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0张PPT)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北宋
西夏
辽
民族政权的并立
北方契丹族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
正式见于
史籍记载
与汉族的经济、文化联系日益紧密
北方汉人避乱,北出长城,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活方式。
契丹已有农耕、冶铁、纺织等产业,开始建造房屋、城邑。
公元389年
隋唐时期
唐朝末年
9世纪末
农耕、房屋的出现
冶铁业发展
10世纪初
建立
11、契丹族发展
统一契丹,916年 建立
契 丹 国 (辽)定都 。
阿保机就是辽太祖。
耶律阿保机
上京临潢府
2.契丹的建立:
时 间:
建立者:
都 城:
10世纪初
耶律阿保机
上京临潢府
(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
P33
耶律阿保机(辽太祖)于916年建立起契丹国;积极向中原汉族王朝学习。
辽朝第二位皇帝耶律德光(辽太宗)夺取燕云十六州,将国号“契丹国”改为“大辽”。
3.契丹的统治:
契丹文字
契丹货币
契丹鸡冠壶
P33
阿保机命人用300多个汉字作拼音字母,创造出了契丹文字。
治国措施:
阿保机建国后,发展生产,创制文字,国力不断增强。
契丹文字
契丹鸡冠壶
契丹皮囊壶
契丹货币
思考:契丹的文字货币有何特点?原因是什么?
1.党项族的生产生活情况:
生活在我国西北地区的党项族,过着游牧生活。
隋唐时内附中原称臣,受唐王朝赐李姓。
北宋初年,党项族仍向北宋称臣。后因宋削减藩镇兵权,引起李氏不满,准备自立门户。
李元昊
P34
2.党项族的建立:
时 间:
建立者:
都 城:
11世纪前期
元昊
兴庆府
(宁夏银川)
P34
西夏货币
西夏文字
金铜牛
3.西夏的统治:
①仿制唐宋制度
②发展农牧经济
③创制西夏文字
P34
崛起原因:重视学习中原文化,制定各项制度、创制本民族文字;重视农耕,发展经济。
【问题】归纳契丹和西夏逐渐兴起的原因?
辽
916年
北宋
960年
西夏
1038年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政权 民族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辽
北宋
西夏
契丹
916年
耶律阿保机
上京
汉
960年
赵匡胤
东京
党项
1038年
元昊
兴庆府
并立
公元1111年
西夏
辽
北宋
二、辽与北宋的和战
辽太宗时
宋太祖时
宋太宗时
宋真宗时
辽占领燕云十六州,与中原王朝的冲突加剧
P35
燕云十六州:“幽云十六州”“幽蓟十六州”
燕云十六州,也叫“幽云十六州”“幽蓟十六州”(燕指幽州,云指云州)大致包括今北京、河北大部分地区,军事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这些地方是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中原的必经之路
东 京
上 京 临 潢府
北 宋
辽
西夏
兴庆府
燕云十六州
(契丹族)
(党项族)
(汉族)
【问题】辽占燕云十六州对北宋有何影响?
占领燕云十六州不仅使辽的国力大增,
使辽可以直接南下进入中原地区,威胁到北宋政权。
后晋皇帝
石敬瑭
辽太宗
耶律德光
把燕云十六州割让给辽
辽出兵支援石敬瑭得到了帝位
五代时期,后唐节度使石敬瑭,他为了达到称帝的目的,屈膝勾结契丹贵族,甚至认比自己小11的耶律德光为“父皇帝”。”
燕云十六州:宋辽战争的焦点
北宋建立后,最大心愿是夺回燕云十六州,解决北方边患问题。
二、辽与北宋的和战
辽太宗时
宋太祖时
宋太宗时
宋真宗时
辽占领燕云十六州,与中原王朝的冲突加剧
保持友好关系,互通使节
向辽发动数次战争遭到失败,
只好采取防御政策
发生澶州之战,签订澶渊之盟
P35
契 丹 的 兴 起
幽州
云州
上京
黄龙府
农安
临潢府
女
真
韦
室
鞨
水
黑
靺
巴林左旗南
黄
河
河
辽
河
土
河
潢
江
龙
黑
海
渤
海
本
日
契
丹
(辽)
后
晋
海
东
高
丽
943年契丹(辽)疆域
幽云十六州地区
阴
山
木叶山
东京
开封
北
辽
云州
武州
新州
朔州
寰州
应州
蔚州
涿州
幽州
顺州
蓟州
檀州
儒州
妫州
莫州
濮阳
澶州
北京
大同
蓟县
高粱河
陈家谷
幽云十六州
宋辽主要交战
地点
岐沟关
瓦桥关
瀛州
河间
宋
渤
海
河
黄
水
干
桑
宋辽交战形势
辽太宗(耶律德光)时,占领幽云十六州
宋真宗
寇准
1004年秋,辽军进攻北宋,寇准坚决主张抵抗,宋真宗亲征,在澶州打退辽军。
澶州之战
辽军打到澶州
威胁都城开封
宰相寇准力劝
宋真宗亲征
宋军打退辽军
请同学们做一个小小军事家,阅读课文P35,完成澶州之战的军事档案。
交战双方
交战地点
关键人物
战争结果
宋真宗
二、辽与北宋的和战
2、澶渊之盟
时间:
人物:
交战双方:
宋、辽
结果:
澶渊之盟
1004年
宋真宗、寇准
地点:
