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第2课时)-2022-2023学年七年级地理下册同步备课课件(湘教版)(共3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7.5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第2课时)-2022-2023学年七年级地理下册同步备课课件(湘教版)(共3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6.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4-11 18:40: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7张PPT)
2023 湘教版 七年级下册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
第七章 第五节
第二课时
新课导入
这两种动物是我们身边常见的吗?它们主要出现在哪里?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
目录
CONTENTS
极地探险和科学考察
02
独特的野生动物
01
学习目标
区域认知
综合思维
人地协调观
了解两极地区淡水资源、矿产资源和海洋生物资源现状,认识到保护两极地区生态和资源的重要性。
运用图片、景观图及资料,知道极地地区独特的生物资料,
了解人类对极地探险和科学考察的现状,感悟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第一部分
独特的野生动物
标题
极地动物
北极地区
南极地区
企鹅是南极大陆的主人,企鹅皮肤下厚厚的脂肪层,可帮助它们抵御严寒.企鹅能够在严寒的气候中生活、繁殖。在陆地上,它活像身穿燕尾服的西方绅士,走起路来,一摇一摆,遇到危险,连跌带爬,狼狈不堪。可是在水里,企鹅那短小的翅膀成了一双强有力的“划桨”,游速可达每小时25-30千米。
磷虾分布于世界上所有的海洋中,其中南极附近的鳞虾数量最多,被称为“地球最后一个蛋白库”。也是鲸、海豹、企鹅等的主要食物。
北极熊素称“冰海霸王”,是世界上最大的陆地食肉动物,又名白熊。是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
北极狐分布于北冰洋的沿岸地带及一些岛屿上的苔原地带,能在零下50℃的冰原上生活。北极狐毛皮既长又软且厚,所以北极狐可忍受严寒。
海象主要生活在北极或近北极的温带海域。它身体庞大,皮厚而多皱,有稀疏的刚毛,眼小,视力欠佳。长着两枚长长的牙。
海豹广泛生活在南、北极地区的大陆沿岸、浮冰区和岛屿周围海域,擅长游泳和潜水。
极地动物一般都有哪些特点?它们怎样适应严酷的自然环境?
皮毛厚,脂肪多,能够抵御严寒
独特的野生动物
北极熊生活在寒冷的北极地区,它们全身披着厚厚的白毛,既防水又保温,但它的皮肤确实黑色的,可以更多地吸收阳光。
一:为了确保极地科考队员的人身安全,对所遇到的北极熊予以猎杀。
二:每年有计划地在南极地区捕杀一部分鲸、企鹅和海豹,以保护那里的磷虾资源。
第二种说法不正确。理由:自然界中的食物链能通过其自身调节来控制种族数量多少,以维持食物链和生态平衡而不是通过人为手段来完成。
独特的野生动物
谈谈你对下列行为的看法。
第一种说法不正确。理由:极地野生动物对于生态环境非常重要,应该予以保护。
第二部分
极地探险和科学考察
极地探险和科学考察
为什么世界各国纷纷在南极地区建科学考察站?
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为气象、冰川、地质、海洋、生物等领域的科学研究,提供了广阔的天然实验室。
15-16世纪,欧洲航海家开始了北极探险,寻找到达东方的“北方航线”。
19世纪上半叶发现南极大陆后,前往南极的探险者络绎不绝。
极地探险和科学考察
南极探险
20世纪初,人类对南极点的探险活动引人瞩目。1911年10月20日,挪威人阿蒙森带领4名队员,分乘4辆由爱斯基摩狗拉的雪撬,向南极点进发。英国人斯科特也在11月1日踏上了探险之旅。两支探险队在冰天雪地的南极洲展开了一场竞争。阿蒙森前进的速度很快。当到达南纬85度时,前面出现了连绵起伏的南极高原。当时暴风雪连续5天5夜,天气异常恶劣。为了抢先到达,他们顶风冒雪,艰难先进。12月14日终于完成了向南极点的最后冲刺,实现了人类首次到达南极点的壮举。
南极异常恶劣的天气给斯科特的探险队带来了厄运。出发不久,他们的摩托雪撬就坏掉了,接着,西伯利亚矮种马也全部冻死。
极地探险和科学考察
斯科特等人不得不拖着150多千克的雪撬在冰原上奋力前进。虽然斯科特和探险队员在1912年1月17也到达了南极点,但由于体力衰竭,又遭遇到猛烈的暴风雪,在归途中相继遇难。斯科特遇难后留下了重达16千克的地质标本和探险日记等遗物。
为纪念这两位杰出的南极探险家,1957年,美国在南极点建立了名为“阿蒙森—斯科特”的科学考察站。
极地探险和科学考察
阅读67页材料,找出东方站、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以及它们的建立时间。
2009年昆仑站的建立,标志着我国已成功跻身国际极地考察的“第一方阵”。
极地探险和科学考察
中山站
泰山站
昆仑站
长城站
1985年5月20日
1989年2月26日
2014年2月8日
2009年1月27日
极地探险和科学考察
观察南极地区四个考察站的位置,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泰山站
昆仑站
长城站
中山站
四个考察站成立时间最早的是__________,海拔最高的是__________,没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__________。
长城站
昆仑站
长城站
极地探险和科学考察
2018年2月7日,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罗斯海新站在恩克斯堡岛正式选址奠基,预计2023年建成。
泰山站
南极科考站大多采用架空设计的原因是什么?
