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5单元预习巩固检测卷-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吐痰(tán) 蘸料(zhàn) 发怔(zhènɡ)
B.挠头(náo) 铸就(zhù) 颧骨(guàn)
C.揪住(jiū) 扳手(bān) 剃头(tì)
D.揩泪(kāi) 师傅(fu) 国子监(jià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项是( )
A.搂抱 难堪 傻眼 喉咙 B.派头 障碍 决活 阻挠
C.不堪 摔跤 证住 格局 D.神圣 豆桨 馅饼 轰隆
3.下列带点字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记念。(故:过去的)
B.你以为师傅的能耐有假,名气有诈,是吧。(能耐:本领)
C.你是为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恐:害怕)
D.可是小胖墩儿也是个摔跤的惯手,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绽。(破绽:说话,做事时露出的漏洞)
4.依次填入下列语段中的句子,顺序正确的是( )
刷子李干活还有一个规矩。每刷完一面墙,必得 , , , 。
①喝一碗茶 ②在凳子上坐一会儿 ③再刷下一面墙 ④抽一袋烟
A.①③②④ B.②④①③ C.③①②④ D.①④③②
5.下列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
A.《两茎灯草》——《儒林外史》——蒲松龄
B.《他像一棵挺脱的树》——《骆驼祥子》——老舍
C.《摔跤》——《小兵张嘎》——徐光耀
D.《刷子李》——《俗世奇人》——冯骥才
6.下面句子所运用的描写方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两人走马灯似的转了三四圈,终于三抓两挠,揪在了-起。(动作描写)
B.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眼前,故此纪念。”(神态描写、语言描写)
C.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心理描写)
D.(他)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外貌描写)
7.本单元课文中鲜活的人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怎样才能写好一个人物呢?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要写出人物的特点,做到细致观察,掌握一些写人的基本方法。
B.选用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典型事例,把它写具体。
C.用多种方法表现人物的特点,运用多个事件,越详细越好,面面俱到,人物更丰满。
D.可以描写周围人的反应,采用间接的手法写出人物的特点。
二、填空题
8.读语段,看拼音写字词。
shuāi jiāo( )比赛开始了,红队选手shǒu jí yǎn kuài ( ),一把lǒu zhù( )蓝队选手的脖子。只见红队选手鼓起sāi bāng zi( ),脸涨得通红,hóu lóng( )里发出低沉的声音,想要将蓝队选手bān dǎo( )。然而蓝队选手zhàng( )着身强力壮,并没有挪动半分。
9.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
( )信半( ) 翻( )覆( )
天衣无( ) 一( )一样
全神( )注 ( )面朝天
(1)两位乒乓球运动员配合得________________,一直压制着对手。
(2)他画的马简直和活的_______________。
10.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字里行间众生相,大千世界你我他。《摔跤》选自____,作者____。文中通过对小嘎子的_____描写,表现出了他的____的特点;《他像一颗挺脱的树》选自小说____,作者是___,他的代表作有_____。文中通过对祥子的_____描写,展示了他______的特点。《两茎灯草》选自清代_______的讽刺小说《_____》,通过对_______(人物),______的描写,生动刻画出了一个_______的形象。
(2)《刷子李》出自著名作家____的《俗世奇人》,作者花许多笔墨写徒弟曹小三,是为了从_____反映出刷子李_______的特点。这让人想起一句俗语_______。
三、语言表达
11.按要求,完成练习。
(1)仿照例句,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表现出自己的心情。
例:完了,师傅露馅儿了,他不是神仙,往日传说中那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
当看到学习成绩优异的同桌写了一个错别字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赢了摔跤比赛,小胖墩儿高兴得一蹦三尺高。(仿写句于)
小明参加800来长跑后,累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习作开头——我会写
读一读,领会开头的方式,再仿一仿。(学习仿写开头)
光洁白皙的脸庞,透着棱角分明的冷俊;乌黑深邃的眼眸,泛着迷人的色泽;那浓密的眉,高挺的鼻,绝美的唇形,无一不在张扬着高贵与优雅,这就是我的姐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
《刷子李》(节选)
一间屋子,一个屋顶四面墙,先刷屋顶后刷墙。屋顶尤其难刷,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一掉准掉在身上。可刷子李一举刷子,就像没有蘸浆。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有人说这蘸浆的手法有高招,有人说这调浆的配料有秘方。曹小三哪里看得出来?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可是曹小三最关心的还是刷子李身上到底有没有白点。
刷子李干活还有个规矩。每刷完一面墙,必得在凳子上坐一会儿,抽一袋烟,喝一碗茶,再刷下一面墙。此刻,曹小三借着给师傅倒水点烟的机会,拿目光仔细搜索刷子李的全身。每一面墙刷完,他搜索一遍,居然连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也没发现。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
13.节选语段写了刷子李的哪些规矩?请用“______”在文中画出来。
14.为什么曹小三“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作者为什么只写刷子李刷屋顶,不写刷四面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节选的第一自然段作者是从哪三个方面来写刷子李刷墙本领高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假如没有台风和闪电(节选)》,完成下列各题。
假如没有台风和闪电(节选)
(1)人们不喜欢台风,也害怕闪电。但是,在这个世界上,如果没有了台风和闪电,又将怎样呢?
