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皇帝的新装(第1课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9 皇帝的新装(第1课时)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4-11 10:58: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9 皇帝的新装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快速阅读全文,了解主要内容。
2.调动学生自己的积极性,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握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
3.认识统治阶级的愚蠢和虚伪。
重点难点
理解童话想象和夸张的艺术特点。
课前准备
1.搜集整理关于作者的相关资料。
2.搜集整理有关童话的相关资料。
3.让学生把“读读写写”中的字词写两遍。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在美丽的丹麦,有这样一句话:人们可能不知道国王是谁,但是没有人不知道伟大的童话家——安徒生。有孩子的地方就有安徒生,他的童话陪伴着世界各地一代又一代的儿童成长。安徒生为什么有这么大的魅力呢?那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学习19世纪丹麦童话大师安徒生的作品《皇帝的新装》吧。
二、预习检查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滑稽(jī)  陛(bì)下  头衔(xián)
骇(hài)人听闻  钦(qīn)差大臣  随声附和(hè)
炫(xuàn)耀  勋(xūn)章  称(chèn)职
2.解释下面的词语。
(1)炫耀:夸耀。
(2)不可救药:病重到已无法救治,比喻人或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3)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
(4)随声附和:别人说什么,自己跟着说什么,形容没有主见。
3.小组内交流作者的有关知识。
三、合作探究
(一)快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提出要求:
(1)默读要做到不出声、不回读、不指读。
(2)速度要快,每分钟约500字。
(3)了解课文内容大意。
2.分角色朗读,边读边想象故事情节。
角色形象及语气特征提示:
(1)旁白:语气亲切、自然,语调平缓。
(2)皇帝:语调傲慢,神情自负。
(3)骗子:油腔滑调,阿谀奉承。
(4)老大臣:老于世故,语调迟缓,故作镇定。
(5)官员:故作姿态,语调低沉。
(6)骑士们:随声附和。
(7)典礼官:讨好皇帝,语调温柔。
(8)老百姓:不敢说真话。
(9)小孩子:天真单纯。
(10)小孩子的父亲:说话坦然,但声音较低。
3.根据以下问题,故事接龙复述课文。
问题起提示作用,指导学生抓住主要情节复述课文,用接龙的形式,引起学生的兴趣。
(1)皇帝有何嗜好?
(2)两个骗子怎样设的圈套?
(3)面对新装,老大臣有何心理活动?他回去是如何向皇帝汇报的?官员有何心理活动?他又是如何向皇帝汇报的?
(4)皇帝面对新装又想了什么?说了什么?
(5)在大典上,老百姓看到了什么?他们又是如何想的?如何说的?
(6)谁最先说出了真话?
(7)最后结果如何?
(二)通览全文,简要作答。
1.这篇童话故事的主要情节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的话,你会用哪一个字呢?
骗。
2.请用一句简洁的话浓缩故事情节。
本文通过一个昏庸无能又穷奢极欲的皇帝上当受骗的故事,告诉我们凡事都不要自欺欺人,要敢于说真话。
3.给课文加一个副标题:一个    的皇帝(跳读全文,圈点勾画出描写皇帝爱好、心理活动、相关动作的语句,并揣摩分析。)
昏庸、愚蠢、穷奢极欲、自欺欺人、虚伪、自作聪明
4.抓住一个关键词,梳理情节脉络。
皇帝的新装
情节    皇帝
引子    爱新装
开端    做新装
发展    看新装
高潮    穿新装
结局    揭新装
(三)精读课文,解疑答难。
提出问题,指导学生先独立思考,后与同桌讨论疑难问题,而后班级交流展示,教师适当点拨。
1.骗子为什么用做新装而不用别的手段来骗皇帝?
要点一,童话一开头就对皇帝爱好新装成癖极尽渲染,两个骗子毫无顾忌、大胆行骗,正是抓住了皇帝的致命弱点。要点二,骗子巧妙地抓住了皇帝的心理。被赋予奇怪特性的新装,不但迎合了皇帝的虚荣心理,而且衣服还可以用来检验臣民,巩固统治,这样对皇帝就更具吸引力。
(要点一学生很容易回答,教师可根据情况点拨要点二)
2.在根本不存在的“新装”面前,从皇帝到老百姓都不敢说自己根本看不见它,这是为什么?
因为骗子说“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大臣们怕人说自己不称职,老百姓怕人说自己愚蠢,皇帝既怕被人说不称职,又怕被人说愚蠢,所以都不敢说真话。
3.后来,一个小孩子最先说出了真话,紧接着老百姓也都说真话了,而皇帝“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继续把戏演下去。作者这样写,你是怎样理解的?
“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继续把戏演下去是前面所表现出的虚伪行为的继续和深化。如果让“戏”就此收场,则害怕国人知道了自己的昏庸、愚蠢乃至不够资格做皇帝;继续“演”下去则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威,这充分暴露了皇帝内心的怯弱、虚伪。同时,把戏“演”下去或许是告别虚伪的开始,或许是愚蠢的进一步深化,这就给故事设置了一个开放式的结尾,给读者留下了开阔的思考空间。
4.这个故事有什么思想意义和现实意义?
