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全效提优 2023浙教版八下科学期末模拟测试 答题卷
一、单选题(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二、填空题(共9题,每空2分;共48分)
16、(1) ;(2) ;
17、 ; ;
18、 ; ;
19、(1) ; ; ;
(2) ;(3) ;(4) ;
20、(1) ;(2) ;
21、(1) ;(2) ;
22、(1) ; ;(2) ;
23、 ; ; ;
24、(1) ;
(2) 。
三、实验探究题(共4题,第28题每空2分,其余每空3分;共38分)
25、(1) ;(2) ;
(3) ;
(4) ;
26、(1) ;
(2) ;
(3) ;(4) ;
27、(1) ;(2) ;
(3) ;
28、(1) ;
;
(2) ;
(3) ;
。
四、解答题(共7题;共54分)
29、(1) ;(2) ; ;
30、(1) ;(2) ;
(3) ;(4) ;
31、(1) ; ;(2) ;(3) ;
32、(1) ;(2) ; ;
(3) ; ;(4) ;
33、(1) ;(2) ;
(3)解:
34、(1) ;(2) ;
(3)解:
(4) 。
35、(1) ;
(2)解:
(3)解:
学校 班级 学号 考号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全效提优 2023浙教版八下科学期末模拟测试卷
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O-16 C-12 N-14 Cl-35.5 Na-23 Fe-56 Ca-40
一、单选题(共15题,每题4分;共60分)
1、花生俗称“落花生”,是因为它开花受精后,子房柄会迅速伸长并钻入土中,然后子房在土中发育成荚果。因此,适于花生栽种并能提高产量的土壤类型应是( )
A.黏土类土壤 B.沙土类土壤 C.壤土类土壤 D.都可以
[解析] 在砂土类土壤、黏土类土壤、壤土类土壤三中土壤中,壤土类土壤具有保水,保肥,通气,透光的特性,适合种植粮食和植物,砂土类土壤稍微带点沙质土,有利于花生根部的生长和呼吸,不容易烂根,沙土类土壤适于花生栽种并能提高产量,所以砂土类土壤内花生生长情况最好。
[答案]B
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O2具有助燃性 B.铁生锈属于物理变化
C.金属活动性Cu比Mg强 D.KClO3属于氧化物
[解析] A、 O2具有助燃性 ,符合题意;B、 铁生锈属于化学变化 ,不符合题意;C、 金属活动性Cu比Mg弱 ,不符合题意;D、 KClO3由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 ,不符合题意。
[答案]A
3、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碳元素只能形成一种单质 B.氮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7
C.氧原子的质子数是8 D.C、N、O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
[解析] A、根据同一种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的物质,金刚石,石墨,活性炭等都是碳元素的单质,故A错误;根据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及图示,可知:氮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7;故B正确;C、根据题中的图示,元素周期表所提供的信息可知:氧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00;故C正确;D、根据题中的图示,元素周期表所提供的信息可知:C,N,0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故D正确。
[答案]A
4、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种植物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光合作用效率的变化情况。请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温度升高,甲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降低 B.温度升高,乙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变化很小
C.甲植物较适合生长在热带地区 D.乙植物可以生长在亚热带地区
[解析] A、温度升高,甲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降低,A正确;B、温度升高,乙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变化很小,B正确;C、甲植物随着叶片温度的增加,光合速率逐渐降低,甲植物较适合生长在温带地区,C错误;D、乙植物随着叶片温度的增加,光合速率保持不变,乙植物则可以生长在亚热带地区,D正确。
[答案]C
5、下列化学方程式完全正确的是( )
A.天然气燃烧CH4+2O2=CO2+2H2O
B.处理污水中的硫酸Ca(OH)2+H2SO4=CaSO4+H2O
C.二氧化碳气体的检验CO2+Ca(OH)2=CaCO3↓+H2O
D.稀硫酸除铁锈2H2SO4+Fe2O3=2FeSO4+2H2O
