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西南大学附高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重庆市西南大学附高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4-11 06:17:12

文档简介

西南大学附高2022—2023学年度下期期中考试
高一地理试题参考答案
1—5 BDDAB 6—10 DDCBC 11—15 DABCC 16—20 BCADD
21.(24分)
(1) 绘图(如右图)
(2) 持续时间:大约12:00~19:00(2分)。
移动方向:西北(2分)。
(3) 发生:12:00后,正午太阳高度角大,陆地吸热快,此时陆地上有较热的空气层(2分),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开始显著,此时盛行海风,强海风从海面向陆地推进的过程中遇到陆地上较热空气层而形成锋面(2分);
消亡:19:00以后,陆地气温降低,气压升高,慢慢由海风转化为陆风,海风锋结束(2分);海风锋遇到南下的冷锋,加速海风锋的消亡(2分)。
(4) 地点:青县(2分)。 成因:17:00~18:00随着冷锋向南移动和海风锋向内陆推进,两锋正好在青县相撞(2分);海风锋从海洋移动到陆地,带来丰沛的水汽(2分);海风锋气温较陆地气温低,冷锋也带来冷空气,导致陆地气团被迫快速抬升,冷却凝结形成强降水(2分)。
22.(18分)
(1) 高空西风急流,风力强劲(2分);东西走向的狭长盆地与西风风向一致,产生“狭管效应”,加强风力(2分);盆地底部地形平坦,植被覆盖率低,摩擦力小(2分)。
(2)减风:砾石沙障增大地表粗糙度,降低近地面风速,避免大风破坏植被(2分);
拦沙:减小风的搬运能力,使沙尘沉积,同时抑制就地起沙,降低风沙掩埋植被的风险(2分)
保土:减弱大风对表土的侵蚀,保持土壤肥力(2分);
保湿:减少土壤蒸发,保持土壤水分(2分)。(四选二)
(3) 光:狮泉河位于青藏高原西北,太阳能资源极其丰富,利用光伏发电,可提高太阳能资源利用率(2分),缓解能源短缺,减少林木砍伐对生态环境的破坏(2分)。热:当地气候寒冷,大棚可提高棚内温度(2分)。水:当地干旱缺水,大棚可减少因蒸发而造成的水分流失(2分)。风:多大风天气,大棚可阻挡风沙的侵袭(2分)(五选四)。
23.(18分)
(1) 早薯种植时间早(生长期长),(2分)其块根膨胀期时间充足,(2分)能长得更大,积累更多的淀粉。
(2) 禹州是重要的粮食基地,大量耕地用于种植小麦(2分),晚薯的生产时间刚好与小麦互补,选择小麦与晚薯轮作是保障小麦生产的最好方式(2分)。晚薯比早薯的生长期短,更能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2分)。
(3) 1月(2分)。原因:1月日均最低温全年最低,夜晚低于0℃的天数较多,利于冻冰,白天气温高于0℃,利于解冻(2分);晴天多,便于晾晒(2分);春节前,生产好的粉条能新鲜上市(2分)。西南大学附高2022一2023学年度下期期中考试
高一地理试题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书写:
必须在题号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无效:保持答卷清洁、完整。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试题卷学生留存,以备评讲)。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
最符合题意,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青藏高原东南缘的硕曲河河谷两侧分布着6000多座“白藏房”。白藏房是当地的传统民
居,使用黏土夯筑,墙体较厚,房体整体为梯形,外培向内倾斜,内墙垂直。下图为白藏房景
观图,据此完成1一2题。
1.白藏房多在河谷地带建造,主要原因可能有
①便于就地取土
②光照更充足
③地震更少
④热量更充足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2.民居特色反映了当地的地理环境,下列关于白藏房与当地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
A.平顶—降水少,存蓄水源
B.梯形—平地少,节约空间
C.白色一热量差,增强吸热
D.墙厚—气温低,增强保温
下图为某地近地面等压线图,图中箭头表示甲地风向及受力情况。完成3一4题。
3.表示摩擦力的箭头是
A.a
B.b
C.c
D.d

