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文档属性

名称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4-05-22 08:21: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5张PPT。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在这个探究活动中用到了4个科学方法:
(1)数学模型法;
(2)抽样检测法;
(3)显微观察法;
(4)微生物培养法。实验目标:
(1)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随时间发生的变化,从而了解在封闭环境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规律。
(2)学习用血细胞计数板进行酵母菌细胞计数的操作方法,学习比浊计(或比色计)的使用方法,找出酵母菌细胞数量变化与其浑浊度之间的关系。
(3)初步尝试依据测量数据建立数学模型。分析:
浙科版此活动安排在本节开始进行,其主要目的就是建立封闭环境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规律数学模型。所以实验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进行的,自变量就是时间;因变量——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密度。至于对酵母菌种群数量可能产生影响的因素的探究,属于本实验的课外延伸,属于拓展内容。浙科版的特色在于找出酵母菌细胞数量变化与其浑浊度之间的关系。比浊计数
当光线通过微生物菌悬液时,由于菌体的散射及吸收作用使光线的透过量降低。在一定的范围内,微生物细胞浓度与透光度成反比,与光密度成正比,而光密度或透光度可以由光电池精确测出。因此,可用一系列已知菌数的菌悬液测定光密度,作出光密度—菌数标准曲线。然后,以样品液所测得的光密度,从标准曲线中查出对应的菌数。制作标准曲线时,菌体计数可采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平板菌落计数或细胞干重测定等方法。本实验采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 重、难点的突破1、为什么选用酵母菌作为实验材料来研究种群数量变化?2、是否明确表格设计的要素?3、为什么用两个样品?多个行吗?4、B试管的作用?5、这次计数的目的?是表格中的第几天?6、什么是血细胞计数板?如何使用血细胞计数板?血细胞计数板是一种专门用于计算较大单细胞微生物的一种仪器。
计数时,常采用抽样检测。 计数器大方格规格:
2mm×2mm×0.1mm 或1mm×1mm×0.1mm
浙科版默认第一种25×16型的计数板深度大方格规格1mm×1mm×0.1mm
400小格25×16关于2mm×2mm×0.1mm, 25×16型计数板的酵母菌数量计算方法 中央大方格以双线等分成25个中方格,每个中方格又分成16个小方格,供细胞计数用(见图)。一般计数四个角和中央的五个中方格(80个小方格)的细胞数。计数重复3次,取其平均值。计数完毕后,依下列公式计算:
25×16型的计数板酵母细胞个数/mL=80个小方格细胞总数/ 80 ×400×2500×稀释倍数
25×16型的计数板关于血球计数板的计数方法:
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稍待片刻,待细菌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的中央,计数一个小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再以此为根据,估算试管中的酵母菌总数。每个小方格内含有细胞数不宜超过10个。(人教版)
7、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怎么办?8、如何稀释?0.1ml培养液+0.9ml清水,稀释了几倍?如果想稀释20倍,如何操作?稀释后试管中的酵母菌数如何估算?这是什么规格的计数室内?看到以下状态该如何处理?前一句话的方格应该指的是小方格,而后一句话中的方格则指大方格,两者之间存在400倍的关系。这是教材叙述上的一个漏洞。9、什么目的?10、属于表中第几天的操作?11、为什么整个实验中只选择4天(每隔两天)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活菌数12、在一张新的坐标纸上画直角坐标,以培养天数为横坐标,以酵母菌数的对数为纵坐标,依据实验所得数据,画出曲线图,你搜集的实验数据与实验前你的预测结果是否一致?如何解释画出的曲线?五、探究活动的延伸13、影响酵母种群增长的因素可能是什么?14、你如何设计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 可以是外界的环境因素,如温度、PH值、溶氧量等,也可以是酵母菌自身内在因素,如菌种的差异、接种时间、接种量的多少等。比如:设计实验
A组为实验组,装培养液10 mL,酵母菌母液0.1mL,环境温度28℃。
B组装培养液10 mL,酵母菌母液0.1mL,环境温度5℃,与A组形成温度条件对照。
C组不装培养液,只装无菌水10mL,酵母菌母液0.1mL,环境温度28℃,与A组形成营养条件对照。
为了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学生按下表完成了有关实验。请写出该学生研究的课题名称用显微镜定期测酵母菌数目,结果仅A管中第三天开始个体数目迅速增加,第五天开始A管中个体数目达到最大,第六天结束实验。请将A、B、C三组预期结果的走势图表示如下温度、营养物质对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课后练习1:在研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将10ml酵母液放在适宜温度下培养,并于不同时间内等量均匀取样4次,分别测定样品中酵母菌的数量和PH,结果如表所示
(1)表中样品的取样先后次序为 .
(2)对酵母菌而言,10ml该培养液的环境负荷量?
(3)若第5次均匀取样时,样品中的酵母菌数量为760个/ml3,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是 。
例4 检测员将1 mL水样稀释10倍后,用抽样检测的方法检测每毫升蓝藻的数量;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少许培养液使其自行渗入计数室,并用滤纸吸去多余液体。已知每个计数室由25×16=400个小格组成,容纳液体的总体积为0.1mm3。
现观察到图中该计数室所示a、b、c、d、e 5个中格80个小格内共有蓝藻n个,则上述水样中约有蓝藻 ▲个/mL。
(参考答案:5n×105 )
从例4来看,是按照血球计数板的原理进行设计的试题,还添加了相应的图示,题意一目了然。按照前面所述的公式,不难得出正确答案:酵母细胞个数/1mL=80个小方格细胞总数/ 80 ×400×10000×稀释倍数=
n/ 80×400×10000×10=5n×105 。K值并非稳定不变。曲线模型与实际曲线的比较实际曲线不像曲线模型那样的光滑和典型。实际种群数量在K值上下波动。波动可以是周期性的,也可以是非周期性的。思考并讨论1、若图①所示为草原生态系统中的某种群,则a点后发生变化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2、若图②所示为在10ml的培养液中培养酵母菌,则b点后的变化原因 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3、图③曲线在指导灭鼠过程中有何指导意义____________。
若用于海洋鱼类的捕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