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效提优•2023华师大版八下科学期末模拟测试卷(含解析、答题卷)(适用宁波)

文档属性

名称 全效提优•2023华师大版八下科学期末模拟测试卷(含解析、答题卷)(适用宁波)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华东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4-13 16:29:54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全效提优 2023华师大版八下科学期末模拟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20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 )
A. 在声源和居民区之间植树造林 B. 做一个外罩将声源罩住
C. 在耳朵中塞一团棉花 D. 在枪管上装一消声器
2、关于我国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气候复杂多样 ②夏季南北气温差异很大
③季风气候显著 ④降水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3、下列叙述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
A. 伽利略用自制的光学显微镜发现了细胞 B. 奥斯特探究了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C. 牛顿总结出了惯性定律 D. 帕斯卡用实验的方法测出了大气压的数值
4、某同学探究植物的根对水的反应的实验装置及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分析最合理的是(  )
A. 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幼苗生长是否需要水
B. 实验结果应观察并记录幼苗根的总数量
C. 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变量是幼苗左右两侧土壤含水量不同
D. 实验证明了根的生长具有向肥性
(第4题图) (第5题图)
5、有甲、乙、丙三个泡沫塑料小球,甲带正电。先用甲靠近乙,发现乙被吸引;再用乙靠近丙,发现丙被排斥(如图)。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乙带正电,丙带正电 B. 乙带负电,丙带负电
C. 乙带负电,丙带正电 D. 乙带正电,丙带负电
6、看电影是良好的休闲方式,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刚进电影院时,感觉伸手不见五指的原因是瞳孔较大
B. 黑暗中不小心碰到其他物体迅速收腿是非条件反射
C. 光线进入眼睛的次序是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
D. 电影情节使人感动得流泪,这是与语言文字有关的条件反射
7、小明将凸透镜紧靠如图甲所示的一幅卡通图片,然后将凸透镜逐渐远离图片的过程中,通过凸透镜观察到如图乙所示四个不同的像,则四个像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A.③②④① B.③②①④ C.②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第7题图) (第8题图)
8、如图,电磁铁左侧的C是条形磁铁,右侧的D是软铁棒,A、B是电源的两极。下列正确的是( )
A. 若A为电源正极,则C被排斥,D被吸引 B. 若A为电源正极,则C,D都被吸引
C. 若B为电源正极,则C被吸引,D被排斥 D. 若B为电源正极,则C,D都被排斥
9、如图所示,是电学中常见的电路图,在A、B两点间分别接入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元件并进行以下对应实验,对滑动变阻器在此实验中的作用描述正确的是( )
①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调节电阻两端电压成倍数变化
②用“伏安法”测电阻时——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电压,测量对应电流
③研究影响电阻大小因素时——更换不同电阻丝,保持电流不变,测量对应电压值
④研究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线圈匝数关系时——更换匝数不同电磁铁,保持电流不变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第9题图) (第10题图)
10、如图所示,一块平面镜直立在水平地面上,小华沿与镜面平行的直线从A走到D,从平面镜底边两端点向AD直线所作垂线的交点分别为B、C,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华只有行走到BC段才能从平面镜中观察到自己的像
B. 小华在AB段或CD段行走时,平面镜中无法形成自己的像
C. 小华在镜中所成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先变小后变大
D. 此过程中,小华相对于自己的像位置是变化的
11、2030年前我国将实现宇航员登月计划,在月球上漫步的宇航员须借助无线电通讯设备才能进行交谈,其原因是(   )
A.月球上真空不能传声 B.月球上只能传递超声波
C.月球上声音传播速度快 D.月球上宇航员的声带无法振动发声
12、对自然界存在的生命现象及相应的原因分析不合理的是(   )
选项 生命现象 原因分析
A 人的体温恒定 产热和散热达到平衡
B 睡梦中拍打蚊子 神经调节
C 饭后血糖含量略有上升 胰岛素分泌不足
D 向光性 生长素在背光一侧分布多
13、与一般吉他以箱体的振动发声不同,电吉他靠拾音器发声.如图所示,拾音器由小磁体及绕在其上的线圈组成.磁体产生的磁场使钢质琴弦磁化而产生磁性,即琴弦也产生自己的磁场。当某根琴弦被拨动而相对线圈振动时,线圈中就会产生相应的电流,并最终还原为声音信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换用尼龙材质的琴弦,电吉他仍能正常工作
B. 若小磁体失去磁性,电吉他仍能正常工作
C. 琴弦振动的过程中,线圈中电流的方向不会发生变化
D. 拾音器的作用是利用电磁感应把琴弦的振动转化成电信号
(第13题图) (第14题图)
14、如图当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在图示位置时,小灯泡正常发光,电流表、电压表有示数。若突然发现电压表的示数变大了,则发生的情况是( )
A. 一定是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 B. 一定是滑动变阻器发生了断路
C. 可能是灯泡发生了断路 D. 可能是灯泡发生了短路
15、在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实物图中,闭合所有开关,各元件均能正常工作。现将一根导线换到两电路中的不同位置,会有不同的现象发生。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在甲图中,断开S,将导线接到开关的两端,则L1、L2都发光
B.在甲图中,闭合S,将导线接到L1两端,则L1不发光,L2发光
