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4.14 阿房宫赋 共1课时 每课一练(语文版必修3)
(时间:45分钟 分值:60分)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5分)
A. 稽首(jǐ) 骊山(lí) 尽态极妍(yán)
余勇可贾(ɡǔ)
B. 妃嫔(pín)) 椒兰(jiāo) 莞尔一笑(wǎn)
矫枉过正(jiǎo)
C. 剽掠(piāo) 庇护(bì) 惊魂甫定(bǔ)
虚与委蛇(wēi)
D. 锱铢(zī) 解数(xiè) 雕栏玉砌(qiè)
鼎铛玉石(chēng)
解析 A项“稽”读qǐ;C项“甫”读fǔ;D项“砌”读qì。
答案 B
2.下列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5分)
A.蜀山兀,阿房出 兀:耸立。
B.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龙:出现龙。
C.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霁:雨过天晴。
D.杳不知其所之也 杳:远得踪迹全无。
解析 A项,兀:秃,这里指山上的树林已被砍伐完。
答案 A
3.选出对下列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
( )(5分)
①戍卒叫,函谷举 ②古之人不余欺也 ③曹军破,必北还 ④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⑤哀南夷之莫吾知兮 ⑥微斯人,吾谁与归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①④⑥/②③⑤ B.①③⑤/②④⑥
C.②⑤⑥/①③④ D.①②⑥/③④⑤
解析 宾语前置句/被动句。
答案 C
4.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5分)
①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②一日之内,一宫 ( http: / / www.21cnjy.com )之间,而气候不齐 ③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④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⑤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⑥用之如泥沙 ⑦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⑧多于市人之言语21cnjy.com
A.①③⑤⑦ B.②④⑥⑧
C.③⑤⑥⑧ D.②③⑥⑦
答案 C
5.下列加点的词,没有活用的一项是
( )(5分)
A.六王毕,四海一 B.辇来于秦
C.燕赵之收藏 D.鼎铛玉石
E.而望幸焉 F.族秦者秦也
解析 A项一,数词活用作动词。B项辇,乘 ( http: / / www.21cnjy.com )辇车,名词作状语。C项收藏,收藏的金玉珠宝,动词作名词。D项铛、石,名词作动词。F项族,灭族,名词用作动词。21教育网
答案 E
阅读与鉴赏
一、课内精读(1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回答6~8题。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 ( http: / / www.21cnjy.com )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 ( http: / / www.21cnjy.com )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21·cn·jy·com
6.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5分)
A.戍卒叫,函谷举(被攻占) 举(全)国上下
B.族(灭族)秦者秦也 诛灭九族(宗族)
C.使(假使)六国各爱其人 不辱使(出使)命
D.后人哀之而不鉴(鉴定)之 油光可鉴(当镜子照)
解析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中的“鉴”:以……为鉴。
答案 D
7.下列两组句子中的加点虚词含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5分)
①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②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A.①句的两个“之”相同,②句的两个“而”不同。
B.①句的两个“之”不同,②句的两个“而”也不同。
C.①句的两个“之”相同,②句的两个“而”也相同。
D.①句的两个“之”不同,②句的两个“而”相同。
解析 前一个“之”,代词;后一个“之”,结构助词,的。两个“而”,都是连词,表转折。
答案 D
8.下列加点虚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5分)
A.盘盘焉,囷囷焉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B.骊山北构而西折 学而时习之
C.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杳不知其所之也
D.多于九土之城郭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解析 B项两个“而”都是连词,表顺承关 ( http: / / www.21cnjy.com )系。A项前一个“焉”,形容词词尾;后一个“焉”,语气词。C项前一个“之”,代词;后一个“之”,动词,到。D项前一个“于”,介词,比;后一个“于”,介词,从。
答案 B
二、课外拓展(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凌虚台记
苏 轼
国于南山之下,宜若起居饮食与 ( http: / / www.21cnjy.com )山接也。四方之山,莫高于终南;而都邑之丽山者,莫近于扶风。以至近求最高,其势必得。而太守之居,未尝知有山焉。虽非事之所以损益,而物理有不当然者,此凌虚之所为筑也。
方其未筑也,太守陈公杖履逍 ( http: / / www.21cnjy.com )遥于其下,见山之出于林木之上者,累累如人之旅行于墙外而见其髻也,曰:“是必有异。”使工凿其前为方池,以其土筑台,高出于屋之檐而止。然后人之至于其上者,怳然不知台之高,而以为山之踊跃奋迅而出也。公曰:“是宜名凌虚。”以告其从事苏轼,而求文以为记。2·1·c·n·j·y
轼复于公曰:“物之废兴成毁,不可得而知也。 ( http: / / www.21cnjy.com )昔者荒草野田,霜露之所蒙翳,狐虺之所窜伏。方是时,岂知有凌虚台耶?废兴成毁,相寻于无穷。则台之复为荒草野田,皆不可知也。”尝试与公登台而望:其东则秦穆之祈年、橐泉也,其南则汉武之长杨、五柞,而其北则隋之仁寿、唐之九成也。计其一时之盛,宏杰诡丽,坚固而不可动者,岂特百倍于台而已哉?然而数世之后,欲求其仿佛,而破瓦颓垣,无复存者,既已化为禾黍、荆棘、丘墟、陇亩矣,而况于此台欤?夫台犹不足恃以长久,而况于人事之得丧,忽往而忽来者欤?而或者欲以夸世而自足,则过矣!盖世有足恃者,而不在乎台之存亡也!【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既以言于公,退而为之记。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4分)
A.岂特百倍于台而已哉 特:只是,仅仅。
B.台犹不足恃以长久 恃:依靠。
C.退而为之记 退:后退。
D.方其未筑也 方:当,在。
解析 退:回去。
答案 C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4分)
A. ①四方之山,莫高于终南
②师不必贤于弟子
B. ①盖世有足恃者,而不在乎台之存亡也
②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C. ①既以言于公
②皆以美于徐公
D. ①坚固而不可动者
②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
解析 C项前“以”是介词,把;后“以”是动词,认为。A项都是介词,比。B项都是结构助词,的。D项都是并列连词,且。www.21-cn-jy.com
答案 C
11.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4分)
A.苏轼在本文中认为一个人的为人处世自有其安身立命的凭借,并不在修建什么工程上面。
B.太守把自己建造凌虚台的想法告诉了自己的从事,从事又把这事告诉了苏轼,并请苏轼来为凌虚台作记。
C.苏轼对太守陈公想通过建凌虚台来居功扬名的作法提出了反对意见,表现了他正直敢言的性格。
D.本文通过写祈年宫、橐泉宫、长杨苑、五柞宫 ( http: / / www.21cnjy.com )、仁寿宫数世后,即使破瓦颓垣,也无复存者,指出凌虚台将来也定会化为破瓦颓垣,表达了自己对建凌虚台的态度。21·世纪*教育网
解析 从文中可知“从事”即是苏轼。
答案 B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见山之出于林木之上者,累累如人之旅行于墙外而见其髻也,曰:“是必有异。”(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台犹不足恃以长久,而况于人事之得丧,忽往而忽来者欤?(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陈太守)见到山峰高出树林之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山峰)重重叠叠的样子正如有人在墙外行走而看见的那人发髻的形状一样,(陈太守)说:“这必然有不同之处。”www-2-1-cnjy-com
(2)一座高台尚且不足以长久依靠,相比于人之间的得失,来去匆匆又如何呢?
