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专题 实验探究题
黄金 Au
假黄金 铜锌合金
专题突破
1. 实验探究题的基本环节:
2. 实验探究题的解题思路:
(1)审题(把握试题探究的方向)
(2)写出题干中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3)注意试题中涉及物质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4)分割试题,和以往做过的试题建立起联系。
(5)若遇到陌生的知识,进行知识迁移。
(6)实验设计按“操作—现象—结论”这个书写格式作答,而思考的方式则为“结论—现象—操作”。
能力点突破
能力点1 提出猜想
考向1 有关反应后物质成分的猜想
①过量问题
猜想分两种情况:①只有生成物;②生成物和其中一种过量的反应物。
第二步:进行猜想
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物质的成分为C、D
A过量:反应后物质的成分为C、D、A
B过量:反应后物质的成分为C、D、B
第三步:作出猜想,根据已给的猜想写出化学式或物质名称。
第一步:写出化学方程式,A+B→C+D
例 某化学小组同学做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的实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对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不考虑CO2溶于水),请你参与完成下列猜想和实验(查阅资料知:碳酸钠溶液呈碱性)。
【作出猜想】
甲同学:溶液中溶质可能是:碳酸钠、氯化氢、氯化钠。
乙同学:溶液中溶质可能是:氯化钠。
②变质问题
按照未变质、部分变质、完全变质进行猜想
NaOH
NaOH
NaOH和Na2CO3
Na2CO3
Ca(OH)2
Ca(OH)2
Ca(OH)2和CaCO3
CaCO3
CaO
CaO
CaO、Ca(OH)2
CaO、Ca(OH)2、CaCO3
Ca(OH)2、CaCO3
CaCO3
③元素守恒问题
例:乙炔(C2H2)由碳化钙(CaC2)与水反应生成,同时
生成一种白色固体
猜想:白色固体可能是什么?
猜想一:CaO
猜想二:
猜想三:Ca(OH)2
根据破损标签上的有关信息排除不符合标签的物质。
①名称:排除不符合命名的药品。如借助“X酸钠”可排除氯化钠。
②化学式:排除与化学式中元素符号、下标不符合的物质。如借助“Na2”可排除NaCl、NaNO3等。
③质量分数或溶质质量分数:排除与质量分数不符合的物质,如纯净物H2O。
考向2 有关破损标签类的猜想
(2)根据药品的特性(颜色、气味、状态)排除,如含Cu2+的溶液为蓝色、含Fe3+的溶液为黄色、含Fe2+的溶液为浅绿色、某些铵盐有刺激性气味等。
例 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在整理化学药品柜时,发现一瓶标签受损的无色液体,如图所示,老师告诉大家,该瓶液体是下列5种液体中的某一种:稀H2SO4、H2O、NaNO3溶液、NaOH溶液、CuSO4溶液。
根据以上信息判断,该无色液体
一定不是__________和________。
考向3 有关物质组成成分的猜想
解
题
技
巧
根据试题提供的物质,然后对物质自由组合。
如可能含有的物质有三种(A、B、C),则可能的组合有:AB、AC、BC、ABC(必须排除组内能够直接发生反应的物质的组合)。
例 有一黑色粉末物质可能由氧化铜、木炭、二氧化锰中的两种或三种组成。某兴趣小组对该粉末的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和验证。
【提出问题】该黑色粉末含有哪些成分?
【做出猜想】大家认为黑色粉末的组成共有下面四种可能:
猜想1.木炭和氧化铜; 猜想2.木炭和二氧化锰;
猜想3.________________; 猜想4.氧化铜、木炭、二氧化锰。
考向4 有关物质性质的猜想
解
题
技
巧
根据物质自身的性质,进行猜想
①溶液中加入指示剂或使用pH试纸判断酸碱性;
②金属与金属盐溶液反应判断金属活动性;
③酸、碱的化学性质
④固体加热是否分解;
⑤C、CO、H2的还原性(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等。
例 M是生活中常见的金属,MSO4溶液是无色液体。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欲探究M与铜、铝的活动性顺序,请你和他们一起进行以下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M、铜、铝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是怎样的?