[解析] A、天然气在燃烧时需要条件,正确的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故A错误;B、该方程式没有进配平,正确的方程式为:Ca(OH)2+H2SO4=CaSO4+H2O,故B错误;C、该反应应用原理正确,化学式书写符合客观规律,满足质量守恒定律,故C正确;D、这个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所以铁在反应物中的化合价是+3价,生成物中的也要是+3价,正确的方程式为:3H2SO4+Fe2O3=Fe2(SO4)3+2H2O,故D错误。
[答案]C
6、绿色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分和无机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合理施肥主要目的是为农作物生长提供所需的有机物
B.被称为植物营养“三要素”的无机盐是氮、硫、磷
C.“微量元素”因含量微少,所以对植物的生命活动影响不大
D.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通过导管运输到茎、叶等其他器官
[解析] A、合理施肥主要目的是为农作物生长提供所需的无机盐,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A错误.B、被称为植物营养“三要素”的无机盐是氮、磷、钾,B错误;C、“微量元素”虽含量微少,但对植物的生命活动影响较大,缺乏某一无机盐会产生相应的症状,C错误;D、植物生长需要量多种无机盐,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通过导管运输到茎、叶等其他器官,D正确。
[答案]D
7、液态一氟二氯乙烷化学式为(CCl2FCH3), 可用于清洗手机、电脑电子产品,下列对一氟二氯乙烷的认识,正确的是( )
A一氟二氯乙烷是氧化物 B.一氟二氯乙烷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17g
C.一氟二氯乙烷中氟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D.一氟二氯乙烷中碳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8:1
[解析] A、一氟二氯乙烷是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选项说法错误;B、相对分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常常省略不写,故选项说法错误;C、一氟二氯乙烷是由碳、氯、氟、氢四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D、一氟二氯乙烷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3)=8:1,故选项说法正确。
[答案]D
8、A、B两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是2:1,由A,B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A、B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是2:3,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
A.AB B.AB3 C.AB2 D.A2B3
[解析] 设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xBy,根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方法:2x/1y=2/3,所以x:y=1:3,故化学式为:AB3。
[答案]B
9、科学家在真空条件下,成功制得盐粒状的“氮5”(化学式为N5),在制取“氮5”的实验中,它曾发生了爆炸。因此科学家认为,如果能让这种物质保持稳定,它可以成为火箭和导弹的理想燃料。有关“氮5”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氮5”是一种固体 B.“氮5”是一种单质
C.“氮5”由5个氮原子构成 D.“氮5”具有可燃性
[解析] A.由题干信息“盐粒状”可知,它是一种固体,故正确;B.由“氮5”(化学式为N5),可知,它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正确;C.“氮5”是由分子构成的,其1个分子中含有5个氮原子,故错误;D.由题干信息可知,它可以做燃料,所以具有可燃性,故正确。
[答案]C
10、1500年前,贾思勰任高阳郡太守时曾因枣树数年不结果而“打”枣树,他用斧背狠敲枣树树干,树皮被打得伤痕累累,到了秋天树上挂满了枣子。这种做法的道理是( )
A.可以加速水分的运输从而提高产量 B.有利于有机物的运输,而提高产量
C.减少了有机物的向下运输而提高了产量 D.增加了无机盐的向上运输,而提高产量
[解析] 筛管是植物韧皮部(树皮内侧)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由许多管状活细胞上下连接而成.相邻两细胞的横壁上有许多小孔,称为“筛孔”。两细胞的原生质体通过筛孔彼此相通。筛管没有细胞核,但筛管是活细胞.用斧背狠敲枣树树干,树皮被打得伤痕累累,有机物向下的运输通道筛管一部分被割断,减少了有机物向根部的运输,能使有机物集中运输到果实,增加坐果量,提高产量。
[答案]C
11、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中,当单刀双掷开关向右合上时,接线柱1与2连通,同时与3断开;向左合上时,接线柱2与3连通,同时与1断开,则该实验装置( )
