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4-11 10:25:15

文档简介

双鸭山市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分数150分
一 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共18分)
疯 英 雄
赵广建
那年头秋,天刚麻麻黑,她在三里外西善堡老舅家还没端稳饭碗,就听见自家村那方“咚咚咚”炮响。舅妈扯上她在村西的高粱地里钻了一宿。第二天没了炮响,自家村那方枪声又“嘟嘟”到了黑响才没了动静。东邻的伍生说:“中央军一支队伍被日本兵锥住了屁股,上千人乱了方寸,借你们村一堵城墙,调回头来向日本兵开火,日本兵双手握刀往城墙上攀,丢下七八十条血尸。天亮后,日本兵调来了五千皇协兵,从村东杀到村西……"
“甭冲我瞎说,没这事! ”她内心胆怯。
“是我亲眼见。"
“见哪个?上你家井沿子上趴着念给井里那个脏模样去,胡扯! ”
“是真。”
“不是,你没有爹妈,没有姊妹,还要牵扯上一个我不成? ”
“是真。”
“不是!”她嘤嘤哭,掩襟拭泪,嘴里嘟囔伍生胡云。
隔天,街上消息扬开,日本兵杀绝了自家村四十七户人家,杀死了她亲爹妈,亲姊妹一家六口!
起先,舅妈也同她伤魂失魄地哭,后来,帮她用典卖的房、地钱料理完丧事,就收养她住在了西善堡村。
那个叫伍生的东邻,个儿小,胆儿大,常来多嘴嚼舌。枪响那天,他一人跑到村东口扒瞧,回来就讲日本兵咋样指使皇协兵烧杀,有鼻子有眼。
她只比伍生小一岁。小时候一口一个伍生哥。大了些,来舅妈家串亲,伍生猫闻腥了一样赶来没话找话。往来后,伍生说家里没活儿,有事没事往这院跑。一来二去,年轻人眉来眼去,说话也躲躲闪闪了起来,赶上三天两头过兵阵,谁家有大闺女也不放心,老人就顺坡推驴托了媒。秋后,她嫁给了伍生。
月余,兵阵穿梭一样一拨一拔地过,村上不少人煎熬不住日夜的惊恐,相继卷上行李往外逃奔,枪炮更张狂了。舅爹妈在兵乱中被炸死。伍生料理完丧事,说了声“不能再当亡国奴!”也卷上行李参加了逃奔……一走,四年没音讯。直到亲闺女双莉年满三岁,她打发奶奶下了世。伍生还不见回。
几年里,她视闺女如命。登门劝嫁的,存心做歹的,她一概不理会,一门心思等伍生回来,每日一擦黑,她插上门,顶上顶门杠,相伴孤寂与恐惧熬到迟来的天亮。
这天后晌,街上又传来狗咬。随后传来了敲门声。
她并不比以往更慌张,习惯地从锅底上抹两把,再往自家脸上抹两把,乱了乱发髻,抱上孩子去开门。
门一开,来不及闪身,被一帮皇协兵团团围住。她懵了。当兵的一个个有说有叫,她定睛审视,先是害怕,当与最后一个倚在门框上的兵眼神相碰时,脸刷地白了!
"快进屋,那啥,我给你们……"忙把孩子放在地上,让兵们挤进里屋,掀出瓦罐抖了抖,倒出仅有的二升麦子面,和面。
兵们吆喝着要酒,洋钱自管往地上扔,她捡了几块洋钱,抱上双菊提上篮子出门上街来,半道街不见人影。在村东杂货铺有人与她搭讪:
“今儿新鲜哩。"
“嗯哪,来客哩,打壶酒。"
“割肉不?”
“割,嗯哪,割二斤。”她迟缓地答着。
酒肉备妥后,她扯着篮子又串了几家门。回来就赶着忙活。待十多个皇协兵把桌上吃喝了个精光,又东斜西歪时,才好像看出那酒里投了毒,喊叫最凶的,最先耳鼻出血,一个个先是浑身青紫,不大会儿,没了声息,倚门框的那个吃喝得顶少,难受的工夫顶长,跪扶住桌角,想跟她说话,只见双唇抖动,乞求的目光闪着怨愤,却吐不出整字来。她脸上抽搐了一下,裸血的双瞳闪出刺一样的凶光,抄起门后的顶门杠,照准那人的脑门抡去,“扑--”一声,斑浆溅了她满脸,她触电般后退了一步,“哇--”吐了。
那最后被她砸死的皇协兵,进家后没来得及向她说第二句话,就死了。她呆若木鸡地望着血泊,默默呜咽,那是她朝恩暮盼的丈夫!