高架设计利于大风通过,吹走建筑附近积雪,避免飞雪堆积甚至掩埋
极地探险和科学考察
极地探险和科学考察
北极的科学考察站
中国北极黄河站成立于2004年7月28日,黄河站是中国继南极长城站、中山站两站后的第三座极地科考站,北极黄河站拥有全球极地科考中规模最大的空间物理观测点。
黄河站
极地探险和科学考察
读图,找出黄河站的位置,判断该科考站是否有极昼极夜现象
黄河站(78°N,12°E)
有极昼极夜现象
极地探险和科学考察
极地探险和科学考察
如果你要去南极考察站考察一个项目,最合适的考察时间是什么时候?北极呢?
到南极考察的最佳时间是11月到次年的3月,此季节是北半球的冬季,南半球的夏季,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南半球出现极昼。
到北极考查的最佳时间是5月至8月
假如要组织一支科学考察队去南极考察,请你设计一条从中国上海出发,到南极中山站的海航线。
上海-东海-台湾海峡-南海-爪哇海-巽他海峡-印度洋-南极大陆-中山站
极地探险和科学考察
在极地地区科考的工作人员,在科考工作的时候都需要带上专业的设备,比如加厚抗风的衣服,特制的护目镜,雪地靴等以适应南极的恶劣环境。
极地探险和科学考察
过去40年里,北极夏季海冰面积减少了近一半。浮冰都化成了水,减少了冰山冰层的面积,而不论是企鹅还是北极熊,都是栖息在冰山冰层之上,这样一来,就减少了属于它们的栖息地,没有了栖息地,这让北极熊很难生存,生存环境的变换,让北极熊的数量也逐渐减少。
极地探险和科学考察
问题: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
问题:乱捕滥杀动物,破坏生物多样性。
海洋中的鲸鱼在过去数个世纪内遭到人类捕杀而数量锐减,日本的捕鲸活动可以追溯至绳文时代日本政府每年向捕鲸行动提供数十亿日元的资金支持。根据绿色和平组织统计,从商业捕鲸禁令生效到2012年,日本“科研捕鲸”超过1.8万头,超过全球捕鲸量的40%。
极地探险和科学考察
问题三:环境污染
随着人类对南北极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开采和加工活动,导致南北极地区的环境污染。严重影响了动物的生活环境和质量,科学家在北极圈地区发现了农药和工业化合物,处在食物链顶端的海洋哺乳动物油脂中积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能力可以说无与伦比,这些有害物质最终会影响到人类。
极地探险和科学考察
极地探险和科学考察
《南极条约 The Antarctic Treaty 》
南极洲仅用于和平目的
保证在南极洲地区进行科学考察的自由
促进科学考察中的国际合作
禁止在南极地区进行一切具有军事性质的活动及核爆炸和处理放射物
冻结目前领土所有权的主张
促进国际在科学方面的合作
我国已于1983年正式加入《南极条约》
国际南极旅游组织协会(IAATO)制定了《南极探访须知》:
除了脚印,什么都不要留下!除了回忆,什么都不要带走!
极地探险和科学考察
保护措施:
①各国加强合作,签订《南极条约》、《北极环境保护战略》;
②在极地科考、旅游时将生活垃圾随身带走;
③禁止捕杀极地动物。
课堂小结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
独特的野生动物
极地探险和科学考察
北极地区:北极熊
南极地区:企鹅
极地科考站
极地环境的保护
当堂检测
1.我国在南极已建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四个科学考察站没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
A.长城站 B.中山站 C.昆仑站 D.泰山站
2.中国在北极建有科学考察站—黄河站,科学家们去黄河站科学考察的最佳时间是( )
A.1、2月份 B.7、8月份 C.10月份 D.什么时间都可以
3.关于两极地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南极地区淡水资源丰富
B.为了保护南极地区的生态环境,各国签订了《南极条约》
C.企鹅是北极地区的象征
D.我国在两极地区都建有科学考察站
A
B
C
感谢观看
2023 湘教版 七年级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