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专题训练-含义及作用(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专题训练-含义及作用(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4-11 16:08: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说专题训练------含义及作用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玻璃城市
喻永军
赵欣已经是第九次坐着吊篮升上去了。吊篮的绳索缓缓地牵动,吊篮离地面越来越高。在高高的楼顶,马子义戴着草绿色的军帽,帽檐从楼顶的墙沿上偶尔露出一角。这是离家乡莴寨一千二百五十公里的一座城市,三面为沙漠所围。赵子扬站在赵欣的身后,脸上毫无表情。赵子扬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在这儿砌了四年瓷砖,原先有个搭档有事回家了,现在的搭档就成了赵欣。活儿很简单,往新楼的墙体上砌瓷片。赵子扬干这活儿很有些名气了,老板开始看过几次,用手一摸就啥话也不说了。“高手。”他心里夸赵子扬。
赵欣、马子义来这里很突然。两个高中生,穿着去年军训时的军装,就站在赵子扬的面前了。
“干啥来呢?”赵子扬看着儿子赵欣。
“打工,二十多天时间闲着呢。”
赵子扬说:“耍两天回去。”口气是没有商量余地的。
第二天,赵子扬六点去工地了。赵欣与马子义进入了戈壁滩,在太阳升起的时候站在了沙漠的边沿。他们无数次在班上讨论过的沙漠,并没有带给他们浪漫的感受。空气中是沙粒游走的细微的声音,脚下是沙海,不远处是金黄的沙丘、沙浪、沙脊,无边无际,这是腾格里沙漠的一角。太阳从沙漠东面照射过来,刺得人睁不开眼睛。他们在心里第一次知道了书本和现实的距离。赵欣脚板有些疼痛,有些失落。马子义笑笑说:“这才是真实的腾格里。”
赵欣说服赵子扬,成了赵子扬的搭档。马子义也没闲着,在楼顶照看配重块。
施工吊篮一米宽三米长,赵欣第一次跨进吊篮的时候,脸色有点儿发黄,手抖个不停。赵欣想站起来,但上升的吊篮摇晃得让人眩晕。吊篮落地,赵欣的脸色才恢复正常。
这个黑瘦的、长脖子的男孩,直到一个星期后才完全弄清楚了搭档的含义,并且将准备工作做得井然有序。两个一大一小的水杯泡上苦丁茶,放在吊篮的顶里边;砂浆桶里和好砂浆,吊篮起升的时候,再加上小半桶水稀释;盛灰浆的瓷盆、灰铲、瓦刀用清水抹洗一遍,摆放在赵子扬顺手的地方。
吊篮大致在八层楼高的地方停下了,赵子扬锁定好了绳索,弯腰拾起了灰铲。赵欣从砂浆桶里舀出半盆砂浆,然后开始用一块湿布抹净瓷片,一片一片过手。赵子扬伸出手,赵欣就递上一片瓷片,一片一片的瓷片被赵子扬贴在了楼体上。只有赵子扬抽烟的间隙,赵欣才能放眼看看四周。无数座这样的高楼遍布在这座城市里,许多栋楼的瓷片都是赵子扬他们贴的。瓷片贴好,再装上各色的玻璃,整幢楼甚至整座城市,就成了一个玻璃城市,高贵,陌生,美丽。赵欣想,父亲这辈子都不可能住进这样的城市了,但自己上大学、找工作,就有可能住进这个玻璃样的城市里。
太阳已经照了几个小时,赵子扬的腰往下塌了一些。
就在这时候,赵欣看见了西边漫天的沙尘卷了过来。他说:“爸,你看西边!”赵子扬回转身,惊得张大了嘴巴,说:“沙尘暴!”他扔下手里的东西,一把将赵欣按在吊篮里坐下,说:“坐好别动。”话音刚落,风就到了眼前。
吊篮被风吹离了楼体,又被用力地抛开,重重地砸在楼体上,砸出的响声惊天裂地,有撞碎的感觉。新贴的瓷片被砸脱落了一些,“刺啦啦”顺楼体滑了下去,摔碎在地面上。接着又连续撞了七八下。然后,吊篮的失控加剧,撞击之后,被风扭动,斜着一升一落,一翻腾,将瓦刀和灰盆颠簸出去撞在楼体上,落向地面,发出碎裂的声响。风中传来马子义的声音,赵欣费了好大的劲儿才看清,马子义在下边五层的一个窗口露出头,向他们招手,军帽已经被风吹落。赵欣张嘴想喊,风中的沙子吹进嘴里,呛得他直咳嗽。赵欣看见赵子扬管控升降装置的手臂,被绳索牵着在楼体上连续撞击,然后突然软了下来。风力在继续增大,天色更暗了。赵欣在吊篮的摇晃中,慢慢站直身子,伸手抓住了吊篮上的绳索。绳索在风中绷得很紧,他伸出手抓住了赵子扬抓着升降机关的手,那只手垂了下去,血沿着袖管中的手臂流了下来。赵子扬瞪着眼,样子很凶。