A.既可以研究电磁感应现象,又可以研究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B.既可以研究电磁感应现象,又可以研究电流的磁效应
C.既可以研究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又可以研究电流的磁效应
D.不可以研究上述三种电磁现象中的任意一种
[解析] 当单刀双掷开关向右合上时,接线柱1与2连通,同时与3断开,这时候相当于通电的导体放入磁场中,要受到力的作用,故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此现象是电动机的原理;当单刀双掷开关向左合上时,接线柱1与3连通,同时与2断开,这时,电源没接入电路,相当于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放入磁场中,如果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导体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此现象是电磁感应现象。由上分析,则该实验装置既可以研究电磁感应现象,又可以研究磁场对电流的作用,故A正确,BCD错误。
[答案]A
12、如图所示为实验室常用电流表的内部结构图,多匝金属线圈悬置在磁体的两极间,线圈与一根指针相连。当线圈中有电流通过时,它受力转动带动指针偏转,便可显示出电流的大小。下列与此工作原理相同的电器设备是( )
A.电烙铁 B.电铃 C.发电机 D.电动机
[解析] 当有电流通过电流表的线圈时,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电烙铁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的,将电能转化为内能,A错误;电铃是利用电流的磁效应来工作的,B错误;发电机是根据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C错误:电动机是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D正确。
[答案]D
13、如图表示叶面积指数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关系(叶面积指数是单位面积上植物叶面积数量,此值越大,表示植物叶片交错程度越大)。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生理过程和森林合理开采的叶面积指数分别为( )
A.吸收矿质元素的量,8 B.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量,4
C.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量,6 D.蒸腾作用失水量,2
[解析] 根据叶面积指数的概念可知,叶面积指数越大,光合作用强度越大,合成的有机物越多,干物质量越大.设叶面积指数为6所对应的光合作用实际量变化曲线的点为A,所对应的干物质量变化曲线的点为B.由图可知,达到A点后,随着叶面积指数增加,光合作用实际量不再增加,OB段,干物质量不断增加,到达B点后,随着叶面积指数增加,因呼吸作用不断加强,干物质量不仅不再增加,反而下降,因此,叶面积指数为6时,为合理开发利用森林资源的最佳时期。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的量。
[答案]C
14、如图为小柯做的创新实验:将铜丝绕在电烙铁上,电烙铁用支架固定在密闭的硬质玻璃管中,玻璃管置于灵敏电子台秤上。接通电路,电烙铁开始工作,可以观察到铜丝表面逐渐变黑(黑色物质为氧化铜),电子台秤读数保持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O2=CuO B.加热过程中,玻璃管内空气的质量保持不变
C.加热过程中,铜丝的质量保持不变 D.硬质玻璃管内物质在反应前后总质量保持不变
[解析] A、铜和氧气反应产生氧化铜,方程式应该符合质量守恒定律,需要配平为:2Cu+O22CuO,故选项错误;B、铜加热消耗氧气,因此空气的质量会减少,故选项错误;C、铜和氧气反应产生氧化铜,铜丝质量会增加,故选项错误;D、硬质玻璃管是一个密闭的容器,因此在反应前后总质量保持不变,故选项正确。
[答案]D
15、某物质充分燃烧的产物是CO2和H2O,为了确定该物质的组成,某小组设计了如图3-12-7所示实验(其中浓硫酸、无水CaCl2均为常用干燥剂,部分固定装置省略)。称取0.84g待测物完全燃烧后,称得D装置增重1.08g,E装置增重2.64g。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该物质一定含有C、H元素,没有氧元素 B.该物质一定含有C、H、0元素
C.用空气球代替装置A、B更有利于实验的进行 D.B装置的有无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