整整半夜,她惊视着血尸发呆,以为自己坠在梦里。她拿绳子将尸身一个一个拖进猪圈里,又连夜弄土把猪圈填平。之后,她疯了。因为,在她拖尸那工夫里,饿急的孩子啃吃了洒上了酒的骨头……
新中国成立后,猪圈被挖开,她杀死的十多个皇协兵被政府确认,病好后,方圆数十里依旧叨念西善堡有个疯英雄。
每年,小学生经过西善堡村参观自家村惨案,她必讲那个惊骇的夜晚,那个骨子里要报仇的勇气和那个颤抖的双手与喷涌的血浆,每一次她都经受剜心一样的痛苦。那夜晚几乎长年萦绕在她脑际。人在时,她讲得激动,人离后,她伴着孤寡与艰辛,默默无声地过日子……
多年,她的生活由县民政局补给。每逢过年过节局里总会有人来探望。探望的人帮她缝缝涮涮,搁下补助金,再拉些家常才走开。自从民政局给上补给,来过了多少趟,换过了多少人,谁也没提及过英雄本身是没有补助金的,只有烈属才有。
当然,没人告诉过她,县党史资料上有明文记载:屈伍生,中共党员,一九四三年秋,奉命打入敌伪内部,后因误伤牺牲,终年二十三岁。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开篇她听伍生说日本兵大屠杀消息时的反应,极力写出她的善良和怯弱。
B.她不比以往更慌张,去开门,说明她对敲门声已习以为常,也不想再安于现状。
C.地名“自家村”有深意,能让人联想到惨案就是发生在每个中国人的“自家村”。
D.没人告诉她补助金的实情和县党史上的记载,是大家对她的同情和爱护。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中写到日本兵杀绝了自家村四十七户人家及村上不少人往外奔逃,表现出中华民族所承受的沉重牺牲,为下文她的复仇做了铺垫。
B.本文采用全知视角叙述,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作品的真实性和可信度,但“新中国成立后”这样的特定的具体时间的出现又对小说这方面的不足有所弥补。
C.“脸刷地白了”“快进屋,那啥,我给你们……”“倒出仅有的二升麦子面,和面”这些细节描写,表现出她认出丈夫时的片刻的激动和欣喜。
D.文章大量使用了像“甭冲我瞎说”“秋后”“一擦嘿”“来客哩”一类口语化的词句,使文章显得更自然,更贴近生活,人物形象也更加鲜明突出。
3.有人评价鲁迅小说的标题“简约别致,寄寓遥深”,本文标题也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4.误会法是一种叙事技巧,指文章借助于人物之间的误会造成一定的矛盾冲突,最后真相大白的写作手法。请概括本文是如何使用误会法的,并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共17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7题。
王子醇枢密帅熙河日,西戎欲入寇,先使人觇我虚实。逻者得之,索其衣缘中,获一书,乃是尽记熙河人马刍粮之数,官属皆欲支解以殉。子醇忽判杖背二十,大刺面“蕃贼决讫放归”六字,纵之。是时适有戍兵步骑甚众,刍粮亦富。虏人得谍书,知有备,其谋遂寝。
宝元元年,党项围延安七日,邻于危者数矣。范侍郎雍为帅,忧形于色。有老军校出,自言曰:“某边人,遭围城者数次,其势有近于今日者。虏人不善攻,卒不能拔。今日万万无虞,某可以保任。若有不测,某甘斩首。”范嘉其言壮人心,亦为之小安。事平,此校大蒙赏拔,言知兵善料敌者,首称之。或谓之曰:“汝敢肆妄言,万一言不验,须伏法。”校笑曰:“君未之思也。若城果陷,何暇杀我邪?聊欲安众心耳。”
韩信袭赵,先使万人背水阵,乃建大将旗鼓,出井陉口,与赵人大战;佯败,弃旗鼓走水上。军背水而阵,已是危道;又弃旗鼓而趋之,此必败势也。而信用之者,陈余老将,不以必败之势邀之,不能致也。信自知才过余,乃敢用此耳。向使余小黠于信,信岂得不败?此所谓知彼知己,量敌为计。后之人不量敌势,袭信之迹,决败无疑。汉五年,楚汉决胜于垓下,信将三十万,自当之。孔将军居左,费将军居右;高帝在其后;绛侯、柴武在高帝后。信先合不利;孔将军、费将军纵,楚兵不利信复乘之大败楚师此亦拔赵策也。信时威震天下,籍所惮者,独信耳。信以三十万人不利而却,真却也,然后不疑。故信与二将得以乘其隙。信兵虽却,而二将维其左右,高帝军其后,绛侯、柴武又在其后,异乎背水之危,此所以待项籍也。用破赵之迹,则歼矣。此皆信之奇策。观古人者,当求其意,不徒视其迹。班固为《汉书》,乃削此一事。盖固不察所以得籍者,正在此一战耳。
(节选自沈括《梦溪笔谈》,有删改)
5.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楚A兵B不C利D信E复F乘G之H大I败J楚K师L此M亦N拔O赵P策Q也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沈括的《梦溪笔谈》是笔记体著作,班固的《汉书》是“二十四史”之一,同《史记》一样,是纪传体史学著作。