【猜想与假设】小敏的猜想是Al>Cu>M;
小强的猜想是Al>M>Cu;
你的猜想是________________。
能力点2 资料分析
解
题
技
巧
探究题一般有【查阅资料】栏目。资料内容常包含物质的性质,如物理性质:熔点、沸点,物质的状态,溶解性等;化学性质:稳定性、酸碱性、反应的吸放热情况和涉及的陌生反应等。
探究过程常常要利用到其中的信息,一方面要剖析资料中的各种信息,另一方面要结合具体的设问进行判断。
例 为了解甲酸的分解产物,实验小组进行了以下探究:
【查阅资料】甲酸(HCOOH)的熔
点为8.6 ℃,能分解生成两种物质。
【提出猜想】实验小组对甲酸的分
解产物提出了猜想:
猜想1. H2和CO2; 猜想2. CO和H2O。
图一
【设计实验】20 ℃时,甲酸的状态为________;从图一装置中选择合适的装置________(填序号)对甲酸进行加热。
结论反推法:结论—现象—操作
常考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1. 装置的选择或连接
(1)装置选择:发生装置、除杂、收集装置、尾气处理装置
能力点3 实验方案设计(必考)
(2) 仪器连接:实验前处理装置、发生装置、检验装置、除杂净化装置、尾气处理装置等(一般检验水的装置在前,除去水的装置在后);
2. 完善实验步骤、现象或结论
3. 化学方程式书写
p166 3题
例 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对家用普通干电池中含有的物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剥开电池时闻到氨味且发现有黑色物质。
【提出问题】为什么有氨味?黑色物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设】能闻到氨味说明含有铵盐(如NH4Cl);黑色固体可能有铁粉、氧化铜或二氧化锰。
【实验探究】同学们分别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Ⅰ.小聪取适量黑色物质与________混合置于研钵内研磨,嗅到强烈氨味,再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测,观察到试纸变蓝,证明黑色物质中含有铵盐。
实验Ⅱ.小敏将黑色物质加入适量的水中搅拌溶解,静置后______,取不溶物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 取适量黑色滤渣装入试管中,再加入过量稀盐酸 无气泡生成,溶液不变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取适量黑色滤渣装入另一支试管中,再加入________溶液,向上述试管中伸入带火星的小木条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黑色粉末中含有二氧化锰
【交流讨论】 步骤2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能力点4 方案评价
解
题
技
巧
实验评价的角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可行性
(2)“绿色化学”
①实验结果是否与实验目的一致;
②是否排除对实验结果有干扰的物质
例 兴趣小组获得两包制作“跳跳糖”的添加剂,一包是柠檬酸晶体,另一包是标注为钠盐的白色粉末。将少量柠檬酸和这种白色粉末溶于水,混合后产生了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于是对白色粉末的化学成分进行了以下探究:
【提出猜想】猜想1.碳酸钠;猜想2.碳酸氢钠;猜想3.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查阅资料】①碳酸钠溶液、碳酸氢钠溶液均呈碱性;
②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钠受热不分解。
【实验探究】小月、小妮分别对有关猜想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小月 将白色粉末溶于水后用pH试纸测定其酸碱度 pH________7(填“>”、“<”或“=”) 溶液呈碱性,猜想1成立
小妮 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试管A中有水珠产生,试管B中液体变浑浊 猜想2成立,试管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交流反思】大家一致认为小月和小妮的结论不准确:
(1)小月实验结论不准确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小妮的实验方案不能排除白色粉末是否含有________。
能力点5 讨论与拓展
解
题
技
巧
主要设问有:①实验设计过程中某一步骤的优化或分析;②实验探究过程中的知识拓展或补充;③对探究结果的应用。
例 某同学查阅资料得知,电石(主要成分CaC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2+2H2O=== Ca(OH)2+C2H2↑(电石中的杂质不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也不与Na2CO3反应)。在实验室中,该同学把一定量的CaC2加入Na2CO3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并对滤液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NaOH、Na2CO3;猜想二:NaOH;猜想三:NaOH、Ca(OH)2
……
【拓展延伸】若向CuCl2溶液中加入少量CaC2,充分反应,可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同时出现蓝色的________(填化学式)沉淀。
实验室保存电石应注意________。
例1:(1)K2MnO4
(2)H2O2溶液 (3)均为金属氧化物
(4)Fe2O3+6HCl=2FeCl3+3H2O
(5)反应物中有C、H、O三种元素
(6)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观察现象,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则为CO2
(7)确定难溶物的成分
针对训练
1.(1)反应物中含铁元素 (2)Fe+2HCl=FeCl2+H2↑
(3)FeCO3或Fe2(CO3)3 (4)将黑褐色物质放入蒸馏水中
(5)CuSO4 (6)黑褐色物质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
(7)用磁铁吸引黑褐色物质,若被吸引,则含有铁
2.(1)H元素
(2)碳酸盐 (3)吸收
(4)碱性 (5)Na2CO3
(6)> (7)碳酸 (8)加热 (9)CO32-、OH-
3.(1)搅拌,加速溶解(或引流或搅拌,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2)7.6g (3)含溶质Na2CO3、Na2SO4
(4)Na2SO4+BaCl2=2NaCl+BaSO4↓
(5)猜想三 (6)错误 (7)食盐样品中还可能会有其他可溶性物质,例如:氯化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