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5单元预习巩固检测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5单元预习巩固检测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4-11 09:36: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5单元预习巩固检测卷-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
1.下列字形与字音完全正确的是( )
A.出版(bǎn) 俱(jù)全 司空见惯 B.蚯(qiū)蚓 玻璃(li) 见微知着
C.搜(sōu)集 清脆(cuì) 追根求原 D.蟋蟀(suài) 石蕊(ruǐ) 鄙夷不屑
2.下面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专心至志 洪亮 恐布 蟋蟀
B.司空见惯 机诫 阻拦 事例
C.锲而不舍 领域 纬度 齿轮
3.下列文言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思援/弓缴/而射之 B.使弈/秋诲二人弈
C.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D.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
4.下列划线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学习不能钻牛角尖,要从多方面思考问题,这样才能触类旁通,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B.导演冯小刚《集结号》中最重要的角色给了谷子地,其他演员几乎成了举重若轻的人物。
C.佛山陈阿婆救小悦悦的事迹,一经新闻媒体报道,就被传得满城风雨,感动了无数市民。
D.篝火映红了天空,原本寒风凜冽的大草原上顿时热火朝天。
5.下面语句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你才能真正懂得读书,学会读书。
②读教科书,在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中,当然是必需的。
③所谓读书,不只是读教科书。
④但是,只有超越了读教科书的阶段,把读书变成了一种发自内心的、精神上的需求。
⑤这是求知的阶梯,也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一段路程。
A.③②④⑤① B.③②⑤④① C.⑤③②④① D.③①②④⑤
6.习作时要展开 ,所写的内容即要 又要 。(  )
①想象 ②符合现代科学技术 ③不可思议 ④令人信服
A.①③② B.④③② C.①③④ D.①②④
7.下列关于课文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个题目是课文的主要观点。
B.《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一文中的“那时候”指的是未来的日子。
C.《表里的生物》中童年的“我”是个好奇心强,善于观察,爱思考的孩子。
D.《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孩的判断有相同的地方,即认为一天之内,太阳离人有远近之分。
二、填空题
8.根据拼音写字词。
(1) huā pǔ( )是孩子们的乐园。一到星期天,孩子们在这里挖qiū yǐn( ), sōu xún( )各种虫子。有时捉到蟋蟀,会把它放到了一个 jiān yìng( )的 bō li( )瓶子里。它会传出 qīng cuì( )的声音。声音虽然 dān diào( ),但孩子们丝毫不觉得 wú liáo( ),对“会叫”的瓶子爱不释手。
(2)我不喜欢接受别人的yuán zhù( ),只希望能够独立在自己擅长的lǐng yù( )里深入探究。
9.补充成语。
( )小如( ) ( )大如( ) ( )若木( ) 亡( )( )牢
快( )( )鞭 万( )更( ) ( )( )不宁 谈( )( )变
10.请向大家介绍一下孟子、列子以及孟子的格言。
孟子 (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我国古代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被称为“________”,与孔子合称为“________”。孟子及其弟子编著的《_________》是儒家经典之一。
孟子的格言: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日积月累
(1)“穷则变,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告诉人们遇事不必死钻牛角,而应该懂得通融,屈伸。
(2) “__________,_________,又日新。”这句话从动态角度来强调不断革新,以及由此引申而来的精神上的洗礼、品德上的修养。
(3)由“青,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我们会联想到:老师希望自己的学生努力学习,在不久的将来能超越老师,成为栋梁之才。
(4)新型冠状病毒来袭,举国上下齐心协力,以人为本,选择行之效的方法抗击疫情,真可谓:“敬利于民,__________;苟周于事,_______________。
(5)《学弈》中,“一人虽听之,_____________,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_______________。“由此我想到了只有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成就的道理。
三、语言表达
12.口语交际
六年(2)班就“科技发展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举行了一场辩论赛。
正方:我们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因为科技的发展使人类文明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我们用的智能手机和乘坐的高铁,不都是科技发展的功劳吗?