B.“须伏法”与“伏清白以死直兮”(《离骚》)两句中的“伏”字含义不同。
C.“乃敢用此耳”与“羝乳乃得归”(《苏武传》)两句中的“乃”字含义相同。
D.“纵之”与“纵一苇之所如”(《赤壁赋》)两句中的“纵”字含义相同。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一项是(3分)
A.西戎在熙河边境想要入侵,于是派人刺探,但得到间谍报告后知道熙河有所防备,所以搁置了入侵计划。
B.班固写《汉书》没有记载韩信用奇策在垓下大败楚师这件事,原因是他不能明察作战运用策略的重要性。
C.韩信袭赵,先使万人背水列阵,与赵人大战后假装失败,丢弃旗鼓逃跑,这样引诱陈余追击,最终获胜。
D.老军官表示他是驻守边境的人,多次遇到围攻,危急时的形势和现在接近,而且党项人不善于攻城,不用太担忧。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若城果陷,何暇杀我邪?聊欲安众心耳。
(2)异乎背水之危,此所以待项籍也。
(二)课内文言知识考查(本题共5小题,共18分)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俯察品类之盛”与“外无期功强近之亲”中的“之”意义相同。
B“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与“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中“童子”的意义相同。
C“凡在故老,犹蒙矜育”与“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中“矜”的意义相同。
D“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与“异乎三子者之撰”中“乎”的意义不相同。
10.下列每个选项中,不都含有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2分)
A①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②聊乘化以归尽
B①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②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C①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②悦亲戚之情话
D①视为止,行为迟 ②弟子不必不如师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归类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②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③乐琴书以消忧④眄庭柯以怡颜
⑤遂命酒 ⑥或棹孤舟 ⑦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⑧所以游目骋怀 ⑨舞幽壑之潜蛟
⑩侣鱼虾而友麋鹿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一觞一咏 天下云集响应
A①⑤⑥ /② /③⑩/④⑧⑨ /⑦
B①/②⑤⑥ /③⑦⑩ /④⑧⑨/
C①⑥/②⑤⑥ /③④⑧⑨ /⑦⑩/
D① /② /③⑩ /④⑧⑨/⑤⑥ /⑦
12下列选项中与例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句式相同的一项()(2分)
A亦将有感于斯文 B俯察品类之盛
C胡为乎惶惶欲何之 D遂见用于小邑
13把下面两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2)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安定城楼
李商隐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①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②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③竟未休。