4.乙天气系统的气流运动方向是
①顺时针
②逆时针
③上升
④下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高一地理第1页(共8页)
气象卫星搭载的微波成像仪可全天候、全天时精准探测大气状况,为气象部门提供服
务。2021年2月,山东省菏泽市出现了罕见的暖潮(冬季异常温暖的天气现象)。下表示
意该年度2月18日至22日菏泽市的天气资料。据此完成5~6题。
日期
最高温度
最低温度
天气
风向
风力
2月18日
10℃
2℃
多云
东北风
3一4级
2月19日
22℃
6℃

西南风
3一4级
2月20日
24C
11℃

西南风
3一4级
2月21日
27C
8℃

西南风
3一4级
2月22日
12℃
3℃
多云一阴
东北风
3一4级
5.菏泽市本次暖潮开始于
A.18日
B.19日
C.21日
D.22日
6.暖潮期间夜间,菏泽市
A.太阳辐射较强
B.地面辐射较弱
C.大气散射较强D.大气逆辐射较弱
下面图a为北京时间2016年10月18日12时西太平洋两个台风(左:莎莉嘉,右:海马)
直线距离间的海平面气压剖面分布图,图b示意10月21日12时40分台风“海马”在广东汕
尾登陆时海平面气压分布状况。读图完成7一8题。
气压hPa)
经度)
1010204106108140121416118120122124126128130°13g13136°1g
1000

