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4单元预习巩固检测卷-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千仞(rèn) 绷带(bēng) 船坞(wù) 黯然(yīn)
B.涕泪(di) 殉职(xún) 革命(gé) 踌躇(chú)
C.不堪(kān) 矜持(jing) 被俘(fú) 土匪(fěi)
D.裤褂(guà) 镯子(zhuó) 彼此(bǐ) 蓟北(jì)
2.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青春作伴好还乡——把青春献给祖国 B.醉卧沙场君莫笑——沙场秋点兵
C.却看妻子愁何在——渔夫的妻子桑娜 D.可怜九月初三夜——可怜的小女孩
3.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土匪 千仞 眷恋 施行 B.荣幸 由忠 年龄 药剂
C.参谋 革命 吭声 奔赴 D.拟定 损失 签字 摩天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役中,白衣天使们的表现令我们肃然起敬。
B.照片上,哥哥托腮凝眸,若有所思。
C.别看他平时不说话,但在关键时刻他总能一声不吭地指出问题所在。
D.这首歌曲旋律优美,姐姐情不自禁地跟着唱了起来。
5.下列对本单元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表达了诗人盼了一年又一年后失望但又不绝望的心情,与“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有着相似的情感。
B.《军神》花大量的笔墨来写沃克医生,是为了通过他前后内心的变化,来侧面烘托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
C.哪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毛主席面对两难的抉择,最终选择了把遗体留在朝鲜,表现了他博大的胸怀。
D.《清贫》一文中,作者把被俘那天的事情说成是一桩趣事,像讲故事一样轻松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表现了他的幽默风趣。
6.对下列句子采用的描写方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毛主席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神态描写)
B.“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毛主席想。(心理描写)
C.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语言描写)
D.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动作描写)
7.下列诗句表达的情感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 )
A.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B.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C.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D.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二、填空题
8.看拼音,写字词。
(1)人们zūn jìng( )毛主席,并yóu zhōng( )地爱戴他。
(2)校长露出cí xiáng( )的笑容,把róng( )誉证书颁发给了我。
(3)在奔fù( )赛场前,他参加了各种体育duàn liàn( )活动来增强体质,最终如愿获得了冠军。
9.将下列成语补充完整,再按要求答题。
相( )成趣 一声不( ) ( )如雨下 请勿自( )
一( )见血 若有所( ) 扣人心( ) ( )齿排班
(1)请仿照画“ ”的词语的修辞手法写两个成语: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请从上面所填中选择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词语写一段连贯通顺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写出两个描写医术高明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写出两个描写战争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根据要求填上恰当的诗句。
(1)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古往今来,无数诗人吟诵赞美她,如王之涣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一片孤城万仞山”;陆游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五千仞岳上摩天”。
(2)我们从王昌龄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领悟到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从李白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会到朋友情深。
11.结合历史资料,说说你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理解。
结合上述资料和课文可知“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表达
12.交际与表达
“最美消防员”李鹏,在救出26名被洪水围困的群众后,由于长时间在冰冷的水中浸泡,体力严重透支昏倒在救灾现场,被送到了医院。如果你将作为学生代表去医院看望李鹏,你会对他说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按要求改写句子。
(1)石猴说:“我们都进去住,也省得老天之气。”(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八月,天多热。鸡热得耷拉着翅膀,狗热得吐出舌头,蝉热得不知如何是好。(仿照例句写一段表示“冷”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再跳出一只大虫来,却怎么斗得过?(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沃克再一次愣住了,竟有点儿口吃地说:“你,你能忍受吗?”
“愣住”“口吃”写出了沃克医生的________________,此处“忍受”指的是忍受________________,从侧面衬托出刘伯承的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理解。
军神(节选)
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
脱去手术服的沃克医生擦着汗走过来,由衷地说:“年轻人,我真担心你会晕过去。”
病人脸色苍白。他勉力一笑,说:“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
沃克医生吓了一跳,不相信地问:“我割了多少刀?”