[解析] 该物质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知道判断出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D装置增重1.08g,而D装置吸收的是水,故生成水的质量为1.08g,其中含有的氢元素的质量为:1.08g×2/18=0.12g;而E装置中吸收的是二氧化碳,可以知道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64g,其中碳元素的质量为:2.64g×12、44=0.72g,而水中的氢元素的质量、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与该物质中含有的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相等,所以题给物质含有的氢元素和碳元素的质量为:0.12g+0.72g=0.84g<1.8g,所以在该物质中还含有氧元素;故:A、该物质一定含有C、H、O三种元素,故说法错误;B、该物质一定含有C、H、O三种元素,故说法正确;C、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对实验结果有影响,故说法错误;D、过氧化氢溶液中含有水,所以生成氧气的时候会带出一部分水,为了防止干扰实验结果,而用B装置来吸收水分,所以B装置的有无对实验结果有影响,故说法错误。
[答案]B
二、填空题(共9题,每空2分;共48分)
16、小科开展了二氧化碳的制取和部分性质实验:
(1)收集二氧化碳应选择图中 装置。
(2)小科采用图E方法检验二氧化碳的性质,观察到蜡烛熄灭。该现象除了能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外,还能说明二氧化碳具有 的性质。
[解析] (1)二氧化碳可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大,所以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即C装置;
(2)由E可知,直接倾倒二氧化碳气体,其能够落入烧杯底部,即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倒入二氧化碳气体后导致蜡烛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答案] (1)C;(2) 不能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
17、如图8所示,当开关S接“1”,将滑动变阻器片P由a端滑向b端,弹簧将 (选填“伸长”或“缩短”);当开关S接“2”,将滑动变阻器片P滑至b端,并剪断弹簧,让条形磁体穿过线圈,产生电磁感应,电流表的指针会 (选填“发生偏转”或“不动”)。
[解析] 当开关S接“1”,将滑动变阻器片P由α端滑向b端,根据右手定则判断电螺线管的上端为N极,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又因为通电螺线管的磁性增强,弹簧长度会伸长;当开关S接“2”,将滑动变阻器片P滑至b端,并剪断弹簧,让条形磁体穿过线圈,产生电磁感应,电流表的指针会发生偏转,因为线圈相当于做切割磁感线运动,电路又闭合,所以会产生感应电流,故电流表指针会偏转。
[答案] 伸长;发生偏转
18、小明同学想在家里安装一盏照明灯,如图10所示是他设计的电路。图中虚线框1和2应连入开关和电灯,则开关应装在 方框中。安装完毕后,闭合开关,电灯不亮,用测电笔分别测试a、b、c点时,测电笔的氖管都发光,则电路的故障为 。
[解析] 保险丝接在火线上,开关应接在灯与火线之间.因此开关应接在2处。当测电笔分别测试a、b、c点时,测电笔的氖管都发光,说明火线上有电,而零线处不该亮,但也亮了,说明通过电灯、开关与火线相通了,故零线断路。
[答案] 2;零线断路
19、(1)硫在氧气中燃烧时,每 份质量的硫与 份质量的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份质量的二氧化硫。
(2)化学反应前后必定不发生改变的是 (填字母)
①原子数目 ②分子数目 ③元素种类 ④物质种类 ⑤原子种类 ⑥物质的总质量
A.①④⑥ B.①③⑤⑥ C.①②⑥ D.②③⑤
(3)某纯净物X在空气中完全燃烧,2X+3O2点燃2CO2+4H2O,则X的化学式为 。
(4)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两种物质各10g,加热一段时间后测得容器中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后质量g 1.5 X 0.8 2.2
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B.X=54 C.丙、丁一定是单质 D.甲一定是化合物
[解析] (1)由化学方程式知在点燃条件下,每32份质量的硫与32份质量的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64份质量的二氧化硫。(2)化学反应前后①原子数目③元素种类⑤原子种类⑥物质的总质量一定不变,②分子数目可能改变,④物质种类一定改变。故选B;(3)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反应后已有C、H、O原子个数分别为2、8、8,反应前已有氧原子6个,故2X中含有2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故X的化学式为CH4O;(4)反应前甲10g,反应后甲1.5g,甲为反应物且参加反应的甲为8.5g,反应前丙丁为0,反应后丙为0.8g,丁为2.2g,丙丁为生成物,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相等,故反应后乙的质量为10g+10g=1.5+0.8g+2.2g+乙物质质量,乙的质量为15.5g,故乙为生成物且生成了乙5.5g;该反应的反应物为一种,生成物为三种,为分解反应,A错误;X的值为15.5,B错误;丙丁不一定是单质,C错误;甲分解生成乙、丙、丁,甲为化合物,D正确;故选D。
[答案] (1)32;32;64;(2)B;(3)CH4O;(4)D。
20、 火是文明的起源,人类取火的方法经过了漫长的演变过程。