990
980
970
960
950
940
930
920
20°
19918
17°16°15
14
纬度N)
图a
110
115
120
25P

23°26
1000
05
0
20
等压线
1005
(hPa)
图b
7.有关图a中甲、乙、丙、丁四地风力或风向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盛行偏南风
B.乙地盛行偏北风
C.甲地风力比丙地强劲
D.丁地盛行偏南风
高一地理第2页(共8页)重庆市西南大学附高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青藏高原东南缘的硕曲河河谷两侧分布着6000多座“白藏房”。白藏房是当地的传统民居,使用黏土夯筑,墙体较厚,房体整体为梯形,外墙向内倾斜,内墙垂直。下图为白藏房景观图,据此完成1~2题。
1.白藏房多在河谷地带建造,主要原因可能有( )
①便于就地取土 ②光照更充足
③地震更少 ④热量更充足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2.民居特色反映了当地的地理环境,下列关于白藏房与当地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平顶——降水少,存蓄水源 B.梯形——平地少,节约空间
C.白色——热量差,增强吸热 D.墙厚——气温低,增强保温
下图为某地近地面等压线图,图中箭头表示甲地风向及受力情况。完成3~4题。
3.表示摩擦力的箭头是( )
A.a B.b C.c D.d
4.乙天气系统的气流运动方向是( )
①顺时针②逆时针③上升④下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气象卫星搭载的微波成像仪可全天候、全天时精准探测大气状况,为气象部门提供服务。2021年2月,山东省菏泽市出现了罕见的暖潮(冬季异常温暖的天气现象)。下表示意该年度2月18日至22日菏泽市的天气资料。据此完成5~6题。
日期 最高温度 最低温度 天气 风向 风力
2月18日 10℃ 2℃ 多云 东北风 3~4级
2月19日 22℃ 6℃ 晴 西南风 3~4级
2月20日 24℃ 11℃ 晴 西南风 3~4级
2月21日 27℃ 8℃ 晴 西南风 3~4级
2月22日 12℃ 3℃ 多云~阴 东北风 3~4级
5.菏泽市本次暖潮开始于( )
A.18日 B.19日 C.21日 D.22日
6.暖潮期间夜间,菏泽市( )
A.太阳辐射较强 B.地面辐射较弱 C.大气散射较强 D.大气逆辐射较弱
下面图a为北京时间2016年10月18日12时西太平洋两个台风(左:莎莉嘉,右:海马)直线距离间的海平面气压剖面分布图,图b示意10月21日12时40分台风“海马”在广东汕尾登陆时海平面气压分布状况。读图完成7~8题。
7.有关图a中甲、乙、丙、丁四地风力或风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地盛行偏南风 B.乙地盛行偏北风
C.甲地风力比丙地强劲 D.丁地盛行偏南风
8.当台风登陆汕尾时,下列城市受风暴潮影响最严重的是( )
A.阳江 B.深圳 C.汕头 D.泉州
“回南天”是我国南方地区空气流经物体冷表面导致水汽凝结的一种天气返潮现象,究其本质是物体温度比空气露点温度(空气冷却达到饱和时的温度)低导致水汽凝结。某年3月14日20时至19日20时,华南地区出现了显著的“回南天”现象,下图为该时段逐小时露点温度、气温、室内墙壁温度变化曲线。据此完成9~12题。
9.图中a、b、c三条曲线分别代表( )
A.气温、室内墙壁温度、露点温度 B.气温、露点温度、室内墙壁温度
C.露点温度、室内墙壁温度、气温 D.露点温度、气温、室内墙壁温度
10.“回南天”开始产生的时间是( )
A.14日20时 B.15日02时 C.15日10时 D.15日20时
11.形成“回南天”时的天气系统可能是( )
A.高压 B.低压 C.冷锋 D.暖锋
12.有利于减轻室内“回南天”现象的措施是( )
A.空调风持续加暖 B.空调风持续减温 C.空调风先暖后冷 D.空调风先冷后暖
下图为北半球某地某季节平均纬向(纬线延伸方向)风速随高度分布图,甲、乙、丙为该地三个不同高程面,完成13~14题。
13.能正确反映上图平均纬向风速随高度分布的地点位于( )
A.春季的低纬度 B.夏季的中纬度 C.秋季的中纬度 D.冬季的高纬度
14.最接近该地甲、乙、丙三个高程面上风向、风速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下图为“某日14时亚洲部分地区地面天气简图”。据此完成15~17题。
15.与大风速区相比,M地区风速较小,主要是因为( )
A.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小 B.水平地转偏向力较小
C.地表的摩擦作用较大 D.气旋的中心气压较高
16.此时我国新疆地区气温明显高于内蒙古中东部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
A.正值当地正午前后,太阳辐射较强 B.受降温过程影响小,天气晴朗少云
C.受高压中心的控制,空气下沉增温 D.当地受偏南风影响,增温效果显著
17.此时下列站点上空最可能存在逆温的是( )
A.长春 B.太原 C.呼伦贝尔 D.乌鲁木齐
天山山脉位于亚欧大陆腹地,因拦截大量的大西洋和北冰洋水汽,年均降水量高达680mm,成为干旱区湿岛。下图为中天山某段沿43.67°N方向的地形剖面图及随地形变化的降水量分布图。据此完成18~19题。
18.关于图示地区降水量差异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⑦ B.④>⑤ C.③<④ D.②<⑥
19.图示地区,最有可能为中天山的( )
A.西坡、阳坡 B.西坡、迎风坡