“七十二刀。”
沃克医生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14.请根据选文内容填空。
刘伯承的表现 手术中一声不吭 一直在数刀数 数清七十二刀
沃克医生的态度 ____ 吓了一跳 ____
联系全文,写沃克医生的态度变化属于_____(正面 侧面)描写。
15.画横线的句子是对刘伯承的________描写,通过这些描写,可以感受到______________,联系下文,此时刘伯承心里可能会这样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七十二刀”这一具体数字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沃克医生为什么称刘伯承为“军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
丰碑
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似乎要吞掉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将军早把他的马让给了重伤员。他率领战士们向前挺进,在冰雪中为后续部队开辟一条通路。等待着他们的是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将军思索着。
队伍忽然放慢了速度,前面有许多人围在一起,不知在干什么。
将军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
“前面有人冻死了。”警卫员跑回来告诉他。
将军愣了一下,什么话也没说,快步朝前走去。
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他一动不动,好似一尊塑像,身上落满了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火已被雪打灭;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战友借火。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将军的脸色顿时严峻起来,嘴角边的肌肉抽动着。忽然,他转过脸向身边的人吼道:“把军需处长给我叫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
呼啸的狂风淹没了将军的话音。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
“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将军两腮的肌肉抖动着。
这时候,有人小声告诉将军:“他就是军需处长……”
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深深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向那位跟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
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将军什么话也没说,大步走进漫天的风雪中。他听见无数沉重而坚定的脚步声。那声音似乎在告诉人们: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18.第2自然段中,“严峻的考验”指的是___________。
19.从文中选择关键语句或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完成表格。
故事情节 将军的动作 将军的心理活动
听到警卫员说“前面有人冻死了” ____ ____
____ 转过脸向身边的人吼 ____
____ ____ 军需处长真令人敬佩
20.“呼啸的狂风淹没了将军的话音。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请你试着分析其中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丰碑”原指什么?在本文中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有人认为最后一段是多余的,应该删除。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23.习作表达。
题目:那一刻,他很
要求:在横线上填表示心情的词,如“幸福”“感动”“快乐”“生气”“难过”等,把题目补充完整。把当时发生的事情写出来,写清楚前因后果,尝试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把人物的表现写具体,反映他的内心。注意书写工整,正确使用标点符号,5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1.D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
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本题中读音完全正确的是D项。
A项:黯然yīn——àn
B项:涕泪di——tì 殉职xún——xùn
C项:矜持jing——jīn
2.B
【详解】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A项:唐代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青春作伴好还乡:趁着明媚春光与妻儿一同返回家乡。青春:指明丽的春天的景色。
把青春献给祖国中的“青春”意思是青年时期。
B项:唐代王翰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醉卧沙场君莫笑:如果醉卧在战场上,也请你不要笑话。沙场:战场。
宋代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沙场秋点兵: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沙场:战场。
C项:却看妻子愁何在:回头看妻子和孩子哪还有一点的忧伤。妻子:妻子和孩子。
“渔夫的妻子桑娜”中“妻子”男女两人结婚后,女子是男子的妻子。
D项:唐代白居易的《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可怜九月初三夜:最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可怜:可爱。
“可怜的小女孩”中可怜的意思是怜悯。
3.B
【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
根据平时所学生字及平时的积累,对每个词中的字进行分析完成即可。
B选项有误,由忠 ——由衷:出于本心。
4.C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的使用。
学生要明确成语的意思及用法,在具体语境中体会成语使用的正确与否。成语在句中要使语言表达更准确,简洁,要和句子所表达的感彩相一致。
A项,肃然起敬:形容对某人或某件事产生了敬佩之情。与句意相符。
B项,若有所思:好像在思考着什么。与句意相符。
C项,一声不吭:指一直沉默不语,一句话也没有说过。与“指出问题所在”矛盾。
D项,情不自禁: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与句意相符。
5.D
【详解】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掌握。
这要求我们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课文的写作方法,主要内容,表达的思想感情等,所以我们上课要积极动脑,认真听讲,主动质疑,把课文学懂,学活。