【注】:①王粲:建安七子之一。年轻时曾流寓荆州,依附刘表,不得志。②回:挽回,扭转。③鹓雏:《庄子·秋水》中提到的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像凤凰的鸟。《庄子·秋水》:“ 惠子 相梁, 庄子 往见之。或谓 惠子 曰:‘ 庄子 来,欲代子相。’于是 惠子 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 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鹓雏为,子知之乎 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诗极具李商隐诗歌“使典用事以抒情言志”的特色,使用了多个典故,表达了丰富而深厚的思想感情。
B.首联点题,上句以夸张之笔极写安定城楼高拔绵延的气势,下句则描绘了绿树与洲渚连接的阔大之景,乃登楼所见。
C.颔联用典,借助贾谊、王粲的人生际遇,抒发了自己要像他们一样于逆境中振作精神,重整旗鼓之志,意气风发,斗志昂扬。
D.颈联的“永”字用得很好,这个字,有力地表达作者毕生的抱负。这两句诗既洒脱又遒劲,从诗的表达形式着眼,锤字坚实,功力颇近杜诗。〈〉
15.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本诗表达了哪些思想情感?(6分)
(四)古诗文默写(10分)
16(1)高适的《燕歌行并序》一诗中,“ , ” 既写出了战士们打仗的辛苦,又写出了家中妻子对远征战士的思念之情。
(2)屈原的《离骚》中,表现诗人忍受委屈压抑意志,忍受责骂和侮辱的句子是:
, 。
柳永的《望海潮》中,描写湖中有湖,山外有山的一句是: 。
姜夔的《扬州慢》中,虚写扬州十里长街的繁华景况的诗句是:“过春风十里”,那么,实写现在扬州的凄凉情形的诗句是 。
李密在《陈情表》中,用 , 。来概括自己的坎坷命运,同时为《陈情表》奠定了悲凉的情感基调。
《陈情表》中,李密用 , 两句向晋武帝表达 他将不惜为国出力和报答皇帝大恩大德的心情。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8题。
第一次在书店翻阅《约翰·克里斯朵夫》时,书页散发出来的诱人墨香,使我第一次领略了书香醉人的奇妙感觉,产生了购买这部书的强烈欲望。可我当时 ① ,最后只好依依不舍地放下了书。
回家的路上,我暗暗下了决心,我一定要凭自己的力气,挣够这份买书的钱。我算了算,只有每天割上七八十斤青草,才能在半个月内把买书的钱挣足。盛夏季节,太阳当空,火辣辣地晒在背上,一会儿就汗流浃背。每次背起七八十斤的筐子,吃力地往生产队走,路上要走半个小时,两根背绳使劲往肉里勒,火辣辣地疼。可每当拿到当天挣的三四毛钱,那个辛苦劲儿马上就 ② 。
13天后,买书的钱终于挣足了。我急不可耐地跑到乡镇那个商店,女售货员微笑地将那部书交给了我。回家的路上,我的脚好像安了弹簧,几乎是一路小跑地回到家。
那个夏天,我几乎沉浸在这部书里。在树荫下,在灯光下,我废寝忘食地读书,那是一段回味无穷的时光。等到这部书读完了,我的大学入学通知书也来了,看到自己读的是中文系,感觉这辈子与文学结下了 ③ 。
17.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多次运用数字,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长跑者一旦出发,双手摆动、两腿飞奔,表面如五官,内部如五脏;小者如毛孔,大者如肌群,都处于紧张状态。剧烈的四肢运动,需要 ① 。长跑者因消耗超量,心脏收缩力特别强,泵血效率也特别高,每次搏动泵送的血液量比常人多得多。而平时,即使这颗大心脏跳得比较慢,却因每搏输出量大,也已能满足全身需要。这样的心脏,平时有利于养精蓄锐,节约效能,赛时则有利于超量发挥,助力“起飞”。
长跑赋予跑者,作为一项全身性运动,不只是一对强韧的肺及其他健康脏器,还有一颗大心脏。长跑是一项极好的“炼肺运动”, ② ,才能强化跑者的双肺,让跑者借助亿万次吐故纳新,拥有较大的肺活量。
民间有一句熟语——“行得春风有夏雨”。春风,意味着进行适量的锻炼,持续健康就是指夏雨;而缺乏锻炼或锻炼不适量, ③ 。
19.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3分)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
请将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散句改为整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朱光潜《谈人生与我》一文曾提到两种人生观:一种是“观戏人生”,“把自己摆在后台,袖手看旁人";一种是"演戏人生","把自己放在前台,与世界上的一切人物在一起玩把戏”。朱光潜主张选择观戏人生,用静穆观照人生的精神,乐观自由,安静庄严的对待自己及他人的人生,体现“超世观世”的人生观;而鲁迅先生则认为,“国难当头,风沙扑面,虎狼成群”,大丈夫当持“匹夫”之责,怎可以讲“静穆”“超脱”?鲁迅先生应是赞同“演戏人生”吧!