吊篮在赵欣的操控下开始慢慢下降。他眼眶开始发热,一边控制着手里的下降按钮,一边用单薄的身子抵紧赵子扬的身子,让他慢慢地坐了下去。到五层窗口,风力已经转弱,马子义伸出一双瘦弱的手,抓紧吊篮的绳索。赵欣固定好吊篮,弯下腰用肩膀顶起赵子扬的屁股,把他从窗口送了进去,接着自己也跟着翻了进去。
几天后,在返回的列车上,马子义和赵欣看见了远方的沙漠的闪光。城市退得很远,马子义说:“腾格里,蒙古语的意思是,白色、长生天、最高的神。”
赵欣听了,不想说话。二人头抵着头趴在窗台上,看着远方出神。不一会儿,火车开始穿越隧道。
(节选自《湖南文学》)
1.小说以“玻璃城市”为题,有何含义及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你别无选择
刘索拉
李鸣已不止一次想过退学这件事了。有才能,有气质,富有乐感。这是一位老师对他的评语。可他就是想退学,自从他有了这种想法后,上课就没魂了。于是他到王教授那儿去请教是否可以退学,王教授的回答却是:“老老实实学习去吧,你别无选择。”从此,李鸣老是赖在床上。
李鸣和石白处不来,石白爱引经据典,把一本《和声学》学了七年,小提琴学了十五年,可还走调。连小个子也常常寻他开心。
李鸣寝室住了四个人。石白搬出后,来了指挥系的聂风,从此引来了许多女生。留了大鸟窝式长发的森森,头发永远不肯趴在头上,就像他这个人一样。他不洗衣不洗澡,讨厌三和弦,喜欢不规律节奏,自谓之“妈的力度”。
孟野的才气不在森森之下,人也出众,于是女朋友就猛吃飞醋,两人闹得天翻地覆。这疯子,门门功课都五分,可就是不照规章办事。他的作品里追求现代性,充满了疯狂的想法,一种渴望超越自身的永不满足的追求。
李鸣觉得董客踏实得叫人难受,他本来想去聊天,结果一开头,李鸣就后悔了,马上出来了。戴齐钢琴弹的很好,总是在做作业,当他弹古典乐时,“猫”就会跳出来弹爵士,和他较量。她是个娇滴滴的女孩,动不动就咧嘴大哭;“懵懂”一天到晚只想睡觉,学得快忘得也快;“时间”做事精确非常,她疯狂地按照时间进行。贾教授认为风纪、风化都被这三个女生搅了。
贾教授是主科教授之一,他不苟言笑,严谨有条,生活中唯一的事情就是讲课。贾教授对这个班的学生感到绝望,呼吁要对学生从生活到学习进行正统教育,端正文艺取向,不仅作品分析课绝不能沾二十世纪作品的边儿,连文学作品讲座也取消了卡夫卡。他一辈子兢兢业业地研究音乐,而无一创新。他恨那些没完没了地搞创新的家伙。
学生们常常对抗贾教授,石白却认为贾教授是无所不知的圣人。他认为创新不过是西方玩剩下的东西,玩创新未免可笑,他觉得自己在这些问题上思考得比孟野、森森要深刻得多。他一心学作曲,可只能得四分,而李鸣这样的人居然也得了五分。
又要考试了,学生们开始紧张备考。大课堂的黑板上贴了个大大的功能圈:T-S-D。【注】这个功能圈大得足以使全体同学恐惧。小个子跳上讲台,告诉大家,牢记功能圈,你就能创作出世界上最最伟大的作品,世界上最最伟大的作品就离不开这个功能圈。结果谁也不敢把它撕下来,只好天天对着它准备考试。
考试后马力回家探亲,结果让塌方的窑洞给砸死了。功能圈被人正式用镜框挂在了墙上,挂在黑板的正上方,小个子把玻璃擦得锃亮。
当某国举行国际青年作曲家比赛的通知送到贾教授手上时,他皱起眉头,心事重重地去找金教授商量——金教授讲课吃花生米,却往嘴里扔进粉笔头。因为马力听他弹琴时打了个哈欠,他就站起来满面笑容对马力鞠躬:“祝您健康!”金教授建议让学生自愿报名,由老师评选后把最好的作品送出去。贾教授坚持要送一些规规矩矩的作品,以体现教学成果,而且特别强调绝不许学现代派。金教授最后回答他:“要么放弃比赛,要么让世界知道他们。”贾教授觉得这想法无聊,不过只好同意通过比赛来选出好的作品。
董客一门心思求获奖,认为个人特点一文不值,他针对不同老师准备了不同风格的作品,并天天拉着乐队为他的作品排练,而他自以为高尚的作品却被“时间”骂为俗不可耐。森森挖掘了所有现代流派现代作品,但写出来的只是那些流派的翻版。他一直在探索,这种探索不断折磨他。有没有一种真正属于他自己的音响?他自己的追求在哪儿?他自己的力度在哪儿?他在寻找音乐的上帝。他比孟野更重视力度,孟野比他更深陷于一种原始的悲哀中。