C.在乙图中,闭合S1、S2,将导线接到电动机两端,则电动机不工作,灯泡发光
D.在乙图中,闭合S1,断开S2,将导线接到灯泡两端,电动机和灯泡都不工作
16、在甲、乙两个精密电子仪器中,为了便于调节电路中的电流,其调节部分都使用了R1、R2两个滑动变阻器,如图所示,其中R1的总电阻是200Ω,R2的总电阻是5000Ω,开始时两滑动变阻器都处于最大阻值位置。下面的几种调节中,能既快又准确地使电流表指针指到要求位置的是(  )
A.甲仪器先调节R1,再调节R2,乙仪器先调节R2,再调节R1
B.甲仪器先调节R2,再调节R1,乙仪器先调节R1,再调节R2
C.甲、乙两仪器都是先调节R2,再调节R1
D.甲、乙两仪器都是先调节R1,再调节R2
17、如图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电压表V1的示数是7V,电压表V2的示数为9V,若L3两端的电压是L1两端电压的两倍,则电源的电压是( )
A. 9V B. 10V C. 11V D. 12 V
(第17题图) (第18题图)
18、小科在实验中考前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意外发现了除光屏上的像a外,还看到2个清晰缩小的像,如图像b、像c,他拿掉光屏,像b、像c仍存在,则像b、像c的成像原因是( )
A. b、c都是光的折射 B. b是光的折射;c是光的反射
C. b、c都是光的反射 D. b是光的反射;c是光的折射
19、如图甲所示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从a端滑到b端的过程中,电流表和电压表示数变化的规律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滑片向左移动时,电压表示数变大 B. 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60Ω
C. 电源电压为5V,R0的阻值为10Ω D. 滑片移动过程中,两电表变化量的比值不变
20、为了减少碳排放,国家大力推行电动汽车。电动汽车的速度由流经电动机的电流大小控制,当驾驶员向下踩“油门”踏板时,改变接入电路的变阻器阻值,车速变大。下列是该电动汽车的模拟电路,其中符合要求的是( )
二、填空题(共7题,每空2分,共38分)
21、如图,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蜡烛、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应用这一原理可制成 ; 同时将光屏 (填“远离”或“靠近”)透镜,才能在光屏上再次成一个清晰的像。
22、如图是宁波某地6月27日天气预报图。
(1)图示此日的最高气温为30℃,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 时左右。
(2)天气预报中最基本的气候要素是 。
(3)此日宁波地区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
(第22题图) (第23题图)
23、我国的磁悬浮列车和高铁技术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1)5月23日,时速可达600公里的高速磁悬浮列车试验样车在青岛下线,工作原理如图所示,该列
车运行时依据磁极间相互作用的原理是 。
(2)高铁采用了“再生制动”技术,即车到站前关闭电源,此时电机线圈随车轮在磁场中转动,车轮带动
发电机发电,利用 的原理将车辆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24、如图是缩手反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冬天烤火时,不小心手碰到烤火灶滚烫的排气铁管后会立刻缩回,这一过程中神经冲动传导途径是 (用图中标号和箭头表示);
(2)如图中⑤受损,则该人 (填“能”或“不能”)产生“烫”的感觉;
(3)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 的调节和影响。
(第24题图) (第25题图)
25、白尾黄鼠是沙漠地区的一种哺乳动物,它在高温环境下体温的昼夜变化如图所示。
(1)该动物在6时至9时产热量_____________(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散热量;
(2)该动物是通过___________(选填“大脑”、“小脑”或“脑干”)中的体温调节中枢来调节体温的。
2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八年级的小明同学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观察小红的眼睛,看到小红的眼睛如图A的情形,物距应该满足的条件是 ,要看到如图B的情形,物距应该满足的条件是 。
(第26题图) (第27题图)
27、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小灯泡两端电压与通过的电流关系如图乙所示,闭合开关,小灯泡发光,变阻器滑片从如图所示位置往右滑一段距离的过程中,小灯泡的电阻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这过程中变阻器连入电路阻值的变化量大小为△R1,小灯泡阻值的变化量大小为△R2,则这两个量的大小关系是:△R1 △R2(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
28、如图甲所示,是汽车油量表(实际是电流表)的原理示意图。小华家的汽车油量表失灵了,她打开检查,发现是电阻R'烧坏了,但不知它的大小,再看变阻器R的铭牌,上面标有“50Ω 1A”的字样。为了确定被烧坏的电阻R',她拆下车上的油量表,另外找来电源、滑动变阻器R1、定值电阻R2=5Ω、电压表和开关等器材,组成如图乙所示的电路进行实验,得到如下表所示的数据,油箱内无油时,P在b端;油箱装满时,P在a端,则:
电压表示数/V 0.5 1 1.5 2 2.5 3
油量表示数/L 0 10 20 30 45 60
(1)当油量减少时,R接入电路的电阻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2)如图甲中被烧坏的电阻R'的阻值的大小为 。
三、探究题(共3题,每空2分,共20分)
29、科学研究发现:植物之所以能够显示出向光性是因为:“在单侧光线的照射下,生长素在背光一侧比向光一侧分布多,从而使背光侧生长加快,弯向光源”。造成背光侧生长素分布多的原因是:“生长素的横向运输”。 为探究“生长素的横向运输”是发生在尖端(甲图 A 区)、还是尖端以下的一段(甲图 B 区)、还是两者都可发生。某研究小组进行了以下实验,请补充实验步骤、预测结果并得出结论。
[材料与用具]:直立生长的燕麦胚芽鞘若干、不透水的云母片若干、台灯、一侧开孔的不透光纸盒。
[实验步骤]:①将生长状况相同的胚芽鞘分成数量相等的四组,标号甲、乙、丙、丁。
②甲组只在胚芽鞘的 A区插入云母片,乙组只在B区插入云母片,丙组________,丁组不作处理。
③四组都置于不透光纸盒中,给单侧光照,适宜条件下培养,如乙图所示。
[结果预测及结论]:
①若甲、丙组直立生长,乙、丁组向光弯曲生长,则说明“生长素横向运输”的部位是________(选填“尖
端”或“尖端以下的一段”)。
②若 ,则说明“生长素横向运输”的部位是尖端以下的一段。
③若丙组直立生长,甲、乙、丁三组都向光弯曲生长,则说明“生长素横向运输”的部位是尖端和尖端以
下的一段。
(第29题图) (第30题图)