【参考译文】
居住在南山脚下,自然饮食起居 ( http: / / www.21cnjy.com )都与山接近。四面的山,没有比终南山更高的;而城市当中靠近山的,没有比扶风城更近的了。凭借(靠山)最近而要求住得最高,那么这位置必然能达到。但太守的住处,(开始)还不知道(附近)有山。虽然不是事情得失的原因,但是按事物的道理却不该这样的,这就是凌虚台修筑的原因。2-1-c-n-j-y
就在它还没有修建之前,陈太守拄着 ( http: / / www.21cnjy.com )拐杖穿着布鞋在山下闲游,见到山峰高出树林之上,(山峰)重重叠叠的样子正如有人在墙外行走而看见的那人发髻的形状一样,(陈太守)说:“这必然有不同之处。”(于是)派工匠在山前开凿出一个方池,用挖出的土建造一个高台,(台子)修到高出屋檐才停。这之后有人到了台上,都恍恍惚惚不知道台的高度,而以为是山突然活动起伏冒出来的。陈公说:“这(台)叫凌虚台很合适。”把这件事告诉了他的下属苏轼,而求文章来记叙(这件事)。 21*cnjy*com
苏轼回复陈公说:“事物的兴盛和衰败,是无法 ( http: / / www.21cnjy.com )预料的。(这里)从前是长满荒草的野地,被霜露覆盖的地方,狐狸和毒蛇出没的所在。在那时,哪里知道(今天这里)会有凌虚台呢?兴盛和衰败交替无穷无尽。那么高台(会不会)又变成长满荒草的野地,都是不能预料的。”我曾试着和陈公一起登台而望:(看到)它的东面就是当年秦穆公的祈年、橐泉两座宫殿(遗址),它的南面就是汉武帝的长杨、五柞两座宫殿(遗址),它的北面就是隋朝的仁寿宫也就是唐朝的九成宫(遗址)。回想它们一时的兴盛,宏伟奇丽,坚固而不可动摇,何止百倍于区区一座高台而已呢?然而几百年之后,想要寻找它们的样子,却连破瓦断墙都不复存在,已经变成了种庄稼的田亩和长满荆棘的废墟了,相比之下这座高台又怎样呢?一座高台尚且不足以长久依靠,相比于人之间的得失,来去匆匆又如何呢?或者想要以(高台)夸耀于世而自我满足,那就错了!因为要是世上真有(你)足以依仗的东西,就不在乎台子的存亡了。
已经对陈公说了,下来后(我便)为他记下来。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4.15 黄州新建小竹楼记 共1课时 每课一练(语文版必修3)
(时间:45分钟 分值:60分)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各句中,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4分)
A.子城西北隅,雉堞圮毁 圮:毁坏,坍塌。
B.远吞山光,平挹江濑 挹:汲取。
C.幽阒辽敻,不可具状 状:形状。
D.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葺之 葺:修理。
解析 状:描绘。
答案 C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4分)
例句: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
A.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因其无备,卒然击之
C.相如因持璧却立
D.因人之力而敝之
解析 例句和C项都是“于是”的意思。A项介词,经由,通过。B项介词,趁着。D项介词,凭借。
答案 C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4分)
例句:用代陶瓦,比屋皆然
A.与天地兮比寿
B.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比行
C.比比皆是
D.比至南郡,而琮已降
解析 例句和B项都是并列的意思。A项动词,表比较。C项到处。D项等到。
答案 B
4.下列各句中,“之”的用法和意义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 )(4分)
A.竹工破之,刳去其节 B.竹之为瓦
C.岂惧竹楼之易朽乎 D.庶斯楼之不朽也
解析 A项代词,BCD三项都是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
答案 A
阅读与鉴赏
一、课内精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5~7题。
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工破之,刳去其节,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子城西北隅,雉堞圮毁,蓁莽荒秽, ( http: / / www.21cnjy.com )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远吞山光,平挹江濑,幽阒辽敻,不可具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虚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21教育网
公退之暇,披鹤氅,戴华阳巾,手执《 ( http: / / www.21cnjy.com )周易》一卷,焚香默坐,销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21cnjy.com
彼齐云、落星,高则高矣,井幹、丽谯,华则华矣,止于贮妓女,藏歌舞,非骚人之事,吾所不取。
吾闻竹工云:“竹之为瓦,仅 ( http: / / www.21cnjy.com )十稔,若重覆之,得二十稔。”噫!吾以至道乙未岁,自翰林出滁上;丙申,移广陵;丁酉,又入西掖。戊戌岁除日,有齐安之命。己亥闰三月,到郡。四年之间,奔走不暇;未知明年又在何处!岂惧竹楼之易朽乎?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葺之,庶斯楼之不朽也。
咸平二年八月十五日记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5分)
A.公退之暇,披鹤氅 暇:空闲。
B.亦谪居之胜概也 谪:贬官。
C.幸后之人与我同志 幸:幸亏。
D.嗣而葺之,庶斯楼之不朽也 嗣:承接。
解析 幸:希望。
答案 C
6.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5分)
①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②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葺之 ③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 ④朝过夕改,君子与之【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两个“而”的用法和意义相同,两个“与”的用法和意义不同。
B.两个“而”的用法和意义相同,两个“与”的用法和意义相同。
C.两个“而”的用法和意义不同,两个“与”的用法和意义不同。
D.两个“而”的用法和意义不同,两个“与”的用法和意义相同。
解析 前一个“而”表并列;后一个“而”表顺承。前一个“与”是介词,和;后一个“与”是动词,赞扬。
答案 C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5分)
例句: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
A.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
B.为列侯食邑者,皆佩之印,赐大第室
C.大司马刘公在河北,能能相施,第持我书往
D.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解析 C项与例句都是副词,只是;A项指科举考试的等级;B项指住宅;D项指次序。
答案 C
二、课外拓展(2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
游三游洞记
出夷陵州治,西北陆行二十里,濒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江之左,所谓下牢之关也。路狭不可行,舍舆登舟。舟行里许,闻水声汤汤,出于两崖之间。复舍舟登陆,循仄径曲折以上,穷山之巅,则又自上缒危滑以下。其下地渐平,有大石覆压当道,乃伛俯径石腹以出。出则豁然平旷,而石洞穹起,高六十余尺,广可十二丈。二石柱屹立其口,分为三门,如三楹之室焉。21·cn·jy·com
中室如堂,右室如厨,左室如别馆。其中一石,乳 ( http: / / www.21cnjy.com )而下垂,扣之,其声如钟。而左室外小石突立正方,扣之如磬。其地石杂以土,撞之则逢逢然鼓音。背有石如床,可坐。予与二三子浩歌其间,其声轰然,如钟磬助之响者。下视深溪,水声泠然出地底。溪之外翠壁千寻,其下有径,薪采者负薪行歌,缕缕不绝焉。www.21-cn-jy.com