A.正确。“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希望、失望而终不绝望的千回百转的情感。这两句诗出自宋代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表现了诗人渴望收复失地和统一祖国的强烈爱国情怀,意思是“意思是当朝廷军队收复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这句诗出自《示儿》
B.正确。《军神》这篇课文记叙了刘伯承在重庆治疗受伤的眼睛时,拒绝用麻药,表现了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表达了作者对刘伯承的敬佩和赞扬的感情。课文写的主要人物是刘伯承,但描写人物时,重点却写沃克医生的神态和情绪的变化,开始沃克是“冷冷”的,当发现伤情后,闪现出“惊疑的神情”,“目光柔和了”。
其目的是以沃克医生神态、情绪的变化来衬托刘伯承的坚强意志。
C.正确。《青山处处埋忠骨》主要讲了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泽东得知这个噩耗后极度痛苦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表现了毛泽东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
D.错误。“趣事”二字,既是与反动思想的鲜明对比,也体现出了一个信仰坚定的革命者的乐观精神。《清贫》课文的主要内容:本文详细叙述了方志敏被捕后,国民党士兵想从他身上发洋财,结果一无所获的“趣事”。表现了共产党人坚定的革命信念。
6.C
【详解】本题考查人物描写。
A.由句中“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可知是神态描写。
B.由句中“毛主席想”可知前面的内容是心理描写。
C.由句中“吸着烟”可知是不是语言描写,而是动作描写。
D.由句中“紧紧抓住”“青筋暴起”可知是动作描写。
故选C。
7.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情感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结合诗词表达的含义进行理解,再辨析出诗句情感不同的一项。
A.“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出自唐代杜牧的《泊秦淮》。意思是:卖唱的歌女不知道什么是亡国之恨,隔着江水仍在高唱着《玉树后庭花》。表达出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的情怀。
B.“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出自唐代王翰的《凉州词》。意思是:如果醉卧在沙场上,也请你不要笑话,古来外出打仗的能有几人返回家乡?表达出了诗人感伤、反战的爱国情怀。
C.“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出自宋代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意思是: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表达出了诗人渴望统一、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D.“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出自唐代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意思是:老朋友请你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由此可知,D诗句表达的情感与其它三项不同。
故选:D。
8. 尊敬 由衷 慈祥 荣 赴 锻炼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尊”“慈”“锻”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9. 映 吭 汗 误 针 思 弦 序 胆小如鼠 浩如烟海 小刚说的话一针见血,小红听了以后一声不吭,她若有所思的样子让人感觉她知道自己错了 起死回生 妙手回春 枪林弹雨 炮火连天
【详解】本题考查补全成语、词语仿写、词语造句和成语。
相映成趣:相互衬托着,显得很有趣味,很有意思。
一声不吭:指一直沉默不语,一句话也没有说过。
汗如雨下:汗水很多,如下雨一般。
请勿自误:请不要自己伤害自己。也有不要自己耽误自己的意思。
一针见血:比喻论断直截了当,切中要害。
若有所思:好像在思考什么似的。形容沉思发愣的样子。
扣人心弦:形容使人非常激动或能牵动人心。多指诗文、表演等感染力强,牵动人心。
序齿排班:按年龄大小排成顺序。
(1)“汗如雨下”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这样的词语还有:如虎添翼、浩如烟海、骨瘦如柴、繁花似锦、栩栩如生、如饥似渴。
(2)学生要在明确词语意思的前提下,会用词语造句,语言表达要准确,简洁,语句完整、通顺没有错别字。
如:我们遇到了一道难题,所有人都在讨论怎么做,只有小明一声不吭,坐在角落若有所思。突然他战了起来,一针见血的说出了解决问题的关键。
(3)描写医术高明的成语:百治百效、起死回生、妙手回春、药到病除、救死扶伤、仁心仁术、枯骨生肉、死骨更肉。
(4)描写战争的成语:马革裹尸、枪林弹雨、炮火连天、白骨露野、兵连祸结、兵戎相见、四面楚歌、草木皆兵。
10.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三万里河东入海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诗词歌赋的背诵默写,结合题干内容进行分析。
(1)本题考查的诗歌是王之涣的《凉州词二首·其一》,全诗内容是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本题考查的诗歌是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二》,全诗内容是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2)本题考查的诗歌是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其四》,全诗内容是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本题考查的诗歌是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全诗内容是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1.革命者既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祖国,至于死后是否要把尸体运回家乡安葬,那倒无须考虑,即使长眠于异国的土地上又何妨?
【详解】本题考查对古诗的理解。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清代龚自珍的《已亥杂诗之一》,意思:古时候出征的将士阵亡后,一般收尸都是用马皮包裹着运回营地或者家乡埋葬。“忠骨”指忠臣的遗骸。“何须”指为什么要,含有“用不着,不用”的意思。“马革裹尸”就是用战马的皮把尸体包裹起来。这句话的意思是革命者既然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祖国,至于死后是否要把尸体运回家乡安葬,那倒无需考虑,即使长眠于异国的土地上又有何妨。
12.示例:叔叔,你好!我代表我们学校的全体同学来看你。你的英雄事迹令我们非常感动。我们要以你为榜样,好好学习,争做“最美中学生”。祝你早日康复!(合情合理,符合语境即可)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们的口语交际能力。口语交际类的题目,一定要注意说话的场合,说话人的身份,受众的身份等,另外还要注意说话的针对性和艺术性,尽量使用礼貌的话语并达到说话的目的。解答本题时注意,要有称呼,还要表达自己的敬佩、关心与祝愿。示例:叔叔,你好!我代表我们学校的全体同学来看望你。你的英雄事迹令我们非常感动。我们要以你为榜样,好好学习,争做“最美中学生”。祝你早日康复!