看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得抄袭、套作,不得少于800字。高二语文月考参考答案
1.B(“也不想再安于现状”错)
2.C(“表现出她认出丈夫时的片刻的激动和欣喜”错)
3.①标题将“疯”和“英雄”结合到一起,能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②英雄是指背负国恨家仇从容镇静地毒死了十多个伪军的英勇刚毅令人敬佩的弱女子。③疯是指她因为饿急的孩子啃食了洒上毒酒的骨头被毒死,精神上受到强烈的刺激而失常。④疯还指因为误解,她怀着深深的民族仇恨,清醒而凶狠地杀死自己丈夫的行为近乎疯狂。
4.(1)文章前半部分写她看到皇协兵打扮的丈夫,误认为丈夫参加了伪军,国仇家恨压倒了夫妻之情,坚定凶狠地杀死了自己的丈夫;文章最后交代真相:伍生是中共党员,奉命打入敌伪内部。(2)①误会法的使用使小说情节跌宕起伏,给读者以“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感觉。②正是有了这样的误会设置,才有后面主人公超乎常人的行为,使人物完成精彩蜕变。③结尾的真相大白与前文的误会形成照应,加深了小说的悲剧意味,使故事更有震撼力。
5 DHL【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楚兵陷入劣势;韩信重新发动攻击,大败楚军。这也是袭击赵国的策略。“楚兵”作“不利”的主语,所以“利”后面断开;“信”作“乘”和“败”的主语,“之”指代楚兵,作宾语,“楚师”作宾语,所以“之”“师”后均断开;“此”指代这一事件,为后面部分的主语。故选DHL。
6 . D【解 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虚词及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D.“纵之”的“纵”在本文中含义是释放,“纵一苇之所如”的“纵”含义是放任;二者含义不同,选项错误。B.“须伏法”的“伏”在本文中含义是屈服,“伏清白以死直兮”中的“伏”同“服”,保持;二者含义不同,选项正确。C.两句中的“乃”均译为才;二者含义相同,选项正确。A.说法正确。故选D。
7.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原因是他不能明察作战运用策略的重要性”错误,原文为“观古人者,当求其意,不徒视其迹。班固为《汉书》,乃削此一事。盖固不察所以得籍者,正在此一战耳”,原因是他只看事情表面,没有推知古人的做事意图。班固没有体会到能够击败项羽的原因,正在这一战。故选B。
8.(1)如果城池果真被攻陷,(他)哪里还有时间杀我呢?我不过是想姑且安定军心罢了。
(2)和背水之战那样的危险不同,这是为了等项羽的军队落网。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若城果陷”,被动句;“何暇”,哪里还有时间;“聊”,姑且。(2)“异乎”,和……不同;“所以”,表原因;“待”,等待。
参考译文:
王子醇以枢密使身份镇守熙河时,西戎想入侵,先派了个人来侦查军情虚实。巡逻的人捉到了他,在他的衣服中搜索,搜到一封书信,信里详细记载着熙河的人马粮草情况,属官们都主张把他肢解示众,以儆效尤。子醇却判他被杖背二十下,并在他的脸上刺了“番贼决讫放归”六个字,释放了他。这时恰好有很多戍兵步骑,粮草也很充足。西戎人得到谍报以后,知道熙河已有准备,入侵的计划就取消了。
宝元元年,党项人围攻延安城七天,延安城数次濒临危险。侍郎范雍当时任统帅,面有忧虑之色。有个老军官来见范雍,自告奋勇地说:“我是驻守边境的人,遇到围城的情况已有多次,危急的情势和现在差不多。党项人不善于攻城,最后还是不能攻破。现在没有什么可担忧的,我可以担保。如有任何不如我所说的,我甘愿被斩。”范雍赞许老军官的一番话鼓舞了士气,军心也因此稍微稳定下来。平定党项后,老军官受到很大的奖赏和提拔,说懂得军事,善于料敌的人,首推这个老军官。有人对老军官说:“你敢放肆说大话,万一不应验,你就必须伏法认罪啊。”老军官说:“你没有想明白。如果城池果真被攻陷,(他)哪里还有时间杀我呢?我不过是想姑且安定军心罢了。”