(2)假如没有台风,全世界本已严重的水荒就会更加严重。台风能为人类送来大量的淡水资源。据测算,一个直径不太大的台风,登陆时可带来近30亿吨降水。以中国临近的西太平洋为例,每年有30多次台风,它们在向西部靠近或登陆后,给中国、日本等国沿海地区带来的水量,往往会占到当年降水量的25%以上。
(3)假如没有台风,世界各地冷热将会更不均衡。赤道地区日照最多,气候炎热。台风最大时速可达200千米,如果没有台风来驱散、带走这一地区的热量,热带便会更热,寒带也会更冷,而温带将从地球上消失。
(4)假如没有闪电,人类将失去一位勤奋的“清洁工”。雷电交作时,空气中的部分氧气会激变成臭氧。稀薄的臭氧不但不臭,而且能吸收大部分宇宙射线,使地球表面的生物免遭紫外线过量照射的危害。闪电过程中产生的高温,又可杀死大气中90%以上的细菌和微生物,从而使空气变得更加纯净,更加清新宜人。
(5)假如没有闪电,人类就将失去一座巨大的“化肥厂”。据估计,每年地球上空会出现31亿多次闪电,平均每秒钟100次。每次放电,其电能高达52700千瓦时,连世界上最大的电力装置都不能和它相比。空气中含有占总体积78%的不能被作物直接吸收的氮气,闪电时,电流高达10万安培,空气分子在瞬间被加热到3万摄氏度以上,致使大气中的氮和氧化合,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继而转化生成二氧化氮;雨水又与二氧化氮反应生成硝酸;含有微量硝酸的雨水降落地面后即是作物可以直接吸收的氮肥。
⑹ 。雷电有一种特性,喜欢打击容易导电的物体。而含有金属矿藏的地方,导电性能比一般岩层好。据此,科字家们指出:经常遭到雷击的地方,通常暗示这一地区的地下可能埋藏着金属矿藏。20 世纪以来,苏联科学家就曾多次成功地利用雷电找到新的矿源。
1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台风能为人类送来大量的淡水资源。
B.闪电可以杀死大气中的细菌和微生物,清洁空气。
C.大气中的游离氮可以被地面的植物直接吸收利用。
D.科学家认为频繁遭受雷击的地方有可能埋有矿藏。
18.第(2)段“往往要占到当年降水量的25%以上”这句话中的“往往”能否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文中画“﹏﹏﹏”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和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说明了_____________
20.仿照短文第⑷⑸段的表达方式,给第⑹段选一个最合适的开头。( )
A.雷电的导电性能强,人类不能失去雷电。
B.假如没有雷电,人类就将失去绝好的矿藏“探测仪”。
C.假如没有雷电,很多矿产资源就得不到开采利用。
D.有了雷电,很多矿产资源才能得到开采利用。
五、书面表达
21.习作
无论是严监生还是那个乞丐,特色鲜明的人总是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生活中有没有让你印象深刻的人,即使偶然见一面,他(她)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也会留在心中挥之不去。想一想,试着选用典型事例来向我们介绍一下他(她)吧。
要求:1.运用学过的写人方法。2.写出人物特点。3.4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1.B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字音的识记。
ACD读音正确。
B.有误。颧骨(guàn)——quán。
故选B。
2.A
【详解】本题考查字形的辨析。
B.决活——绝活。
C.证住——怔住。
D.豆桨——豆浆。
故选A。
3.A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A.故此:因此,所以。这里的“故”表示“因此”,而不是“过去的”。
B.能耐:本领;技能。
C.恐费了油:害怕浪费了油。恐:害怕。
D.破绽:比喻事情或言语露出毛病或漏洞。
选A。
4.B
【详解】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理解与识记。
出自课文《刷子李》,原句为:刷子李干活还有一个规矩。每刷完一面墙, 必得在凳子上坐一会儿,抽一袋烟,喝一碗茶,再刷下一面墙。可知顺序是②④①③。