昔白乐天自江州司马徙为忠州刺史,而元 ( http: / / www.21cnjy.com )微之①适自通州将北还,乐天携其弟知退②,与微之会于夷陵,饮酒欢甚,留连不忍别去,因共游此洞,洞以此三人得名。其后欧阳永叔暨黄鲁直二公皆以摈斥流离,相继而履其地,或为诗文以纪之。予自顾而嘻,谁摈斥予乎?谁使予之流离而至于此乎?偕予而来者,学使陈公之子曰伯思、仲思。予非陈公,虽欲至此无由,而陈公以守其官未能至,然则其至也,其又有幸有不幸邪?21·世纪*教育网
夫乐天、微之辈,世俗之所 ( http: / / www.21cnjy.com )谓伟人,能赫然取名位于一时,故凡其足迹所经,皆有以传于后世,而地得因人以显。若予者,虽其穷幽陟险,与虫鸟之适去适来何异?虽然,山川之胜,使其生于通都大邑,则好游者踵相接也;顾乃置之于荒遐僻陋之区,美好不外见,而人亦无以亲炙其光。呜呼!此岂一人之不幸也哉!www-2-1-cnjy-com
【注】 ①微之:白乐天(白居易)好友元稹的字。②知退:白乐天弟弟白行简的字。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5分)
A.广可十二丈 可:达到。
B.适自通州将北还 适:刚好。
C.山川之胜 胜:美景。
D.美好不外见 见:显现。
解析 可:大约。
答案 A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5分)
A.穷山之巅 B.留连不忍别去
C.相继而履其地 D.谁使予之流离而至于此
解析 A项穷山:古义,两 ( http: / / www.21cnjy.com )个词,穷,穷尽,山,山峰;今义,形容自然环境恶劣、生产条件极差的地方。B项留连:舍不得离开。C项相继:一个接一个。D项流离:流落。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答案 A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5分)
A.①乳而下垂 ②吾尝终日而思矣
B.①洞以此三人得名 ②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C.①而地得因人以显 ②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D.①则好游者踵相接也 ②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
解析 而:表修饰。B项①介词,因为;②介词,凭……身份。C项①介词,凭借;②介词,趁着。D项①连词,那么;②副词,原来是。
答案 A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5分)
A.这篇游记,手法与一般的写景游记不同,它既生动记述了游历的经过,又在此基础上用相当篇幅抒发了因游历而引起的感慨。2·1·c·n·j·y
B.文中写景,先写三游洞的地点,次写外貌,续写地势,最后写内景,把岩洞的景观写得特色鲜明,为后面的抒情议论作铺垫。2-1-c-n-j-y
C.文章以对三游洞得名原因的说明,作为第一部分记游和第二部分议论的过渡,颇具匠心。它是记游必不可少的内容,对阐发本文主旨有着重要作用。
D.文章最后一句关于“不幸”的感慨,不仅仅是叹惜“美好不外见”的山川,也包含着作者对自己和一切怀才不遇者的深深叹惋。
解析 次写地势,续写外貌。
答案 B
12.把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舟行里许,闻水声汤汤,出于两崖之间。(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乃伛俯径石腹以出。(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虽其穷幽陟险,与虫鸟之适去适来何异?(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船走了一里左右,就听见从 ( http: / / www.21cnjy.com )两崖之间发出的哗哗水声。(2)(我们)便弯着腰俯身径直从石头中间的空隙过去。(3)即使我登临幽奇险峻的地方,和虫儿鸟儿偶然去偶然来又有什么不同呢? 21*cnjy*com
【参考译文】
从夷陵州的州府出发,向西北方向走陆路二 ( http: / / www.21cnjy.com )十里,在江的东面,就是所说的下牢关了。路很窄,走不了,便下了车,上了船。坐船走了一里左右,就听见从两崖之间发出的哗哗水声。于是又下船走陆路,顺着窄窄的小路上去直至山顶,又从上面下去。下面的土地渐渐平了,有一块大石头当路挡住,便弯着腰俯身径直从石头中间的空隙过去。一出去便见非常开阔平坦的一个大石洞,高六十多尺,有约十二丈宽。洞口有二根石柱,把门分为了三部分,就像三开门的房子一样。【来源:21cnj*y.co*m】
中间的室像客厅,右边的室像厨房,左边的室 ( http: / / www.21cnjy.com )像别馆。洞中间有一岩石像钟乳一样地下垂着,敲击它会发出像钟声一样清脆的声音。左室外有一块形状规则的小石突兀而立,敲击它就发出像磬声一般的声音。这地方还有些石头夹杂着土,撞它就发出“逢逢”的鼓音。后面还有一块石头像床,可以坐。我与二三个一同前来的朋友在洞内大声放歌,声音轰响,就像是钟磬等乐器加大了我们的音量。向下看是一条深溪,水声潺潺,就像是从地底传出来。深溪两岸,是高达千尺的长满了碧草的山壁,下面还有小路,山中樵夫背着柴,一边走一边歌唱,那歌声缕缕不绝。【出处:21教育名师】
以前白乐天从江州司马迁官为忠州刺史,而 ( http: / / www.21cnjy.com )他的好友元微之也恰好从通州回北方,乐天携同弟弟知退,和元稹在夷陵相会,喝酒十分高兴,都不忍离别,所以一起来此洞游玩,三游洞因此得名。后来,宋朝时欧阳永叔及黄鲁直两个人都先后被贬到夷陵,相继来此洞游览,有的还写了诗文来记这件事。此时我想到自己,不禁笑了,是谁赶走我斥责我的吗?谁把我贬到这里的呢?和我一起来游玩的,有本地学使陈公之子叫伯思、仲思。我不是陈公,即使想来这里,也没有上面说的那些原因,而陈公因为公务这次没有一起来,但是就算他来了,到底是有幸还是不幸呢?【版权所有:21教育】
乐天、微之这样的人,就是社会上所说的伟人,名 ( http: / / www.21cnjy.com )重一时,所以凡是他们到过的地方,都传到后世,这个地方也就因为他们有了名。即使我走遍登临幽奇险峻的地方,和虫儿鸟儿偶然去偶然来又有什么不同呢?即使这样,但山川之美,如果是在大的城市交通方便,那么喜好游玩的人就会争先恐后地来游玩;而放在荒凉偏僻的地方,那么美好的风景并没有显现,人们也不能亲自前来领略它的美好,唉,这哪里是一个人的不幸呢!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四单元 万物静观皆自得 单元测试(语文版必修3)
(时间:120分钟 分值:120分)
一、基础知识(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台隍(huánɡ) 懿范(yì) 鹤汀(tīnɡ)
B.激湍(tuān) 舸舰(kě) 凫渚(zhǔ)
C.盛筵(yán) 百龄(línɡ) 辽敻(xiòng)
D.胜饯(jiàn) 涸辙(hé) 崇阿(ē)
解析 “舸”读“ɡě”。
答案 B
2.下列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星分翼疹 地接衡庐 物华天宝 人杰地灵
B.雄州雾列 俊采星驰 腾蛟起凤 恭逢胜饯
C.层峦耸翠 飞阁流丹 舸舰迷津 雁阵惊寒
D.遥襟甫畅 逸兴遄飞 老当益壮 穷且益坚
解析 A项,疹——轸;B项,恭——躬;C项,迷——弥。
答案 D
3.下列各组加点实词的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 )
A.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六国破亡之故事
B.都督阎公之雅望/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
C.十旬休假,胜友如云/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D.敢竭鄙怀,恭疏短引/《谏太宗十思疏》
解析 A项,均为原来的,旧时的;B项,声望/希望;C项,才华出众/盛大的;D项,撰写/奏章。
答案 A
4.下面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情况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
A.襟三江而带五湖 B.屈贾谊于长沙
C.腾蛟起凤 D.窜梁鸿于海曲
解析 A项,襟,意动用法。其它三项是动词的使动用法。
答案 C