反方:我们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例如,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污染了空气……
13.按要求写句子。
(1)玛琪不打算争吵下去,便说:“我可不想让一个陌生人到我家里来教我功课。”(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们记在笔记本上的,全部是错误的信息。(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写出这句话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课内阅读。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节选)
更有趣的是一位名叫阿瑟林斯基的俄裔美国睡眠研究专家。一次,他发现儿子在睡觉的时候,眼珠忽然转动起来。他感到很奇怪( )为什么睡觉时眼珠会转动( )这会不会与做梦有关( )会是什么关系呢( )阿瑟林斯基带着一连串的疑问,对自己八岁的儿子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脑电波的变化与做梦有关。接着,他又对二十名成年人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实验,最后得出结论:睡眠中眼珠快速转动的时候,人的脑电波也会发生较大的变化,这是人最容易做梦的阶段。阿瑟林斯基的研究成果,成为心理学家研究做梦的重要依据。
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这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决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有可能发现真理。
14.给选文画“____”的句子中括号处加上标点符号,依次是:
( ) ( ) ( ) ( )
15.请简要概括选文第一自然段列举的事例:______________。这个事例叙述的顺序是:先写司空见惯的现象,再写_______,最后写_______。
16.依照选文的写法,用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
追赶风筝的孩子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两个孩子猛追着在晴空中越飞越远的一只断线风筝……
“你俩要是带翅膀的小天使就好了!”
“快变成一只能远走高飞的老鹰吧!你们就准能把风筝逮住!”……
几个过路人,见到这番情景,竟哈哈大笑地挖苦这两个气喘吁吁的孩子。
“对,人们为什么不能像鸟儿似的长出一双翅膀在空中飞翔呢?”
一个“飞”向天空的幻想在这两个幼小的心灵里萌发了。从此,他们开始留心观察鸟类高飞和滑翔时双翅的变化,并精心制作各种会“飞”的玩具。他俩长大后,仍然继续研究飞翔的原理。
科学的幻想经过人们的勤奋努力,终于变成了现实。1903年,世界上第一架飞机诞生了。这架螺旋桨飞机的发明家,正是二十年前,奋力追逐飘荡在空中断线风筝的两个美国孩子——莱特兄弟。
17.填空。
①“追赶风筝的孩子”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
②“几个过路人,见到这番情景”这句话中“这番情景”是指_____________。
18.短文说“科学的幻想经过人们的勤奋努力,终于变成了现实。”莱特兄弟的科学幻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莱特兄弟的幻想变成了怎样的现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20.解释加点的词。
(1)思援弓缴而射之( ) (2)通国之善弈者也( )
2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读了这篇寓言,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书面表达
23.习作。
当下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人工智能、太空探索、“云”技术、自动驾驶等新技术层出不穷,请发挥想象畅想下,未来的生活是什么样的?以“未来的 ”为题, 写一篇科幻故事,不少于450字。
参考答案:
1.A
【详解】本题考查对字音和字形的辨析。
A选项,全部正确。
B选项,见微知着——见微知著: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
C选项,追根求原——追根求源:指追溯事物发生的根源。
D选项,蟋蟀(suài)——蟋蟀(shuài):昆虫,身体黑褐色,触角很长,后腿粗大,善于跳跃。尾部有尾须一对。
故答案为:A。
2.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
A专心致志:注意力高度集中。故“志”错误。
恐怖:令人害怕的。故“布”错误。
B机械:利用力学原理构成的装置。故“诫”错误。
C正确。
3.D
【详解】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节奏划分。
我们一般从以下方面来划分:根据文言句子的语法结构确定朗读节奏;根据句首的语气词来确定朗读节奏;根据句中起舒缓语气作用的“之”字来确定朗读节奏;根据句首的连词或总结性的词语确定朗读节奏;根据文句内在的逻辑意义确定朗读节奏。
A.“思援/弓缴/而射之”应为思援弓缴/而射之。
B.“使弈/秋诲二人弈”应为使/弈秋/诲/二人弈。
C.“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应为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4.A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词语搭配能力。解答时,要根据具体语境判定词语运用的是否恰当。
触类旁通:掌握了解某一事物的变化、趋势及规律,从而类推了解同类的其他事物的变化、趋势及规律。
举重若轻:比喻能力强,能够轻松地胜任繁重的工作或处理困难的问题。
满城风雨:意思是说城里到处刮风下雨。原形容重阳节前的雨景。后比喻某一事件(坏)事传播很广,到处议论纷纷。
热火朝天:形容群众性的活动情绪热烈,气氛高涨,就象炽热的火焰照天燃烧一样。
5.B
【详解】本题考查句子排序。