30、如图 1 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实验步骤如下:把一支点燃的蜡烛 A放在玻璃板前面,再拿一只完全相同的蜡烛 B 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跟蜡烛 A的像完全重合,此时在白纸上记下蜡烛 A 和蜡烛 B 的位置;移动点燃的蜡烛,多做几次实验。
(1)本实验同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
(2)实验中若移开蜡烛 B,将光屏放在像的位置,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光屏,看不到蜡烛 A 的像,说明平面镜成像性质是 ;
(3)如图 2 所示,玻璃板原来沿直线 BC 竖直放置,若实验中将玻璃板沿顺时针方向转过一定角度θ(θ<90 )后,蜡烛 A 成的像移动到点 A1处,已知图中方格均为边长相等的正方形,则θ= 。
31、某实验小组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中,按如图甲正确连接电路,电源电压为 6 伏,逐次将不同阻值的电阻 R 接在 a、b 间。且每次闭合开关前,都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阻值最大瑞。实验步骤如下:①接入 5Ω电阻,闭合开关,记录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②移动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为 U0 时,记录电流表示数;③分别接入 10Ω、15Ω电阻,闭合开关,重复步骤②;④当接入电阻 R 为 Rx 时,闭合开关,电压表示数大于 U0,记录电流表示教;⑤将步骤②、③、④中测得的 4 组数据,按描点法绘制出如图丙所示曲线。
(1)步骤①中,电流表示数为_____安。
(2)在描点法绘制曲线时,D1、D2、D3、D4 这四个点中, 点不应连入曲线,并说明理由:

(3)仍使用原有器材,要让 5Ω,10Ω,15Ω及 Rx 四个电阻,都能为实验所用,应控制 a、b 之间的
电压至少为_____伏。
四、解答题((第32题9分,第33题6分,第34题各7分,共22分)
32、某科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甲状腺激素对蝌蚪发育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请分析回答:
(1)步骤C设计的是对照实验,其中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是 ;
(2)甲、乙两缸中蝌蚪数量“不能少于10只”,目的是为了 ;
(3)通过实验,科学兴趣小组发现:甲缸蝌蚪发育成幼蛙所需的时间比乙缸短。根据此结果可得出结论: 。
33、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后,滑片由b端向a端移动过程中,电压表示数U与电流表示数I的关系如图乙所示,通过分析求:
(1)电源电压;
(2)电阻R阻值;
(3)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
34、如图甲所示,是一种电加热恒温箱的简化工作原理电路图。工作电路由电压U0=220 V的电源和阻值为R0=88 Ω的电热丝组成。控制电路是由电压U1=7.5 V的电源、开关、电磁继电器(线圈电阻不计)、电阻箱R1(可取值范围为0~120 Ω)和热敏电阻Rt组成的,热敏电阻Rt的阻值随温度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当控制电路的电流达到50 mA时,衔铁才吸合,从而切断右边工作电路,停止加热。
(1)由乙图可知热敏电阻Rt的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2)如果恒温箱的温度设定为60 ℃,则电阻箱R1应取多大阻值?
(3)该恒温箱可设定的最高温度是多少?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全效提优 2023华师大版八下科学期末模拟测试 答题卷
一、选择题(共20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二、填空题(共7题,每空2分,共38分)
21、 ; ;
22、 (1) ;(2) ;(3) ;
23、(1) ;(2) ;
24、(1) ;
(2) ;(3) ;
25、 ; ;
26、 ; ;
27、 ; ;
28、(1) ;(2) 。
三、探究题(共3题,每空2分,共20分)
29、 [实验步骤] ;
[预测及结论]① ;
② ;
30、 (1) ;
(2) ;(3) ;
31、(1) ;
(2) ; ;
(3) ;
四、解答题((第32题9分,第33题6分,第34题7分,共22分)
32、(1) ;(2) ;
(3) ;
33、 (1)解:
(2)解:
(3)解:
34、 (1) ;
(2)解: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全效提优 2023华师大版八下科学期末模拟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20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 )
A. 在声源和居民区之间植树造林 B. 做一个外罩将声源罩住
C. 在耳朵中塞一团棉花 D. 在枪管上装一消声器
[解析] A.在声源和居民区之间植树造林,可以在声音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B. 做一个外罩将声源罩住,属于在噪声源处减弱噪声;C. 在耳朵中塞一团棉花,属于在人耳处减弱噪声;D. 在枪管上装一消声器,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答案]A
2、关于我国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气候复杂多样 ②夏季南北气温差异很大
③季风气候显著 ④降水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解析] 我国地域辽阔,地跨众多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加上我国地形复杂,地势高低悬殊,更增加了我国气候的复杂多样性;我国夏季南北普遍高温,温差不大;我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南部,东临太平洋,受海陆因素的影响,季风气候显著;我国降水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故选项C符合题意。
[答案] C
3、下列叙述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
A. 伽利略用自制的光学显微镜发现了细胞 B. 奥斯特探究了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C. 牛顿总结出了惯性定律 D. 帕斯卡用实验的方法测出了大气压的数值
[解析] A、胡克用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细胞,A不符合题意; B、最先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并得出三者之间关系的科学家是欧姆,B不符合题意; C、英国科学家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了惯性定律,这条定律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C符合题意; D、最早用实验的方法测出大气压强数值的科学家是托里拆利,D不符合题意。
