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体育与健康理论知识 心肺复苏教学 教案 人教版初中体育与健康七年级全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章 体育与健康理论知识 心肺复苏教学 教案 人教版初中体育与健康七年级全一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体育与健康
更新时间 2023-04-11 14:57: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心肺复苏教学教案
教学项目
人工呼吸与心肺复苏术CPR
教学 学时 1
教学目标
通过理论讲解和模拟练习,使学生掌握人工呼吸与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术操作方法,了解其在急救中的作用,提高学生应急处置能力。
教学内容
急救的作用 2、人工呼吸 3、心肺复苏术(CPR)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术操作要点。
教学难点:
心脏按压的原理。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场所
教室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如果在运动过程中没有了心跳和脉搏,如果你在场你会怎么办?心肺复苏的急救知识对挽回生命是至关重要的。问题导入法 20分钟
示范讲解
急救作用:维持生命、防止伤病恶化、促进伤病恢复。 时间对复苏成功的重要性:
①心搏骤停4分钟内行CPR,存活率为50%;
②心搏骤停4-6分钟内行CPR,存活率为10%;
③心搏骤停超过6分钟内行CPR,存活率为4%;
④心搏骤停超过10分钟,存活率很小。
急救的程序:危险因素观察和评估、检查伤病者反应、打开气道、人工呼吸、人工循环——胸外心脏按压(D 、R、 A、 B、 C)。☆危险因素观察和评估:
首先确认环境有无危害急救者及伤员的危险因素,确保自己及伤病者的安全。
有危险因素时应首先将其排出,无法排出时应呼救待援,不要随意进入现场。
确认现场无危险因素后应迅速进入现场检查伤病者。 检查伤病者反应,判断是否为心搏骤停:
先在伤病者耳边大声呼唤,再轻拍其肩、臂,以试其反应,如没有反应,则可判定伤病者已经意识丧失。
多媒体教学
示范教学
呼吸呈叹气样并在数十秒内停止。
口唇、面色及全身皮肤青紫或苍白。
大动脉搏动消失。
心音消失。
血压消失。
双侧瞳孔散大(见于多数患者),对光反射消失。
短暂(大约持续数秒钟)的四肢抽动和大小便失禁(见于部分患者)
注意:第1、2条是判断心搏骤停的主要指标,具备这两条就能确认患者已经发生心搏骤停,此时不必再做其他检查应立即展开抢救,立即高声呼救,目的在于呼唤其他人前来帮助救人,并且要尽快帮助拨打“120急救电话,向急救中心呼救,使急救医生尽快赶来。大多数急救中心调度人员都能提供你CPR急救指导,然后迅速回到患者身旁。注意了解伤病者受伤过程,以确定伤病者是否受伤。如在交通意外中受伤或高处坠落受伤,若怀疑可能脊柱受伤,切勿随意搬动伤病者。☆打开气道:开放气道,气道就是呼吸道,这是关键步骤,当病人意识丧失以后,舌肌松弛,舌根后坠,舌根部贴附在咽后壁,造成气道阻塞。
开放气道的目的:是使舌根离开咽后壁,使气道畅通。气道畅通后,人工呼吸时提供的氧气才能到达肺部,人的脑组织以及其他重要器官才能得到氧气供应。
可使用压额提颈法打开气道。压额提颈法
如果怀疑颈椎损伤,则应用改良推颌法。
清除口中的异物如:呕吐物、假牙等。 ☆开放气道的四种方法:
仰头抬颈法:一手压前额,另一手五指并拢、掌心向上,放在病人的颈项部,向上抬起,使头部充分后仰。此法严禁用于颈椎受伤者。
仰头推颌法:一手掌放在前额,向下压,另一手拇指、食指、中指分别固定在病人的两侧下颌角处,并向上推举,使头部充分后仰。
③ 仰头提颏法:一手压前额,另一手中、食指尖对齐,置于下颏的骨性部分,并向上抬起,使头部充分后仰,避免压迫颈部软组织。
④ 双手拉颌法:施术者站、跪在病人头顶端,双手中、食指并拢,分别固定两侧的下颌角,并向上提起,使头部后仰,此方法适用于颈椎受伤的患者。
☆人工呼吸:
用5-10秒钟,以听(呼吸音)、看(胸壁起伏)、感觉(呼气)的方法检测伤病者是否仍有自主呼吸。