5.对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
①比屋皆然 ②矢声铮铮然 ③皆竹楼之所助也 ④吾所不取
A.①②两个“然”相同,③④两个“所”不同
B.①②两个“然”不同,③④两个“所”相同
C.①②两个“然”相同,③④两个“所”相同
D.①②两个“然”不同,③④两个“所”不同
解析 ①这样,代词;②……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样子,形容词词尾;③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用在“是……的”中间的名词和动词之间,强调施事和动作的关系的“所”;④用在动词前,组成名词性词组。21cnjy.com
答案 D
二、阅读鉴赏(5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9分)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出处:21教育名师】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 ( http: / / www.21cnjy.com )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6.下列各句中,对加点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云:出现云彩。
B.覆道行空,不霁何虹 霁:雨过天晴。
C.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辇:乘辇车。
D.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幸:幸运。
解析 幸:被宠幸。
答案 D
7.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①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②先大母过余曰
③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④巨是凡人,行将为人所并
A.①和②用法和意义相同,③和④用法和意义不同
B.①和②用法和意义不同,③和④用法和意义相同
C.①和②用法和意义不同,③和④用法和意义不同
D.①和②用法和意义相同,③和④用法和意义相同
解析 前一个“过”,动词,经过;后一个“过”,动词,探望。前一个“为”,动词,成为;后一个“为”,被。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答案 C
8.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①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②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③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④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A.①和②意义和用法相同,③和④用法和意义不同
B.①和②意义和用法不同,③和④用法和意义不同
C.①和②意义和用法不同,③和④用法和意义相同
D.①和②意义和用法相同,③和④用法和意义相同
解析 前一个“之”,动词,到;后一个“之”,代词,这。前一个“于”,介词,到;后一个“于”,介词,表被动。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答案 B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22分)
记寻大龙湫瀑布
方 苞
八月望前一日,入雁荡,按图记以求名迹 ( http: / / www.21cnjy.com )。则芜没者十之七矣。访于众僧,咸曰:“其始辟者皆畸人也①。庸者继之,或摽②田宅以便其私,否则苦幽寂去而之他,故蹊径可寻者希。”过华严寺,鲍甥率众登,探石龙鼻流处,余止山下。或曰:龙湫尚可至也。遂宿能仁寺。
诘旦,舆者同声以险远辞。余曰:“姑 ( http: / / www.21cnjy.com )往焉,俟不可即而去之,何伤?”沿涧行三里而近,绝无险艰。至龙湫庵,僧他出。樵者指道所由,又前半里许,蔓草被径,舆者曰:“此中皆毒蛇貍虫,遭之,重则死,轻则伤。”怅然而返,则老僧在门。问故,笑曰:“安有行二千里,相距咫尺,至崖而反者?吾为子先路。”持小竿,仆李吉随之,经蒙茸③则手披足踏。舆者坦步里许,径少窄,委舆于地,曰:“过此则山势陡仄,决不能前矣。”僧曰:“子毋惑,唯余足迹是瞻。”鲍甥牵引,越数十步,则蔓草渐稀,道坦平,望见瀑布。又前,列坐岩下,移时乃归。舆者安坐于草间,并作乡语怨詈老僧曰:“彼自耀其明,而征吾辈之诳,必众辱之。”
嗟乎!先王之道之榛芜久矣。众皆以远迹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难,而不知苟有识道者为之先,实近且易也。孔、孟、程、朱皆因于众厮舆,而时君不悟,岂不惜哉!夫舆者之诳,即暴于过客,不能谴呵而创惩之也,而怀怒蓄怨至此;况小人毒正,侧目于君子之道以为不利于其私者哉!此严光、管宁之俦所以匿迹销声而不敢以身试也。
【注】 ①畸(jī)人:泛指不寻常的人。②摽(biāo):持。③蒙茸:蓬蓬松松的样子。这里指茂密的杂草和灌木丛。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俟不可即而去之,何伤? 伤:伤心,难过。
B.蔓草被径 被:覆盖。
C.舆者坦步里许,径少窄 少:稍微。
D.而征吾辈之诳 征:证实。
解析 伤:妨碍。
答案 A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 ①按图记以求名迹
②殁不能抚汝以尽哀
B. ①经蒙茸则手披足踏
②险以远,则至者少
C. ①移时乃归
②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
D. ①实近且易也
②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解析 前一个“且”,副词,并且;后一个“且”,副词,将近。A.承接连词,来。B.副词,就。C.副词,才。2-1-c-n-j-y
答案 D
11.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舆者之诳”的一组是
( )(3分)
①故蹊径可寻者希 ②舆者同声以险远 ( http: / / www.21cnjy.com )辞 ③俟不可即而去之,何伤? ④此中皆毒蛇貍虫,遭之,重则死,轻则伤 ⑤过此则山势陡仄,决不能前矣 ⑥安有行二千里,相距咫尺,至崖而反者? 21*cnjy*com
A.①②⑥ B.②④⑤ C.③④⑥ D.①④⑤
解析 ①说众僧所讲事实。③说“我”去探寻的决心。⑥老僧勉励“我”去探寻。
答案 B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此记着重在一个“寻”字。按图记、问众僧、鲍甥寻、乘舆寻、老僧引,从中可看出这次寻找大龙湫瀑布须经一番周折,方得不虚此游。
B.作者感慨说,只要有“识道”的人带路,远道可以缩为近道,难道可以变为易道。那些欺侮别人的人,应该受到惩罚才好。www.21-cn-jy.com
C.道路变窄后,轿夫不愿再往前走,老僧劝“我”不要迟疑,坚持在前面引路,终于找到了瀑布,结果老僧遭到了轿夫的当众羞辱。
D.文章末了用“缘情事以为波澜,别求义理以寓襟抱”的笔法,借以扩大其社会意义。缘事明理,说明先王之道难以实现的原因。
解析 原文说“必众辱之”是舆者怨詈老僧的气话,并未交代当真这样做了。
答案 C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庸者继之,或摽田宅以便其私,否则苦幽寂去而之他,故蹊径可寻者希。(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又前,列坐岩下,移时乃归。(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孔、孟、程、朱皆因于众厮舆,而时君不悟,岂不惜哉!(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后来)平庸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人继承了(这里的所有权),有的人把持田宅来为自己求得利益,否则就苦于这里偏僻寂寞而离开到其它地方去了,所以可找到的(通往胜迹的)小路很少。2·1·c·n·j·y
(2)(我们)又往前走,我们并排坐在岩石下,过了一段时间才回去。
(3)孔、孟、程、朱的学问都因为仆役一类的人,而让今时的君子不理解,难道不痛惜吗?
