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单元复习巩固检测卷-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翡翠(fěi) 榛子(zhēn) 蜜饯(jiàn) 掺和(cān)
B.骡马(luó)娴熟(xián)唾沫(tuò)僧人(sēng)
C.敦厚(dūn)机杼(zhù)正月(zhèng)獠牙(liáo)
D.演绎(yí)吞噬(shì)脱缰(jiàng)杏仁(rén)
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眨眼 摊贩 轿车 优哉游哉 B.粉碎 糊涂 搁板 残灯未庙
C.咽下 耐何 解释 开山鼻祖 D.蜡月 彩绘 充足 万不得已
3.《迢迢牵牛星》中有一个很关键的过渡性句子,它既是前因又是后果,这个句子是( )
A.泣涕零如雨 B.相去复几许 C.脉脉不得语
4.《藏戏》一文是以( )的结构来组织全文的。
A.总——分 B.分——总 C.总——分——总
5.下列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主要写什么,次要写什么,是根据作者想要重点表达的意思决定的。
B.读文章的时候,不需要分清文章的主次,也能领会作者要表达的主要意思。
C.习作的时候,先想好重点要表达哪些内容,把它们写得具体详细一点儿,其他内容则写得简略一点儿。
D.详略安排得当,中心突出,才能更好地让别人了解自己想表达的意思。
6.下列词语与意思不对应的一项是( )
A.指某一事业的创始人。(开山鼻祖)
B.零散没系统的事情或没有大用的东西。(乱七八糟)
C.比喻阴险狡猾,当面一套,背地一套。(两面三刀)
D.心里想要怎么做就怎么做。(随心所欲)
二、填空题
7.看拼音,写词语。
tōng xiāo bǐ cǐ jiào chē luò tuo qià hǎo
( ) ( ) ( ) ( ) ( )
rǎn gāng zāng shuǐ zī gé tūn yàn chōng yíng
( ) ( ) ( ) ( ) ( )
8.比一比,组一组。
泣________ 脉________ 鸦________
粒________ 泳________ 雅________
9.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1)札札弄机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泣涕零如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庭地白树栖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不知秋思落谁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写出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近义词。
(1)碗盏都已预备整齐,摆到灶边好久了。________
(2)他惊异得喊起来了。________
(3)花生仁儿脱了它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________
11.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写在横线上。
(1)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________
(2)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________
(3)花生仁儿脱了它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________
三、语言表达
12.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身无分文的唐东杰布就这样在雅鲁藏布江上留下了58座铁索桥。(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仿写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用加点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课内阅读。
元宵(汤圆)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大年初一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这在当年,也就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蜡烛,观者就更多。这广告可不庸俗。干果店在灯节还要做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出心裁,制成各样的冰灯,或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把顾客招来。