如果无正常呼吸,高升呼救,并立即施行人工呼吸。人工呼吸的方法(成人): 用仰头抬颏法首先打开气道,使下颌角与耳垂连线垂直于地面(70°—90°)形成气道开放,便于人工呼吸,气道通气,然后捏住患者鼻子并用你的嘴盖住患者的嘴进行吹气,吹到你看到患者胸部隆起,吹气时间为1秒以上。吹气量为700—1100毫升(吹气时,病人胸部隆起即可,避免过度通气),吹气频率为12次分钟(每5秒钟吹一次)。正常成人的呼吸频率为12—16次分钟。
注意事项:
口对口吹气量不宜过大,一般不超过1200毫升,胸廓稍起伏即可。吹气时间不宜过长,过长会引起急性胃扩张、胃胀气和呕吐。吹气过程要注意用余光观察患者胸廓是否被吹起
口对口吹气和胸外心脏按压应同时进行,严格按吹气和按压的比例操作,吹气和按压的次数过多和过少均会影响复苏的成败。☆人工循环——胸外心脏按压:按压前检查:若患者仍无正常呼吸、咳嗽或不动时,就应该开始进行胸腔按压。 按压方法: 1、病人应仰卧于硬板床或地上。如为弹簧床,则应在病人背部垫一硬板。硬板长度及宽度应足够大,以保证按压胸骨时,病人身体不会移动。但不可因寻找垫板而延误开始按压的时间。
按压部位为胸骨正中两乳头连线水平(胸骨中、下13交界处) 3、救护员用一手中指沿伤病员一侧肋弓向上滑行至两侧肋弓交界处,食指、中指并拢排列,另一手掌根紧贴食指置于伤病员胸部。
救护员双手掌根同向重叠,十指相扣,掌心翘起,手指离开胸壁,双臂伸直,上半身前倾,以髋关节为支点,垂直向下、用力、有节奏地按压30次。
5、按压与放松的时间相等,下压深度4—5厘米,5-13岁儿童为5cm;婴幼儿为4cm。放松时保证胸壁完全复位,按压频率国际标准为100次分钟。
多媒体教学
示范教学
正常成人脉搏每分钟60—100次。持续进行两次吹气和30次胸腔按压,直到急救人员到达为止。 按压位置定位 垂直按压 注意:胸外心脏按术只能在患者心脏停止跳动下才能施行。 单人和双人CPR的速度应保持一致。 若进行双人CPR,一个人进行对嘴吹气时,另一个按压者应立即停止按压。重要提示:按压与通气之比为30:2,做5个循环后可以观察一下伤病员的呼吸和脉搏。颈动脉连续搏动、心脏自动发出恢复跳动声音、瞳孔由原来的散大自动缩小恢复正常,说明人被救活。 心肺复苏有效的体征和终止抢救的指征
CPR有效指征: (1.)触到脉搏。 (2.)瞳孔逐渐缩小。 (3.)口唇转红。 (4.)开始有自主呼吸等。
2、 终止CPR的指标 (1.)深度昏迷,对任何刺激无反应。 (2.)脑干反射全部消失[瞳孔对光反射、角膜反射、吞咽反射、睫毛反射] (3.)自主呼吸停止无心跳和脉搏: (4.)CPR3分钟以上 注意事项:胸外心脏按压的位置必须准确。不准确容易损伤其他脏器。按压的力度要适宜,过大过猛容易使胸骨骨折,引起多媒体教学 示范教学
气胸血胸;按压的力度过轻,胸腔压力小,不足以推动血液循环。 15分钟 练习、指导 学生练习常见问题:
按压时除掌根部贴在胸骨外,手指也压在胸臂上,这样容易引起骨折。
按压定位不正确。向下错位易使剑突受压折断而至肝破裂。向两侧错位易致肋骨或肋、肋软骨交界处骨折,导致气胸、血胸。 3、 按压用力不垂直,导致按压无效或骨折,特别是摇摆式按压更容易出现严重并发症。
4、 抢救者按压时肘部弯曲,因而用力不够,按压深度达不到5-6cm
5、 冲击式按压,猛压,其效果差,且易导致骨折。
6、 放松时未能使胸部充分放松,胸部仍承受压力,使血液以回流到心脏。
7、 按压速度不自主地加快或减慢,影响了按压效果。
8、 两手掌不是重叠加放置,而交叉放置。
9、 开始按压2分钟后,检查一次脉搏、呼吸、瞳孔。以后每4-6分钟检查1次,检查不超过5s,最好协助抢险检查。
10、 如用担架搬运病人,应该持续做心肺复苏,中断时间不得超过5s。
实际练习 2分钟
讲评
通过学习与训练学生均能掌握急救的流程,基本能掌握人工呼吸与心肺复苏的动作要领,动作要领上需要进一步的规范,尤其是按压的频率与力度掌握上需要进一步加强。
讲授教学 2分钟
总结
通过讲解急救知识的作用,大家能够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认真学习和掌握心肺复苏术的操作方法。在实际操作中,能够有组织有秩序的进行模拟训练,认真体会操作规范和流程,切实提高了大家的应急处置的能力。下节课我们将讲解骨折、外出血等的救护知识。
讲授教学 1分钟
作业
总结操作要点,练习心肺复苏术,预习下节课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