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反思
作者: 陈灵敏 地址:浙江省三门县城关中学 cgclm@smedu.org ( mailto:cgclm@smedu.org )
日月如梭,光阴似箭。我在教学工作岗位上已有两年的时间了,回顾这两年来我的数学教学工作,有得有失,反思颇多。因为当今社会是信息时代,学生平时在生活中得到信息是既大又快,而初中年龄段的学生的特点,求知欲望较强,特别是对新鲜事物接受快,但不喜欢抽象的乏味的东西,所以现代教学内容要丰富多彩,教学手段要五花八门,教学过程要灵活多变,不能死搬硬套的按照教学设计来。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只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而是一个优秀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调动好每一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地参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努力地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下面我就轴对称这节课简单的谈谈我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追求美、崇尚美是人之天性。 整堂课以欣赏美为线索展开教学,本课就创设了这样一个情景动画:“碧草青青花盛开,彩蝶双双久徘徊”,在优美的音乐渲染中,两个北京小朋友介绍沿途参观的很多著名景物(这些景物都是轴对称的),带领我们的学生一起畅游了一番。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开始观察优美的画面,仿佛身临其境,领略了对称物体的美。从学生熟知的生活情境出发,让学生初步感知对称的事物。这种赢造宽松愉悦、开放式的环境,学生纷纷自觉投入到学习活动中,观察这些实物的特点,从而引出对称,通过操作实践发现其共同特征,导入教学新授,达到串连教材的效果。让学生在这种欣赏美的教学情景中快乐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开拓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引导学生感受美、鉴赏美、领悟美,达到情境交融的教学效果。(点评:以学生身边的事物为媒介,使教材内容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认识生活中轴对称性质的事物,使学生进一步深入地认识几何平面图形的本质特征。)?
二、实践操作、激活思维
本课为了让学生充分体验到轴对称图形的这一特征,安排了折一折,剪一剪,画一画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在新授教学时并没有采用传统的灌输手段,而是把学生看作是课堂的主角,让学生通过观察平面图形的特征,大胆地加以猜测,说出这些图形都是对称的,并通过小组动手操作来验证它们为什么是对称的,采用对折的方法来折一折,让每位学生都参与活动,从只重视知识的教学转变为注重学生活动的课堂生活,给学生多一点思维的空间和活动的余地;在对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的特点,通过操作发现图形的两边是完全相同的,这时教师就引入“完全重合”,让学生反复地操作体会,再配合课件的动画演示,初步感知什么是“完全重合”;然后教师在学生动手操作、形成初步感知的基础上配合课件动态出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让学生了解这些图形的基本特征,形成感性的认识。
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始终以学生动手操作实践为主导,在巩固练习中也安排了一些学生操作的活动,为辨别是否轴对称图形奠定了基础。在最后的制作轴对称图形时完全放手让学生去操作,活动的设计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点评:实践操作是学习数学的根本,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活动为主线,教师的角色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使学生在“经历,体验,探索”过程中体验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一节课下来,老师说课的时间总共不超过15分钟,剩下的时间都是学生的了,学生说的多了,动手操作多了,参与面广了,能很好地发挥学生的动手和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小组合作、发挥特效
每个学生在活动中的经验与收获不尽相同,为了使学生个体的、群体的活动促进学生的整体的发展,教学中常发挥合作交流的功能,采用集体讨论和交流的形式,将个人的经验或成果展示出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众多有差异的学生的不足。在本课中,有很多活动都是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如:怎样剪一个轴对称图形,然后评一评小组成员中制作的轴对称图形,总结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在动手操作时也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这样尽可能地将每个人的收获变成学生集体的共同精神财富。(点评:小组合作是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本堂课采用的小组合作较多,学生在活动中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四、课外延伸、丰富情感
本堂课的结尾让学生欣赏三门有名的对称物体,如:剪纸、石窗、海游大桥、入城口标志等等。(点评:鲜活的物体让学生再次感受到对称物体之美。)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导入虽很贴近学生生活,体现欣赏美,也很自然,但总觉有些平淡,深度不够。在判断学过的几何平面图形是否轴对称图形,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点这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在汇报时处理得过急没有注意到个别差异。
教材分析:本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结合实例,通过观察、操作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并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点,为今后利用轴对称方法进行变换或设计图案打好基础。教材第一道例题首先出示了一组实物图片,要求学生观察并说说它们的共同特征,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再找出一些具有对称特征的物体,在小组里交流。教材这样安排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接下来,教材把上面的实物图形进一步抽象为平面图形,引导学生通过对折发现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并描述轴对称图形的概念。第二道例题则让学生利用已有的对轴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用不同材料、不同方法“做出”轴对称图形。以活动来帮助学生进一步积累感性认识,丰富对轴对称图形的体验,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想想做做”安排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训练帮助学生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
总之,整个教学环节中让学生在主体积极参与、操作、实践、交流、动手、动脑的探究性学习中建立概念、理解概念和应用概念,培养了学生的自我创新能力。我相信:我们老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平时多注意一些方法,多收集一些学生喜欢的趣题、益智题以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他们由让我学变为我要学,让课堂焕发师生生命的活力。当然,我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不懂的方面实在太多,因此在以后的教学当中,还要多听听经验丰富的教师的课,多向他们虚心讨教,使自己迅速的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