(1)古人取火时,用火镰击打火石,产生的火花引燃可燃物,艾绒是一种常用的引燃物,主要
是它的 ,因而容易点燃。
(2)1830年发明了火柴。原理是将白磷、硫、KClO3、MnO2混合,摩擦后发生KClO3分解等
一系列反应,引燃火柴杆。推测KClO3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是 ,使燃烧更剧烈。
[解析] (1)古人取火时,用火镰击打火石,产生的火花引燃可燃物,艾绒是一种常用的引燃物,主要是它的着火点低,因而容易点燃。 (2)1830年发明了火柴。原理是将白磷、硫、KClO3、MnO2混合,摩擦后发生KClO3分解等一系列反应,引燃火柴杆。推测KCIO3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是提供氧气,使燃烧更剧烈。
[答案](1)着火点低 (2)提供氧气
21、一种主要成分是过碳酸钠(Na2CO4)的新型洗涤剂,能清除衣服上难以清洗的汗渍、果汁渍等。过碳酸钠会与水反应产生碳酸钠和过氧化氢。
(1)过碳酸钠中的碳、氧元素质量比为 。
(2)Na2CO3与Na2CO4都是由离子构成的盐,但Na2CO3却不能与水反应生成过氧化氢,这是因为构成它们的 不同。
[解析] (1) 过碳酸钠中的碳、氧元素质量比为:12×1:16×4=3:16;(2)由碳酸钠和过碳酸钠的化学式可知,其阳离子都是钠离子,不同的阴离子不同。
[答案] (1)3:16;(2) 阴离子(或酸根阴离子)。
22、据报道,“火星快车”号探测器在火星大气层中发现了一种二氧化碳分子,其化学式为:C16O18O(元素符号左上角的数字代表该原子中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
(1)18O中的质子数是________,中子数是________;
(2)相同分子数的C16O2和C16O18O分别与足量CaO化合全部转化为CaCO3,生成CaCO3的质量前者________后者(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
[解析] (1) 18O为氧原子,质子数是8,中子数为16-8=10;
(2) C16O18O 中氧原子质量大于 C16O2 ,所以分别与足量CaO化合全部转化为CaCO3 , 生成CaCO3的质量 C16O2小于C16O18O 。
[答案] (1)8;10 (2)小于
23、如图是一款能发电的魔方充电器,转动魔方时,它根据 (选填“电流的磁效应”“电磁感应”或“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原理发电,这个过程 转化为电能,产生的电能储存于魔方内。魔方还能通过USB端口给移动设备充电,给移动设备充电时,魔方相当于电路中的 (选填“电源”或“用电器”)。
[解析] 转动魔方时,闭合电路的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产生感应电流,利用的是电磁感应现象,在发电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电能;魔方给移动设备充电时,魔方提供了电能,相当于电路中的电源。
[答案] 电磁感应; 机械能; 电源
24、肺是气体交换的器官,是呼吸系统的最重要部分。
(1)如图是肺从外界吸气的模型。请通过此模型阐述肺吸气的原理:
。
(2)你认为肺有哪些结构特点与气体交换这一功能相适应? 。
[解析] (1)通过此模型可知肺吸气的原理:橡皮膜下拉后,锥形罩的容积变大,气压变小,气球内的气压大于罩内空气气压,气球扩张,气球容积变大,气球气压变小,外界气压大于气球内的气压。肺的吸气原理也是如此。(2)肺的结构特点:肺泡数量多,肺泡壁薄,肺泡壁上有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等。这些结构特点与气体交换这一功能相适应。
[答案] (1)橡皮膜下拉后,锥形罩的容积变大,气压变小,气球内的气压大于罩内空气气压,气球扩张,气球容积变大,气球气压变小,外界气压大于气球内的气压。(2)肺泡数量多,肺泡壁薄,肺泡壁上有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等。
三、实验探究题(共4题,第28题每空2分,其余每空3分;共38分)
25、为了证明动物也像人一样会呼吸,小明设计了如图①所示的实验:
(1)实验设计B起 作用。
(2)碱石灰能吸收二氧化碳,而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极少,因为通过实验现象:A试管中红色液滴向左移了一段距离,而B试管中红色液滴几乎没有移动,从而证明该动物消耗了一定量的空气中某种成分同时放出 气体。
(3)小明同学认为该实验还需证明A装置被消耗了的成分是氧气,那么小明还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
(4)小王同学受到小明的启示后认为该实验若把装置改变成如图②所示,还能用来测定空气中的氧气体积分数。你认为合理吗?请说明理由:
。
[解析] (1)实验设计B起对照作用。(2)碱石灰能吸收二氧化碳,而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极少,因为通过实验现象:A试管中红色液滴向左移了一段距离,而B试管中红色液滴几乎没有移动,从而证明该动物消耗了一定量的空气中某种成分同时放出二氧化碳气体。(3)小明同学认为该实验还需证明A装置被消耗了的成分是氧气,那么小明还应该进行的操作是:取下塞子,将燃着的木条伸入试管中。(4)小王同学受到小明的启示后认为该实验若把装置改变成如图②所示,还能用来测定空气中的氧气体积分数。这样操作不合理,因为小动物不会把这密封容器中的氧气消耗完。
[答案] (1)对照 (2)CO2 (3)取下塞子,将燃着的木条伸入试管中 (4 )不合理,因为小动物不会把这密封容器中的氧气消耗完