【参考译文】
八月十四日,我进入了雁荡山 ( http: / / www.21cnjy.com ),按照图记来找名胜古迹。发现十处有七处已经荒芜废弃了。向各位僧人打听,都说:“那些开辟这里的人都是些不寻常的人。(后来)平庸的人继承了(这里的所有权),有的人把持田宅来为自己求得利益,否则就苦于这里偏僻寂寞而离开到其它地方去了,所以可找到的(通往胜迹的)小路很少。”经过华严寺,鲍甥率领大家登山,到鼻流处去找龙湫,我在山下休息。有人说:“龙湫还能找到。”于是就在能仁寺住宿。
(第二天)清晨,抬轿的人不约而同 ( http: / / www.21cnjy.com )地用路途险峻遥远作借口推辞。我说:“暂且前往吧,等到(实在)不能接近再离开,又有什么妨害呢?”(我们)沿着溪涧三里就靠近了,完全没有一点危险艰难的。到龙湫庵,僧人离开了。打柴的人为我们指明了通向龙湫瀑布的道路方向,又往前走了半里多,茂密的杂草遮盖了道路,抬轿的人说:“这里面都是毒蛇害虫,遇到它们,(情况)严重的就死亡,轻的受伤。”(我们)很不如意地回来了,(回来后发现)老和尚在门前。(他)问我们回来的原因,(知道缘故后)笑着说:“哪里有走了二千里,距离目的地很近了,到了崖边却要返回的呢?我替你在前面领路。” 老和尚拿着小竹竿,仆人李吉跟着他,经过茂密的杂草和灌木丛就用手分开用脚踩下。抬轿的人安然地步行一里多,路稍微变窄,就把轿子丢在地上,说:“过了这里山势就会变得陡峭逼仄,绝对不能往前走了。”老和尚说:“您不要怀疑,只要跟着我的脚印走就可以了。” 鲍甥在前面一边拉着我一边带路,走过了几十步,就发现杂草慢慢地变稀疏了,道路变平坦了,远远地看见瀑布。又往前走,我们并排坐在岩石下,过了一段时间才回去。轿夫在草丛中很舒适地坐着,并用一些俚俗的话抱怨和谩骂老僧:“他自己炫耀他的聪明,来证实我们说谎,一定要当众羞辱他。”21*cnjy*com
唉!先王之道被废弃已经很久了啊。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家都把探寻路途遥远的胜迹看作是一件艰难的事,却不知如果有认识道路的人替我们在前面领路,实际上是很近并且很容易的事。孔、孟、程、朱的学问都因为仆役一类的人,而让今时的君子不理解,难道不痛惜吗?那些轿夫骗人,即使对别人施加恶行,也不能赶走呵斥他们,然而他们竟然还像这样满怀怒气和怨恨;小人怨恶正道(或解为小人害他的朋友),仇视君子的正道,认为对自己不利。这就是严光、管宁之类的人躲藏起来不把声名张扬出去而不敢亲身尝试(小人的恶毒手段)的原因啊!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8题。(22分)
苏氏文集①序
欧阳修
予友苏子美之亡后四年,始得其平生文章 ( http: / / www.21cnjy.com )遗稿于太子太傅杜公之家,而集录之以为十卷。子美,杜氏婿也,遂以其集归之,而告于公曰:“斯文,金玉也。弃掷埋没粪土,不能销蚀。其见遗于一时,必有收而宝之于后世者。虽其埋没而未出,其精气光怪,已能常自发见,而物亦不能掩也。故方其摈斥摧挫、流离穷厄之时,文章已自行于天下;虽其怨家仇人,及尝能出力而挤之死者,至其文章,则不能少毁而掩蔽之也。凡人之情,忽近而贵远,子美屈于今世犹若此,其伸于后世宜如何也?”
予尝考前世文章政理之盛衰,而怪唐太 ( http: / / www.21cnjy.com )宗致治几乎三王之盛,而文章不能革五代之余习。后百有余年,韩、李②之徒出,然后元和之文始复于古。唐衰兵乱,又百余年而圣宋兴,天下一定,晏然无事。又几百年,而古文始盛于今。自古治时少而乱时多,幸时治矣,文章或不能纯粹,或迟久而不相及,何其难之若是欤?岂非难得其人欤?苟一有其人,又幸而及出于治世,世其可不为之贵重而爱惜之欤?嗟吾子美,以一酒食之过③,至废为民,而流落以死;此其可以叹息流涕,而为当世仁人君子之职位宜与国家乐育贤材者惜也!