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也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啊。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13.从选文可以看出元宵节的习俗不包括( )
A.观花灯 B.放花炮 C.吃元宵 D.走亲戚
14.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真有意思!在我国的文化长廊中还有很多描写传统佳节的诗句,请试着写一写。
我会写: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15.请你用“——”画出选文中的排比句。
课外阅读。
在龙舟节这天,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任何人家到了这天都吃鱼吃肉。全茶峒人吃过饭后,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河街有熟人的,可到河街吊脚楼门口边看,不然就站在税关门口与各个码头上看。河中龙船以长潭某处作起点,税关前作终点,作比赛竞争。当地有身份的人,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划船的事各人在数天以前就早有了准备,分组分帮,在潭中练习进退。船只的形式,平常木船大不相同。每只船可坐十二个到十八个桨手,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凡是把船划到前面一点的,必可在税关前领赏,一匹红布,一块小银牌,不拘缠挂到船上某一个人头上去,都显出这一船合作努力的光荣。好事的军人,当每次某一只船胜利时,必在水边放些表示胜利庆祝的500响鞭炮。
赛船过后,城中的戍军长官,为了与民同乐,便派士兵把30只绿头长颈大雄鸭,颈脖上缚了红布条子,放入河中,尽善于泅水的军民人等,自由下水追赶鸭子。谁把鸭子捉到,谁就成为这鸭子的主人。水面各处是鸭子,同时各处有追赶鸭子的人。
船与船的竞赛,人与鸭子的竞赛,直到天晚方能完事。
16.下列不属于茶峒人端午过节习俗的是( )
A.用雄黄酒画了一个王字。
B.出城看划船。
C.插艾蒿。
17.第一自然段主要描写了哪三个场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作者凭着对____________民俗的细致观察和深切感受,描写了龙舟竞渡和赶鸭竞赛的欢快场面,展现茶峒人同庆端午的淳朴民风,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的民族精神。
五、诗词曲鉴赏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19.结合古诗,解释下列字词。
迢迢:_________。 素:___________。
盈盈:__________。 脉脉:______。
20.本诗中包含了中华传统节日________,又可称为_______。
21.诗中描写织女饱受相思之苦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22.赏析“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去”在这里的意思是“距离”,它形象地写出了两位主人公隔河相望的情景。
B.“清且浅”说明“河汉”并不深广,体现了诗人对两位主人公不能相遇充满了疑问。
C.“复”在这里的意思是“又”,它写出了诗人对两位主人公不得相见的慨叹。
D.这两句诗表面上写故事,其实也在诉说离别的愁苦。
23.下列选项中对这首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本诗运用大量叠词,既能增强节奏,又能使人物形象生动。
B.诗歌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既有眼前所见,又有作者的想象。
C.诗歌着眼于织女,表现她美丽勤劳又饱含离愁的形象特点
D.本诗选自《古诗十九首》,出自宋代萧统所编的《文选》。
24.诗中说织女“终日”织布,为何却“不成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书面表达
25.习作展示
同学们,你的家乡有什么风俗习惯?你参加过什么节日的风俗活动?请你根据亲身经历写一篇作文。
要求:(1)注意抓住重点,写出特点,详略得当。
(2)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
(3)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参考答案:
1.B
【详解】本题考查的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A项“掺和”中“掺”的读音为chān。
C项“正月”中“正”的读音为zhēng。
D项“演绎”中“绎”的读音为yì;“脱缰”中“缰”的读音为jiāng。
2.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字形辨析,学生平时注意积累。
A.正确。
B.残灯未庙——残灯末庙:意思是快要熄灭的灯,将要结束的庙会;比喻事情已经衰落,接近完结。
C.耐何——奈何:怎么,为何。
D.蜡月——腊月:是岁末十二月的别称。
故选A。
3.B
