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0张PPT)
学习目标
1、抓住课文的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2、丰富探险知、地理知识、提高阅读能力。
3、激起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开拓创新精神。
作者
茨威格,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文学活动从诗歌创作开始。名人传记《三大师》《罗曼.兰传》等。早期诗集《银弦》和《往日的花环》。茨威格的戏剧作品有诗剧《耶雷米亚》、悲剧《伏勒波尼》和歌剧《沉默的女人》等。
读一读,写一写:
拽( ) 毛骨悚( )然
怏怏( )不乐 毋( )宁
吞噬( ) 羸( )弱 告罄( )
癫( )狂 凛冽( ) 步履( )
姗姗( )来迟 忧心忡忡( )
疲惫( )( )不堪
zhuài
sǒng
yàng
wú
shì
léi
qìng
diān
lǐn
lǚ
shān
chōng
pí
bèi
曳出来 毛骨竖然 快快不乐 母宁 吞巫 赢弱
告馨 颠狂 步复
耀舞洋威 珊珊来迟 语无论次
忧心仲仲 削蚀 疲备不堪 无银
找出错别字,并改正:
曳出来 毛骨竖然 快快不乐 母宁 吞巫 赢弱
告馨 颠狂 步复
耀舞洋威 珊珊来迟 语无论次
忧心仲仲 削蚀 疲备不堪 无银
找出错别字,并改正:
[拽]
[怏]
[悚]
[毋]
[噬]
[羸]
[罄]
[癫]
[履]
[扬]
[姗]
[伦]
[忡]
[销]
[惫]
[垠]
英雄之所以为英雄,并不在于我们颂赞的语言,而在于他们始终以高度的事业心,自尊心和锲而不舍地对神奇而美妙的宇宙进行探索的责任感,去实践真正的生活以至献出生命,我们所能尽力做到的是记住他们的名字。
——里根
1、速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填表复述故事。
:
时间 地点 人物及事件
1912.1.16 白色雪原 斯等发现自己晚到一个月
1912.1.18 南极点 斯等到达极点,伤心并要作证
1912.2.17 屠宰场地 埃文斯死
1912.3.2 贮藏点 四人感到可怕的绝望
1912.3.21 帐篷里 无法离开账篷
1912.3.29 帐篷里 等待死神来临并写书信
1912.10.29 营地 探险队出发
1912.11.12 帐篷 发现尸体并垒了石墓
课文写的事件发生在 年, 国人斯科特探险队一行五人精疲力尽却又满怀希望奔向南极点,到达时间为 ,但却悲哀地发现已经有人捷足先登,他们仅仅比 人阿蒙森迟了 ,于是只好垂头丧气地踏上归途,最后一个个悲壮地死去。
1912
一个月
英
1月18日
挪威
1、鲁迅说过,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课文题为《伟大的悲剧》,所谓“悲剧”表现在哪些方面?
(1)失败之悲
斯科特比阿蒙森迟一个多月到达南极点。
(2)作证之悲
为阿蒙森的成功作证。
(3)死亡之悲
1.艾文斯精神失常,死了。
2.奥茨像一位英雄似的向死神走去。
3. 羸弱的三个人决定骄傲地在帐篷里等待死神的来临。而且始终没向世界哀叹过自己最后遭遇到的种种苦难。
在英国国家教堂里,国王跪下悼念这几位英雄。
2002年,安妮公主登上南极,悼念斯科特他们南极探险90周年。
(4)世人之悲
2. 斯科特他们的探险之悲,你认为是“悲哀” 之悲,还是“悲壮” 之悲
速读,从中找出让你感到钦佩的描写语句,分析一下它体现了斯科特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
诚信,有令人敬佩的绅士风度。
坚毅,执著,为事业而献身的英雄气概。
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为了保护同伴勇于献出自己的生命。
无私的爱。在生命的最后一息心中惦记的始终是别人:朋友、同伴、妻小,还有他的祖国和人民。
合作探究
1、文中说“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
作者在这里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你是怎样理解的?
表达了斯科特角逐失败后极度沮丧、悲哀的心情。
作者为斯科特这个失败者作传,本身就说明作者不同意这个观点。
2、“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国旗怎么会“耀武扬威”“洋洋得意”
这里表现出斯科特内心什么样的复杂感情
这是拟人手法。
在痛苦万分的斯科特眼中,飘扬的挪威国旗就是他的对手、胜利者阿蒙森在耀武扬威、洋洋得意。
3、“它的占领者还在这里留下一封信……他请他把那封信带给挪威的哈康国王。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完成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斯科特为什么要接受这项为他人业绩作证的任务 他不接受不行吗
因为他讲求绅士风度,主张诚信,能勇敢地承认自己的失败。
正因为这一行为,他的人格才显得无比高尚,也赢得了人们的尊敬。
4、但是在这白雪皑皑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楼,它召来那些由于爱情、忠诚和友谊曾经同他有过联系的各种人的形象,他给所有这些人留下了话。
联系上下文看,“内心中的海市蜃楼”是什么意思 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比喻
指斯科特临死前回忆的美好的往事和他对祖国、亲人和朋友的怀想。
海市蜃楼是美好的,却是根本无法实现的。这样比喻更加突出了悲剧效果给人心灵的冲击。
5、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这话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斯科特虽然失败了,但他的心灵经受了考验,变得无比高尚。
这句话是主旨句,起点题作用。
根据以上认识,谈谈你如何理解课文题目《伟大的悲剧》的?