韩信攻击赵国,先派万人背水列阵,然后插上大将军旗,敲击战鼓,出了井陉口,与赵兵交战;之后假装失败,丢下战鼓军旗而逃向河边。军队背水列阵,已是危险的方法;又丢弃战鼓、军旗而逃,这就是必败的形势了。但韩信使用此计策,因为陈余是个经验丰富的老将,如果不用必败的形势引诱他,是不可能打胜的。韩信知道自己的能力强过陈余,才敢用此计。如果陈余比韩信狡猾一点,韩信怎么可能会不失败?这就是所谓的知彼知己,衡量敌军情况来制定策略。后来的人不衡量敌人的情况,盲目沿袭韩信的做法,一定失败无疑。汉五年,楚、汉在垓下决战,韩信带领三十万军队,亲自对阵楚军。孔将军居左,费将军居右;高帝刘邦在其后;绛侯周勃、柴武又在高帝后。韩信首先和楚军交战,不顺利;孔将军、费将军从两翼杀出,楚兵陷入劣势;韩信重新发动攻击,大败楚军。这也是袭击赵国的策略。韩信当时威震天下,项羽惧怕的人,只有韩信一个。韩信带领三十万军队作战失利而退却,这是真的退却,这样项羽才不再怀疑其中有计。所以韩信和他的二将能够趁机战胜楚军。韩信的军队虽然退却,但是有二将支持着左右,又有刘邦殿后,绛侯周勃、柴武又在其后,和背水之战那样的危险不同,这是为了等项羽的军队落网。如果使用破赵时候的策略,那么韩信的部队会被全歼。这都是韩信的奇策。观察古人的人,应该仔细领会古人的意图,而不是只看事情的表面。班固写《汉书》,就删掉了这件事。大概是班固没有体会到能够击败项羽的原因,正在这一战罢了。
9D第一个于是“在”的意思,第二个于是“和”“与”的意思
10A A项第二句没有古今异义词
11B 12C
13(1)“或”——有的人,“诸”——兼词“之于”,“悟”—面对,“所托”——爱好的事物,各1分,句意1分
(2)“奔驰”,“日笃”,“告诉”被动句各1分,句意1分
14.C (颔联用贾谊和王粲的典故是想说自己像贾谊和王粲一样虽然才华很高却不得志。)
15.(1)怀才不遇之悲:作者借贾谊、王粲的典故来说自己像他们一样境遇困顿不得志;
(2)建立功业之志:由“欲回天地”可知作者抱有挽回国家命运之志.
(3)淡泊名利之心:“永忆江湖”“归白发”“入扁舟”是说自己等扭转国家命运的宏愿实现之后就归隐江湖;
(4)坚守高贵品格,对猜忌小人无情嘲讽:借《庄子》惠施相梁的寓言既正告他人不要妄加猜测,自己其实胸怀坦荡,不贪恋功名利禄,又奚落了那些捧住权位不放的官员。(答出3点即可)
16题默写(1)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重湖叠清嘉
尽荠麦青青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①不名一文(不名一钱、一文不名、囊中羞涩) ②烟消云散(云消雾散) ③不解之缘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①处,语境指“我”没有钱买书,形容非常穷困,可用“不名一文(不名一钱、一文不名、囊中羞涩)”。不名一文:一个钱也没有(名:占有)。也说一文不名、不名一钱。囊中羞涩:指没有钱或经济不宽裕(含委婉意)。
②处,语境形容拿到自己挣到的钱时,曾经辛苦的感觉就不存在了,可用“烟消云散”。烟消云散:形容事物消失净尽。也说云消雾散。
③处,语境形容“我”的经历与文学结下了很深的缘分,可用“不解之缘”。不解之缘:不能分开的缘分,指亲密的关系或深厚的感情。
18.“七八十斤”,强调每筐草的分量之重,背草很吃力;“半个月”,强调凑钱时间之短,完成难度之大;走“半个小时”路,强调了路途之远,任务之艰巨;“三四毛钱”,突出钱不多,来之不易。所有这些数字的运用,都突出了“我”为买《约翰·克里斯朵夫》这本书付出的努力,表达了“我”对它的深切渴望和由衷喜欢。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
画线句运用的数字有两类,一类是具体数字,表时间的,如“半个月”“半个小时”,强调了凑钱时间之短、路途之远;时间数字越具体,越能表现难度大,走得吃力。
另一类是约数,如“七八十斤青草”“七八十斤的筐子”“三四毛钱”,这些数字一方面表明青草的数量、筐子的重量、挣的钱数都不是能够衡量准确的,另一方面,更能够突出分量重,挣钱少,由此就更凸显出来“我”挣钱买书的艰难,更能表达“我”对《约翰·克里斯朵夫》这本书的渴望和喜欢。