【详解】考查对诗文的理解。出自《迢迢牵牛星》,原文: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译文:看那遥远的牵牛星,明亮的织女星。(织女)伸出细长而白皙的手 ,摆弄着织机(织着布),发出札札的织布声。一整天也没织成一段布,哭泣的眼泪如同下雨般零落。这银河看起来又清又浅,他俩相界离也没有多远。虽然只隔一条清澈的河流,但他们只能含情凝视,却无法用语言交谈。
所以从文章内容来看“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承接了上文两人分别的悲伤,引出了下文两人一水相隔的情景。
4.C
【详解】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识记。
《藏戏》按说明事物的不同方面为序,以总—分—总的关系结构文章。
先用三个反问句介绍藏戏主要特点:“戴着面具演出”“演出时没有舞台”“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
接下来详细写开山鼻祖唐东杰布开创藏戏的传奇故事。
然后简略地说明藏戏的特色。
最后用一句话总结全文,点明藏戏这一民族戏剧艺术靠师传身授传承和发展。
5.B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叙述有误的一项是,根据题干的要求写出叙述有误的一项即可。本题中叙述有误的是B项,读文章的时候,需要分清文章的主次,这样才能更好的理解文章。
6.B
【详解】此题考查词语的理解能力。
B:零散没系统的事情或没有大用的东西。这个意思说的是零七八碎这个成语。
乱七八糟的意思是形容毫无秩序及条理,乱糟糟的样子。
7. 通宵 彼此 轿车 骆驼 恰好 染缸 脏水 资格 吞咽 充盈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
书写时要注意“宵、轿、盈”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8. 哭泣 血脉 乌鸦 米粒 游泳 高雅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形近字的辨析及组词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要认清字形,找出每组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读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掌握音形义才能正确作答。
泣:泣涕、抽泣。粒:颗粒、谷粒。
脉:脉搏、脉象。泳:蛙泳、仰泳。
鸦:栖鸦、昏鸦。雅:雅致、雅兴。
9. 织布机。 落下。 庭中,庭院中。 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怀人的思绪。
【详解】本题考查字词的理解。
解答此题时要遵循“字不离句”的原则和平时积累的字、词、句,进行分析得出答案。
(1)“札札弄机杼”意思是织布机札札地响个不停。“机杼”的意思是织布机。
(2)“泣涕零如雨”意思是哭泣的眼泪如同下雨般零落。“零”的意思是落下。
(3)“中庭地白树栖鸦”的意思是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霜雪那样白,树上的鸦雀停止了聒噪,进入了梦乡。“中庭”的意思是庭中,庭院中。
(4)“不知秋思落谁家?”的意思是不知道这秋思之情落在了谁家?“秋思”的意思是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怀人的思绪。
10. 准备 惊讶 不用
【详解】本题考查近义词,学生注意平时要多积累。
近义词指意思相近的词。
(1)预备:意思是预先准备。近义词为“准备”,意为预先安排或筹划;打算。
(2)惊异:惊奇诧异。近义词为“惊讶”,意为感到很奇怪;惊异。
(3)不消:不用;不需要。近义词为“不用”,意为表示事实上没有必要。
11. 夸张 反问 拟人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方法,仔细读句子判断,注意平时要多积累。
(1)从“喜得快要发疯了”可知,是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2)从反问语气词“谁不”及句末疑问助词“呢”可知,是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
反问:反过来对提问的人发问。是用疑问的句式,表达肯定的观点。
(3)句子把“花生仁儿”赋予人的言行特征“脱了它的红外套”,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把本来不具备人的一些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有感情、有语言、有动作。
12. 世界上没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 唐东杰布留下了铁索桥。 榕树换上了它的绿衣裳。 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非赶回家来,吃团圆饭不可。 商店里摆满了商品:有的架子上一律是耳环;有的架子上清一色的是项链;有的架子上都是发圈;有的架子上通通是手链,真是琳琅满目啊!
【详解】考查按要求写句子。
