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九年级下长春版1.1《国殇》课件1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九年级下长春版1.1《国殇》课件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长春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5-22 16:39:22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课堂反馈
B
1、依次给下列句中划线的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 )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A mái zhì páo
B mái zhí fú
C mài zī fù
D mái zhí páo
C
2、解释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左骖殪(死)兮右刃伤。
B 凌(侵犯)余阵兮躐余行。
C 诚(忠诚)既勇兮又以武。
D 子魂魄兮为鬼雄(鬼中豪杰)。
3、下面对《国殇》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诗作运用了叙述、议论、抒情相结合的手法,一方面高度赞颂了楚军将士,另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怀。
B 诗作运用了夸张、对比、映衬等手法,生动再现出战争的惨烈和楚军将士表现出的大无畏精神。
C 语言上诗作运用“兮”字构成诗歌的节奏,具有强烈的咏叹抒彩。
D 诗作从另一方面也控诉了统治者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顾人民死活的罪恶,表现了作者希望和平生活的理想。
D
(公元前340年——前278年)
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人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我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
政治上:美政(对内举贤授能; 对外联齐抗秦)
公元前278年,闻楚被秦所灭屈原悲痛欲绝,于5月5日,怀石自沉汨罗,以死殉国!
根据刘向、刘歆(xīn)父子的校(jiào)定和王逸的注本,有25篇。
《离骚》
《天问》
《九歌》(11篇)
《九章》(9篇)
《远游》
《卜居》
《渔父》
《楚辞》封面
《楚辞》收录了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西汉刘向编辑;这些作品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后世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或是“骚体”。
《九歌》原为传说中的一种远古歌曲的名称,是屈原据民间祭神乐歌改作或加工而成,共十一篇:
《云中君 》(华三川)
《东皇太一》 (天神)
《云中君》(云神)
《湘君》《湘夫人》(湘水之神)
《大司命》 (主寿命的神)
《少司命》(主子嗣的神)
《东君》(太阳神)
《河伯》(河神)
《山鬼》(山神)
《礼魂》(送神曲)


《国殇》
屈 原
解题:
殇:①未成年而死者;
②为国家牺牲的将士;
国殇:指死于国事。
这是追悼阵亡将士的祭歌。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楚辞.九歌.国殇》(屈原)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楚军装备精良,描绘出楚国将士的雄姿:这是一群英雄战士,他们奔赴战场,去和敌人作殊死战斗。
车错毂兮短兵接。
操吴戈兮披犀甲,
毂:车轮的中心部分,有圆孔,可以插轴。
毂(gǔ)


辋(wǎng)
车错毂:指双方战车的轮子互相交错。
凌余阵兮躐余行,
侵犯
行列
践踏
霾两轮兮絷四马,
绊住
拿起鼓槌。
同“埋”,陷没
左骖殪兮右刃伤。
为兵刃所伤

旌蔽日兮敌若云,
(修辞手法:夸张、比喻)
矢交坠兮士争先。
流箭在双方的阵地上纷纷坠落
援玉枹兮击鸣鼓。
  敌人的强大、声势的凶猛,以反衬楚国将士的英勇无畏;浓墨重彩地描绘出了战场的惨烈气氛:天昏地暗,日月无光。增强了全诗的悲壮色彩。
严杀尽兮弃原野。
惨烈,悲壮
天时 怼 兮 威灵 怒,
鬼神
天象
怨恨
为 国 捐 躯
第一段:
描写了激烈残酷的战争场面;
塑造了楚军将士英勇牺牲、浴血沙场的悲壮形象。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同“返”
渺茫无边
遥远
士受命忘身、义无反顾的英雄形象
带 长 剑 兮 挟 秦 弓,
首 身 离 兮 心 不 惩。
诚 既 勇 兮 又 以 武,
终 刚 强 兮 不 可 凌。
握着

因受打击而不再干。
确实
始终
身 既 死 兮 神 以 灵,
魂 魄 毅 兮 为 鬼 雄。
精神永不泯灭
鬼中的雄杰
是写实,也是祝祷;是对死者的颂扬,也是对生者的激励。全诗激昂慷慨、悲愤壮烈的气氛达到了最高点。
深切悼念阵亡将士,高度赞颂他们刚强勇武、为国捐躯的爱国精神。
第二段:
《国殇》是我国最早、最著名的一篇歌颂爱国主义、歌颂牺牲精神的光辉诗篇。
通过对激烈悲壮的战斗场面的描述,
歌颂了为国捐躯的将士们英雄气概和为国捐躯的精神。
表达了对烈士的深切悼念。
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国家和社会的凝聚力,检验个人行为的试金石。
蝴蝶儿 张泌
蝴蝶儿,晚春时。
阿娇初着淡黄衣。
倚窗学画伊。
还似花间见,
双双对对飞。
无端和泪拭燕脂,
惹教双翅垂。
花间派
以唐词人温庭筠、五代前蜀词人韦庄为代表
以写男女相思离别为主要特征
后蜀赵崇祚将温、韦等十八人词编为《花间集》,故名。
温庭筠
花间鼻祖
与李商隐并称“温李”
与韦庄并称“温韦”
“绮丽香艳、婉约柔媚”的风格。
内容多以描绘女子闺中生活情态为主,
 带给人女性化的审美感受。
菩萨蛮 
  温庭筠
菩萨蛮 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
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温词为《花间集》之首,此词又为温词之首,足见其为典型的花间之作。
  表面看来,这首词写的不过是女主人公从睡醒后到梳妆打扮完过程中的几个镜头,却能充分透露出她内心的复杂感受,做到神情毕现。
通篇写闺怨之情,但又含而不露。
  以特写的手法,突出主人公的形象
  词人用浓墨重彩:半明半暗、忽隐忽现的闪动金色,配衬着如玉的香腮和如云的黑发。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写她起床后的行动:懒洋洋地打扮,慢吞吞地梳洗。
 着一“懒”字和“迟”字,说明女主人公对梳妆打扮并无兴致。因为她心上的人不在身旁,打扮得再漂亮又给谁看呢?其惆帐倦怠之情,生动可睹。
  此词通过对人物的肖像、动作(细节)、着装的描写、用“绮丽香艳、婉约柔媚”的风格,描绘出女子闺中生活情态,带给人女性化的审美感受的特征。
  这首《菩萨蛮》,是温为宫廷歌伎所作的,一番绵密、精致的描绘,通过客观与暗示手法,含而不露地写尽了闺中人的恹恹情态和寂寞心怀。
人物形象
美丽、孤独、寂寞、贵族
这首词刻画了一位美丽而寂寞的贵族女子形象。
情感?是否有寄托?
此词表面上看是写一女子晨起梳妆过程、姿容服饰之美及其慵懒无聊的心境和自矜自怜的情怀,
但联系作者累举不第、坎坷终生的遭遇,我们有理由认为其中一定程度地流露了词人怀才不遇的寂寞与失落。
表现手法
白描。
肖像、动作(细节)、着装
诗人像是一个高明的导演,用摄像机客观地录下了女主人公起床后一系列的动作,似乎不带一丝感情,实则蕴含深刻。
反衬
用金鹧鸪的“双双”来反衬人的“孤单、寂寞”。
对此词,叶嘉莹以诗做注:
绣阁朝晖掩映金,
当春懒起一沉吟。
弄妆仔细匀眉黛,
千古佳人寂寞心。
《春宫怨》 杜荀鹤
早被婵娟误,欲妆临镜慵。
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
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
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