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专题训练------《宋书·谢述传》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谢述字景先,少有志行,兄纯在江陵遇害,述奉纯丧还都。行至西塞,值暴风,纯丧舫流漂,不知所在,述乘小船寻求之。过纯妻庾舫,庾遣人谓述曰:“风波如此,岂可小船所冒?小郎去必无及,宁可存亡俱尽邪?”述号泣答曰:“若安全至岸,当须营理。如其已致意外,述亦无心独存。”因冒浪而进,见纯丧几没,述号叫呼天,幸而获免,咸以为精诚所致也。高祖闻而嘉之,及临豫州,讽中正以述为主簿,甚被知器。景仁爱三弟甝而憎四弟述,尝设馔请高祖,希命甝豫坐,而高祖召述。述知非景仁夙意又虑高祖命之请急不从高祖驰遣呼述须至乃欢及景仁有疾述尽心营视汤药饮食必尝而后进不解带、不盥栉者累旬,景仁深怀感愧。
元嘉二年,出为彭城王义康骠骑长史。先是,述从兄曜为义康长史,丧官,述代之。太祖与义康书曰:“今以谢述代曜。其详练清浊,著于历职,故以佐汝。汝亲理庶务,任重事殷,宜寄怀群贤,以尽弼谐之美。想自得之,不俟吾言也。”述莅官清约,私无宅舍。义康遇之甚厚。领军将军刘湛与述为异常之交。述美风姿,善举止,湛每谓人曰:“我见谢道儿,未尝足。”道儿,述小字也。雍州刺史张邵以黩货下廷尉,将致大辟。述上表陈邵先朝旧勋,宜蒙优贷,太祖手诏酬纳焉。述语子综曰:“主上矜邵夙诚,将加曲赦,吾所启谬会,故特见纳耳。若此疏宣布,则为侵夺主恩,不可之大者也。”使综对前焚之。太祖后谓邵曰:“卿之获免,谢述有力焉”。
述有心虚疾,除吴郡太守,以疾不之官。病差,补吴兴太守,在郡清省,为吏民所怀。十二年,卒,时年四十六。丧还京师,未至数十里,刘湛等同乘迎赴,望船流涕。十七年,刘湛诛,义康外镇,将行,叹曰:“谢述唯劝吾退,刘湛唯劝吾进,今述亡而湛存,吾所以得罪也。”太祖亦曰:“谢述若存,义康必不至此。”
(节选自《宋书·谢述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述知非景仁夙意/又虑高祖命之请/急不从/高祖驰遣呼述/须至乃欢/及景仁有疾/述尽心/营视汤药饮食/必尝而后进/
B.述知非景仁夙意/又虑高祖命之/请急不从/高祖驰遣/呼述须至/乃欢/及景仁有疾/述尽心/营视汤药饮食/必尝而后进/
C.述知非景仁夙意/又虑高祖命之/请急不从/高祖驰遣呼述/须至乃欢/及景仁有疾/述尽心营视/汤药饮食/必尝而后进/
D.述知非景仁夙意/又虑高祖命之请/急不从/高祖驰遣/呼述须至/乃欢/及景仁有疾/述尽心营视/汤药饮食/必尝而后进/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A.“小郎”是古代妻子对丈夫弟弟的称呼,古代妻子称丈夫的妹妹为“小姑”,称丈夫的父母为“舅姑”。
B.“小字”也叫“乳名”、“小名”,是非正式的名字。文中的“高祖”即南朝高祖宋武帝刘裕,他的小名是“阿瞒”。
C.大辟即死刑,是隋代之前死刑的通称,与“弃市”同义,是古代“五刑”之中最重的刑罚。
D.“补”指补充官职空缺,在文中可译为“补任”,与“除、征、辟、拜、调”等都表示官职变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谢述谨守孝悌,尽心侍奉兄长。他不顾性命在风浪中驾船寻找哥哥谢纯的灵柩;虽然被谢景仁厌恶,却在其生病时衣不解带,尽心侍奉。
B.谢述德才兼备,得到君主赏识。高祖设宴款待大臣,特地叫他来陪坐;在谢曜死于任所后,太祖因谢述熟习人事,命他接替谢曜的官职。