13. 石猴说,他们都进去住,也省得老天之气。 这天太冷了,路旁的小花小草都缩紧着身子,行人缩着脖子,倒着走,路边玩耍的孩子也都跑回了家。 如果再跳出一只大虫来,就怎么也斗不过了。 吃惊、难以置信 开刀做手术不打麻醉药的痛苦 坚决果敢
【详解】(1)引述句和转述句之间的转换:
①A标点符号的改变:引述句改转述句,冒号和引号要改为逗号。
B人称的变化:a引述句改转述句时,说话人即第一人称“我”要改为第三人称“他”或“她”;b当引述内容涉及第二人称,在改为转述句时就应改为第一人称。应注意,冒号和引号前的内容不变。
②陈述转转述句,要将冒号和双引号去除,主观人物的主语由第一人称变为第三人称。
(2)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表达能力,仿照题中所给的例句,仿写一个句式相同或相似的句式,能做到语意连贯;内容设计合情合理,表述只要合理即可。
(3)这道题题目要求是改为肯定句,仔细观察例句发现是反问句,所以这道题其实就是是反问句改为陈述句,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如下:第一步:问号改为句号;第二步:删掉疑问词比如:“难道…吗?”和“怎能……呢?”等。第三步:否定改为肯定。
(4)此题是理解句子含义,学生体会句子的感情,结合课文的理解作答即可。
14. 担心 惊呆了 侧面 15. 动作 刘伯承意志顽强,他正忍受着剧烈的痛苦 这一点儿疼痛算什么,我一定可以忍受得住,我必定能战胜疼痛!一刀、两刀、三刀…… 16.说明手术时间漫长,刘伯承伤势严重,衬托出刘伯承坚强的意志 17.手术中,没有使用麻醉剂的刘伯承不但没有大喊大叫.甚至还清楚地数出了沃克医生的刀数,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解析】14.本题考查短文内容理解。
把刘伯承的表现和沃克医生的态度对应的描写填入题干表格的横线上。
①文中“脱去手术服的沃克医生擦着汗走过来,由衷地说:年轻人,我真担心你会晕过去。”说明沃克医生的态度是担心的。
②文中当刘伯承说数清刀数的时候,沃克医生的态度是惊呆了,文中“沃克医生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这句话写出了沃克医生的惊呆。
侧面描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
15.本题考查描写方法及句子体会。
“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这是对刘伯承的动作描写。从“病人一声不吭”后的一系列动作描写可以感受到刘伯承怎样的意志,他正在忍受着什么?在忍受手术疼痛的同时,刘伯承可以想一些安慰自己的话,答案不唯一。
16.考查理解句子的作用。
“七十二刀”这一数字体现了手术过程很长,也说明了刘伯承的伤势很重,需要这么多刀才能完成,而刘伯承在没有麻醉药的情况下能够坚持下来,更加突出了刘伯承意志力之强,令人钦佩。
17.考查理解句子的意思。
“军神”是沃克医生对刘伯承的赞赏,结合文章内容可知刘伯承为了保证大脑的清醒,在没有用麻醉药的情况下坚持完成手术,这惊人的毅力和勇气、镇定的表现让沃克医生非常敬佩和感动,因此夸赞刘伯承是“军神”。
18.恶劣的环境、残酷的战斗 19. 什么话也没说,快步朝前走去 会是什么人冻死了呢 看到冻僵的老战士身上只贴着单薄破旧的衣服 军需处长为什么没给他发棉衣 得知这位老战士就是军需处长 向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 20.因为战士们知道冻死的老战士就是军需处长,他们的心情十分沉重。 21.“丰碑”原指高大的石碑,比喻不朽的杰作或伟大的功绩。文中指军需处长的高尚品德与舍己为人的精神。 22.不同意。最后一段揭示了文中的主题、呼应了前面的环境描写和将军的担忧。
【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对选文内容的理解。
通过联系上下文,从“等待着他们的是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将军思索着”可知,“严峻的考验”指的是恶劣的环境、残酷的战斗。
19.本题考查对选文内容的理解。
注意联系相关故事情节,从中选择关键语句或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答。
结合“听到警卫员说‘前面有人冻死了’”故事情节,联系文中第六自然段句子“将军愣了一下,什么话也没说,快步朝前走去”可知,当听到警卫员说“前面有人冻死了”,将军的动作是“什么话也没说,快步朝前走去”,可猜测出将军的心理活动是“会是什么人冻死了呢”;
结合将军的动作“转过脸向身边的人吼”,联系文中第七自然段对冻僵的老战士的描写与第八自然段将军的反应“将军的脸色顿时严峻起来,嘴角边的肌肉抽动着。忽然,他转过脸向身边的人吼道:‘把军需处长给我叫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可知,这里的故事情节是“看到冻僵的老战士身上只贴着单薄破旧的衣服”,可猜测出将军的心理活动是“军需处长为什么没给他发棉衣”;