因此选择B。
5.A
【详解】本题考查对作家作品的掌握。
A.错误。《两茎灯草》选自《儒林外史》,作者是清朝的吴敬梓。《儒林外史》是一部以辛辣的笔触对社会现状和儒士命运进行批判揭露的讽刺小说。小说形象地刻画了在科举制度下,知识阶层精神道德和文化教育腐朽糜烂的现状。
B.正确。《他像一棵挺脱的树》节选自《骆驼祥子》。《骆驼祥子》是人民艺术家——老舍(舒庆春,1899-1966)所著的长篇小说,描述了20世纪20年代军阀混战时期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祥子是旧社会劳苦大众的代表人物。
C.正确。《摔跤》选自《小兵张嘎》,作者是徐光耀。小说讲述了小嘎子在老锺叔、老罗叔、区队长等人的引导下,成为一位名副其实的八路军战士的过程。具体叙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冀中白洋淀地区一个名叫张嘎的十二三岁的男孩子,在严酷的战争环境中、在革命队伍的培养下锻炼成长的故事。小说塑造了一个血肉丰满、性格鲜明的抗日小英雄张嘎的形象,成为我国儿童文学画廊中被广为传颂的经典人物形象之一。
D.正确。《刷子李》选自著名作家冯骥才创作的小说集《俗世奇人》,讲述了刷子李虽然是生活于市井里巷的凡夫俗子,是一位普普通通的手艺人,可他又是“俗世”中的“奇人”,刷墙的技艺高超的故事。
6.B
【详解】考查描写方法的辨析。
A.正确。“转、揪”是动作描写。
B.有误。从“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中的“抱”可知,运用了动作描写;从后面说的话可知,运用了语言描写。
C.正确。“真觉得”是心理描写。
D.正确。“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是外貌描写。
7.C
【详解】本题考查人物描写方法。
写人的基本方法可以总结为:①要选取典型的事例,把它写具体;②运用多种描写方法来表现人物的特点,如: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③通过描写周围人的反应,间接写出人物的特点。
C.错误,不是事件写得越详细越好,也不需要面面俱到,而是选取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典型事例,把它写具体。
8. 摔跤 手疾眼快 搂住 腮帮子 喉咙 扳倒 仗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摔、跤、疾、搂、腮、喉、咙、扳、仗”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9. 半 疑 来 去 缝 模 贯 仰 天衣无缝 一模一样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补全词语以及选词填空。
半信半疑:有些相信,又有些怀疑。
翻来覆去:形容一次又一次来回的翻动身体。
天衣无缝:比喻指事物(多系文艺作品)浑成自然,细致完美,无破绽缺漏可寻。
一模一样:形容完全相同,没有什么两样。
全神贯注:全副精神高度集中。
仰面朝天:脸朝上平卧或身向后摔倒的样子。
(1)结合语境,两位乒乓球运动员配合得细致完美,无破绽缺漏可寻,一直压制着对手。故选“天衣无缝”。
(2)结合语境,他画的马简直和活的完全相同,故选“一模一样”。
10. 《小兵张嘎》 徐光耀 动作 顽皮机敏、争强好胜 《骆驼祥子》 老舍 《四世同堂》 外貌 身体结实健美 吴梓敬 儒林外史 严监生 动作、神态 守财奴、吝啬鬼 冯骥才 侧面 技艺高超 有事者事竟成
【详解】本题考查对作家作品和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1)《摔跤》选自徐光耀的《小兵张嘎》,全文记述了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的情景,小嘎子提议摔跤,在摔跤的过程中,他处处想使巧招,最后反而被胖墩儿摔了个仰面朝天。全文表现了小嘎子顽皮机敏、争强好胜的性格特点。
《他像一棵挺脱的树》选自老舍(舒庆春)的《骆驼祥子》。老舍的代表作品有《四世同堂》、《茶馆》、《龙须沟》、《正红旗下》、《我这一辈子》等。《《骆驼祥子》描述了20世纪20年代军阀混战时期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祥子是旧社会劳苦大众的代表人物。选段通过对祥子的外貌描写,表现了他身体强劲结实的特点,反映了祥子旺盛的生命力。
