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粤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单元复习检测卷 第二单元 微观生命世界
一、单选题
1.下列物体重,不具有放大镜功能的是( )。
A.装上水的圆柱体烧杯
B.透明的玻璃球
C.金属球
2.下列仪器中,最有可能观察到病毒的是( )
A.电子显微镜 B.放大镜 C.光学显微镜
3.做洋葱表皮细胞实验时,用来染色的是( )
A.碘酒 B.酒精 C.盐水
4.制作面包馒头等食品时,为使其膨大和松软多孔,通常在和面时加入一些:( )
A.食盐 B.酵母菌 C.霉菌
5.小雅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将低倍镜换成了高倍镜后,她看到的图像变化是( )
A.细胞变大了,数量变多了
B.细胞变大了,数量变少了
C.细胞变小了,数量变多了
6.下列( )是细菌对人类生产生活的益处的利用。
A.食物变质 B.新冠肺炎 C.发酵工业
7.观察植物果实、根、茎、叶的切片时,把标本切成( )的薄片。
A.厚实完整 B.薄而透明 C.厚而均匀
8.放大镜下看到白糖颗粒的外形大多接近( )
A. B. C.
二、判断题
9.观察植物标本时,选择直径大的放大镜,可以把标本放得更大。( )
10.放大镜镜片的放大倍数跟它的材料有关。( )
11.放大镜的凸度越大,看到的视野越大。( )
12.通过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可以增加目镜中标本图像的亮度。 ( )
13.禁止使用放大镜直视太阳。
14.人类很早就发现某些透明的宝石可放大物体的影像,最早使用的透镜就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的。
15.在放大镜下蝴蝶翅膀上的彩色小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
16.蘑菇是由菌丝组成的,没有根茎叶的分化,但它可以进行光合作用自己制作养料,是一种植物。( )
17.微生物可能会导致感冒、痢疾等疾病。( )
18.接种了疫苗,就不会得病了。( )
三、综合题
19.小刚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内表皮细胞时遇到以下难题,请你帮他解决。
(1)请在下图中写出显微镜各部分的名称。
(2)显微镜的使用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 、 、 、 。(填序号即可) ①对光 ②上片 ③调焦 ④安放 ⑤观察
(3)除了上面这种光学显微镜外,为了看到更小的物体,人们又研制出了 显微镜和 显微镜。
20.显微镜的发明和使用,带领我们进入奇妙的微观世界。
(1)将玻片标本放好后,需要调节 ,降低镜筒。这时眼睛应该注视 ,以免压破标本。(填序号)
(2)显微镜的目镜标有“10X”,物镜上标有“5X",则这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 倍。
(3)在观察细胞时,发现它在视野的右下方,我们应该向 移动标本。
21.(二)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方法。科学观察需要工具,显微镜就是其中一种工具。
(1)小明在制作洋葱表皮切片标本的时候,为了便于观察标本,应用( )进行染色。
A.高锰酸钾溶液 B.碘酒 C.酒精
(2)下面三幅图中,( )可能是洋葱表皮细胞。
A. B. C.
(3)想在视野内看到更多的细胞数目,应该选哪个显微镜呢 ( )
A.目镜10×,物镜5×
B.目镜5×,物镜20×
C.目镜10×,物镜20×
(4)下图是用显微镜观察某生物装片时的视野,若使视野甲转变成乙则移动装片时,应向哪个方向移动装片才能达到这个要求( )
A.右上方 B.左上方 C.左下方 D.右下方
(5)请为小明指出,制作洋葱表皮细胞装片过程正确的步骤是: → → → → 。(填下面序号)①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②把载玻片、盖玻片擦干净③盖好盖玻片
④用镊子把撕下的洋葱表皮放入载玻片的水滴中展平⑤染色
(6)小明在观察过程中,从目镜往下看,发现里面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见。他应该怎么办
四、实验探究题
22.用显微镜可以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为了用显微镜观察水中的微小生物,小明决定自己培养微小生物,他设计了以下4种培养方法:
①号烧杯中,加入30毫升纯净水,放在窗台上;
②号烧杯中,加入30毫升水田里的水,放在窗台上;
③号烧杯中,加入30毫升纯净水,并放入一些干稻草,放在窗台上;
④号烧杯中,加入30毫升纯净水,并放入一些干稻草,放在冰箱冷藏室里。
(1)一星期后,小明用滴管从4个烧杯中分别取了一滴水,分别用显微镜观察,除了②号烧杯,你认为还有可能观察到微小生物的是( )号烧杯里的水。
(2)在显微镜下,小明观察到了如图所示的一种微小生物,这是( )。
A.草履虫 B.变形虫 C.衣藻
(3)上边的实验说明,微小生物与常见的生物一样,生长需要 、 等条件。
(4)上边描述的“小明研究哪种方法能够培养出微小生物”的实验属于( )。
A.对比实验 B.模拟实验 C.观察实验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解析】【分析】凸透镜有放大的作用, 装上水的圆柱体烧杯 、 透明的玻璃球有凸透镜的作用。
2.【答案】A
【解析】【分析】 因为病毒很小。多数单个病毒粒子的直径在100nm左右 , 病毒如此细小,绝大多数病毒必须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是光学显微镜的1000倍。
3.【答案】A
【解析】【分析】做洋葱表皮细胞时实验时,为了便于观察,用碘酒染色。
4.【答案】B
【解析】【分析】做馒头或面包时,经常要用到酵母菌,酵母菌可以分解面粉中的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气体,遇热膨胀而形成小孔,使得馒头或面包暄软多孔。
5.【答案】B
【解析】【分析】低倍镜换成高倍镜,观察到的范围变小了,看到的细胞变大,数量变少。
6.【答案】C
【解析】【分析】细菌对环境,人类和动物既有用处又有危害,利用细菌可以:制药(微生态制剂)、生产食品(食用菌类)、生物发电,C符合题意。
7.【答案】B
【解析】【分析】观察植物果实、根、茎、叶的切片时,把标本切成薄。而透明的薄片进行观察。
8.【答案】C
【解析】【分析】 白糖晶体是六棱两端尖顶的 。
9.【答案】(1)错误