从五个句子来看,所要表达的意思是“学会读书”。根据整体意思可以看出“所谓读书,不只是读教科书”是这段话的第一句,然后根据衔接,接下来所要表达的就是读教科书的必要性以及作用。所以第二句话就是②,然后是⑤;读了教科书只是初级层面,所以用转折性的句子,即④,只有做到这些,才是学会读书,总结性的句子为①。
排序为③②⑤④①
故选B。
6.D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选词填空以及对习作材料的分析。
①想象:指在改造记忆表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活动。
②符合现代科学技术:指顺应时代发展。
③不可思议:指思想言语所不能达到的境界。后形容对事物或言论无法想象。
④令人信服:指使人相信和佩服。根据词义,结合本题语境,应依次选填词语“想象”“符合现代科学技术”“令人信服”。
7.B
【详解】考查了对课文的理解能力,这就要求我们上课积极动脑,认真听讲,主动质疑,把课文学懂,学活。
A项正确。《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篇课文的主要观点是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C项正确。《表里的生物》一文,叙述了作者小时候一段幼稚可笑的经历。他认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听到父亲的怀表发出清脆的声音,就认为里面也是一定有一个小生物。他充满了好奇,可是父亲不许他动,这又使他的心很痛苦。一次父亲打开表盖让他看,并说这摆来摆去的小东西是蝎子尾巴,他信以为真,见人就说父亲有一个小蝎子在表里。
D项正确。《两小儿辩日》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列子创作的一篇散文,主要讲述了孔子路遇两个小孩争辩太阳远近的问题,而孔子不能作决断的事情,说明了知识无穷、学无止境的道理,赞扬了孔子实事求是、敢于承认自己学识不足的精神和古代人民敢于探求客观真理,并能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文中两小儿的判断有相同的地方,即认为一天之内,太阳离人有远近之分。
B项说法错误。《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是美国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写的一篇科幻小说。这篇科幻小说用本纸质书串起全文,描述2155年孩子们在家“上课”,机器人当老师,一次又一次地进行测试,妈妈在家监督学习。这两个在“机器学校”读书的孩子,发现了一本纸张印刷的书,从中了解到曾有过的有教师有学生的学校。通过幻想未来社会的学校教育和生活,表达了对学校教育的模式的假想。
《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中“他们”指几个世纪前在老式学校上课的孩子们;“那时候”指几个世纪前,还存在老式学校的时候。
8. 花圃 蚯蚓 搜寻 坚硬 玻璃 清脆 单调 无聊 援助 领域
【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词语的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要读一读拼音,一定要读准字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书写时要注意“圃、搜、硬、璃、脆、调、聊、援”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9. 胆 鼠 力 牛 呆 鸡 羊 牢 马 加 象 新 鸡 犬 虎 色
【详解】本题考查补充词语。
胆小如鼠,胆子小得像老鼠。形容非常胆小。
力大如牛,力气大得像牛一样。比喻力量、力气很大。
呆若木鸡,原意指呆得像木头雕成的鸡一样,形容一个人有些痴傻发愣的样子,或因恐惧或惊异而发愣的样子。
亡羊补牢,该成语的意思是指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免得以后继续受损失。
快马加鞭,意思是跑得很快的马再加上一鞭子,使马跑得更快。比喻快上加快,加速前进。
万象更新,意思是宇宙间的一切事物或景象改换了样子,出现了一番新气象。
鸡犬不宁,是汉语的一则成语,出自唐·柳宗元《捕蛇者说》。这则成语形容声音嘈杂或骚扰得厉害,连鸡狗都不得安宁。
谈虎色变: 一谈到老虎,吓得脸色就变了。比喻一提及某事就非常害怕。
10. 思想家 教育家 政治家 亚圣 孔孟 孟子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详解】本题考查名人名言。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一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后、荀子之前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孟子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思想,被韩愈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为“亚圣”。孟子的言论著作收录于《孟子》一书。其中《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寡人之于国也》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篇编入中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孟子的名言很多: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不以规矩,不成方圆等。需要多积累,多背诵。
11. 变则通 通则久 苟日新 日日新 取之于蓝 而青于蓝 不必法古 不必循俗 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思援弓缴而射之
【详解】本题考查名言警句积累和文言文默写。
(1)“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意思:事物发展到了极点之后,就要发生变化,这样才能够使事物的发展不受阻塞,事物才能够不断地发展。
