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和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堂课的内容是河南科技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课本第二单元信息技术基础第一课《信息和信息技术》。这一节内容对于孩子们来说理论知识偏多,“信息”及“信息技术”等的概念也比较抽象,很容易使学生产生不解或厌烦。因此教学中应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课程中穿插生活实例,精心设置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含义
(2)了解信息的特征
(3)了解人类历史上的五次信息技术革命。
(4)了解信息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信息与信息技术等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明确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重要性,提高学习的兴趣。
(2)增强学生利用现代化工具和方法处理信息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信息和信息技术的概念。
现代信息技术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难点:信息与载体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
教 学 步 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创 设 情 景 导 入 新 课 师:同学们知道烽火戏诸侯的故事么?你知道古时烽火的作用么?请看视频 师:而这只是信息利用的一个例子,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信息,那么什么是信息,它有什么特征呢?我们现在就一起来学习“信息与信息技术”这一课。 学生观看视频、思考 学生回答
自主 学习 合作 探究 探究一:什么是信息 出示图片 师: 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信息,那么你能举出更多与信息接触的例子吗? 师:从我们学习用的书籍,看新闻用的电视,到我们每天关心的天气预报,早上叫我们起床的闹铃,过马路用的红绿灯,这些都是我们每天都要接触的事物。我们从这些事物上感受到了信息。那么,现在我有个问题要问大家,我可不可以说书籍,电视,闹铃,红绿灯等就是信息?为什么? 学生思考、举例 学生思考
自 主 学 习 合 作 探 究 自 主 学 习 合 作 探 究 请学生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分析并最终得出结论:书籍,电视,铃声,红绿灯都是信息的载体。 师:为了使大家能够更好地理解信息与载体的关系,我们来思考: “ 如果让你周末约朋友出去玩,你可以用什么方式告诉他?” 师:通过这个练习,大家已经分清了信息与载体的关系了吧?那么现在,谁可以总结出信息的定义了呢? 探究结果:信息是借助于各种载体(语言、文字、符号、图像、声音、情景、表情、状态等)来传递给人们的内容和含义。 探究二:信息的特征 师:信息是不能独立传播的,它必须依靠载体表达。我们把信息的这个特性成为信息的依附性,这也是信息的一大特征。然而,除了这一特征,信息还有哪些特征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 信息的特征:依附性、共享性、价值性、时效性、可伪性 师:下面请大家说出下面的实例都是体现了信息的哪些特征? 请同学回答 幻灯片展示对应内容 探究三:信息技术 1.什么是信息技术 师:我们的生活中离不开信息,它非常重要我们应该好好的使用信息。可是,我们同时也知道了信息有好坏、真伪之分,也知道了信息是有时效的,那么,具备信息的获取、加工、传递和利用的能力就成了重中之重。这种能力就是信息技术。 展示信息技术的定义: 信息技术是指在信息的获取、整理、加工、存储、传递和利用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和方法。 2.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 师:信息技术是现代社会才有的新兴技术吗? 师:是的,信息技术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与进步的,它一共经历了五次大的革命,实现了信息技术的五次飞跃。下面,我们就来看一段视频,请大家认真观看,并记录出信息技术到底经历了哪五次革命。 教师播放视频 师:视频看完了,请大家快速的整理你的答案。 请同学回答 教师展示总结: 第一次革命:语言的产生 第二次革命:文字的发明 第三次革命: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 第四次革命: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应用 第五次革命:电子计算机的普及使用和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结合 3.信息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师:我们的现代社会是信息的社会,信息技术在高速发展,它在不断改变着我们的工作、生活、学习的条件和方式。大家能不能想一想信息技术对我们生活有哪些影响呢?请大家举例说明。 师:大家说的都很好,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段视频,更加全面的了解信息技术对我们生活的改变。 教师播放视频 学生回答 学生思考、回答(微信,电话,QQ,email等) 学生思考 学生回答 学生思考 学生回答 学生举例子 学生观看视频 学生回答(不是) 学生观看视频并记录 学生整理记录 学生回答 学生思考 举例
课堂 小结 师:马上就要下课了,我们一起来看看今天都学了什么? 学生一起回顾知识点,进行知识总结,完成知识体系构建
布置 作业 师:同学们现代信息技术给我们带来巨大好处的同时也产生着一些面影响,作为一名青少年,你们将来担当着发展信息技术的中坚力量,请大家课后思考我们应该如何使用好信息技术? 学生记录作业 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