严监生是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中的一个人物形象,本文所选片段记叙了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点了两茎灯草,伸着两根指头不肯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了一茎灯草,他才咽气的故事,节选部分通过描写严监生的语言和动作,表现了严监生是一个吝啬、小气的人,刻画了一个吝啬鬼的形象。
(2)《刷子李》选自著名作家冯骥才创作的小说集《俗世奇人》,主要内容是:刷子李是一名粉刷匠,他刷出来的墙如雪白的屏障,衔接的天衣无缝。刷子李刷墙时必穿一身黑,而且刷完墙身上绝不会有一个白点。他的徒弟曹小三第一次跟着师傅出去干活就亲眼见证了师傅的绝活,文章通过一系列的细节描写和徒弟的见闻,体现出刷子李高超的技艺。作者花许多笔墨写徒弟曹小三,是为了从侧面反映出刷子李技艺高超的特点。这让人想起一句俗语有志者事竟成。
11. 我大吃一惊,原来他也有马虎的时候啊 像一堆泥一样摊在地上
【详解】本题考查按要求写句子。
(1)本题考查补充句子。
例句“往日传说中那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传神地写出了曹小三看到白点后的极度失望之情。
仿照例句,将自己看到学习成绩优异的同桌写了一个错别字时吃惊的心情写出来即可。如:当看到学习成绩优异的同桌写了一个错别字时,我觉得不可思议,他不应该犯这种低级的错误。
(2)本题考查仿写句子。
“小胖墩儿高兴得一蹦三尺高”运用夸张的手法,把小胖墩儿高兴的行为夸大化。
仿照例句,使用夸张手法,体现出人物非常累即可。如:小明参加800来长跑后,累得骨头都要散架了。
12.浓密的眉毛叛逆地稍稍向上扬起,长而微卷的睫毛下,有着一双像朝露一样清澈的眼睛,英挺的鼻梁,像玫瑰花瓣一样粉嫩的嘴唇,还有白皙的皮肤……这就是我印象中的表姐。
【详解】考查仿写。
分析例句,可知使用了分总的结构,先介绍人物的外貌,列举各个不同的部位,及其特点,再点出写作的对象。
如:黑亮垂直的发,斜飞的英挺剑眉,细长蕴藏着锐利的黑眸,削薄轻抿的唇,棱角分明的轮廓,修长高大却不粗犷的身材,宛若黑夜中的鹰,冷傲孤清却又盛气逼人,子然独立间散发的是傲视天地的强势,这就是我的偶像。
13.一间房子,一个屋顶四面墙,先刷屋顶后刷墙。每刷完一面墙,必得在凳子上坐一会儿,抽一袋烟,喝一碗茶,再刷下一面墙。 14.这身黑衣服上无一个粉点,就是师傅技艺高超的见证。因而,他觉得那身黑衣服具有一种威慑力量。实际上,是师傅凭着高超的技艺在徒弟心中树立了权威。 15.因为刷屋顶的难度要比刷墙的难度大得多,刷子李刷屋顶都能如此随心所欲,一滴不掉,更别提四面墙了。这样写详略得当,既突出了人物的特点,又不显拖沓。 16.从刷浆的动作、刷后的效果及曹小三的心理活动来写,突出了刷子李本领的高超。
【解析】1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掌握。
找到语文阅读理解上要求的关键字、词或句子所在段落,要求学生在阅读文字材料时有重点地圈下来,然后再来重点理解与分析。
文中写“规矩”的句子是第二段的“刷子李干活还有个规矩”,说明第一段还有个规矩:一间屋子,一个屋顶四面墙,先刷屋顶后刷墙。写他第二个规矩的句子就在这句话的后面,即:每刷完一面墙,必得在凳子上坐一会儿,抽一袋烟,喝一碗茶,再刷下一面墙。
1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掌握。
首先需要理解整篇文章大致内容,思考题目中的重点信息,抓住要点,再利用关键信息进行分析。
这句话是曹小三在师傅刷完墙后,身上连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也没发现时的内心感受,他觉得那身“黑衣服”具有一种威慑力,实际上是师傅凭着高超的技艺在他心中树立了权威。
1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掌握。
根据第一段的句子“屋顶尤其难刷,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一掉准掉在身上。”可知刷屋顶的难度要比刷墙的难度大得多,刷子李刷屋顶都不掉一点分点,刷墙面就更不会掉了。这样写详略得当,既突出了人物的特点,又不显拖沓。