[答案] C
4、某同学探究植物的根对水的反应的实验装置及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分析最合理的是(  )
A. 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幼苗生长是否需要水
B. 实验结果应观察并记录幼苗根的总数量
C. 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变量是幼苗左右两侧土壤含水量不同
D. 实验证明了根的生长具有向肥性
[解析] A、只有一株幼苗,没有对照,不能探究生长是否需要水,A错误;B、植物的根生长在土壤中,没法观察幼苗根的数量,B错误;C、D幼苗的左边是干土,右边是湿土,变量就是水的含量不同,根表现出的是向水性,C正确;肥料情况不明,不能证明根的生长具有向肥性,D错误。
[答案] B
5、有甲、乙、丙三个泡沫塑料小球,甲带正电。先用甲靠近乙,发现乙被吸引;再用乙靠近丙,发现丙被排斥(如图)。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乙带正电,丙带正电 B. 乙带负电,丙带负电
C. 乙带负电,丙带正电 D. 乙带正电,丙带负电
[解析] 由图可知,甲乙相互吸引,则已知甲带正电时,可判断出乙带负电或不带电;而乙与丙相互排斥,说明乙与丙带同种电荷;所以乙肯定是带负电的,丙也带负电;B符合题意。
[答案] B
6、看电影是良好的休闲方式,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刚进电影院时,感觉伸手不见五指的原因是瞳孔较大
B. 黑暗中不小心碰到其他物体迅速收腿是非条件反射
C. 光线进入眼睛的次序是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
D. 电影情节使人感动得流泪,这是与语言文字有关的条件反射
[解析] A、瞳孔的大小可以调节,能够控制进入眼球内的光线.光线强,瞳孔变小;光线弱,瞳孔变大.刚进电影院时眼前一片黑,什么都看不到,片刻后才逐渐看见周围物体,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眼球的瞳孔变大的缘故.A正确;B、黑暗中不小心碰到其他物体迅速收腿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是人生来就有的非条件反射,B错误;C、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象,物象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视觉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C正确;D、被电影情节感动的流泪,都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条件反射,D正确。
[答案] B
7、小明将凸透镜紧靠如图甲所示的一幅卡通图片,然后将凸透镜逐渐远离图片的过程中,通过凸透镜观察到如图乙所示四个不同的像,则四个像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A.③②④① B.③②①④ C.②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小明将凸透镜紧靠书上的一幅卡通图片,说明物距小于一倍焦距,凸透镜成的虚像是放大的,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像越接近物体的大小,也就是成的虚像越小,故先看到②,当在一倍焦距远离凸透镜的过程中,看到的像逐渐变大,当大于一倍焦距时,成倒立的像,即看到的为①,继续远离大于2倍焦距时,看到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即为③,成实像时,物距越远,像越小。因此最后看到的是④,故四个像的顺序为②①③④。
[答案] C
8、如图所示,电磁铁左侧的C是条形磁铁,右侧的D是软铁棒,A、B是电源的两极。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 若A为电源正极,则C被排斥,D被吸引 B. 若A为电源正极,则C,D都被吸引
C. 若B为电源正极,则C被吸引,D被排斥 D. 若B为电源正极,则C,D都被排斥
[解析] 若A为电源正极,那么线圈上电流方向向上;右手握住螺线管,弯曲的四指指尖向上,此时大拇指指向左端,则左端为N极,右端为S极。根据“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可知,C被吸引。磁铁吸引铁磁性物质,则D也被吸引,故A错误,B正确;若B为电源正极,那么线圈上电流方向向下;右手握住螺线管,弯曲的四指指尖向下,此时大拇指指向右端,则右端为N极,左端为S极。根据“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可知,C被排斥。磁铁吸引铁磁性物质,则D也被吸引,故C、D错误。
[答案] B
9、如图所示,是电学中常见的电路图,在A、B两点间分别接入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元件并进行以下对应实验,对滑动变阻器在此实验中的作用描述正确的是( )
①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调节电阻两端电压成倍数变化
②用“伏安法”测电阻时——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电压,测量对应电流
③研究影响电阻大小因素时——更换不同电阻丝,保持电流不变,测量对应电压值
④研究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线圈匝数关系时——更换匝数不同电磁铁,保持电流不变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解析] ①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调节电阻两端电压保持不变,故①错误; ②用“伏安法”测电阻时——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电压,测量对应电流,故②正确; ③研究影响电阻大小因素时——更换不同电阻丝,保持电阻丝两端电压不变,记下电流表的示数,故③错误; ④研究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线圈匝数关系时——更换匝数不同电磁铁,保持电流不变,故④正确。 那么描述正确的是②④。
[答案] D
10、如图所示,一块平面镜直立在水平地面上,小华沿与镜面平行的直线从A走到D,从平面镜底边两端点向AD直线所作垂线的交点分别为B、C,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华只有行走到BC段才能从平面镜中观察到自己的像
B. 小华在AB段或CD段行走时,平面镜中无法形成自己的像
C. 小华在镜中所成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先变小后变大
D. 此过程中,小华相对于自己的像位置是变化的