澶州城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一、辽宋为兄弟之国,辽圣宗年幼,称宋真宗为兄。二、以白沟河为国界,双方撤兵。三、宋方每年向辽提供“助军旅之费”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四、双方于边境设置榷(que)场,开展互市贸易。
影响:澶渊之盟之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
宋辽盟约:澶渊之盟
内容:
宋朝给辽岁币
【岁币】宋朝每年要给辽朝银和绢,金银珠宝。
榷场:在边界地区开设贸易市场
宋朝
辽、西夏
丝织品
稻米
茶叶
羊
马
骆驼
边界贸易的往来,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
思考:如何评价澶渊之盟?
观点一:我认为宋辽达成澶渊之盟是好事。
观点二:我认为澶渊之盟对宋朝是屈辱的,对宋朝的百姓也很不利。
你支持哪种观点,说说你的理由?
观点一:我认为宋辽达成澶渊之盟是好事。
1、使宋辽双方边境相对稳定;
2、有利于双方经济文化的发展;
3、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友好关系。
澶渊之盟的积极影响
观点二:我认为澶渊之盟对宋朝是屈辱的,对宋朝的百姓也很不利。
澶渊之盟的消极影响
1、加重北宋人民的负担;
2、激化了北宋的社会矛盾。
此后,宋辽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的状态;
材料:“自此,河湟百姓,几四十年不识干戈,岁遗差优,然不足以当用兵之费百一二焉。则知澶渊之盟,未为失策。”
据材料,为什么说澶渊之盟“未为失策”?
岁币的支出(30万)不及用兵的费用(3000万)百分之一,宋朝节省了巨额的战争支出。
材料:(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苏辙《栾城集》
材料中的“朝廷”指的是什么政权?
“蕃”在这里主要指哪一少数民族?
“与朝廷和好年深”是从什么事件开始?
北宋
契丹族
澶渊之盟
为什么北宋打胜仗还要签订盟约?
澶渊之盟表明了北宋统治集团的软弱无能
重文轻武,导致军队战斗力减弱
北宋还有一个更为难缠的西北荒漠狼--西夏威胁着北宋安危!
三、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1、宋夏冲突:
元昊称帝后,多次进攻北宋,宋朝损失惨重。
北宋与西夏的关系:
北宋
西夏
和(后)
战(先)
议和的条件
西夏
宋
称臣
给岁币
元昊称帝后,多次亲率军队进攻北宋,宋朝被动挨打,节节败退,损失惨重。西夏虽在军事上屡屡获胜,但由于立国时间短,人力和物力有限,连年的战争使西夏遭受很大损失,人民处于困苦之中。
北宋与西夏和谈,订立了宋夏和约,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议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
三、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2、宋夏议和:
元昊
宋朝
向宋称臣
给西夏岁币
影响:议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
★议和影响:
①积极:
②消极:
使双方边境维持相对和平的局面,
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促进了民族的交融。
和议加重了宋朝人民的赋税负担,
削弱了北宋的军事力量。
政权名称 建立 时间 建立民族 建立者 都城
辽
916年
契丹族
阿保机
上京
北宋
960年
汉族
赵匡胤
东京
西夏
1038年
党项族
元昊
兴庆
本课小结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各自崛起
战与和
辽
西夏
宋辽和战
宋夏和战
10世纪初
契丹族
耶律阿保机
11世纪前期
党项族
元昊
澶渊之盟
宋辽之间保持着和平
宋夏和议
宋夏边界贸易兴旺
链接中考
1.有首诗这样描绘契丹人的生活: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这首诗描写契丹人生活状况是 ( )
A.农耕生活 B.定居生活
C.游牧生活 D.渔猎生活
C
2.下图是上京遗址。据文献记载, 上京是契丹建国之初设立的都城,也是我国古
代漠北地区的第一座都城。契丹政权的建立者是 ( )
A.李世民 B.朱温
C.耶律阿保机 D.赵匡胤
C
3.某同学在学习我国古代西北地区民族政权的历史时,编了如下的记忆顺口溜:“羌族一支党项立,兴庆建都根据地,仿效制度官军律,鼓励垦荒创文字。”据此这一政权是 ( )
A.辽 B.北宋 C.西夏 D.金
4.如图为两件西夏文物:西夏文契约、西夏符牌。它们所反映出的共同信息是西
夏仿效唐宋 ( )
A.订立官制 B.制定法律
C.鼓励垦荒 D.创制文字
C
D
5.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下面对辽、西夏与北宋并立局面示意正确