16.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掌握。
作者运用两种描写方式、三 方面来写刷子李技艺高超,一种直接描写,写他刷浆时的动作,墙面刷后的效果,正面体现他技艺的高超;二是通过间接描写,从曹小三的动作、心理活动来衬托刷子李的技艺高超。
文章的从刷浆的动作、刷后的效果及曹小三的心理活动来写,突出了刷子李本领的高超。
17.C 18.不能。“往往”是指通常情况,但不排除有些年份台风带来的水分不足25% 的特殊情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和严谨性。 19. 列数字 作比较 准确、突出地说明了闪电的放电量巨大,假如没有闪电,人类就将失去一座巨大的“化肥厂”。 20.B
【分析】17.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
A正确。通过第②自然段中“而台风这一热带海洋风暴的出现,却能及时为人类提供大量的淡水资源”可判定。
B正确。根据第三自然段“假如没有台风,世界各地冷热将会更不均衡”可判定。
C错误。根据第⑤自然段“本来,大气中含有78%的游离氮,不能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可以判定空气中的游离氮不可以被地面的植物直接吸收利用。
D正确。根据第六自然段中“雷电有一种特性,喜欢打击容易导电的物体”可判定。
18.考查了对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辨析。
“往往”是一般、通常的意思。用在这里说明一般情况下要占到当年降水量的25%以上,但也有不能占到当年降水量的25%以上的特殊情况。如果去掉就表明全部占到当年降水量的25%以上,与实际情况不符,失去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9.此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的掌握。
文中波浪线句子“每年地球上空会出现31亿多次闪电,平均每秒钟100次。每次放电,其电能高达52700千瓦时,连世界上最大的电力装置都不能和它相比。”采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了闪电的放电量巨大。
20.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段落结构的理解。
从第4、5段,我们可知,采用了“假如……将失去……”句式,所以选项B符合题意。
21.范文:
爱唠叨的妈妈
清早,闹钟“丁零零”地在我耳边响起,我睡眼朦胧地睁开眼一看才6点钟,正想翻身再睡一下的时候,妈妈叫起来了:“快点起床,别睡了,再睡上学就要迟到了,快穿好衣服。”我极不情愿地爬起来穿了衣服,刚穿好,妈妈的声音又来了:“先刷牙洗脸,然后快点吃早餐了,多吃点,不然上午会饿,人一饿记忆力会下降的,会影响学习的。”我不愿吃的煮鸡蛋硬让我吃了两个。在我终于可以背起书包准备出门时,妈妈又唠叨起来了:“检查好书包,看东西带齐了没有?”
放学回来了,我书包一丢,正想跑出家门找朋友玩弹珠,妈妈又叫了起来:“先写作业,认真一点写,早一点把作业写完,别到很晚还没写完。”我好不容易写完作业,刚打开电视准备“大饱眼福”的时候,妈妈的唠叨又来了:“洗澡睡觉了,早睡早起精神好。”你看,妈妈的唠叨从早到晚都没停过,你说烦不烦。
可是有一次,我彻底改变了对妈妈唠叨的看法。有一个早上,妈妈要我检查好书包,看东西带齐了没有,我看都没看就说带齐了。到了学校,第二节语文课时,我发现我的语文书忘在家里了,整堂课我的心都志忑不安,生怕老师发现批评我,那节语文课也没学好,直后悔没听妈妈的话检查好书包。
我现在才明白妈妈的唠叨是为了我好,所以我已经喜欢妈妈的唠叨了,因为那一句句的唠叨也是一句句的爱。
【详解】本题为自命题的写人的作文。
要求选择一个令你印象最深刻的人,介绍一下他(她)。看到这个要求,你首先会想到谁呢?你眼中的他(她)有什么特点呢,在记忆中把他(她)搜寻出来,明确写些什么。写作时首先要交代;“我”眼中的他(她)有什么不一样,他的个性特点的表现在哪些方面,确定了题目,然后扣住题目来写。
开头:先交代他(她)是谁。
正文:选择一两件能体现他(她)的个性特点的的事写下来,注意详略,适当的运用修辞方法和人物描写方法。
结尾:总结式或抒情式扣题,照应主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