19.①更多的能量消耗 ②只有长年累月地奔跑 ③健康就难以保证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①结合后面“消耗超量”可知,此处剧烈的四肢运动相较前面的“双手摆动、两腿飞奔”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应填“更多的能量消耗”;
②此处对应后文“借助亿万次吐故纳新”可知需要很长久的奔跑,再和“才能”搭配,应填“只有长年累月地奔跑”;
③前文说“春风,意味着进行适量的锻炼,持续健康就是指夏雨”,即锻炼才能保持健康,缺乏锻炼或锻炼不适量则应相反,应填“健康就难以保证”。
20.作为一项全身性运动,长跑赋予跑者的,不只是一颗大心脏,还有一对强韧的肺及其他健康脏器。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线句子有三处语病:一是状语“作为一项全身性运动”语序不对,可放在句首;二是“不只是……还有”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可把“长跑赋予跑者”变为名词性词组“长跑赋予跑者的”;三是“不只是一对强韧的肺及其他健康脏器,还有一颗大心脏”逻辑错误,改为“不只是一颗大心脏,还有一对强韧的肺及其他健康脏器”。
适量锻炼就是春风,持续健康就是夏雨。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之变换句式的能力。整句就是句子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大体相同的句子。可固定一个句式,把另一句话变为相同句式。如固定前一句为“春风意味着适量锻炼”,后一句改为“夏雨意味着持续健康”。或者固定“持续健康就是夏雨”,则前一句变为“适量锻炼就是春风”。
22题作文(60分)
【审题指导】
材料分析:此则材料旨在引导学生去思考自己的人生观,培养更高尚的人生追求。这两种人生观并没有好坏优劣之分。
一种是演戏人生,它要求我们“把自己放在前台,与世界上的一切人物在一起玩把戏”,也就是说,这种人生观要求我们亲自参与其中,以主人翁的角色参与时代的改造和世界的建设;尤其在“国难当头”的背景下,参与演戏不仅仅是一种作为,更是匹夫的责任,这是一种精英意识。
另一种是观戏人生,“把自己摆在后台,袖手看旁人”,也就是说,这种人生观要求我们能“坐在路边鼓掌”,欣赏他人的人生,以旁观者的角色看待时代的改造和世界的建设。但观戏人生又不是作为纯粹的旁观者“观看”人生,而是以一种静穆的方式“观照”人生,其精神层面可达到“超世观世”,也就意味着这种人生观不是消极的,而是积极向上的,以一种乐观自达、安静庄严的态度看待人生,是一种有为,观戏只是一种方式、途径。
本作文题只要紧紧围绕两种人生观谈看法即可,适当地要加入“静穆”“超世”“奋进”“积极”等词,可以挑选其中一种人生观,可以定性分析两者的价值,也可通过比较亮出最佳的人生观。
①超世观世,成就自我。从这一角度,可以重点突出“观戏人生”这一关键词,表达只有超脱、静穆,才不会被时代裹挟着前进。
②入世担当,匹夫有责。从这一角度,可以重点突出“演戏人生”这一关键词,只有把个人与时代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有所担当,共赴国难。
③出世入世,践行人生。从这一角度,可以将两种人生进行融合,突出站在不同时代,不管是出世还是入世,都在践行自己的人生。
【作文素材】
莎士比亚说过,世界只是一个戏台。世间人有生来是演戏的,也有生来是看戏的。演戏要置身局中,时时把“我”抬出来,实现自我的价值。看戏要置身局外,时时把“我”搁在一旁,始终维持一个观照者的地位。因为有这个分别,演戏要热要动,看戏要冷要静。演戏人往往为着饱尝生命的跳动而失去流连玩味,看戏人往往为着玩味生命的形象而失去“身历其境”的热闹。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