[解析] A.小华要想通过平面镜看到自己的像,那么他和像的连线必须与镜面有交点才行。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它的像与它的连线始终与平面镜垂直,只有在BC段时,这条连线与镜面才有交点,故A正确; B.小华在AB段或CD段行走时,它发出的光线都会在镜面上发生反射,因此平面镜中都会成像,故B错误; C.小华到镜面的距离保持不变,根据“物像等距”可知,他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不变,故C错误; D.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可知,小华和像的连线始终与平面镜垂直,且二者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因此小华相对自己像的位置保持不变,故D错误。
[答案] A
11、2030年前我国将实现宇航员登月计划,在月球上漫步的宇航员须借助无线电通讯设备才能进行交谈,其原因是(   )
A.月球上真空不能传声 B.月球上只能传递超声波
C.月球上声音传播速度快 D.月球上宇航员的声带无法振动发声
[解析]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月球上没有空气,故声音不能在月球上直接传播,只能借助无线电通讯设备才能进行交谈,所以只有A符合题意。
[答案] A
12、对自然界存在的生命现象及相应的原因分析不合理的是(   )
选项 生命现象 原因分析
A 人的体温恒定 产热和散热达到平衡
B 睡梦中拍打蚊子 神经调节
C 饭后血糖含量略有上升 胰岛素分泌不足
D 向光性 生长素在背光一侧分布多
[解析] A人体的产热和散热达到平衡,体温相对恒定,A正确;B睡梦中拍打蚊子是以外界刺激的一种反应,是一种神经调节,B正确;C饭后血糖升高是人体小肠吸收了葡萄糖,因为不是胰岛素分泌不足,C不正确;D单侧光照射下,使生长素在背光一侧分布较多,背光侧细胞生长更快些,所以出现植物弯向光源一侧生长,D正确。
[答案] C
13、与一般吉他以箱体的振动发声不同,电吉他靠拾音器发声.如图所示,拾音器由小磁体及绕在其上的线圈组成.磁体产生的磁场使钢质琴弦磁化而产生磁性,即琴弦也产生自己的磁场。当某根琴弦被拨动而相对线圈振动时,线圈中就会产生相应的电流,并最终还原为声音信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换用尼龙材质的琴弦,电吉他仍能正常工作
B. 若小磁体失去磁性,电吉他仍能正常工作
C. 琴弦振动的过程中,线圈中电流的方向不会发生变化
D. 拾音器的作用是利用电磁感应把琴弦的振动转化成电信号
[解析] A、电吉他不可以使用尼龙线做琴弦.若是尼龙线则不能构成回路,故A错误;B、若失去磁性则无法产生电磁感应,因此吉他不能正常工作,故B错误;C、琴弦振动时,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的大小和方向均是变化的,若是恒定,则声音全是一种调,更何况也不可是恒定电流的.故C错误;D、电吉他是属于磁生电的应用,是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拾音器的作用是利用电磁感应把琴弦的振动转化成电信号,故D正确。
[答案] D
14、如图当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在图示位置时,小灯泡正常发光,电流表、电压表有示数。若突然发现电压表的示数变大了,则发生的情况是( )
A. 一定是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 B. 一定是滑动变阻器发生了断路
C. 可能是灯泡发生了断路 D. 可能是灯泡发生了短路
[解析] 根据图片可知,灯泡与变阻器串联,电压表与变阻器并联测变阻器的电压,电流表测总电流。 ①如果灯泡发生短路,那么灯泡两端的电压为零,根据U总=UL+U变可知,此时变阻器的电压等于电源电压,即变大了; ②如果变阻器发生断路,那么电压表就与电源并联,它的示数等于电源电压,即变大了。 ③在串联电路中,电压与电阻成正比;如果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那么变阻器的阻值增大,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规律可知,电压表的示数增大。
[答案] D
15、在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实物图中,闭合所有开关,各元件均能正常工作。现将一根导线换到两电路中的不同位置,会有不同的现象发生。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在甲图中,断开S,将导线接到开关的两端,则L1、L2都发光
B.在甲图中,闭合S,将导线接到L1两端,则L1不发光,L2发光
C.在乙图中,闭合S1、S2,将导线接到电动机两端,则电动机不工作,灯泡发光
D.在乙图中,闭合S1,断开S2,将导线接到灯泡两端,电动机和灯泡都不工作
[解析] A.在甲图中,若断开S,将导线接到开关的两端,相当于导线代替开关,接通了电路,两灯串联在电路中,则L1、L2都发光,正确;B.在甲图中,两灯串联在电路中,闭合S,将导线接到L1两端,L1被短路,则L1不发光,L2发光,正确;C.在乙图中,闭合S1、S2,灯与电动机并联,将导线接到电动机两端,电源被短路,则电动机和灯都不工作,不正确;D.在乙图中,闭合S1,断开S2,只有灯接入电路中,将导线接到灯泡两端,灯被短路而不发光,电动机和灯泡都不工作。同时电源也被短路,会烧坏电源,D正确,故只有C符合题意。
[答案] C
16、在甲、乙两个精密电子仪器中,为了便于调节电路中的电流,其调节部分都使用了R1、R2两个滑动变阻器,如图所示,其中R1的总电阻是200Ω,R2的总电阻是5000Ω,开始时两滑动变阻器都处于最大阻值位置。下面的几种调节中,能既快又准确地使电流表指针指到要求位置的是(  )
A.甲仪器先调节R1,再调节R2,乙仪器先调节R2,再调节R1
B.甲仪器先调节R2,再调节R1,乙仪器先调节R1,再调节R2
C.甲、乙两仪器都是先调节R2,再调节R1
D.甲、乙两仪器都是先调节R1,再调节R2
[解析] 甲图中:现电阻并联,且R2比R1大很多(R2>R1),线路中电流I=I1+I2=U/R1+U/R2,调节R1时对电流影响大,所以要快速将电路中电流调到要求位置,应先调节小电阻R1,当电流表的指针到达要求位置附近时,再调节R2即可。乙图中:由题意可知,两电阻串联,且R2比R1大很多(R2>R1),线路中电流I=U/(R1+R2);调节R2阻值变化大,对电流影响大,所以要快速将电路中的电流调到要求位置,应先调节大电阻R2,当电流表的指针到达要求位置附近时,此时要调节小电阻R1,因为它对电流的影响较小,能使指针准确地达到要求位置,所以对甲而言应该先调节R2,当电流表的指针到达要求位置附近时,再调节R1。
[答案] A
17、如图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电压表V1的示数是7V,电压表V2的示数为9V,若L3两端的电压是L1两端电压的两倍,则电源的电压是( )
A. 9V B. 10V C. 11V D. 12 V
[解析] 三个灯泡串联, 电压表V2测L2和L3的总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得到:9V=U2+U3 …… ①; 电压表V1测L1和L2的总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得到:7V=U2+U1 …… ②; ①-②得到:2V=U3-U1……③; 因为U3=2U1……④; ③④联立解得:U1=2V; 那么电源电压:U总=U1+U2+U3=U1+(U2+U3)=2V+9V=11V。