C.谢述为官清廉,深受赞扬爱戴。他在做彭城王义康骠骑长史时,清廉节俭,没有私人宅邸;在做吴兴太守时,清明简省,被下属和百姓们所感怀。
D.谢述谦退恭慎,做事恪守本分。他上表为张邵求情,却不以此居功;他常劝说义康要谦虚,在他去世几年后,刘湛被杀,义康也被外调镇守地方。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述美风姿,善举止,湛每谓人曰:“我见谢道儿,未尝足。”
(2)主上矜邵夙诚,将加曲赦,吾所启谬会,故特见纳耳。
二、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述字景先,少有志行,随兄纯在江陵。纯遇害,述奉纯丧还都。行至西塞,值暴风,纯丧舫流漂,不知所在,述乘小船寻求之。经纯妻庾舫过,庾遣人谓述曰:“丧舫存没,已应有在,风波如此,岂可小船所冒?小郎去必无及,宁可存亡俱尽邪?”述号泣答曰:“若安全至岸,当须营理。如其已致意外,述亦无心独存。”因冒浪而进,见纯丧舫几没,述号叫呼天,幸而获免,咸以为精诚所致也。高祖闻而嘉之,及临豫州,讽中正以述为主簿,甚被知器。
②元嘉二年,征拜中书侍郎。明年,出为武陵太守,彭城王义康骠骑长史,领南郡太守。先是,述从兄曜为义康长史,丧官,述代之。太祖与义康书曰:“今以谢述代曜。其才应详练,著于历职,故以佐汝。”莅官清约,私无宅舍。义康遇之甚厚。
③雍州刺史张邵以黩货下廷尉将致大辟述上表陈邵先朝旧勋宜蒙优贷太祖手诏酬纳焉。述语子综曰:“主上矜邵夙诚,将加曲恕,吾所启谬会,故特见酬纳耳。若此疏迹宣布,则为侵夺主恩,不可之大者也。”使综对前焚之。太祖后谓邵曰:“卿之获免,谢述有力焉”。
④述有心虚疾,性理时或乖谬。除吴郡太守,以疾不之官。病差,补吴兴太守,为吏民所怀。十二年,卒,时年四十六。十七年,刘湛诛,义康外镇,将行,叹曰:“谢述唯劝吾退,刘湛唯劝吾进,今述亡而湛存,吾所以得罪也。”太祖亦曰:“谢述若存,义康必不至此。”
节选自《宋书·谢述传》
5.下列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雍州刺史张邵以黩货下廷尉/将致大辟述上表陈邵/先朝旧勋宜蒙优贷太祖/手诏酬纳焉
B.雍州刺史张邵以黩/货下廷尉/将致大辟/述上表陈邵先朝旧勋/宜蒙优贷太祖/手诏酬纳焉
C.雍州刺史张邵以黩货下廷尉/将致大辟/述上表陈邵先朝旧勋/宜蒙优贷/太祖手诏酬纳焉
D.雍州刺史张邵以黩/货下廷尉/将致大辟述上表陈邵/先朝旧勋/宜蒙优贷/太祖手诏酬纳焉
6.下面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字,古人幼时取字,成年命名,名和字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方便他人称谓,如称李白为李太白,杜甫为杜子美,苏轼为苏子由。
B.太祖,是南朝宋刘义隆的庙号,庙号是皇帝登基时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高宗、玄宗等。
C.元嘉,南朝刘义隆的年号,封建社会除用干支纪年法外,也采用皇帝年号纪年。皇帝即位,都要改元,称元年。从汉武帝起有年号。一个皇帝可以有多个年号。
D.领,文中表示兼任官职。古汉语中表示代理任官职的词语还有“兼”“判”。
7.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谢述从小跟随哥哥在江陵生活,哥哥去世后,他护送哥哥的灵柩回京都安葬。
B.高祖刘裕听说了谢述的事迹,很是赞赏,亲自任命他为主簿,很是赏识器重他。
