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与社会变化
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学习目标】
1.通过疆域图对比,得出元朝是中国古代疆域最大的王朝的结论。(时空观念)
2.分析汴梁城与元上都平面图,推论元朝多民族杂居的现实。(史料实证)
3.通过汉元中央政治体制对比,分析元朝中央政治体制的汉化。(史料实证)
4.分析元朝地方和边疆管理措施及西藏纳入中国版图的事实,概括其对国家一统、民族交融的意义。(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评价任务】
目标1 任务1:观看汉唐宋元疆域图,学生对比分析,自主思考,说出元朝是中国古代疆域最大的王朝。
目标2 任务2:阅读汴梁城与元上都平面图及注释,小组合作,概括出元上都与汴梁城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分析元上都独特城市布局出现的原因。
目标3 任务3:对照秦唐元中央政治体制架构图,学生自主概述元朝的中央政治吸纳、借鉴了秦、唐中央政治的哪些传统。
目标4 任务4:学生阅读材料,同桌合作,分析元朝行省制创立的意义。阅读教材,学生说出元朝对边疆的管辖机构,体会西藏台湾西域自古以来都是我国领土,神圣不可侵犯的爱国情感。
【学习过程】
活动1(对应目标1):观看汉唐宋元疆域图,学生对比分析,自主思考,说出元朝是中国古代疆域最大的王朝。
“其地北逾 ,西极 ,东尽 ,南越 .…….汉唐极盛之际,有不及焉”。——《元史》
【自我评价】
A 能够详细辨析汉唐宋元疆域图,并说出其疆域不同
B 能够对比地图,说出元朝四至,元朝是中国古代疆域最大的王朝
C 能够说出元朝是中国古代疆域最大的王朝
活动2(对应目标2):阅读汴梁城与元上都平面图及注释,小组合作探究,概括出元上都与汴梁城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分析元上都独特城市布局出现的原因。
【小组评价】
A 积极参与小组活动,表达自己的看法,分析原因
B 主动参与小组活动,能够基本得出汴梁城与元上都的异同点
C 能够参与小组活动,完成小组内任务分配,表达自己的看法
活动3(对应目标3):对照秦唐元中央政治体制架构图,学生自主概述元朝的中央政治吸纳、借鉴了秦、唐中央政治的哪些传统。
材料一:在中央,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管各项政务;设枢密院负责全国军事事务,调度全国军队;设御史台负责检查。
材料二:
【自我评价】
A 能够准确指出三公九卿、三省六部与元朝政治的相同点
B 能够归纳出部分三公九卿、三省六部与元朝政治的相同点
C 只能够进行宽泛的归纳,不能深入到政治架构中去。
活动4(对应目标4):阅读材料,学生同桌合作,分析元朝行省制创立的意义。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元朝的行省制与前代制度的关系是什么?其创立有什么意义?
材料一:在行省之下,继承前代制度,设置路府州县。各行省的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得调动军队。
材料二:秦汉以来,地方行政区大抵依山川地形的自然地理界限来确定,客观上容易被地方长官当作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
元朝行省辖区不仅地域辽阔,且省界犬牙交错,使其无山川险阻可依,北向门户洞开,形成以北制南的军事控制局面。
【同桌评价】
A 能够准确说出元朝行省制与前代政治的关系,并能完整分析意义
B 能够准确说出元朝行省制与前代政治的关系,并能分析意义
C 只能得出关系,或者说出一条意义
活动5(对应目标4):阅读教材,学生说出元朝对边疆的管辖机构,体会西藏台湾西域自古以来都是我国领土,神圣不可侵犯的爱国情感。
【自我评价】
A 能够识图,答对三个机构,体会捍卫祖国领土神圣不可侵犯的情感
B 能够识图,答对三个机构
C 能够答对三个机构
【课堂小结】
【达标测试】
1.《元史》中提到:“元之天下视前代所以为盛”“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根据材料推断,元朝在地方推行行省制度的原因是( )
A. 疆域空前辽阔 B. 汉化的需要
C. 地方政权割据 D. 重视农业发展
2.《元朝其实很有趣儿》将您带进蒙古元帝国的历史,领略其百年风云,兴衰成败。作为我国历史上的重要朝代之一,下列不能反映其进步性的一项是( )
A. 实现了国家统一 B. 推行了行省制度
C. 加强了民族交融 D. 大规模发动战争
3.据《元史》记载,行中书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这段史料描述的是行中书省的( )
A. 设置背景 B. 权力职能 C. 设置经过 D. 设置意义
4.著名史学家钱穆说:“元朝同宋一样,把地方分成路、府、州、县,而实际上元代的地方政权不交在地方,乃由中央派行中书省管理……所以行中书省正名定义不是地方政府,而只是流动的中央政府。”这主要说明( )
A. 行省制度是错误的政治制度
B. 行省制度不利于对地方的管理
C. 行省制度更利于权力集中到中央
D. 行省制度促进了民族交融
5.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下列哪一机构的设立可以证实( )
A. 市舶司 B. 宣政院 C. 澎湖巡检司 D. 西域都护
【课后提升】
“金莲川幕府”是忽必烈的智囊团队,试分析幕府主要成员民族构成,说说这反映了哪一现象,并推测金莲川幕府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中的作用。
【总结反思】(共23张PPT)
元朝的统治
学习目标:
1.通过疆域图对比,得出元朝是疆域最大的王朝的结论。
2.分析汴梁城与元上都平面图,推论元朝多民族杂居的现实。
3.通过汉元中央政治体制对比,分析元朝政治体制的汉化。
4.分析元朝地方和边疆管理措施及西藏纳入中国版图的事实,概括其对国家一统、民族交融的意义。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元朝 印象
