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七上历史第18课 我说”民族交往“——探究活动(三)

文档属性

名称 华师大版七上历史第18课 我说”民族交往“——探究活动(三)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05-22 07:57:04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单击页面即可演示
导入新课
活动目标
活动准备
活动过程
活动小结
导航目录
一、通过收集有关的历史小故事,加深了解各族人民友好交往的历史。
二、通过演讲民族交往的历史故事,积极宣传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中华文明。
三、培养收集、整理材料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目标
活动准备
①教师课前布置学生阅读教材以及与民族交往相关的书籍、文章,或在网上查询相关资料,要求学生初步了解和认识民族交往。
②教师根据史实设计关于民族交往方面的文字并制成幻灯片。文字叙述要通俗易懂,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并对教材相关内容作适当拓展和充实。
③教师还需思考在讨论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情况,作好积极引导的应变准备。
活动过程
一、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赵武灵王(约前340年—前295年)名雍,战国时期赵国国君,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军事改革家。赵肃侯之子。公元前325-前299年在位。他所推行的“胡服骑射”政策,对于当时赵国乃至以后中国社会的发展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赵国长期以来都受到来自北方的匈奴的威胁,赵武灵王赵国国君,他看到匈奴的骑兵,在马上来去自如,所以他采用胡服骑射,大大改善了赵国军队的战斗力,但是后来因宫廷政变,饿死在宫中。
1.人物简介:
2.故事会
3.赵武灵王墓
二、张骞出使西域
1.人物简介:
  张骞,汉族,字子文,汉中郡成固(今陕西省城固县)人,中国汉代卓越的探险家、旅行家与外交家,对丝绸之路的开拓有重大的贡献。开拓汉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并从西域诸国引进了汗血马、葡萄、苜蓿、石榴、胡桃(核桃)、胡麻等等。
2.故事会
三、苏武牧羊
苏武(前140—前60)字子卿,杜陵(今陕西西安西南)人,代郡太守,苏建之子。早年以父荫为郎,稍迁中厩监。天汉元年(前100)拜中郎将。当时中原地区的汉朝和西北少数民族政权匈奴的关系时好时坏。公元前100年,匈奴政权新单于即位,汉武帝为了表示友好,派遣苏武率领一百多人,带了许多财物,出使匈奴。不料,就在苏武完成了出使任务,准备返回自己的国家时,匈奴上层发生了内乱,苏武一行受到牵连,被扣留下来,并被要求背叛汉朝,臣服单于。
1.人物简介:
2.故事会
四、昭君出塞
五、七擒孟获
祖国辉煌灿烂的5000年文明,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因此,学习祖国的历史文化,要细心领会华夏族和各族少数民族在共同缔造中华民族文化的过程中所起的历史作用。
活动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