(2)“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从动态角度来强调不断革新。其本义是指洗澡除去肌肤上的污垢,引申为精神上的弃旧图新。
(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出自儒客先师荀子《劝学》,是一个俗语 ,比喻人经过学习或教育之后可以得到提高。常用以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
(4)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俗。指只要对人民有好处,就不必一定要效法古人的制度;只要有助于事情的成功,就不必沿袭旧有的规矩。
(5)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的意思是: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以为有天鹅要飞来,想要拉弓箭去把它射下来。出自:《弈秋》先秦·孟子及弟子节选: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
12. 科技发展利大于弊 科技发展弊大于利 科技的发展会带来一系列的环境污染问题。
【详解】本题考查口语交际。
辩论的主题是“科技发展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按照主题的表述,正方的观点应该是“科技发展利大于弊”。在明确己方观点后,要陈述理由,列举能够支持观点正确的依据。
反方的观点应该是“科技发展弊大于利”,结合后面的举例内容,推测给出的理由应该是与环境有关的,能够围绕这个中心,写出符合例子的理由,注意观点陈述要合情合理,语句通顺,即可得分。
13. 玛琪不打算争吵下去,便说,她可不想让一个陌生人到她家里来教她功课。 你们记在笔记本上的,没有一个不是错误的信息。 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吗?说:不是这样的。
【详解】(1)本题考查了学生句型转换,即将引述句改为转换句。引述句和转述句之间的转换方法:①引述句改转述句,冒号和引号要改为逗号。②引述句改转述句时,说话人即第一人称“我”要改为第三人称“他”或“她”;当引述内容涉及第二人称,在改为转述句时就应改为第一人称。应注意,冒号和引号前的内容不变。
本题句子将“说”后面的冒号改为逗号,去掉双引号,把第一人称“我”改为第三人称“她”即可。即:玛琪不打算争吵下去,便说,她可不想让一个陌生人到她家里来教她功课。
(2)本题考查了学生句型转换,把句子转换为双重否定句。要注意转换正确,不改变句子的意思。
本题在句子中加上两个否定词即可得到一句双重否定句,即:你们记在笔记本上的,没有一个不是错误的信息。
(3)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句子意思的理解。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本题“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出自课文《学弈》,句子翻译为: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
14. : ? ? ? 15. 阿瑟林斯基发现脑电波的变化与做梦有关 由现象发现问题 相关的发现 16.俗话说“有志者事竟成”,有志向的人,做事一定会成功。周恩来从小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他发奋读书,勤奋工作,成为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为国家的强盛做出了巨大贡献。
【解析】14.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
“他感到很奇怪”后面是他心里所想的内容,后面应使用冒号表示引起下文。“为什么睡觉时眼珠会转动”、“这会不会与做梦有关”与“会是什么关系呢”这三个句子都是疑问句,后面使用问号。
15.本题考查片段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短文第一自然段讲述了阿瑟林斯基偶然发现儿子睡觉时眼珠忽然转动起来,他感到很奇怪,于是不断思考,反复进行了观察实验,最后得出结论:当睡觉的人眼珠转动时,他确实正在做梦。所以这个事例叙述的顺序是:先写司空见惯的现象,再写由现象提出问题,最后写相关的发现,也就是自己得到的结论。
16.本题考查仿写句子。
短文使用事例论证,告诫了人们只有不断的探索与发现,才能获得真理,就是要敏锐地发现问题,坚持不懈地思考,深入地解决问题。
仿照短文,使用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即可。
如:俗话说得好:不遇风雨,怎么见彩虹?要是人不经历点风雨,困难,又怎能看到绚丽多姿的彩虹呢?要是人的一生都是一帆风顺,岂不太平淡无味了?人生酸甜苦辣,应该百味尝尽。就如同爱迪生,在没有灯泡的年代,人们晚上都用蜡烛灯、煤油灯,灯光昏沉又黑暗,也不安全,经常令人摔倒。爱迪生看到这一现象后,决心要做一种耐用又明亮的灯。但是发明灯泡何谈容易?他进行了六千多次实验也没有成功,但是他没有放弃,依旧坚持着,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发现了钨丝可以做为电灯材料,由此发明出了灯泡,这一又耐用又明亮的照明器。
17. 莱特兄弟 两个孩子猛追着在晴空中越飞越远的一只断线风笋…… 18.人们为什么不能像鸟儿似的长出一双翅膀在空中飞翔? 19.1903年,世界上第一架飞机诞生了。
【解析】17.本题考查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从第七自然段句子“正是二十年前,奋力追逐飘荡在空中断线风筝的两个美国孩子——莱特兄弟。”可知“追赶风筝的孩子”是指莱特兄弟。
②联系上文“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两个孩子猛追着在晴空中越飞越远的一只断线风筝……”可知“几个过路人,见到这番情景”这句话中“这番情景”是指 两个孩子猛追着在晴空中越飞越远的一只断线风笋……
18.本题考查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
文中说“科学的幻想经过人们的勤奋努力,终于变成了现实”,幻想变为现实的实际例子是指“1903年,世界上第一架飞机诞生了。”可文中莱特兄弟的科学幻想是指“人们为什么不能像鸟儿似的长出一双翅膀在空中飞翔?”