1.失败之悲--冒险精神
2.作证之悲--诚信
3.死亡之悲—团结 无私
4.世人之悲—敬仰永远悼念,
从中获得精神鼓舞
人类进行探险的意义何在?
认识世界 挑战自我
激励后人 实现人生价值
张骞
公元前139年,汉武帝派张骞前往大月氏国。他的使 命是帮助该地区人民起来抵抗侵略者 。张骞被匈奴族捉去囚禁了11年,但他获释后再度前往中国以西的地方探险。他的旅行路线经过阿富汉。当时尚无人到过中国以西这么远的地方。因此,张骞给皇帝带回了中国第一次听到的关于印度、中东以及欧洲诸国的消息。
张骞是第一位横穿阿富汗旅行的中国人,后来是中国商人带着丝绸和玉石,沿张骞所经过的路线,翻山越岭来到中国西北并穿过了戈壁沙漠。这条路线后来被称为“丝绸之路”
2005年体坛风云人物。他的梦想是登上第14座八千米的高峰,但攀登时滚石夺走了他的生命。幸运的是他与所爱的雪山共眠,高山仰止,英雄不朽。
悲壮英雄的续集:仁那
2002年北京大学“山鹰”登山队在希夏邦马峰遭到雪崩,5名队员遇难。
2003年2月1日,美“哥伦比亚”在返回地面时失事,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
玄奘
玄奘是一位前往佛教发源地印度取经的和尚。他从中国出发,旅途历时16年,行程达6·4万千米,途经阿富汗、克什米尔和印度北方等地。他的旅行是秘密进行的,因为当时的皇帝尚不允许中国人跨出国门到外界去旅行。
玄奘在旅途中多次遇险。危险来自恶劣的天气和高山。玄奘有一次在喝泉水时,差点被箭射死。后来他又在印度北方塔克西拉王国被投入狱中。为了逃命,他几乎冻死。
麦哲伦
麦哲伦
死亡剥夺了麦哲伦成为世界上第一位完成环球航行探险家的荣誉。1519年奉西班牙国王之命,率领探险队寻找到通往东印度群岛的香料群岛这一西行路线,
西行横渡大西洋至巴西的一路上风平浪静,但后来情形开始恶化。船队中有一艘船遇风暴失事。接着几名船长密谋反对他。有一艘船调头返航。麦哲伦将谋反者中的一名处死,将两名弃留在荒凉的海滩上后,又扬帆启航。
当船队抵达马里亚纳群岛时,当地居民向他们发起了攻击。在一次与菲律宾麦克坦岛上部落的交战中,麦哲伦阵亡。
阿蒙森和他所率领的人员在南极洲的掩蔽所内过冬。他们就在这里修理设备、休息调整,准备向南极冲击。
阿蒙森在探险史上获得了两个“第一”:第一个航行于西北航道;第一个到达南极。
1903年6月,阿蒙森的探险队开始远航寻找西北航道。整队人马在深入北极圈的威廉王岛上安营扎寨,度过了两个冬季,并在马更些岛上又度过了一个冬季。他们于1906年9月完成了到达太平洋的航行。
1910年11月,阿蒙森乘坐另一位探险家弗里乔夫·南森的“弗拉姆号”船离开挪威,前往南极。1911年10月20 日,他赶在他的英国竞争对手斯科特船长前,从罗斯冰架东端的基地出发,于1911年12月14抵达南极。
罗阿尔德·阿蒙森是最早飞越北极的两位探险家之一。1926年,他和意大利探险家乌姆伯托·诺毕尔乘飞艇绕行北极两圈。在两年后另一次北极上空的飞行中,诺毕尔的飞艇与另一飞行物相撞失事,阿蒙森则在寻找诺毕尔的过程中失踪。
马可·波罗出身于旅行世家。他的父亲尼科洛和叔叔马泰奥都是威尼斯商人。他俩于13世纪60年代因经商到了中国。1271年,两人再度出访,并带年轻的马可一起前往。
他们到了中国,进宫觐见蒙古族统治者----元世祖忽必烈。他们在中国逗留了24年,经商发了大财。马可·波罗赢得了忽必烈的信任,多次受派遣远行中国各地,并到过印度、缅甸、锡兰(今斯里兰卡)以及东南亚等地。
向所有探险英雄致敬,是他们以过人的胆识和勇气显示了人类认识和探索世界的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