(1)反问句改陈述句的方法是:首先要将反问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否定词改为肯定词;然后可以将“怎么”、“难道”这种的反问语气词去掉;再将反问句最后的“呢”、“吗”等语气助词去掉;最后将问号改为句号。
将句子中的“还有”改为“没有”,将“呢?”删去。
(2)缩句。1、抓住主干来缩简:只要抓住句子的主干“谁做什么?”或“什么怎么样?”就可迅速地缩写句子。2、“的”前修饰都删去3、“地”前限制要删去4、“得”后补充说明也删去5、数量词语照样删6、删掉“在……中(里、下)”表示特定的条件和环境的词组7、句子中的“不、无、没有”等否定词,缩句时要保留,否则有可能颠倒句子的原意。8、句子中谓语后面的“着、了、过”和宾语后面的“啊、吗、呀、呢”等语气词要保留,如果去掉可能会改变句子的句式、结构或语气、情感。9、特定词组的缩写。
可以利用“谁干什么”进行缩句,唐东杰布留下了铁索桥。“了”表状态,要保留。
(3)仿写拟人句。
锅里的粥叹着气。
(4)陈述句改成双重否定句的步骤1、根据句子意思,选择恰当的双重否定词;2、替换或删去原句中“要、得、都、应该、只好、一定、必须、肯定”等词语;3、删去原句中“很、非常、十分、分外、更加”等表示程度深的词语;4、检查改后的句子是否读得通顺。2双重否定词替换方法①表示判断。“是”“了”用“谁也不能否认”②表示非常肯定。“一定”“必须”用“非……不可”“不能不”③表示不情愿、不得已。“只能”“只好”“只得”用“不得不”④表示全部。“全”“全都”“全部”用“没有不”“无不”⑤表示推测。“会”“可能”“能”“应该”用“不可能不”“不会不”
将“必定”改为“非……不可”。
(5)仿写句子,注意总分的结构。
街边真热闹啊:有的卖着可口的煎饼,有的卖着香甜的水果,有的卖着香辣的串串,有的卖着各色的气球。
13.D 14.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15.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
【解析】13.本题主要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从“在当年,也就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蜡烛,观者就更多。这广告可不庸俗。干果店在灯节还要做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出心裁,制成各样的冰灯,或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把顾客招来。”“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也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啊。”可知,从选文可以看出元宵节的习俗不包括走亲戚。故选D。
14.本题主要考查对诗句的积累。
描写传统佳节的诗句:清明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七夕: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重阳: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5.本题主要考查对修辞手法的掌握。
从“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可知,句子连用三个“有的”,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花灯之美。
16.C 17.主要描写了河边看划船、河上赛龙船、胜利者领赏三个场面。 18. 端午 奋发向上、合作争先
【解析】16.本题主要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从“在龙舟节这天,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任何人家到了这天都吃鱼吃肉。全茶峒人吃过饭后,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河街有熟人的,可到河街吊脚楼门口边看,不然就站在税关门口与各个码头上看。”可知,茶峒人端午过节习俗的是用雄黄酒画了一个王字;出城看划船。
故选C。
17.本题主要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从“任何人家到了这天都吃鱼吃肉。全茶峒人吃过饭后,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这里描写的场面是河边看划船;从“划船的事各人在数天以前就早有了准备,分组分帮,在潭中练习进退。船只的形式,平常木船大不相同。每只船可坐十二个到十八个桨手,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可知,此处描写的场面是河上赛龙船;从“凡是把船划到前面一点的,必可在税关前领赏,一匹红布,一块小银牌,不拘缠挂到船上某一个人头上去,都显出这一船合作努力的光荣。好事的军人,当每次某一只船胜利时,必在水边放些表示胜利庆祝的500响鞭炮。”可知,此处描写的场面是胜利者领赏。