C.谢述从小就有远大的志向,为官时清廉节俭,做义康长史时,甚至没有自己的住宅房舍。
D.谢述虑事长远,能护主周全,曾劝刘义康激流勇退,太祖认为谢述如果活着,刘义康也不会落到这个地步。
8.把文中画横线句字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除吴郡太守,以疾不之官,病差,补吴兴太守,为吏民所怀。
(2)先是,述从兄曜为义康长史,丧官,述代之。
9.请简析第③段中谢述让儿子谢综烧掉奏章的原因。
答案
1、C划线句子的大意是:谢述知道这不是景仁的本意,又担心是高祖的命令,就请假不去了。高祖派人骑快马召唤谢述,一定等谢述到了才高兴。等到景仁患病,谢述尽心照料护理,汤药茶饭,一定要自己尝过才送去。
句中,“请”意思是请求,应与前句断开,与后句请求的内容相连。排除AD两项。“驰遣”的目的是“呼述”,意思是高祖派人骑快马召唤谢述。中间不能断开,排查B项。
2.B“阿瞒”解说错误,阿瞒是曹操的小名,刘裕的小名是“寄奴”。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3.B“高祖设宴款待大臣”分析错误,应该是谢景仁设宴请高祖。原文表述为:景仁爱三弟甝而憎四弟述,尝设馔请高祖,希命甝豫坐,而高祖召述。
4.(1)谢述风度姿态美好,举止优雅,刘湛常常对人说:“我与谢道儿相见,总是觉得见不够。”
(2)皇上怜惜张邵平素忠诚,将对他以特殊情况赦免,我所启奏的(与皇上的想法)碰巧相符,所以特加采纳罢了。
参考译文:
谢述字景先,从小就有志向操行,哥哥谢纯在江陵遇害,谢述护送谢纯灵柩回京都。走到西塞,碰上暴风,载有谢纯灵柩的船漂走了,不知道流落到什么地方,谢述乘小船寻找。经过谢纯妻子庾氏的船边,庾氏派人对谢述说:“风浪这么大,怎能乘小船冒险?小叔去了必定不能挽回,怎么能让活着的和已经去世的全都留不下来呢?”谢述哭着说:“如果丧船安全靠岸,我一定妥善料理,如果已发生意外,我也不想独自活着。”于是冒着风浪前进,发现谢纯的丧船几乎沉没了,谢述呼天叫地,幸好船后来没事,人们都认为这是他的精诚所致。高祖听说后赞许他,驾临豫州时,婉转地暗示中正任命谢述为主簿,谢述颇受赏识器重。谢景仁喜欢三弟谢甝讨厌四弟谢述,曾经设宴请高祖,希望能让谢甝参与陪座,而高祖却召请谢述。谢述知道这不是景仁的本意,又担心是高祖的命令,就请假不去了。高祖派人骑快马召唤谢述,一定等谢述到了才高兴。等到景仁患病,谢述尽心照料护理,汤药茶饭,一定要自己尝过才送去,几十天不解衣带不梳洗,谢景仁深感愧疚。
元嘉二年,谢述出任彭城王刘义康骠骑长史。在此之前,谢述的堂兄谢曜任义康长史,死在任所,谢述代替他任义康长史。太祖写信给义康说:“现让谢述代替谢曜。他熟习人事的优劣善恶高下情况,在历任的职位上表现突出,所以用他来辅佐你。你亲自办理各种政务,任务重而事情多,应对贤士们以诚相待,让那些辅佐协调的人能竭尽全力,把工作做到最好。想来你自己也明白这些,不需要等我提醒。”谢述居官清廉节俭,个人没有私宅。义康待他很优厚。领军将军刘湛跟谢述有非同一般的交情。谢述风度姿态美好,举止优雅,刘湛常常对人说:“我与谢道儿相见,总是觉得见不够。”道儿,是谢述的小名。雍州刺史张邵因为贪污纳贿被交付廷尉追究查办,将处以死刑。谢述上表陈述张邵在先朝所立的功劳,认为应该受到特别宽恕,太祖亲手书写诏书答复,采纳他的意见。谢述对儿子谢综说:“皇上怜惜张邵平素忠诚,将对他以特殊情况赦免,我所启奏的碰巧(与皇上的想法)相符,所以特别被采纳罢了。如果此奏章公布于众,就是抢夺皇上的恩德,这是万万不可的。”让谢综当面烧毁。太祖后来对张邵说:“你能获得赦免,谢述出了很大力呀。”