戴齐把自己关在琴房,他想酝酿一个充满他内心渴望的作品,但始终写了上句没了下句。这时,小个子要出国了,走前他反复擦功能圈,拼命打扫宿舍和马力的床铺。
作曲系参加比赛的作品在礼堂举行公演,由专家鉴定,决定送谁的作品出国。音乐会正常进行,有的作品充满激情但思绪混乱,有的作品逻辑严谨但平淡无味。董客的几种风格的作品引起大家注意,森森的五重奏给人带来远古的质朴与神秘感,好像一道道质朴粗犷的旋律在重峦叠障中穿行、扭动、膨胀。作品演奏完,所有的人都不想说话,只想抓住什么揍一顿。孟野的大提琴协奏曲质朴得无与伦比,哀伤得如泣如诉,好像大地在毁灭中挣扎,万物唱着古老的曲调。把刚才人们听森森作品引起的激动全扭成了一种歪七扭八的痛苦。
演奏会大大震动了贾教授。他认为森森和孟野,纯粹是蹂躏音乐,是音乐世界的大破坏者。评选委员会因为贾教授“法西斯音乐”说法,撒消了孟野的作品,保留了森森的作品,
又一个夏季来临,作曲系这班学生的毕业典礼快开始了。森森的作品在国际比赛中获奖。布告一贴出,作曲系全体师生都跳了起来,李鸣也从被窝里爬了起来。现在,李鸣急于想去的就是教室,他想在典礼前去摘下那个功能圈。他蹬上讲台桌,伸手去取那镜框。突然小个子的话在他耳边响起来:“不,我带不走。”李鸣的手又缩了回来。毕业典礼开始时,森森还在琴房。他想起孟野,想起李鸣,想起“懵懂”……所有人在他面前掠过。在《莫札特朱庇特C大调交响乐》中,他打开窗户,看向清净如玉的天空,他哭了。
(据《人民文学》,1985年第3期,有删改)
【注】T-S-D:在音乐的和声领域,有一种二百多年间一直占统治地位的和声体系——功能和声体系。主功能和声以主和弦为代表、其有稳定作用,共主和弦用T标记,下属功能和属功能分别以下属和弦和属和弦为代表,都具有不稳定性,分别以S、D标识。这种和声进行的功能序列用图式来表述便是“功能圈”。作为一种科学的、历史的存在,功能和声体系曾一度为世界上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流派和风格的作曲家们共同尊奉、一致格守,以致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创作模式、大致相同的作曲技法。但由于它过于封闭、严密,局限性大,难以发展,又几乎成了某种桎梏。
2.小说中写到“大课堂的黑板上贴了个大大的功能圈:T-S-D。”试结合文本谈谈这个功能圈的含义及其作用。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古渡风雨情
冷江
三爷的脾气,这两年越来越古怪,这里面一定有什么秘密藏着!这个秘密,可能只有儿子金文俊和三爷自己明白。
在黄河南岸,在南村,提起金家,谁敢不竖起大拇指!那可是祖祖辈辈个挑个在风波雨浪里摔打出来的高手,代代相传干的都是渡人济民的善事。
抗日战争时期,为了响应八路军兵站的倡议,金家在南村发起组建了第一个农民运粮队,从起初金家人自己的一两只船和一两匹马,发展到后来三十多户、十几匹马、二十多条船,冒着枪林弹雨,劈波斩浪,开创了南村人至今引以为豪的一段大河传奇。
战后,光秃秃的山梁、被炮火蹂躏过后数不清的坑坑洼洼,让南村人的心一下子凉了!可就在这当口,还是他们金家人站了出来!当年的金爷,也就是三爷的父亲,二话不说,领着全家妻儿老小,扛上铁锹和锄头就奔向了村后的那一片大荒坡。三爷那时也就五六岁吧,走起路来一摇三晃,破布鞋踢飞了,嫩脚板磨出了血泡,但只要金爷不发话,那是咬着牙、含着泪也要坚持上坡去!不出几年,南村绿树成行,瓜果飘香。
境况好了,南村人开始在渡口附近打起主意。很多人开起了旅社、小吃部、修车铺,奔着那两岸的人流车流做起了生意。可是他们金家就是那么轴性,依旧雷打不动地干着摆渡的活计。金爷干不动了,儿子三爷接了班,早出晚归,风雨无阻,就围着那几条破船跟黄河较劲。有精明的人看不过去,就点拨三爷,说:“你干嘛不去置艘快艇,用汽车发动机做动力,分分钟两岸一个来回,既轻松,又能多赚钱!”