结合将军的心理活动“军需处长真令人敬佩”,联系文中第十二自然段句子“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深深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向那位跟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可知,这里的故事情节是“得知这位老战士就是军需处长”,将军的动作是“向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据此整理作答。
20.本题考查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解答时在理解文句,分析文章内容,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分析作答。
通过联系上文“将军的脸色顿时严峻起来,嘴角边的肌肉抽动着。忽然,他转过脸向身边的人吼道:‘把军需处长给我叫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可知这是将军看到冷死的老战士后的反应,但是只有“呼啸的狂风淹没了将军的话音。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从中可以看出战士们的心情很沉重,因为他们知道冻死的老战士就是军需处长,此时除了沉默外,不知道该说什么。据此整理作答。
21.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与选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要想准确的理解文中的内容,需要对全文有个整体的把握,然后再抓住重点的段落、句子、词语进行分析,最后再回归整体的感知,如此内容就能很好的理解。
“丰碑”本来指用来纪念英雄的石碑。结合文中倒数第二段句子“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因可知,“丰碑”在文中指军需处长的高尚品德与舍己为人的精神。据此整理作答。
22.本题考查学生对语段作用的理解能力。
通读全文可知,最后一自然段没有多余,不能删去。最后一自然段中的“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与前文“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将军思索着”相呼应,呼应了前面的景物描写和将军的思索、担忧,使得文章结构严谨,浑然有致。故不能删去,据此整理作答。
23. 那一刻,他很生气
我的语文老师平时不爱生气,对谁都是笑呵呵的,还时常课后和我们玩游戏,可是突然有一天他生气了。
阳光明媚的早上,在课间休息的时候,有一些同学爬到了树上掏鸟窝,紧接着又有许多人纷纷模仿,他们掏了许多个鸟窝,并把小鸟放在手中捏着玩。这时老师来了,老师看到这一场景,把眼镜一抬,若有所思地走了过来。老师问:“在干嘛呢?”同学们回头看看老师回答道:“掏鸟窝玩。”老师的眉毛挤在一起像愤怒的狮子,眼睛瞪得像皮球,眼神像要射出火花鼻子喘着粗气,腮帮鼓鼓,嘴里的牙齿咬得咯咯直响,铁青的脸像锅底一样。老师生气地说:“你们把鸟窝毁了,小鸟就没有了家,还把小鸟当作玩具一样玩,那么小鸟和鸟妈妈该多痛苦啊!我们不能把快乐建立在小鸟儿们的痛苦之上。”听了老师的话,许多同学都低下了头,还有同学为了补偿它们把帽子送给它们做鸟窝。
经过这件事,同学们明白了不能破坏小鸟的家,保护小鸟,人人有责,从我们做起,拒绝掏鸟窝。掏一个鸟窝,鸟儿就没有了一个幸福美满的家。掏鸟窝的行为消失了,小鸟与妈妈分离的情况消失了,小鸟被捉弄的行为消失了,请大家跟我一起保护好小鸟们的家。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习作能力。
本题为半命题作文,要以“那一刻,他很……”为题写一篇习作。生活中,谁“幸福”“感动”“快乐”“生气”“难过”的样子让你印象深刻,把题目补充完整。“那一刻,他很生气。”回想一下,当时发生了什么事?事情的前因后果是什么?把这件事写下来,特别要把这个人当时的表现写具体,反映出他的内心。结合题目要求,本文可以讲述一个故事,可以记叙件往事,也可以描述一段经历,只要是影响过你的人都可以写。
开头:开们见山或者修辞式开头点题。
正文:交代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注意把事例写具体、写生动,写作时要合理安材料,重点部分要详细写,其他部分可略写。
结尾:总结式或者抒情式扣题,升华主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