19.本题考查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并回答问题。
莱特兄弟由追赶风筝产生了“人们为什么不能像鸟儿似的长出一双翅膀在空中飞翔?”的幻想,一个“飞”向天空的幻想在这两个幼小的心灵里萌发后。经过人们的勤奋努力,终于变成了现实。这个现实就是“1903年,世界上第一架飞机诞生了。”
20. 拉,引 全国 21.这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人家吗?回答说:“当然不是这样的。” 22.只有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成就。
【解析】20.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1)思援弓缴而射之,意思想要拉弓箭去把它射下来。援:引,拉。缴:带有丝绳的箭。
(2)通国之善弈者也,意思全国的下棋高手。通国:全国。
21.本题考查翻译句子。
结合具体的语境和平时的积累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即可。关键词:为:因为。其:他的,指后一个人。弗若:不如,比不上。与:文言助词。曰:说。非:不是。然:代词,这样。
为是其智弗若曰:非 然 也,整句话的翻译: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 答道:不是这样的。
22.本题考查文章寓意。
《弈秋》说明了学习要专心致志,不可一心二用,否则什么也学不会的道理。再联系实际明白做什么事只有专心致志,一心一意才能成功。
【点睛】参考译文:弈秋是全国的下棋圣手。假使让他教两个人下棋,一个人专心专意,只听奕秋的话。另一个呢,虽然听着,但心里却想着有只天鹅快要飞来,要拿起弓箭去射它。这样,即使跟人家一道学习,他的成绩也一定不如人家的。是因为他的聪明不如人家吗?自然不是这样的。
23.例文:
未来的机器人
一天晚上,我刚刚写完作业,躺在床上一下子就睡着了……
忽然,我看见前面有一扇门。我走进去后觉得头晕晕的,地面一下子转了起来,我眼前一模糊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我站了起来,腿脚已经麻木了,这时我才发现我身边一两米处有好多摩天大厦,另外还有好几个我不明白的建筑物。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啊!我原来穿过了时空隧道,太好了,我早就想参观未来了!”我高兴地欣赏着一草一木,正当我看得很起劲的时候,一个长着三头六臂的机器人走了过来,我吓得几乎忘了往哪跑,一下子被石头绊倒了。我正以为自己惨了的时候,一个好心的叔叔叫走了机器人,并把我扶了起来。我迫不及待地向叔叔做了个自我介绍后就问:“叔叔这里怎么啦?”叔叔说:“这里是一百世纪,你一定是外来人吧?”
我回答:“是呀!”这时叔叔开始向我介绍:“你刚刚看见的是我们的保安机器人,它大脑里有两个芯片,眼睛里还有个敌我识别器。它可以分辨坏人和好人,背上有个火箭发射器,还是太阳能的呢!这里还有海底机器人,所以我们对海洋越来越熟悉了。最让我们赞叹的是太空机器人,它一下子就飞上月球,并立即适应那里的天气情况,所以这样就给科学家研究宇宙带来很大的帮助。”
叮铃铃!闹钟响了,我想:“虽然这只是梦,但不久它一定是现实。”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习作能力。
这次习作要求我们以“未来的 ”为题, 写一个科幻故事,把头脑中天马行空的想象记录下来。要想让习作变得奇特,离不开丰富的想象力;要想让习作令人信服,离不开科学技术这个基础。所以,我们写的习作应该是科学技术使故事中的人物所有的奇特经历。为所编写的故事,确定一个中心思想,通过自己的想象来反映人们健康向上的追求和美好愿望,从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开头:可以交代故事的背景,写未来某一科学技术问世。
中间:要把这一科学技术的主要功能介绍出来,然后围绕它展开联想,虚构一个科幻故事。具体写出使用这一科学技术后所发生的故事,人物有什么神奇的经历。
结尾:可以对科技的神奇魅力进行赞叹,表明自己热爱科学的情感和学习科学知识的志向,以点明主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