18.本题主要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从“在龙舟节这天,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任何人家到了这天都吃鱼吃肉。”“一匹红布,一块小银牌,不拘缠挂到船上某一个人头上去,都显出这一船合作努力的光荣。”“船与船的竞赛,人与鸭子的竞赛,直到天晚方能完事。”可知,作者凭着对端午民俗的细致观察和深切感受,描写了龙舟竞渡和赶鸭竞赛的欢快场面,展现茶峒人同庆端午的淳朴民风,表现了浓厚的习俗和团结合作的的民族精神。
19. 形容遥远 白皙 清澈的样子 相视无言的样子 20. 七夕节 乞巧节 21. 终日不成章 泣涕零如雨 22.B 23.D 24.织女虽“终日”织布,但内心饱受相思之苦,无心织布之事,因此“不成章”
【解析】19.本题考查了字词解释。
迢迢牵牛星:看那遥远的牵牛星。迢迢:形容遥远。
纤纤擢素手:织女伸出细长而白皙的手。素:白皙。
盈盈一水间:虽然只隔一条清澈的河流。盈盈:清澈的样子。
脉脉不得语:他们只能含情凝视,却无法用语言交谈。脉脉:相视无言的样子。
20.本题考查对古诗内容的理解。
《迢迢牵牛星》:是产生于汉代的一首文人五言诗,是《古诗十九首》之一。此诗借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阻隔而不得会面的悲剧,抒发了女子离别相思之情,写出了人间夫妻不得团聚的悲哀。包含了我国的传统节日七夕节。每年农历的七月七日,即七夕,七夕节是我国有悠久传统的民族节日,又称乞巧节。
21.本题考查古诗诗句的理解。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意思是:一整天也没织成一段布,哭泣的眼泪如同下雨般零落。这两句写出了织女织布的结果和织布时的情态。表现了织女因为思念牛郎,十分痛苦的心情。
22.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的意思是:这银河看起来又清又浅,他俩相离也没有多远。
这首诗主要写了牛郎织女隔着银河相望而常年不能相聚的情景。所以从主要情景上看,A项和C项是正确的。由主要情景推想人物内心,可知D项也是正确的。
B项说法不当。“清且浅”说明“河汉”并不深广,那阻隔了牵牛和织女的银河既清且浅,牵牛与织女相距也并不遥远,虽只有一水之隔却相视而不得语,更加突显了牛郎织女不得会面的悲剧。
故选B。
23.本题考查对古诗的理解。
A.本诗大量运用叠词,渲染了气氛,细腻传神地描绘了种种情态,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而且这些叠词用在句首,使诗歌节奏鲜明,韵律优美舒缓。故A正确。
B.本诗虚实结合,想象丰富,具有感染力。实物是银河、牛郎星、织女星。想象是织女情思、无心织布、隔河流泪、对谁兴叹的心理变化。故B正确。
C.本诗运用外貌、声音、动作描写简练而生动地塑造织女织布的形象,织女在织布,却难成章,而且泪流满面,虽不言愁却愁绪满怀。故C正确。
D.说法错误。《迢迢牵牛星》选自南朝梁萧统编《文选》收录的《古诗十九首》。
故选D。
24.本题考查了对古诗内容的理解。
“终日不成章”写出了织女织布的结果,结合“泣涕零如雨”可知她是因为思念牛郎才一整天没有织成一匹布的,充分地表现了织女因为思念而受到的折磨和痛苦。
25.例文:
家乡的风俗习惯
谁没有自己的家乡?谁不爱自己的家乡呢?每个人的家乡虽然不一样,但对家乡的热爱却是相同的,我当然也不例外。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我家乡的一些风俗吧!
每年端午节,家家户户都会包粽子。粽子主要的材料是糯米和竹叶。甜的要加入豆沙、花生和红枣,咸的要加香菇、肉丝和盐巴等。首先用两片竹叶卷成锥形,然后放入米和馅,用筷子插几下,使米和包馅更结实,再封口。口要封成三角形的,最后,用草绳把它梱紧。
蒸好的粽子香气扑鼻,可好吃了!端午节时,每家每户都会在门口挂上菖蒲、艾草,可以驱赶蚊虫,保护我们的身体健康,还可以驱邪。划龙舟是端午节才有的比赛。几条龙舟一字排开,哨声一响,几条龙舟就像离弦的箭一样向终点冲去,先划到终点,并夺到旗子的队伍就获胜了。那是多么精彩的比赛呀!
除了端午节以外,我家乡的春节也很让人喜爱。每到春节前,人们会络绎不绝地到人山人海的市场办年货。每个人的篮子都装得满满的,有开心果、泡泡糖、花生、瓜子、糖等食品,有鸭、鹅、鱼、猪肉等,有烟、酒、巧克力等礼物。在家里,大家忙个不停,手拿扫把,脚踩椅子,爬高爬低,把屋子里里外外、上上下下打扫得干干净净。新年新景象,大家都为新的一年有个好开始而忙碌着、快乐着。不用说我们小朋友是多么喜欢春节的到来了。
我爱家乡的风俗,更爱家乡的亲人!
【详解】此次作文是命题作文。从文章的题目看,要求写自己参加过的风俗活动,写作时注意把参加风俗经过写清楚。
家乡的风俗习惯很多,各地各有不同,应选择自己熟悉的内容写,如写春节可以写除夕守岁、元宵灯会等;写清明扫墓;端午赛龙舟;八月十五吃月饼、赏月……
要注意用上细节描写、修辞等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写出来,注意详略得当。
开头:开门见山/修辞式开头点题(景物环境渲染气氛引出下文)
正文:交代参加的节日风俗的过程,用上修辞、细节描写等方法突出重点。
结尾:总结式或抒情式扣题,照应主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