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温度的知识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温度计、天气预报等等,学生从生活中学习数学,既有趣味性又有挑战性。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能力,也能够自主学习,这些都为本节课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教学目标:
1、利用温度的情境了解正负数的表示方法,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并会正确读写。
2、借助温度的情境感受负数的意义,会比较温度背景下两个负数的大小。
教学重点:能正确读写温度。
教学难点:比较两个零下温度的大小。
教学分析:
这一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的内容,是《生活中的负数》的第一课时,属于“数与代数”的知识体系中数的认识范畴。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自然数的知识,并有了一定的数感,教材在编排上充分考虑学生的已有经验,从学生熟悉的温度出发,引导学生进行负数的学习。掌握好这一内容,为学生下节课学习用正负数表示相反的量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讲练结合、启发式教学方法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出示课题。
板书课题:温度
二、探究新知,感受温度。
(一)、认识温度计
1、观察温度计,介绍温度计的组成
2、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交流发现:温度计被平均分成若干等份,每一个刻度就是1℃,温度的单位是℃,读作摄氏度。
(二)认识0℃
1、认读0 ℃
2、介绍:科学家把在自然状态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
3、感受0℃.
教师把冰水混合物发给学生,让学生说一说感受。记录0℃.
(三)、学习零上温度
1、情境引入霍邱当天的温度。
课件呈现霍邱的温度0——9℃
在温度计上找到0℃和9℃,并且理解。
2、情境引入38℃ 和100℃。认读理解。
3、回忆板书学习到的零上温度。
(四)、学习零下温度
1、课件呈现北京某天的天气情况。
教师范读。
学生配乐读。
质疑:零下2℃是什么意思
学生在温度计上找到零下2℃.交流理解。
2、交流零下温度的读法写法,并板书。
师板书: —2℃ 读作:零下二摄氏度
+5℃(或5℃)读作:零上五摄氏度
3、情境引入零下88℃,感受理解。
三、当播音员,播报课本情境图上的温度信息。
1、课件呈现漠河等城市的温度信息,学生配乐播报。
2、把这些温度信息换成符号记录的方法,继续播报。
引导学生正确掌握温度的两种读法。
四、温度的比较和分类。
1、在温度计上表示其中一个城市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
交流反馈。
2、比较温度的高低。
3、引导算出温差。
4、给温度分类。
五、巩固练习
1、说一说:哪个温度低。
课件呈现:零下2摄氏度、零下4摄氏度、零下17摄氏度。
引导学生比较,说出理由。可以借助温度计。
2、比一比:哪个温度低。
课件呈现:教学情境图。
比较—5℃和—20℃。
引导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比较方法。
六、拓展延伸
1、把温度计转化成数轴,比较大小。
2、课件呈现一组北极熊图片,渗透保护环境意识。
七、课堂总结。
八、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温 度
℃ 摄氏度
负二摄氏度
—88 ℃ —2℃ 0℃ 9℃ 38℃ 10 ℃
零下温度 分界线 零上温度
用负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