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七上历史第17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文档属性

名称 华师大版七上历史第17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05-22 07:58:06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单击页面即可演示
导入新课
第四单元 政权的分立和民族大融合
第17课
学习目标
讲授新课
课堂小结
课堂演练
导航目录
一、知识目标:
了解北方政局基本情况;知道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和民族大融合的概况。
二、能力目标:
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措施和作用,观察课本中有关的图片和材料,解释“胡人汉服”、“汉人胡食”的现象。
三、情感目标:
认识孝文帝改革适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促进了民族大融合,推动了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学习目标
讲授新课
北魏
宋、齐、梁
西魏
东魏

北周
北齐
梁、陈


一、北方政局
(鲜卑族拓跋部)
政权分立、
分裂混战、
民族融合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鲜卑族拓跋部原来居于大兴安岭北段,汉魏以来逐步南迁,过着游牧生活。
386年,拓跋部首领建立魏国,史称北魏,后迁都平城,439年,北魏统一北方。
嘎仙洞位于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西北方向9公里处,是鲜卑族人的发祥地。“嘎仙”是鄂伦春语,“猎民之仙”的意思。
1.北魏的建立
大兴安岭
建立北魏
进入中原
迁都平城
统一北方
北魏的情况:
★中央和地方官吏没有奉禄
★社会结构与政治体制具有游牧与农业
相结合的形态。
★地方富商大贾以权谋私,无所不为。
★两种不同的文化相撞,一直以来“以胡
治汉”、“胡汉分治”进行统治。民族分化
严重,不利于统治。
如果你是北魏统治者,面对 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呢?
冯太后改革
政治上:
经济上:
(仿照汉制)
集权中央
设乡官、“三长制”
俸禄制
均田制
2.冯太后改革
3.孝文帝改革
孝文帝改革
迁都洛阳
改官制
禁胡服
学汉语
通婚姻
改姓氏
3.孝文帝改革
洛阳
平城
北魏孝文帝是怎样克服阻力迁都洛阳的?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冯太后改革
仿照汉治完善行政管理
颁布均田制
孝文帝改革
迁都洛阳
改官制、禁胡服、
学汉语、通婚姻、改姓氏
促进了胡汉融合
看图学史
改易服饰
汉族服饰佣
鲜卑族服饰佣
鲜卑姓氏改为汉姓
鲜 卑 姓 汉 姓
拓 跋
邱穆陵
步六孤
贺 赖
独 孤
贺 楼






三、民族大融合
1.特点:
(1)生产、生活方式变化;
(2)南北互使、南北互市;
说一说:民族的大融合,在社会 生活方面成果突出。 你能否举例说明?
(3)北方融合、南方开发。
请注意图中的服装、床榻、坐具等用品,看看民族融合引起了哪些变化?
服装:“胡人汉服”,宽大飘逸的汉服成为一
种风尚,同时,胡人的窄袖紧身、圆领、
开叉也被不断吸收。
床榻:原来汉族床较矮,上面铺一层席子。
坐具:原来汉族席地而坐,现在胡床(交椅)流
行。
胡床
2.意义:
(1)为重新统一创造条件;
三、民族大融合
1.特点:
(1)生产、生活方式变化;
(2)南北互使、南北互市;
(3)北方融合、南方开发。
(2)为大唐盛世奠定基础。
正方:孝文帝改革使鲜卑族丧失了勇武之气,导致了北魏的衰落和鲜卑族的灭亡。
反方:孝文帝改革使鲜卑族最终汇入中华民族大家庭,推动了整个民族的进步。
课堂小结
1.从西晋灭亡到隋朝统一前的270年间,北方历史发展的主流是( )
A.民族政权相互争斗
B.民族大融合
C.南北长期对峙
D.经济重心南移
课堂演练
B
2.有一位传奇太后因为在改革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而成为顺应北方民族大融合历史潮流的杰出代表,她是( )
A.马太后
B.萧太后
C.冯太后
D.吕太后
C
3.鲜卑人一律“改穿汉服,学习汉语,采用汉姓,提倡与汉人通婚”反映的历史事件(或现象)是( )
A.商殃变法
B.孝文帝改革
C.唐蕃“和同为一家”
D.元朝的文化趋向
B
4.《魏书》记载:(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这里的“北俗之语”是指( )
A.匈奴语
B.汉语
C.鲜卑语
D.胡语
C
5.北魏孝文帝带头纳汉女为妃,让五个弟弟娶汉女为妻,把公主嫁给汉人,改姓为元,在光极堂赐群臣以汉衣,对30岁以下仍操胡语者“降爵黜官”。这段材料反映了孝文帝改革的哪些内容( )
①采用汉姓 ②改穿汉服 ③学说汉话 ④提倡与汉族联姻 ⑤发展经济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④⑤ D.②③⑤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