减的意义,也分别学习了 5 以内、 6、7 和 8 的加减法, 这些对于本课的学习都是很好的铺垫和支撑。按以往的经验来看, 没 学习这个内容之前, 有部分孩子已经能迁移前面的知识来探索并掌握有关 9 的加 减法。本课要进一步引导孩子们体会加与减的互逆关系, 引导孩子有序思考、发
1
(
情
境
引
发思考
) (
分
享
促进融通
) (
练习
归
纳提升
) (
情
境引入
找
数学信息
根据数学信息
列加
减法算式
说一说算式中
各数
表示的意
思
。
) (
分享交流
对照涂色,说
说算式中各
数
表示的意
思
排序整理不同
的
涂色方案
整理9的分合
) (
拓
展提升
画一画,帮助
学生更好
地理
解和掌
握9的
加
减法。
八戒吃瓜,培
养思维的的灵
活性,鼓励学
生从不同角度
思
考解决问题。
)
现规律。
◆ 学习目标
1.结合情境,在操作活动中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2.有序思考,发现规律,探索并掌握 9 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联系生活,培养应用意识,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 学习重难点
探索并掌握 9 的加法和相对应的减法,体会加与减的互逆关系。
◆ 学习路径
任务 驱动思考
◆ 教学流程
任务驱动
涂色,你想涂 几格? 列算式,你能 列出对应的加 减法算式吗?
◆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引入, 激发兴趣
师: 大象伯伯正在装修房子, 他想给瓷砖涂上颜色。看, 你发现了哪些数学 信息?
预设 1:我发现大象伯伯已经涂了一块了。
预设 2:我发现一共有 9 块瓷砖。
预设 3:我发现还有 8 块瓷砖没涂色。
在孩子们发现信息表达信息的过程中, 鼓励他们说完整的话, 同时将关键信 息整理到黑板上。
2
图 1
师:你能根据图中数学信息列出合适的算式吗? 为什么这么列?算式中的数 表示谁?
预设 1:1+ 8= 9,1 表示涂色的瓷砖, 8 表示还没涂色的瓷砖,加起来就是 总数一共有 9 块瓷砖。
预设 2:8+ 1= 9, 8 表示还没涂色的瓷砖, 1 表示涂色的瓷砖,加起来就是 总数一共有 9 块瓷砖。
预设 3:9- 1= 8, 9 表示总数一共有 9 块瓷砖,1 表示涂了色的瓷砖, 8 表 示还剩下 8 块瓷砖没涂色。
预设 4:9- 8= 1, 9 表示总数一共有 9 块瓷砖,8 表示还有 8 块瓷砖没涂色, 1 表示已经有一块瓷砖涂色了。
【设计意图】简单直接的生活化情境引入, 为整理数学信息、列出相应的加 减法算式做好了准备。
(二) 独立完成, 驱动思考
师: 如果请你帮大象伯伯来涂色, 你想涂几块瓷砖呢?在学习单上试试看, 然后写出相应的算式。
【设计意图】有了一开始的学习经验, 大部分学生能进行多样化的涂色, 写 出相应的算式出来。 所以在这一环节, 要注重收集不同的涂色方案, 为下一个学 习环节做准备。这里不要求学生能列出所有问可能性, 只要能对此类模型的问题 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理解就达到要求。
(三) 分享交流,发现规律
师:谁愿意跟大家分享一下你涂的瓷砖?你列了哪些算式?为什么这么列? 算式中的数表示谁?
分享汇报过程是突破难点的关键环节,这里根据情况灵活采取不同的形式: 作品作者分享汇报, 其他孩子学习、置疑, 形成互动; 作品作者不细说, 直接请
3
看得懂的孩子来分享,看看是否“心意相通”。
在孩子分享的同时, 把孩子的作品贴在黑板上, 并根据孩子的分享用分合的
记录方式将关键信息整理到黑板上。
图 2
【设计意图】通过板书信息、根据孩子的分享辅助记录, 意在让孩子初步感 知“有序思考、简洁表达”,这里不要求所有学生能按顺序说出所有情况, 主要
目的是让学生感受整理的过程。一块瓷砖都不涂的情况也许没有, 可以通过老师 的追问进行补充展示。
师:同学们帮大象伯伯找到了这么多种涂色方案, 大象伯伯可高兴了, 可是, 这么多方案, 贴满了黑板, 看着有点乱呢。仔细观察这些方案, 你能给他们排排
序整理一下吗?让大象伯伯看得更清楚一些。
图 3
【设计意图】学生可能会出现不同的排序方式,这里视情况看要不要追问: 为什么这么排呢? 通过排序, 意在让孩子进一步感知“有序思考”,直观建立初 步的有序思考方式,进而完成表格整理。
4
图 4
(四) 拓展提升, 学以致用
题型 1:画一画,填一填。
练习点: 通过画一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加减法, 同时, 有意识地 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更好地 理解和掌握“再添几是几”,以及反向思考“去掉几就是几”,巩固加与减之间的 互逆关系。
例如:4+□= 8,既可以想 4 再添上几就是 8,也可以想 8 去掉几就是 4。
2+□= 9,既可以想 2 再添上几就是 9,也可以想 9 去掉几就是 2。
图 5
图 6
题型 2:八戒吃瓜。
练习点: 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5
图 7
题型 3:写算式。
练习点:巩固 9 以内数的加减法。
图 8
【设计意图】练习部分完全采用教材中的习题, 在布置和汇报的环节, 再次 注重孩子对加减法的理解, 进一步巩固 9 以内数的加减法。关注知识的同时, 更 关注活动带给他们的感受,这些感受往往就是下一次活动宝贵的经验。
◆ 板书设计
图 9
6
◆ 教材图片
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