[答案] C
18、小科在实验中考前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意外发现了除光屏上的像a外,还看到2个清晰缩小的像,如图像b、像c,他拿掉光屏,像b、像c仍存在,则像b、像c的成像原因是( )
A. b、c都是光的折射 B. b是光的折射;c是光的反射
C. b、c都是光的反射 D. b是光的反射;c是光的折射
[解析] c是通过左侧看凸透镜所成的像,c与a类似,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其原理是光的折射; b相对于物体左右对称,这是因为透镜的表面相当于凸面镜,能在凸透镜的左侧观察到正立、缩小的虚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
[答案] D
19、如图甲所示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从a端滑到b端的过程中,电流表和电压表示数变化的规律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滑片向左移动时,电压表示数变大 B. 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60Ω
C. 电源电压为5V,R0的阻值为10Ω D. 滑片移动过程中,两电表变化量的比值不变
[解析] 根据图甲可知,变阻器R与定值电阻R0串联,电压表测变阻器的电压。 A.滑片向左移动时,变阻器的阻值减小,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规律可知,电压表的示数变小,故A错误;B.根据乙图可知,当变阻器全部接入电路时,总电阻最大,总电流最小为0.1A,此时电压表的示数为5V,那么变阻器的最大阻值R=U/I=5V/0.1A=50Ω, 故B错误;C.根据乙图可知,当变阻器全部接入电路时,总电阻最大,总电流最小为0.1A,根据U总=I总R总得到:U总=0.1A×(R0+50Ω)……①;当变阻器接入电路阻值为零时,总电阻最小,总电流最大为0.6A,根据U总=I总R总得到:U总=0.6A×R0 ②;①②联立解得:U总=6V,R0=10Ω,故C错误;D.在滑片移动过程中,根据U总=U+U0可知,电压表的示数的变化量与U0的变化量相等,即△U0;在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都相等,因此电流表示数的变化量就等于电阻R0电流的变化量△I0; 因为△I0=(U-U )/R0=△U0 /R0 ;所以R0=△U0/△I0; 则两个电表的示数变化量的比值保持不变,故D正确。
[答案] D
20、为了减少碳排放,国家大力推行电动汽车。电动汽车的速度由流经电动机的电流大小控制,当驾驶员向下踩“油门”踏板时,改变接入电路的变阻器阻值,车速变大。下列是该电动汽车的模拟电路,其中符合要求的是( )
[解析] 当驾驶员向下踩油门踏板时,改变接入电路的变阻器阻值,通过电动机的电流入变大,A.变阻器与电动机串联,踏板向下移动,变阻器电阻减小,电流变大;B. 变阻器与电动机串联,踏板向下移动,变阻器电阻增大 ,电流变小;CD. 变阻器与电动机并联,踏板向下移动,变阻器电阻不变,电流不变大。故A符合题意。
[答案] A
二、填空题(共7题,每空2分,共38分)
21、如图,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蜡烛、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应用这一原理可制成 ; 同时将光屏 (填“远离”或“靠近”)透镜,才能在光屏上再次成一个清晰的像。
[解析] 由图可知,物距小于像距的条件下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所以此时在光屏上得到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其应用是投影仪、幻灯机或电影机等;现将蜡烛远离透镜,即物距增大则像距应减小,所以需要将光屏靠近凸透镜,才能在光屏上再次成一个清晰的像。
[答案] 投影仪 靠近
22、如图是宁波某地6月27日天气预报图。
(1)图示此日的最高气温为30℃,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 时左右。
(2)天气预报中最基本的气候要素是 。
(3)此日宁波地区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
[解析] (1)一日中的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2)天气预报中的最基本气候要素是气温和降水;(3)6月22日前后是夏至日,昼最长夜最短,此后的6月27日还是昼长夜短,直到秋分日9月23日前后昼夜几乎等长。
[答案] (1)14(或“下午2”) (2)气温和降水 (3)昼长夜短
23、我国的磁悬浮列车和高铁技术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1)5月23日,时速可达600公里的高速磁悬浮列车试验样车在青岛下线,工作原理如图所示,该列
车运行时依据磁极间相互作用的原理是 。
(2)高铁采用了“再生制动”技术,即车到站前关闭电源,此时电机线圈随车轮在磁场中转动,车轮带动
发电机发电,利用 的原理将车辆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解析] (1)磁悬浮列车也是一种调整列车,它的核心部分是电磁铁,电磁铁是利用电流的磁效应制成的,即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由图知安培定则,线圈通电后上端为S极,与黑道的磁铁的磁极相反,由于异名磁极相互吸引,从而使接触面彼此分离,达到减小摩擦的目的;(2)电机线圈转动时由于切割磁感线而在线圈中产生了感应电流,这种原理称为电磁感应,将列车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答案] (1)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2)电磁感应
24、如图是缩手反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冬天烤火时,不小心手碰到烤火灶滚烫的排气铁管后会立刻缩回,这一过程中神经冲动传导途径是 (用图中标号和箭头表示);
(2)如图中⑤受损,则该人 (填“能”或“不能”)产生“烫”的感觉;
(3)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 的调节和影响。
[解析] (1)冬天烤火时,不小心手碰到烤火灶滚烫的排气铁管后会立刻缩回,这时神经冲动传导的途径是:手上的①感受器→③传入神经→④神经中枢→⑤传出神经→②效应器(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缩手;(2)如图中⑤传出神经遭到损伤,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能通过传入神经传到神经中枢,进而传到大脑皮层引起感觉,但不能通过⑤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所以损伤⑤后,大脑是有感觉,不能发生缩手反射(3)人体之所以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由于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同时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对人体也有调节作用;在人体内,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的作用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人体在神经---体液的调节下,才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因此,人体各项生命活动的调节以神经调节为主,辅以激素调节。
