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短文两篇》课件(共28张):象征与衬托-教学课件-【大单元教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短文两篇》课件(共28张):象征与衬托-教学课件-【大单元教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4-11 10:49: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第十七课 短文两篇
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第十七课 短文两篇
第四单元 《短文两篇》
象征与衬托
1.朗读并背诵这两篇短文,积累重点文言词句。
2.理解作者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的高洁志趣。
3.了解“陋巷之乐”的美德和莲、菊、牡丹的文化象征意义。
前面我们阅读了《陋室铭》,感受到唐代诗人刘禹锡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志趣,今天我们再来阅读宋代周敦颐的名作《爱莲说》。我们先来认识作者。
导入新课
周敦颐(1017一1073),字茂叔,宋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北宋哲学家,宋代理学的创始人。他不慕钱财,淡泊名利,胸怀坦荡,人品高洁。晚年隐居在庐山莲花山下,他将门前的小溪命名为家乡的濂溪,还在那里建了濂溪书堂。世称“濂溪先生”。
1.同学们都知道,“说”是一种文体,即作者发表对某个问题的见解。题目是“爱莲说”,表明作者要“论说一下喜爱莲花的道理”。作者为何喜欢莲呢?我们先浏览全文,勾画出文中高度概括“莲”整体形象的一句话。
概括莲的特点品格
“莲”的整体形象:“莲,花之君子者也。”(原来爱莲,就是慕君子,这是以物喻人)
2.细读“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段文字,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填写后面的表格。
提示:这段文字倾注了作者对莲的无限赞美之情,作者的关注点始终在“莲”上,所以,概括时一定要突出“莲”。
3.齐读“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段文字。体会作者的情感,并借助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整体理解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形象。
概括莲的特点品格
句序 予独爱莲 莲的特点 君子的品格
1
2
3
4
5
6
7
句序 予独爱莲 莲的特点 君子的品格
1 出淤泥而不染 不会被污浊的环境浸染 洁身自爱,不同流合污
2 濯清涟而不妖 不因环境的美好而放纵 不媚俗,坚守道德
3 中通外直 花柄通达笔直 刚直,胸怀坦荡
4 不蔓不枝 不旁逸斜出 独立,行为正直
5 香远益清 给周围以有益的影响 美德广布,有感召力
6 亭亭净植 洁净且笔直挺立 洁净挺拔,卓尔不群
7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凛然不可侵犯 独立高贵,令人景仰
任务:莲的丰富内涵以及作者的情感是通过哪些手法表达出来的呢?再读课文,从文章整体的角度赏析《爱莲说》的表达手法之美。
提示:可从托物言志、衬托、象征手法,作简要讲析。
欣赏表达手法之美
美在托物言志。
在作者眼里,菊、莲、牡丹这三种花都具有象征不同人群的意义。作者好像是在写花,而实际上弦外有音,是在托物言志,即赋予“莲”以某种人格化特征,以寄寓自己的志向、思想、情感。如用莲寄寓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情感。
作者由三种花引出三种评价,名为写花,实际写人,写人们对生活理想的三种选择。这样写是为了凸显自己对胸怀坦荡、行为正直、不慕名利、洁身自爱等美好品格的崇尚。
在篇末,作者进而对“爱”作出评价:“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这里用感叹的方式含蓄地表明了自己的人生态度: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而是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美在衬托,以突出莲。
“衬托”是用某一种事物来衬托另一种事物,以突出形象的一种表现手法,即为了使所写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就用另外的形象来映衬它,起到烘云托月的作用。
文中有两处运用了衬托手法:
一处是“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这里作者用陶渊明爱菊和世人爱牡丹,来衬托自己与众不同的独爱莲的心意一在浊世要保持清白的情怀。
一处是“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这里运用衬托的手法,旨在突出莲的品格,抒发感慨,含蓄地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
由此可见,本文用菊花和牡丹来衬托莲,有烘云托月的作用。
美在象征,赋予了莲以君子的形象、君子的品质。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在作者眼里,三种花都具有象征不同人群的意义,唯独莲象征君子的美好形象,象征品德高尚的君子。可见,周敦颐爱莲,是因为莲花的品质正好跟周敦颐的性情品质相契合,爱莲,就是爱君子之德。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莲、菊、牡丹等花卉意象均含有文化象征意义,花卉的特征是可与人物的品格联系起来,给予人们启示的。于是在作者周敦颐的眼里,莲象征高洁独立,菊象征独善其身,牡丹象征富贵功名。
《爱莲说》美在它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作者通过托物言志、衬托和象征的艺术手法,描绘了莲的整体形象,既歌颂了莲花坚贞高洁的品格,又含蓄表达了自己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
读罢这两篇古代的优秀短文,作为现代人的我们,如果用现代观念来审视其中表达的有些内容,我想同学们是有自己的思考的。
《陋室铭》中的“惟吾德馨”,《爱莲说》中的“莲之爱,同予者何人”都有点孤芳自赏的意思,而且把自己与众人对立起来,往往不能欣赏他人之德。对此,你是怎样思考认识的?请说说你的思考认识。
深度探究
我认为,我们每个人都不是生活在孤岛上,总要与他人、与社会发生种种联系。更不能将自己与他人、社会对立起来,高高在上。
“出污泥而不染”这句话假定社会是一个大染缸,自己是纯洁的。我觉得一个人不应该把自己与社会对立起来,或是置身社会之外,而是应该积极融人社会,去改变现实,发挥积极作用。
任何人都不应该只认为自己是最优秀的,将自己与他人对立起来。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普通人,要意识到多数人可能比自己更好、更优秀。即使自己做了“好人好事”,也应视之如平常之事,心想,每个人都会这样做,因此不值得一提。只有有了这种认识的人,才会与他人、社会和谐共处,对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同学们,刘禹锡、周敦颐其人与《陋室铭》《爱莲说》其文,一直为世人所仰慕。今天这两篇经典美文,穿越时空与我们相遇了。读罢《陋室铭》《爱莲说》,相信它们会激起很多人的共鸣——做人就要做君子。
语文即生活,学习即生长
YU WEN JI SHENG HUO XUE XI JI SHENG Z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