思想意义:告诉我们应该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
现实意义:(1)形象有力地讽刺了当时社会愚蠢、腐朽的本质以及皇帝、官员们虚伪和自欺欺人的行为。
(2)我们必须主动改变现实,才不会随波逐流,成为虚伪、愚蠢的同谋。只有做那第一个“小孩子”,才会有第二个、第三个“小孩子”出现,直至改变现实。
(鼓励学生多角度回答,没有标准答案,答案不必统一)
四、拓展延伸
1.皇帝无疑是昏庸的、愚蠢的,那么骗子骗取皇帝的钱财并愚弄皇帝这一行为值不值得肯定呢?为什么?
有人也许会说骗得好,这样的皇帝,不骗他骗谁。而且,愚弄了皇帝,也给老百姓出了一口气,有助于老百姓认清皇帝的真面目。有人也许会说骗子是可耻的,因为他们的动机就是骗钱,并不是伸张正义的英雄。
2.如果当时你在现场,你会像那个小孩子一样勇敢地站出来,第一个说真话吗?在现实生活中,你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你是怎么做的?说给大家听听。
可能有同学会说自己会站出来说真话,可能有同学会说自己不敢说真话。多数同学肯定都会遇到“说还是不说”的情况,对这一问题,重要的是鼓励学生站出来说真话。这一环节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反思。通过这个环节的讨论,达到深刻领悟文章内涵、培养敢说真话的高贵品质的目的。同时,培养多角度的思维方式也是这一节课的重点内容,所以,教师的“导”特别重要。在讨论中,一要“导”学生说真话,二要“导”学生学会结合课文情节、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分析。
五、达标检测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
A.陛下(bì)  爵士(jué)  头衔(xián)
B.称职(chènɡ)  钦差(qīn)   滑稽(jī)
C.愚蠢(yú)  御聘(yù)  随声附和(hé)
D.赏赐(cì)  不可救药(yào)  骇人听闻(hāi)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有毒胶囊”中的六价铬有强氧化作用,所以慢性中毒往往以局部损害开始,逐渐发展到不可救药的地步。
B.某医院院长被迫在死者追悼仪式上下跪的视频引发各方关注,“医闹”闹到如此地步,确实骇人听闻。
C.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
D.清明节前夕,“代理扫墓”成为媒体关注的热点,专家解读清明祭祀文化,直言“代理扫墓”滑稽可笑。
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他的灵魂飞翔了二百年,他的文字温暖了数代人的心。
他不仅让他们认识了童话世界的美好和纯真,还让他们共同经历和体验过了童话世界中的现实和理想。尽管生活会让我们流下眼泪,尽管生命中有无可奈何,可是,我们会一直爱她,含泪爱她,直到永远。
正如他所说:“童话是我流浪一生的阿拉丁神灯!”
(1)文段中的“他”是指丹麦(国籍)作家 安徒生,“他们”指读者,“她”指《安徒生童话》。
(2)“他的灵魂飞翔了二百年”的意思是说:他在用灵魂写作,创造的是精神财富;他贡献很大,影响很久远。
4.《卖火柴的小女孩》写于丹麦正处于封建专制制度的统治下,反映了当时社会贫富悬殊的不合理现象。阅读下面开头和结尾两段,完成后面的习题。
天气冷得可怕,天正下着雪,黑暗的夜幕开始垂下来了。这是一年中最后的一夜——新年的前夕。在这样的寒冷和黑暗中,有一个光头赤脚的穷苦小女孩正在街上走着。是的,她离开家的时候还穿着一双拖鞋,但那又有什么用呢?那双拖鞋是那么大,以前一直是她妈妈穿着的。在她匆忙越过街道的时候,两辆马车飞快地闯过来,吓得她把鞋子都跑落了。有一只鞋,她怎么也找不到,另一只又被一个男孩捡起来抢跑了。他还说,等他将来有了孩子的时候,他可以把它当作一个摇篮使用。
现在小姑娘只好赤着一双小脚走路了。这双脚已经冻得又红又青。她的旧围裙里兜着许多火柴;她手中也拿着一束火柴。这一整天谁也没有向她买过一根,谁也没有给她一个铜板。
……
不过在一个寒冷的清晨,这个小姑娘却坐在一个墙角里,她的双颊通红,嘴唇上带着微笑,她已经死了——在旧年的除夕冻死的。新年的太阳升起来了,照着她小小的尸体!她坐在那儿,手中还捏着火柴——其中有一束几乎都烧光了。
“她想给自己暖一下。”人们说。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她的祖母一起走到新年的幸福中去。
(1)这个故事发生的具体时间是什么时候?地点在哪里?当时环境如何?
答案:除夕之夜。街头。寒冷黑暗的雪夜。
(2)第一段有个细节描写——小女孩那双大拖鞋。这个细节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生动细致的描写,突出小女孩孤苦伶仃,引起读者的同情,暗示小女孩悲惨的命运和结局。
(3)请用一句话概括开头的内容。
答案:除夕雪夜,卖火柴的小女孩流浪街头。
(4)结尾两段是故事的结尾,也是小姑娘的结局,用一句话概括这个结局。
答案:小姑娘幻想破灭的悲惨结局。
六、课堂小结
阅读童话类文学作品,可以像阅读本课一样,先从情节入手,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顺序,理清文章内容,明白故事的结构、层次及详略,然后再作细致的揣摩、探究。
七、布置作业
课下阅读其他几篇安徒生的童话故事,讲给父母听。
八、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