【解析】【分析】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镜片的直径没有关系,与放大镜的凸度有关系,放大镜的凸度越大,放大的倍数越大。放大倍数越大,观察物体的图象变大,同时观察到的范围就越小。观察植物标本时,选择凸度大的放大镜,可以把标本放得更大。题干错误。
10.【答案】(1)错误
【解析】【分析】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材料无关,和镜片的凸度有关。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题目说法是错误的。
11.【答案】(1)错误
【解析】【分析】放大倍数的增加与放大镜的镜面凸度有关,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放大镜把通过透镜所能观察到的范围称为“视野”。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越大,我们能看到的范围就越小。所以题目说法是错误的。
12.【答案】(1)正确
【解析】【分析】通过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可以增加目镜中标本图像的亮度。
13.【答案】(1)正确
【解析】【分析】 使用放大镜直视太阳 会灼伤眼睛。
14.【答案】(1)正确
【解析】【分析】 人类最早使用透镜是几千年前由水晶或宝石磨制而成的。
15.【答案】(1)正确
【解析】【分析】 蝴蝶身上有一层极其细小的鳞片,这些鳞片是扁平的细毛,相当于一个温度调节器,我们可以通过放大镜进行观察。
16.【答案】(1)错误
【解析】【分析】蘑菇不属于植物,属于真菌。它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己制造有机营养物,而是通过腐殖质或者土壤中获得自己生长所需要的养分。
17.【答案】(1)正确
【解析】【分析】 人类的许多传染病(感冒、伤寒、痢疾、结核、脊髄灰质炎、病毒性肝炎等),均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
18.【答案】(1)错误
【解析】【分析】打了疫苗我们人体会产生抗体,但由于时间推移、病毒变异等原因,抗体会逐渐减弱,因此需要定期注射疫苗。
19.【答案】(1)
(2)④;①;②;③;⑤
(3)电子;扫描隧道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显微镜的结构以及使用。
(1)从上到下依次是目镜、调节旋钮、物镜、载物台、反光镜。
(2)显微镜的使用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
(3)人类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观察的范围扩大,发现了仅靠肉眼无法发现的自然界的许多秘密:肉眼能看清昆虫等较小的动物——放大镜能看清小于毫米的肉眼看不清的东西——光学显微镜能看清细胞和微生物——电子显微镜能看到更小的组成物质的原子,分子。
20.【答案】(1)⑤;②
(2)50
(3)右下方
【解析】【分析】(1)将标本放置在载物台,开始调节⑤粗准焦螺旋降低镜筒,这时我们的眼晴应该注视②物镜,防止压坏玻片。然后,再慢慢地抬升镜筒,这时我们的眼睛应该注视目镜,直到视野中出现清晰的图象。
(2)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就是物像的放大倍数。显微镜的目镜上标有10×,物镜上分别标有5×,则这台显微镜放大倍数是10×5=50倍。
(3)在视野中看到的物像是实物的倒像,不但上下倒,左右也倒,当物像位于视野的右下方时,要使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只有向右下方移动玻片标本,物像才能移动到达视野的中央。
21.【答案】(1)B
(2)B
(3)A
(4)C
(5)②;①;④;③;⑤
(6)调节反光镜或者对光
【解析】【分析】(1)小明在制作洋葱表皮切片标本时,为了方便观察,应该用碘酒进行染色。
(2)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借助显微镜我们可以清楚地。观察到洋葱表皮上的一个个小房间似的结构,它们是洋葱的表皮细胞。洋葱表皮细胞的特点是:长方形、形状规则、有细胞壁。可见B符合题意。
(3)想在视野内看到更多的细胞数目,他应该选用放大倍数小的显微镜,目镜x物镜=放大倍数,故选 A:目镜10x,物镜5x。
(4)物像移动的方向与标本移动的方向是相反的,物像在视野中的左下方,要使它移动到视野中的中央,应该向左下方移动装片。
(5)制作洋葱表皮细胞装片过程正确的步骤是:②把载玻片、盖玻片擦干净①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 ④用镊子把撕下的洋葱表皮放入载玻片的水滴中展平 ③盖好盖玻片⑤染色。
(6)在观察过程中,从目镜往下看,发现里面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见,可能是没对光,调节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直到可以在显微镜目镜看到一个很亮的光斑。
22.【答案】(1)③
(2)A
(3)适宜的温度;充足的食物
(4)A
【解析】【分析】(1)微生物生长也需要适宜的温度、充足的营养物质和适宜的生长环境,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一星期后,小明用滴管从4个烧杯中分别取了一滴水,分别用显微镜观察,除了②号烧杯水田里的水,有较多的营养物质,还有可能观察到微小生物的是③号烧杯里的水,因为③号烧杯里的纯净水放入一些干稻草,有机物丰富,放在窗台上受到阳光照射,温度适宜。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显微镜下,小明观察到的图1所示的一种微小生物,这是草履虫的形态特征。故A正确,BCD选项错误。
(3)根据以上实验可以看出,②号烧杯中加入的水田里的水,③号烧杯放入一些干稻草,都有机物,放在窗台上,阳光照射,温度较高,都有微生物出现。说明微小生物与常见的生物一样,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食物等条件。
(4)实验设置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各种不同条件下的培养液对微生物繁殖的关系,这样的实验属于对比实验,故A正确,BC选项错误。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