西汉
唐朝
北宋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元朝 印象
南越海表
北逾阴山
西极流沙
东尽辽左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Synergistically utilize technically sound portals with, Synergistically utilize technically sound
Synergistically utilize technically sound portals with, Synergistically utilize technically sound
日出·金莲川草原
金莲川一带是上好的牧场和游牧民族捺钵之地,也是漠北通往中原汉地的交通要道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Synergistically utilize technically sound portals with, Synergistically utilize technically sound
Synergistically utilize technically sound portals with, Synergistically utilize technically sound
元·上都
北宋 汴梁城 元 上都
北关厢区域
1.在城市布局方面,元上都与汴梁城相比,有何不同?有何相同?
2.分析元上都独特城市布局出现的原因
养禽兽、种草木的地方
城市内的规划道路
关厢是游牧民族“古列延”制度的产物
北宋 汴梁城 元 上都
北关厢区域
养禽兽、种草木的地方
城市内的规划道路
关厢是游牧民族“古列延”制度的产物
元上都的城市规划既存在符合汉人传统的道路和民居规划,也存在符合游牧民族传统的关厢和大面积的草原,体现了多民族长期杂居相处,逐渐交融的特点。
阿合马,回族,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人,元朝大臣,世祖忽必烈时期近臣之一。后拜中书平章政事,主要掌理财政,效果显著。
阿里不哥
忽必烈
忽里勒台大会
元朝的中央政治吸纳、借鉴了秦、唐中央政治的哪些传统?
秦
唐
元
继承了中原王朝君主专制的政治传统
材料一:在中央,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管各项政务;设枢密院负责全国军事事务,调度全国军队;设御史台负责监察。
材料二:
中书省统山东西、河北之地,谓之腹里。
行省下设路、府、州、县,于地方事务,凡军、政、财权无所不统
材料一:在行省之下,继承前代制度,设置路府州县。各行省的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得调动军队。
材料二:秦汉以来,地方行政区大抵依山川地形的自然地理界限来确定,客观上容易被地方长官当作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
元朝行省辖区不仅地域辽阔,且省界犬牙交错,使其无山川险阻可依,北向门户洞开,形成以北制南的军事控制局面。
阅读材料,思考:元朝的行省制创立有何意义?与前代政治有什么关系?
防范了地方割据势力,促进了国家的统一
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继承创新
设置____________等机构管理西域军政事务
设置______________掌管西藏军民各项事务,由中央________管辖,标志着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
设置____________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是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设置的行政机构。
北庭都元帅府
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澎湖巡检司
宣政院
元朝的统治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有何意义?
1.元朝实现了对全国的有效管辖,有效巩固了国家统一。
2.促进了民族交融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1267年,忽必烈决定迁都位于中原的燕京(大都),改上都为陪都,由此出现元朝的“两都制”局面。
宋·汴梁城 元·上都 元·大都
《元史》中提到:“元之天下视前代所以为盛”“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根据材料推断,元朝在地方推行行省制度的原因是( )
A. 疆域空前辽阔
B. 汉化的需要
C. 地方政权割据
D. 重视农业发展
《元朝其实很有趣儿》将您带进蒙古元帝国的历史,领略其百年风云,兴衰成败。作为我国历史上的重要朝代之一,下列不能反映其进步性的一项是( )
A. 实现了国家统一
B. 推行了行省制度
C. 加强了民族交融
D. 大规模发动战争
据《元史》记载,行中书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这段史料描述的是行中书省的( )
A. 设置背景 B. 权力职能 C. 设置经过 D. 设置意义
著名史学家钱穆说:“元朝同宋一样,把地方分成路、府、州、县,而实际上元代的地方政权不交在地方,乃由中央派行中书省管理……所以行中书省正名定义不是地方政府,而只是流动的中央政府。”这主要说明( )
A. 行省制度是错误的政治制度
B. 行省制度不利于对地方的管理
C. 行省制度更利于权力集中到中央
D. 行省制度促进了民族交融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下列哪一机构的设立可以证实( )
A. 市舶司 B. 宣政院 C. 澎湖巡检司 D. 西域都护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