三爷瞪了那人一眼:“就你能!”
回家来,正念初中的儿子文俊问他爹:“爹,人家说的没错呀,咱是不是观念落伍了?”三爷把酒杯往桌上重重一扣,沉着腔调说:“我可告诉你,汽艇是快,效率高,但靠的是燃油,你能忍心看着咱黄河水混了泥沙还要沾染油污吗?祖祖辈辈靠河吃河,咱能这么祸害吗?这有违祖训,懂吗?咱金家从不干利己不利人的事!我再问你,咱这渡口叫啥名号?”
文俊怯怯地瞧了他爹一眼,瓮声瓮气地说:“叫利津吗?”
“你还知道叫利津!我告诉你,它还有个名号,叫济民!”
文俊高中毕业,填报大学志愿,本来想报财经学院,学个经济管理或财会啥的,以后也好到城里大企业谋个好工作。不料三爷坚决反对,硬是让填了航运学院,说是祖宗的活计不能埋没。
四年大学毕业,文俊被分配到黄河航运局,航运与摆渡也算是一脉相承。可三爷还不满意,三番五次去他们单位反映,硬是把文俊从机关给调到了南村水文站。三爷是有私心的。眼看着自己年岁越来越大,总不能让这黄河千年古渡,在自己手上给断了!
就为这事,文俊始终没拧过弯来,父子俩暗里较着劲呢。这不,都多少日子了,文俊还憋着,不和他说话。文俊心里也有着年轻人自己的想法,何况他还读了四年航运学校。其实他早就知道国家要在这黄河湾里建一个水电站,真等修成那一天,别说这小小渡口,就是整个南村,也将葬身水底!因此,自己未来的事业不可能只是延续家族那点传承。但水电站这种事,他能跟父亲说吗?他一大把年纪了,就靠这点念想活着呢,如果这点念想都没了,那还不要了他的命!
可是三爷的骨血里流淌着南村金家人一直以来的坚决和执念,他可不是那种随随便便就改主意的人。他明里跟儿子较着劲,暗里却上了几趟省城,他是找人求证呢。
这不,他让女人打电话叫儿子回来一趟。晚上,女人炒了几个硬菜,三爷拿出藏了多年的酒,亲自给儿子倒了一杯,又给自己倒了一杯。他让文俊端了杯,才说:“小子,你心里想啥,我都明白,或许你也是对的。我也想通了,规矩是人定的,可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咱家的规矩总得服从国家未来这个大局不是?”
第二天,文俊乐呵呵地回单位上班了。三爷背上他那几十年不变的军绿色水壶依旧去渡口,道上遇见村里人,他还是那几十年不变的一副做派!其实他心里揣着的那个秘密,答案早已经写在脸上!
就在他前方不远处,黄河水正日夜奔腾着向东流去。
(选自《金山》,有删改)
3.请简要分析小说最后一句的含义和作用。
答案
1.①玻璃城市高贵、陌生、美丽,是美好城市生活的象征,是城市建设者的劳动成果,以“玻璃城市”为题,赞美了城市建设者。②玻璃城市的美丽光鲜与城市建设者的艰辛、劳苦形成鲜明的对比,强化了小说的主题与情感表达。③“玻璃城市”是赵欣对城市的感受与评价,正是在这座城市的经历让他认识到父辈工作的劳苦与艰辛,获得精神成长,以“玻璃城市”为题体现了人物的成长。
2.①含义:相对稳定的创作模式、大致相同的作曲技法;象征着一切陈旧观念,一成不变的模式,是大学生们痛苦的象征。
②作用:暗示了大学生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表现的不知所措的情绪;营造了一种神秘氛围,增加了小说的荒诞性成分。
3.①该句简洁地写出了黄河日夜奔流、永不停歇的气势,一方面移情于景,暗合了三爷想通了建水电站的意义后心情的舒畅,另一方面象征国家的蓬勃发展与未来的光明。
②这种以景结情的结尾既丰富了三爷的人物形象,又深化了小说主旨,给人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