[答案] (1)①→③→④→⑤→② (2)能 (4)神经系统和激素
25、白尾黄鼠是沙漠地区的一种哺乳动物,它在高温环境下体温的昼夜变化如图所示。
(1)该动物在6时至9时产热量_____________(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散热量;
(2)该动物是通过___________(选填“大脑”、“小脑”或“脑干”)中的体温调节中枢来调节体温的。
[解析] (1)由图可知,该动物体温在35℃~40℃内波动,所以该动物属于恒温动物;该动物在6时至9时体温在上升,所以产热量大于散热量;(3)恒温的高等哺乳动物与人相似,都是通过脑干中的体温调节中枢来调节体温的。
[答案] (1)大于 (2)脑干
2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八年级的小明同学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观察小红的眼睛,看到小红的眼睛如图A的情形,物距应该满足的条件是 ,要看到如图B的情形,物距应该满足的条件是 。
[解析] 图A是倒立放大的实像,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而B图是正立放大的虚像,物距应小于一倍焦距。
[答案] 大于10cm且小于20cm ; 小于10cm
27、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小灯泡两端电压与通过的电流关系如图乙所示,闭合开关,小灯泡发光,变阻器滑片从如图所示位置往右滑一段距离的过程中,小灯泡的电阻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这过程中变阻器连入电路阻值的变化量大小为△R1,小灯泡阻值的变化量大小为△R2,则这两个量的大小关系是:△R1 △R2(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
[解析] (1)甲图中,变阻器滑片以左电阻丝连入电路中,当变阻器滑片从如图所示位置往左滑一段距离的过程中,电阻变小,根据分压原理,变阻器分得的电压减小,由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灯的电压增大,由图象知,通过灯的电流增大,根据P=UI,灯的功率增大,灯丝的温度升高,根据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灯丝的电阻变大;(2)设图示位置时电路中的电流为I1(即通过灯的电流),往左滑一段距离后电路中的电流为I2(即通过灯电流),因此时灯的电压增大,通过灯的电流也增大,所以I1<I2,所以U/I2<U/I1(U为电源总电压),根据欧姆定律,即R总2<R总1,滑片向左移动后电路的总电阻小于原来的电路总电阻,又因这个过程中小灯泡阻值增大为△R1,变阻器连入电路阻值减小为△R2,由电阻的串联规律可知:小灯泡阻值增大的值△R1小于变阻器连入电路中减小的值△R2,即△R1<△R2。
[答案] (1)变大 (2)大于
28、如图甲所示,是汽车油量表(实际是电流表)的原理示意图。小华家的汽车油量表失灵了,她打开检查,发现是电阻R'烧坏了,但不知它的大小,再看变阻器R的铭牌,上面标有“50Ω 1A”的字样。为了确定被烧坏的电阻R',她拆下车上的油量表,另外找来电源、滑动变阻器R1、定值电阻R2=5Ω、电压表和开关等器材,组成如图乙所示的电路进行实验,得到如下表所示的数据,油箱内无油时,P在b端;油箱装满时,P在a端,则:
电压表示数/V 0.5 1 1.5 2 2.5 3
油量表示数/L 0 10 20 30 45 60
(1)当油量减少时,R接入电路的电阻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2)如图甲中被烧坏的电阻R'的阻值的大小为 。
[解析] (1)由图甲可知,当油量减少时,浮标下移,指针向b端移动,R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值变大;(2)乙图中,当油量为45L时,查表格中数据可得电压表示数为2.5V ;油量表最大读数为60L,此时查表可知,电压表示数为3V,则通过R2的电流即为通过油量表的电流:I表=I2=U2/R2=3V/5Ω=0.6A;图乙中,油量为0时,电压表示数为0.5V,即电流表的示数为I=I2=U2/R2=0.5V/5Ω=0.1A,U=I小×(R +R滑)=0.1A×(R +50Ω)……①,此时,R若加油过满,则变阻器电阻最小,电流最大为0.6A,此时U=I大×R =0.6A×R ……②,因为电源电压不变,所以①=② 即0.1A×(R +50Ω)=0.6A×R 得R =10Ω。
[答案] (1)变大 (2) 10Ω
三、探究题(共3题,每空2分,共20分)
29、科学研究发现:植物之所以能够显示出向光性是因为:“在单侧光线的照射下,生长素在背光一侧比向光一侧分布多,从而使背光侧生长加快,弯向光源”。造成背光侧生长素分布多的原因是:“生长素的横向运输”。 为探究“生长素的横向运输”是发生在尖端(甲图 A 区)、还是尖端以下的一段(甲图 B 区)、还是两者都可发生。某研究小组进行了以下实验,请补充实验步骤、预测结果并得出结论。
[材料与用具]:直立生长的燕麦胚芽鞘若干、不透水的云母片若干、台灯、一侧开孔的不透光纸盒。
[实验步骤]:①将生长状况相同的胚芽鞘分成数量相等的四组,标号甲、乙、丙、丁。
②甲组只在胚芽鞘的 A区插入云母片,乙组只在B区插入云母片,丙组________,丁组不作处理。
③四组都置于不透光纸盒中,给单侧光照,适宜条件下培养,如乙图所示。
[结果预测及结论]:
①若甲、丙组直立生长,乙、丁组向光弯曲生长,则说明“生长素横向运输”的部位是________(选填“尖
端”或“尖端以下的一段”)。
②若 ,则说明“生长素横向运输”的部位是尖端以下的一段。
③若丙组直立生长,甲、乙、丁三组都向光弯曲生长,则说明“生长素横向运输”的部位是尖端和尖端以
下的一段。
[解析]②由于探究“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胚芽鞘的尖端(如图1A区)还是尖端以下的一段(如图1B区)还是两者都可发生”,因而设置四组实验:甲组在胚芽鞘的A区插入云母片,乙组只在B区插入云母片,丙组在胚芽鞘的A区和B区都插入云母片,丁组不做处理作为对照。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①“若甲组和丙组直立生长,乙组和丁组向光弯曲生长”,则说明生长素横向运输的部位是尖端。②若乙组和丙组直立生长,甲组和丁组向光弯曲生长,“则说明生长素横向运输的部位是尖端向下一段”。
[答案] 在A区、B区都插入云母片; 尖端;乙、丙组直立生长,甲、丁组向光弯曲生长
30、如图 1 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实验步骤如下:把一支点燃的蜡烛 A放在玻璃板前面,再拿一只完全相同的蜡烛 B 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跟蜡烛 A的像完全重合,此时在白纸上记下蜡烛 A 和蜡烛 B 的位置;移动点燃的蜡烛,多做几次实验。