子美之齿少于予,而予学古文反在其后。天 ( http: / / www.21cnjy.com )圣之间,予举进士于有司,见时学者务以言语声偶裂④,号为“时文”,以相夸尚。而子美独与其兄才翁及穆参军伯长作为古歌诗杂文,时人颇共非笑之,而子美不顾也。其后天子患时文之弊,下诏书讽勉学者以近古。由是其风渐息,而学者稍趋于古焉。独子美为于举世不为之时,其始终自守,不牵世俗趋舍,可谓特立之士也。
子美官至大理评事、集贤校理而废, ( http: / / www.21cnjy.com )后为湖州长史以卒,享年四十有一。其状貌奇伟,望之昂然,而即之温温,久而愈可爱慕。其材虽高,而人亦不甚嫉忌,其击而去之者,意不在子美也。赖天子聪明仁圣,凡当时所指名而排斥,皆蒙保全,今并列于荣宠。虽与子美同时饮酒得罪之人,多一时之豪俊,亦被收采,进显于朝廷。而子美独不幸死矣,岂非其命也?悲夫!
(选自《唐宋八大家文选》,有改动)
【注】 ①苏氏文集:即苏 ( http: / / www.21cnjy.com )舜钦文集。苏舜钦,字子美,宋初著名散文家、诗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②韩、李:指韩愈,李翱。③酒食之过:庆历五年,苏子美用卖废纸的公款宴请宾客,被御史中丞以“监守自盗”的罪名弹劾。④以言语声偶裂:摘取古代典籍中的文句,再用声调平仄、对偶等方法拼凑成文章。裂,剔取割裂。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遂以其集归之 归:归还。
B.子美之齿少于予 齿:牙齿。
C.不牵世俗趋舍 牵:牵制。
D.望之昂然,而即之温温 即:接近。
解析 齿:年龄。
答案 B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
B.
C.
D.
解析 A项,都是介词,把。B项,第一句代 ( http: / / www.21cnjy.com )词,这些;第二句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项,第一句副词,加强感叹语气;第二句代词,自己。D项,第一句动词,写作;第二句介词,被。
答案 A
16.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苏子美文如“金玉”、人乃“特立”的一组是
( )(3分)
A.
B.
C.
D.
解析 “金玉”之喻,一赞文章精妙 ( http: / / www.21cnjy.com ),二言其不会永被埋没。“特立”指见解独特、与众不同。A项中的第二句、B项中的第一句、C项中的第二句不合题意。21教育网
答案 D
17.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苏子美的文章如金似玉,在他遭受排斥、遇到挫折、流离困窘的时候,文章就已流传天下,即使他的怨家仇人,也不能够损毁掩盖他的文章的光芒。
B.唐朝初年,文章还留有五代文风的余习,一百多年后韩愈、李翱等人出现,文章才恢复了古文传统;宋朝兴起后,又过了近百年,古文才开始兴盛。
C.苏子美为文有个性思想,见解独特,与众不同,在当时文坛“时文”风行之时,他不为所动,坚持写古体诗文,被当时很多人非议嘲笑。
D.苏子美因“酒食之过”遭弹劾而被罢官,后来任湖州长史不久死去;而当初攻击驱逐他的人却被保全,得到了荣耀恩宠,并在朝廷担任显要职务。
解析 “攻击驱逐他的人却被保全…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当,第一段说,极力排挤他的人,对他的文章却不能损毁掩盖;最后一段说当时被指名受排斥的人,都因皇上圣明而保下来,这是两件不相干的事,不能混为一谈。【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答案 D
1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其见遗于一时,必有收而宝之于后世者。(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苟一有其人,又幸而及出于治世,世其可不为之贵重而爱惜之欤?(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其后天子患时文之弊,下诏书讽勉学者以近古。(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虽然)它在某一时期被遗弃,(但)在后世一定有人收藏它并把它当作珍宝。
(2)如果一旦有了那样的人,又幸运地赶上生活在太平时代,世人难道可以不为此重视他并爱惜他吗?
(3)后来皇上担忧“时文”的弊端,下诏书劝勉学写文章的人要学习古文传统。
【参考译文】
我的友人苏子美去世后四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才在太子太傅杜公的家中得到了他一生文章的遗稿,我收集整理这些文章把它编为十卷。苏子美是杜公的女婿,我便把苏氏文集归还给杜家,并告诉杜公说:“这些文章就是金玉啊,即使抛弃埋没在粪土之中,也不会消融腐蚀。(虽然)它在某一时期被遗弃,但在后世一定有人收藏它并把它当作珍宝。虽然它被埋没而没有问世,然而它的精神和光芒,已经常常自动地放射显现出来,外物也不能掩盖它。所以,正当作者遭受排斥、遇到挫折、流离困窘的时候,他的文章已经在天下流传;即使他的冤家仇人,以及曾经出力排挤他要把他置之死地的人,对于他的文章,也不能有丝毫损毁掩盖。大凡人们的感情,忽视眼前的却重视久远的,苏子美困窘地生活在今天,文章还如此受人重视,在将来不再被压抑的时候,他的文章该会怎样呢?”21·cn·jy·com
我曾经考察前代文章、政治的兴盛 ( http: / / www.21cnjy.com )衰败情况,对唐太宗时天下大治,接近三代圣王的兴盛,但文章却不能革除五代沿袭下来的风气感到奇怪。后来过了一百多年,韩愈、李翱这一辈人出现,此后元和时代的文章才恢复了古文的传统。唐朝衰亡,战乱不息,又过了一百多年大宋兴起,天下统一,平安无事。又过了将近一百年,古文才在今天兴盛起来。自古以来太平的时代少,混乱的时代多,幸而时代太平了,但文章或不能纯正精粹,或过了很久还赶不上时代的步伐,为什么如此困难呢?难道不是因为难以得到那能够振兴文风的人才吗?如果一旦有了那样的人,又幸运地赶上生活在太平时代,世人难道可以不为此重视他并爱惜他吗?可叹我的好友子美,因为一顿酒饭的过错,以致被削职为民,流落外地死去;这真是值得叹息流泪,而且替当代那些应该乐于为国家培育优秀人才的担任要职的仁人君子们感到可惜啊!