谢述有心脏气血不足的毛病,皇上任命他为吴郡太守,他因病没有赴任。病愈后,补任吴兴太守。谢述在郡守任上为政清明简省,得到吏民的爱戴。十二年,谢述去世,当时四十六岁。灵柩运回京师,离城几十里,刘湛等人一同乘船迎接,远远看见丧船就泪流满面。十七年,刘湛被诛杀,义康被外调镇守地方,将要出发时,义康叹道:“谢述只劝说我谦退,刘湛只劝说我进取,如今谢述已经去世而刘湛还活着,这就是我获罪的原因。”太祖也说:“谢述如果还在,义康一定不会到这种地步。”
5、C句子翻译: 雍州刺史张邵因为贪污聚敛,被抓到监狱里,将被判处死刑,谢述上表张邵是开国功勋,应得到宽恕优待,太祖亲自下诏书采纳了谢述的建议。
“黩货”是专有词语,解释为“贪污纳贿”,之间不可断开,排除BD;
“大辟”作“致”的宾语,“述”为主语,“陈邵先朝旧勋”作“上表”的宾语,“辟”后“述”前断开。排除A。
6.A“字,古人幼时取字……苏轼为苏子由”错误,字,古人幼时取名,成年取字,苏轼字子瞻。
7.B“亲自任命他为主簿”错误,原文表述为“讽中正以述为主簿”(婉转地暗示中正任命谢述为主簿),可见并非亲自任命。
8.(1)谢述被授予吴郡太守的官职,因为疾病没有上任,等病情缓解了,补授吴兴太守,受到郡中官吏百姓的怀念。
(2)在此之前,谢述的堂兄谢曜任义康长史,死在任上,谢述替他任义康长史。
9.①张邵之所以得到宽贷,是皇上怜惜张邵一向忠诚,自己的奏章只是恰逢其会;②如果借此宣扬,就侵夺了皇家的恩德。
参考译文:
谢述字景先,从小就有志向操行,跟随兄长谢纯在江陵生活,谢纯遇害后,谢述护送谢纯的灵柩回京都。走到西塞,遇到了暴风,载有谢纯灵柩的船漂流走了,不知道流落到什么地方,谢述乘小船寻找。从谢纯妻子庾氏的船边经过时,庾氏派人对谢述说:“丧船不论是存在还是已经沉没,应该漂流到某个地方了,风浪这样大,怎能乘小船冒险?小叔前去必定不会找到,难道要一同沉没了吗?”谢述哭着回答说:“丧船如果安全靠岸了,我当然要妥善处理。如果已经发生意外,我也无意独自活下去了。”于是顶着风浪前进,发现载有谢纯灵柩的船几乎要沉没了,谢述呼天抢地,幸好后来船只无事,人们都认为这是他精诚所至,高祖听说后对此大加赞赏,等到(高祖)驾临豫州时,婉转地暗示中正任命谢述为主簿,颇受赏识器重。
元嘉二年(425年),谢述被征召并授予中书侍郎之职。第二年,出任武陵太守,彭城王刘义康的骠骑长史,兼任南郡太守。在此之前,谢述的堂兄谢曜任义康长史,死在任上,谢述替他任义康长史。太祖给刘义康书信说:“现在用谢述代替谢曜。他的才能应是周详练达,在各个职位上都很卓著,所以让人辅佐你。他在官位上清廉节俭,自己没有住宅房舍。义康对待他非常优厚。
雍州刺史张邵因为贪污聚敛,被抓到监狱里,将被判处死刑,谢述上表张邵是开国功勋,应得到宽恕优待,太祖亲自下诏书采纳了谢述的建议。谢述对他的儿子谢综说:“皇上怜惜张邵一向忠诚,特别赦免了他的罪过。我的建议只是碰巧与皇上的意图相吻合,被皇上采纳了。如果借此四处宣扬,那就侵夺了皇家的恩德,是绝对不可行的。”让谢综当着他的面,把奏章烧掉。文帝后来对张邵说:“对于你的死罪的免除,谢述可出了大力的呀。”
谢述有心虚的疾病,情绪理智有时荒谬反常。谢述被授予吴郡太守的官职,因为疾病没有上任。等病情缓解了,补授吴兴太守。受到郡中官吏百姓的怀念。十二年(435年),死了,时年四十六岁。十七年,刘湛被杀,刘义康将要南下豫章,叹息说:“当初只有谢述劝我急流勇退,刘班(刘湛)劝我不断进取,后来刘班活着,谢述却死了,我身败名裂也是理所应当的了。”文帝也说:“谢述如果活着,刘义康也不会落到这个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