的是( )
D
6.在某一历史情景剧中,某同学扮演的是宋朝皇帝御驾亲征,亲临澶州城。他扮演
的皇帝应该是 ( )
A.宋高宗 B.宋太祖 C.宋太宗 D.宋真宗
7.“尽管澶渊之盟常给人以‘城下之盟’的印象,但基本内容还是平等的,北宋并没有丢太大的面子。……且和平实现以后,北宋还能从双方贸易中获得大量盈余,辽朝亦可借此获得其必需物品,因而对双方都是划算的。”材料主要说明“澶渊之盟” ( )
A.是一个完全平等的盟约 B.使宋辽出现了和平交流的局面
C.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 D.完全消除了宋辽间的民族隔阂
D
B
8.北宋与西夏议和后,边境贸易兴旺,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也加深了各族人民
之间的了解。材料反映的是宋夏和议的 ( )
A.背景 B.内容 C.实质 D.影响
9.宋、西夏、辽是多民族纷争和融合的时代。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显示了各民族风俗的丰富多彩,并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一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 )
A.地方军阀割据 B.南北政权对峙
C.民族政权并立 D.战乱不息
D
C
10.契丹族的耶律阿保机、党项族的元昊等少数民族首领对我国历史发展最大的贡献是( )
A.建立民族政权,扩大了中国的疆域
B.使少数民族内迁,促进了民族融合
C.使少数民族封建化,促进了边疆的开发
D.与汉族的经济文化交流,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C
11.为了写一篇论文,刘刚阅读了《契丹的兴起》《陈桥兵变》和《辽、宋、西夏和战》、《杨家将》、《天龙八部》等书籍,对此你认为他论文的题目应是( )
A.民族政权的并立 B.国家的统一
C.民族政权的繁荣 D.中华大家庭的团圆
A
二次达标
12.苏澈在《栾城集》中写道:澶渊之盟后,“(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对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契丹的军事力量遭到极大的削弱 B.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
C.北方生产技术落后 D.北宋军事实力大为增强
13.下列关于澶渊之盟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它是北宋战败后与辽达成的盟约
B .盟约中有辽撤兵的内容
C .北宋答应给辽“岁币”
D 盟约签订后,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关系
B
A
检测提升
14、下列有关辽、宋和西夏之间关系的叙述,错误的( )
A. 澶渊之盟后,辽、宋保持了长久的和平关系
B. 宋和西夏战争结束后,西夏向宋称臣
C. 遭渊之盟时,当时的宋朝皇帝是宋太祖
D. 宋朝在和辽、西夏战争结束后,给这两个国家送了“岁币”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辽、北宋和西夏之间关系。辽、北宋和西夏为我国历史上同时并存政权,三者之间时战时和。辽宋澶渊之盟后,辽、宋保持了长久的和平关系,宋和西夏战争结束后,西夏向宋称臣,宋朝在和辽、西夏战争结束后,给这两个国家送了“岁币”。据此可知,ABD均符合史实,但不符题意,排除。澶渊之盟时,当时的宋朝皇帝是宋真宗而非宋太祖,符合题意,故选C。
15. 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遍地),戴白之人,不识干戈(战争)”。这说明( )
A.北宋的军事力量遭到极大削弱
B.宋辽之间保持了很长时间的和平局面
C.北方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局面
D.宋辽双方建立了平等友好的关系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生育蕃息”“牛羊被野”“不识干戈”,可以看出宋辽之间和平相处,没有战争。所以B符合题意。
16. 元昊称帝后,多次亲率军队进攻北宋,下列对宋夏之间战争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宋朝被动挨打,损失惨重
B.是西夏对北宋的侵略
C.西夏在军事上屡屡获胜
D.西夏遭受很大损耗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宋夏之间的战争。西夏是党项族建立的政权,是我国境内的少数民族政权,宋夏之间的战争不是中外战争,战争的性质不是侵略与反侵略,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