苏子美的年龄比我小,可是我学习 ( http: / / www.21cnjy.com )古文反而在他之后。天圣年间,我被主考官取为进士,看见当时学习写文章的人,追求文辞声调对偶和摘取古人文句,称之为“时文”,还以此相互夸耀推崇。而唯独子美跟他哥哥苏才翁、参军穆伯长,写作古体诗歌和杂文,当时人们都对他们大加讥笑,可子美却不顾及这些。后来皇上担忧“时文”的弊端,下诏书劝勉学写文章的人要学习古文传统。从此那股风气才慢慢消失了,学写文章的人也逐渐趋向古文了。唯独苏子美在全社会都不写古文的时候写古文,他从始至终坚守自己的主张,不被世俗的追求与舍弃牵制,可以称得上是见解独特与众不同的人。
苏子美官至大理评事、集贤校理便被免 ( http: / / www.21cnjy.com )职,后来任湖州长史,不久便去世了,享年四十一岁。他体格相貌奇特雄伟,远看他感到高不可攀,但一接近他就感到和蔼可亲,时间越久越觉得他值得爱慕。他才能虽然很高,但人们也不太嫉妒他,那些攻击他想要他离开的人,意图不在子美身上。凭靠皇上聪明仁圣,凡是当时被指名受排斥的人,都被保全下来了,现在都得到了荣耀恩宠。即使那些与子美同时饮酒而获罪的人,大都是一时的杰出人物,现在也被招纳任用,在朝廷担任显要职务。可是唯独子美不幸死了,难道不是他的命不好吗?悲痛啊!21·世纪*教育网
三、语言运用(12分)
19.将下面一段文字中的画线部分改写成整句。(4分)
把优秀的作品和精湛的艺术奉献给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民,一直是中国文联及各团体会员努力的方向。红色歌曲在广场上铿锵有力地唱了起来;黄河畔,激情豪迈的安塞腰鼓敲了起来;田埂边,评书相声说学逗唱;茅屋前,乡音款款关爱无限……www-2-1-cnjy-com
据粗略统计,从200 ( http: / / www.21cnjy.com )7年至2011年,中国文联及各团体会员连续5年组织1万人次知名艺术家开展“送欢乐下基层”活动,直接受益群众达1,000万人。【来源:21cnj*y.co*m】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广场上,红色歌曲铿锵有力 ( http: / / www.21cnjy.com );黄河畔,安塞腰鼓激情豪迈;田埂边,评书相声说学逗唱;茅屋前,乡音款款关爱无限……(其他形式,只要符合要求,原意不变亦可)
20.请筛选、整合下面文字中的主要意思,拟写一条“京剧脸谱”的定义。要求:语言简明,条理清楚,不超过60字。(4分)
在京剧表演中,某些男性角色的脸部 ( http: / / www.21cnjy.com )常有一种特殊的彩色化装,称之为“脸谱”。根据剧情和剧中人物的需要,演员用夸张、变形等手法在脸上勾画出不同颜色、不同图案、不同纹样的脸谱,用来表明戏中人物的面容、性格等特征,使观众能观其外表,知其心胸。例如,红色脸常用象征忠义、耿直、有血性等性格,以“三国戏”里的关羽为代表;白色脸则常用来表现奸诈多疑,以“三国戏”里的曹操为代表。京剧脸谱能够丰富舞台美术色彩,强化演出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京剧脸谱是京剧表演中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夸张变形等手法,用不同颜色、图案、纹样在男性角色脸上勾画的用来表明面容、性格等特征的特殊彩妆。(也可表述为“……是京剧脸谱”)
21.温州高铁追尾事故发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后,铁道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发言人王勇平在回答“车体为何掩埋”的提问时表示,埋车头盖土是为了便于抢险,“你信不信,由你,我反正是信了!”这句话被作为“高铁体”在微博、论坛等大量传播,受到网友热议。请对这句迅速蹿红的话语进行点评。(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此句话迅速蹿红表面上看是人们对王勇 ( http: / / www.21cnjy.com )平居高临下、盛气凌人的态度的不满,从深层次看表达的是人们对漠视生命、推脱责任的不公现象的强烈不平和愤懑。
四、写作(4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近日,一本名叫《虎妈战歌》的书在美国引 ( http: / / www.21cnjy.com )起轰动,该书介绍了耶鲁大学华裔教授蔡美儿如何以中国式教育方法管教两个女儿的故事,她要求女儿每科成绩拿A、不准看电视、琴练不好就不准吃饭等。虎妈的教育方法引起美国关于中美教育方法的大讨论,虎妈也登上了最新一期《时代》周刊封面。美国一些媒体认为,在教育子女方面,中国母亲的严格教育似乎更见成效。而在素质教育之路上蹒跚起步的中国母亲们则开始困惑,宽松的家庭氛围,不是更能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吗?【版权所有:21教育】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 此则材料触及的是当下教育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热门话题。材料中,命题人并没有表明自己的价值取向,但是,在字里行间,可以看得出来,中国许久以来饱受批评的所谓“应试教育”或者说“严格教育”,正在引起世人包括美国人的反思。虎妈之所以成为《时代》的封面人物,即是证明。显然,中国家庭的严格教育和美国家庭的宽松教育各有其合理性,凡事不可走极端。最佳立意可以表述为:家庭教育,宽严相济才是真;严格不是死板,宽松不能放羊;家庭教育,岂能随随便便成功;扎实的基础+灵活的思维=创造力。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4.13 滕王阁序 共1课时 每课一练(语文版必修3)
(时间:45分钟 分值:60分)
积累与运用
1.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 )(4分)
A. 翼轸(zhěn) 骖(cān)
睇眄(miǎn) 捧袂(mèi)
B. 瓯越(ōu) 潦水(liáo)
簪笏(zān) 桑梓(zǐ)
C. 台隍(huáng) 舸舰(gě)
帝阍(hūn) 叨陪(dāo)
D. 懿范(yì) 彭蠡(lǐ)
虢州(guō) 遄飞(chāng)
解析 B项“潦”读lǎo;C项“叨”读tāo;D项“遄”读chuán。
答案 A
2.下列几组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4分)
A.物华天宝 钟明鼎食 老当益壮 高山流水
B.人杰地灵 渔舟唱晚 穷且益坚 清云之志
C.千里逢迎 天高地迥 桑榆非晚 白首之心
D.高朋满座 萍水相逢 一介书生 俊采星弛
解析 A项明—鸣;B项清—青;D项弛—驰。
答案 C
3.下列各句中,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4分)
A.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带:丝带。
B.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下:使……放下。
C.披绣闼,俯雕甍 披:分开,打开。
D.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 弥:满。
解析 带:以……为带。
答案 A
4.下列各句中,对加点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4分)
A.龙光射牛斗之墟 墟:所在之地。
B.孟学士之词宗 词宗:文词的宗主。
C.路出名区 出:出现。
D.披绣闼 披:打开。
解析 出:过。
答案 C
5.默写填空。(6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烟光凝而暮山紫。
②______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
③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⑤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北海虽赊,扶摇可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潦水尽而寒潭清 ②落霞与孤鹜齐飞 ( http: / / www.21cnjy.com ) ③雁阵惊寒 声断衡阳之浦 ④天高地迥 觉宇宙之无穷 ⑤穷且益坚 不坠青云之志 ⑥东隅已逝 桑榆非晚2·1·c·n·j·y
阅读与鉴赏
一、课内精读(8分)
阅读下面课内文段,完成6~7题。
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 ( http: / / www.21cnjy.com )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斗牛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 ( http: / / www.21cnjy.com )而暮山紫。俨骖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列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 ( http: / / www.21cnjy.com )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6.下列各组加点词语含义和用法全相同的一组是