C.东坡、阴坡 D.东坡、背风坡
20.关于①地和⑦地的气温日较差与年较差,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地年较差大 B.①地比⑦地日较差大
C.⑦地日较差小 D.⑦地比①地年较差大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60分。
2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海风锋指沿海地区海风从海面向陆地推进过程中遇到陆地上较热的空气层而形成的锋面。单一的海风锋过境对气温、空气湿度、风向等产生一定影响。当海风锋与冷锋碰撞时,锋前的上升运动为对流活动提供了有利的触发条件,可能会产生暴雨天气。下图是某年7月14日海风锋在渤海西岸的活动过程示意图(单位:℃)。
(1)在下图中用箭头绘制海风锋形成时的海陆热力环流,并画出近地面和高空的海陆等压面的分布情况。(4分)
(2)指出当日海风锋的持续时间、锋面移动方向。(4分)
(3)分别说明当日海风锋发生及消亡的原因。(8分)
(4)判断图中最可能产生暴雨天气的地点,并简述原因。(8分)
2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位于青藏高原西北部的狮泉河盆地呈东西狭长分布,海拔在4250m以上,气候寒冷干燥,冬春季受高空急流影响盛行西风,多大风天气,自然条件极为严酷。该地曾是一片人迹罕至的红柳滩,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有居民定居,因能源短缺,人们砍伐红柳作为薪柴,到80年代末盆地变成荒芜的戈壁滩,风沙灾害日益严重。经过专家多年努力,当地建立了“砾石沙障+防护林带+人工草地+灌溉系统”的防沙治沙模式,如今“荒漠再变绿洲”。图1为狮泉河盆地地貌示意图,图2为当地防沙治沙模式示意图。
(1)分析狮泉河盆地多大风天气的原因。(6分)
(2)分析砾石沙障在植被恢复过程中发挥的作用。(4分)
(3)有人建议在狮泉河盆地推广“光伏大棚”的生产模式,即在大棚顶部间隔安装太阳能薄膜电池板,既能发电,又能种菜,一棚两用。结合气候条件,分析当地推广“光伏大棚”的原因。(8分)
2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河南省禹州市位于华北平原腹地,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其生产的小麦是国家的保障口粮。多年来,禹州市发展了小麦—红薯轮作的种植制度(如表所示),红薯(植株的块根)年产量达到80万吨。禹州市红薯种植分早晚两种,早薯个大、味甜、淀粉充足,晚薯则质量较次,当地却重点种植晚薯,发展了红薯粉条加工产业。将红薯经过冲洗—粉碎—磨浆—漏丝—冻冰—解冻—晾晒等工艺流程,一般2—3天加工为粉条。禹州粉条质量上乘,有“人造鱼翅”之美誉,其新鲜粉条热销全国春节市场。
(1)分析禹州早薯质量优于晚薯的原因。(4分)
(2)禹州早薯质量优于晚薯,当地却重点种植晚薯,试分析其原因。(6分)
(3)禹州红薯粉条加工对气温有严格的要求,推测禹州红薯粉条加工的最佳月份,并说明原因。(8分)
高一地理试题参考答案
1—5BDDAB 6—10DDCBC 11—15DABCC 16—20BCADD
21.(24分)
(1)绘图(如右图)
(2)持续时间:大约12:00~19:00(2分)。移动方向:西北(2分)。
(3)发生:12:00后,正午太阳高度角大,陆地吸热快,此时陆地上有较热的空气层(2分),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开始显著,此时盛行海风,强海风从海面向陆地推进的过程中遇到陆地上较热空气层而形成锋面(2分);消亡:19:00以后,陆地气温降低,气压升高,慢慢由海风转化为陆风,海风锋结束(2分);海风锋遇到南下的冷锋,加速海风锋的消亡(2分)。
(4)地点:青县(2分)。成因:17:00~18:00随着冷锋向南移动和海风锋向内陆推进,两锋正好在青县相撞(2分);海风锋从海洋移动到陆地,带来丰沛的水汽(2分);海风锋气温较陆地气温低,冷锋也带来冷空气,导致陆地气团被迫快速抬升,冷却凝结形成强降水(2分)。
22.(18分)
(1)高空西风急流,风力强劲(2分);东西走向的狭长盆地与西风风向一致,产生“狭管效应”,加强风力(2分);盆地底部地形平坦,植被覆盖率低,摩擦力小(2分)。
(2)减风:砾石沙障增大地表粗糙度,降低近地面风速,避免大风破坏植被(2分);
拦沙:减小风的搬运能力,使沙尘沉积,同时抑制就地起沙,降低风沙掩埋植被的风险(2分)
保土:减弱大风对表土的侵蚀,保持土壤肥力(2分);
保湿:减少土壤蒸发,保持土壤水分(2分)。(四选二)
(3)光:狮泉河位于青藏高原西北,太阳能资源极其丰富,利用光伏发电,可提高太阳能资源利用率(2分),缓解能源短缺,减少林木砍伐对生态环境的破坏(2分)。热:当地气候寒冷,大棚可提高棚内温度(2分)。水:当地干旱缺水,大棚可减少因蒸发而造成的水分流失(2分)。风:多大风天气,大棚可阻挡风沙的侵袭(2分)(五选四)。
23.(18分)
(1)早薯种植时间早(生长期长),(2分)其块根膨胀期时间充足,(2分)能长得更大,积累更多的淀粉。
(2)禹州是重要的粮食基地,大量耕地用于种植小麦(2分),晚薯的生产时间刚好与小麦互补,选择小麦与晚薯轮作是保障小麦生产的最好方式(2分)。晚薯比早薯的生长期短,更能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2分)。
(3)1月(2分)。原因:1月日均最低温全年最低,夜晚低于0℃的天数较多,利于冻冰,白天气温高于0℃,利于解冻(2分);晴天多,便于晾晒(2分);春节前,生产好的粉条能新鲜上市(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