(1)本实验同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
(2)实验中若移开蜡烛 B,将光屏放在像的位置,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光屏,看不到蜡烛 A 的像,说明平面镜成像性质是 ;
(3)如图 2 所示,玻璃板原来沿直线 BC 竖直放置,若实验中将玻璃板沿顺时针方向转过一定角度θ(θ<90 )后,蜡烛 A 成的像移动到点 A1处,已知图中方格均为边长相等的正方形,则θ= 。
[解析]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我们应选择既能透光又能反射的玻璃板;(2)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虚像与实像的区别就是看是否能在光屏上再现,能呈现的是实像。实验中移去蜡烛B,将光屏放在像的位置,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光屏,看不到蜡烛 A 的像,说明成的是虚像。(3)图2中若将玻璃板沿顺时针方向转过一定角度θ(θ<90 )后,蜡烛 A 成的像移动到点 A1处,根据像与实物关于平面镜对称特点,且平面镜与A与A1连线相垂直,故这玻璃板应位于正方形的对角线上,即玻璃板沿顺时针方向转过45度角度。
[答案] (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虚像 (3)45
31、某实验小组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中,按如图甲正确连接电路,电源电压为 6 伏,逐次将不同阻值的电阻 R 接在 a、b 间。且每次闭合开关前,都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阻值最大瑞。实验步骤如下:①接入 5Ω电阻,闭合开关,记录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②移动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为 U0 时,记录电流表示数;③分别接入 10Ω、15Ω电阻,闭合开关,重复步骤②;④当接入电阻 R 为 Rx 时,闭合开关,电压表示数大于 U0,记录电流表示教;⑤将步骤②、③、④中测得的 4 组数据,按描点法绘制出如图丙所示曲线。
(1)步骤①中,电流表示数为_____安。
(2)在描点法绘制曲线时,D1、D2、D3、D4 这四个点中, 点不应连入曲线,并说明理由:

(3)仍使用原有器材,要让 5Ω,10Ω,15Ω及 Rx 四个电阻,都能为实验所用,应控制 a、b 之间的
电压至少为_____伏。
[解析] (1)图乙中电流表使用小量程,所以示数为0.3A;(2)实验目的是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所以实验中应控制不同电阻两端的电压应相同都为U0;D4是接入Rx时描绘的点,此时其电压大于U0,所以这一点不应连入曲线;(3)步骤①中接入5Ω电阻时,电流表示数为0.3A,此时滑动变阻器电阻值最大,设其为R,则0.3A=6V/(5Ω+R)得R=15Ω,步骤④中接入Rx,滑动变阻器电阻最大时,由丙图可知电流为0.1A,则0.1A=6V/(Rx+R)=6V/(Rx+15Ω)得Rx=45Ω,此时Rx两端电压URx=IR=0.1A×45Ω=4.5V。所以让这四个电阻都能使用于本实验,应将电阻两端电压控制在至少为4.5V。
[答案] (1)0.3 (2)D4; 此时电压表示数已大于U0,不满足探究关系。 (3)4.5
四、解答题((第32题9分,第33题6分,第34题各7分,共22分)
32、某科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甲状腺激素对蝌蚪发育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请分析回答:
(1)步骤C设计的是对照实验,其中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是 ;
(2)甲、乙两缸中蝌蚪数量“不能少于10只”,目的是为了 ;
(3)通过实验,科学兴趣小组发现:甲缸蝌蚪发育成幼蛙所需的时间比乙缸短。根据此结果可得出结论: 。
[解析] (1)实验的变量要针对要探究的问题来设置,本实验探究的是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因此应以甲状腺激素为实验变量;在该实验中A缸加入了甲状腺激素,是实验组,B缸不作任何处理,是对照组,在实验中起对照作用;(2)A、B两缸中的蝌蚪数量“不能少于10只”,因为小蝌蚪会存在个别现象,为避免偶然性的发生,蝌蚪的数量不能少于10只;(3)实验结论要针对实验结果来推断,在实验结果没有出来之前,预期实验结果时要全面考虑,本实验中甲状腺激素与蝌蚪的生长发育间存在三种可能:促进、抑制或无影响。 如果预测甲状脉激素具有促进蝌蚪发育的作用,侧预测实验结果:蝌蚪长出四肢A缸早于B缸,蝌蚪发育成幼蛙所需的时间A缸比B缸短。
[答案] (1)A和B (2)避免实验偶然性 (3)甲状腺激素能促进蝌蚪发育
33、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后,滑片由b端向a端移动过程中,电压表示数U与电流表示数I的关系如图乙所示,通过分析求:
(1)电源电压;
(2)电阻R阻值;
(3)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
[解析] (1)当滑片滑到a点时,此时滑动变阻器短路,只有电阻R接入电路,则R两端的电压即为电源电压,由乙图可知,当滑片滑到a点时电压表示数为6V,即电源电压为6V;(2)由乙可知R为定值电阻,R=U/I=6V/0.6A=10Ω;(3)当滑动变阻器电阻最大时电流最小,由乙可知电流最小为0.1A,此时,R总=U/I=6V/0.1A=60Ω,所以R滑=R总-R=60Ω-10Ω=50Ω。
[答案] (1)6V (2010Ω (3)50Ω
34、如图甲所示,是一种电加热恒温箱的简化工作原理电路图。工作电路由电压U0=220 V的电源和阻值为R0=88 Ω的电热丝组成。控制电路是由电压U1=7.5 V的电源、开关、电磁继电器(线圈电阻不计)、电阻箱R1(可取值范围为0~120 Ω)和热敏电阻Rt组成的,热敏电阻Rt的阻值随温度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当控制电路的电流达到50 mA时,衔铁才吸合,从而切断右边工作电路,停止加热。
(1)由乙图可知热敏电阻Rt的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2)如果恒温箱的温度设定为60 ℃,则电阻箱R1应取多大阻值?
(3)该恒温箱可设定的最高温度是多少?
[解析] (1)由乙图可知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升高而减小;(2)若恒温箱温度设定为60℃,由乙图可知,此时热敏电阻值为80Ω,则控制电路的总电阻为R =U1/I=7.5V/0.05A=150Ω;则电阻箱R1=R-Rt=150Ω-80Ω=70Ω;(3)因为电磁继电器的吸合电流一定,吸合时总电阻一定,所以当电阻箱电阻最大时,热敏电阻的阻值应该最小,此时设定温度为最高,可得热敏电阻最小为:Rt =R-R1 =150Ω-120Ω=30Ω。由乙图可得热敏电阻30Ω时,设定温度为150℃。
[答案](1) 减小 (2)70 Ω (3) 150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