( )(4分)
A.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若属皆且为所虏
B.潦水尽而寒潭清
宾主尽东南之美
满城尽带黄金甲
C.得天人之旧馆
尽是他乡之客
列冈峦之体势
D.穷岛屿之萦回
穷且益坚
觉宇宙之无穷
解析 “之”皆为助词,可译为“的”。A项,属于/类/之类。B项,枯竭/全部/全都。D项,极尽/窘迫/穷尽。21·世纪*教育网
答案 C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不存在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4分)
A.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B.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
C.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
D.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解析 A项,名词作状语。B项,使动用法。C项,使动用法。
答案 D
二、课外拓展(3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
丰乐亭记
欧阳修
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问诸 ( http: / / www.21cnjy.com )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近。其上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①而仰出。俯仰左右,顾而乐之。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昔太 ( http: / / www.21cnjy.com )祖皇帝,尝以周师破李璟兵十五万于清流山下,生擒其将皇甫晖、姚凤于滁东门之外,遂以平滁。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升高以望清流之关,欲求晖、凤就擒之所,而故老皆无在者,盖天下之平久矣。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所在为敌国者,何可胜数!及宋受天命,圣人出而四海一。向之凭恃险阻,铲削消磨。百年之间,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欲问其事,而遗老尽矣。今滁介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②于百年之深也。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 ( http: / / www.21cnjy.com )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庆历丙戌六月日,右正言知制诰知滁州军州事欧阳修记。21教育网
【注】 ①滃(wěng)然:水盛大的样子。②涵煦:滋润化育。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4分)
A.俯仰左右,顾而乐之 顾:向四周看。
B.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 按:依照。
C.今滁介江淮之间 介:处在中间。
D.掇幽芳而荫乔木 掇:采摘。
解析 按:查看。
答案 B
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4分)
A.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近
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B.向之凭恃险阻,铲削消磨
而孰知上之功德
C.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
D.而故老皆无在者
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
解析 C项均为表并列的连词,不译。A项前一个 ( http: / / www.21cnjy.com )“诸”,兼词,之于;后一个“诸”,众,许多。B项前一个“之”,音节助词,凑足音节;后一个“之”,结构助词,的。D项前一个“而”,连词,表转折;后一个“而”,连词,表修饰。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答案 C
1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4分)
A.以乐生送死
B.休养生息,涵煦于百年之深也
C.因为本其山川
D.幸生无事之时也
解析 B项“休养生息”,指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家大动荡或大变革后,减轻人民负担,安定生活,发展生产。A项“送死”,古义是送终,今义是找死。C项“因为”,古义是“因此,替”;今义是表原因的连词。D项“无事”,古义是没有战事,今义是没有事情。21cnjy.com
答案 B
11.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4分)
A.文章第一段叙述作者治理滁州,开地建亭的事,有开门见山、紧扣文题的技巧,也为末段的点明中心埋下伏笔。www.21-cn-jy.com
B.文章的第二段着力叙写五代战事频繁,唐朝豪杰并起,这正是为了烘托当时“丰乐太平”的政治局面。
C.文章有“丰乐”二字贯 ( http: / / www.21cnjy.com )穿其中,但意义则有转换,第一段的“丰乐”意为丰山美景可乐。第三段的“丰乐”则为丰年可乐。这种暗换概念的写作技巧,堪称绝妙。www-2-1-cnjy-com
D.《丰乐亭记》与《醉翁亭记》均写于作者贬谪滁州时。文章开篇虽有贬谪荒凉之地的酸楚,而随后则是为朝廷歌功颂德,并抒发与民同乐的思想。
解析 文章没有流露“贬谪荒凉之地的酸楚”。
答案 D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4分)
(1)其上丰山耸然而特立。(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它的上面有丰山高高地独自耸 ( http: / / www.21cnjy.com )立。(2)既已在山谷间找到这样的甘泉,便每天同滁州的人士来游,抬头看山,低首听泉。(3)更为庆幸的是百姓为年年谷物的丰收而高兴,乐意与我同游。21·cn·jy·com
【参考译文】
我到滁州任知州的第二年夏天,才饮到滁州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处甘甜的泉水。向滁州人打听,在州城南百步远的地方找到了泉源。它的上面有丰山高高地独自耸立,下有溪水幽静地深藏山谷,其中一道清洌的泉水,水势盛大,向上喷涌。我上下左右观看,非常高兴。于是疏通泉流,凿开岩石,开辟出一片地方建筑亭子,与滁州的人们前往游乐。2-1-c-n-j-y
滁州在五代战乱的时候,是兵家用武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地方。当年,太祖皇帝曾率领周朝的军队在清流山下打败李璟的兵马十五万人,活捉南唐将领皇甫晖、姚凤于滁州东门之外,于是平定了滁州。我曾经考察过当地的山川形势,研究地方志,登上高处瞭望清流关,希望能找到皇甫晖、姚凤被擒的地方,但当年亲历战事的人都不在了,因为天下平定已经很久了。自从唐代政治颓败,海内四分五裂,天下豪杰并起,相互争夺,到处都是敌对政权,数也数不清。到了宋朝承受天命,圣人出世,四海统一。过去凭借山川险阻称王称霸的人,有的被铲平,有的自行消亡。百年之间,冷清清地只见清流山依旧高耸,清流河仍然清澈,想问当时战争情况,经历过的人都早已死去了。今天滁州位于江淮之间,是船只车辆、商贾游客都很少到的地方。百姓生下来就不见外地的事情,安心于耕田种地,穿衣吃饭,养老送终。谁能知道皇上的功德,让百姓休养生息,如雨露滋润、阳光普照达百年之久呢!
我来到这里,喜欢它地方僻静而公事清简,又 ( http: / / www.21cnjy.com )爱它的民风安恬闲适。既已在山谷间找到这样的甘泉,便每天同滁州的人士来游,抬头望山,低首听泉。春天采摘幽香的花草,夏天在乔木下乘凉,秋迎风霜,冬赏冰雪,秋冬的刻削裸露,春夏的清幽秀茂,四时的风光,无一不令人喜爱。民众也为年年谷物的丰收而高兴,乐意与我同游。于是为他们推求这里的山川形胜,叙述这里风俗的美好,使民众知道能够安享丰年的欢乐,是因为有幸生于这太平无事的时代。而宣扬皇上的恩德,和民众共享欢乐,这是刺史职责范围内的事。于是便写了这篇文章,并给亭子起名为丰乐。庆历丙戌年六月某日,官拜右正言知滁州军州事欧阳修记。 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