26、小金同学为验证植物光合作用需要光和叶绿体,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①将天竺葵放置黑暗环境中24小时。②把黑纸片用回形针夹在天竺葵植株的某一叶片上半部,然后把植株放在阳光下照射4小时。③剪下此叶片,用打孔器分别在A(黑纸片遮光的绿色部位)、B(未遮光的绿色部位)和C(未遮光的白色部位)各取一个叶圆片(如图所示)。④把取下的叶圆片放入装有酒精溶液的试管中水浴加热脱色后在清水中漂洗。⑤将3个叶圆片放在白纸板上,用吸管吸取碘液分别滴在3个叶圆片上,观察实验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步骤④中将叶圆片放入酒精溶液中进行脱色处理的目的是:
。
(2)小金同学是根据 作为观察指标来判断个叶圆片在实验过程中是否发生了光合作用。
(3)A和B进行对照的目的是,验证 。
(4)若实验结果叶圆片B变蓝,C不变蓝。则结论是 。
[解析] (1)把取下的叶圆片放入装有酒精溶液的试管中水浴加热脱色后在清水中漂洗,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至叶片变成黄白色,叶绿素为绿色,脱色后便于观察,如不脱色,不易观察到淀粉遇碘变蓝的现象。即实验步骤④中将叶圆片放入酒精溶液中进行脱色处理的目的是分解叶绿素,除去叶圆片本身的颜色对实验结果的干扰。(2)小金同学是根据叶圆片是否变蓝色作为观察指标来判断个叶圆片在实验过程中是否发生了光合作用。(3)A是用黑纸片遮光的绿色部位,B是未遮光的绿色部位,A和B进行对照的目的是,验证植物光合作用需要光。(4)观察实验现象,见光的B圆片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出淀粉,淀粉遇碘变蓝色;不含叶绿体的C圆片无法进行光合作用,没有变蓝色,说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植物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
[答案] (1)分解叶绿素,除去叶圆片本身的颜色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2)叶圆片是否变蓝色 (3)植物光合作用需要光 (4)植物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
27、思维模型的建构既方便于问题的解决,又能促进深度学习。某科学研究小组同学,在研究了气体检验专题内容后,认为气体检验的关键是干扰气体的界定,判断标准是对后续实验是否会产生干扰。于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解决“气体检验”类问题建构了如下思维模型:
【模型应用】同学们为检验天然气燃烧后的气体产物成分,应用思维模型设计了如图实验方案(固定装置未画出),将天然气在氧气中燃烧后得到的混合气体通过该方案进行实验。
(1)实验过程中观察到A装置中的无水硫酸铜变蓝,B、F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均变浑浊,D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由此可得出该气体产物的成分为 ;
(2)图甲实验方案中,装置C和D归属于上述思维模型中的 环节;
(3)实验中,判断E中玻璃管内空气已排净的实验现象是 。
[解析] (1)实验过程中观察到A装置中的无水硫酸铜变蓝,说明含有水,B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均变浑浊,说明含有二氧化碳,D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F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将原二氧化碳除去,经过反应又生成了二氧化碳,即原气体中含有一氧化碳;(2)装置C和D是除去原有二氧化碳,归属于上述思维模型中的气体净化;(3)H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说明有通入气体进入H,装置内空气已排净。
[答案] (1)H2O、CO2、CO (2)气体净化 (3)H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8、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1)A中,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能够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现象是 。
(2)B中,观察到 现象时说明反应发生,可以再次观察天平是否平衡。
(3)C中,将盐酸加入碳酸钙中,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后测得总质量减少,其原因是 。
[解析] (1)A中,红磷燃烧生成了五氧化二磷,化学方程式为:4P+5O2点 燃 2P2O5,能够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现象是反应结束、冷却后,天平仍然平衡。(2)由于铁的活动性大于铜,铁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了硫酸亚铁和铜,所以B中,观察到铁钉表面有红色固体产生,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的现象时说明反应发生,可以再次观察天平是否平衡。(3)C中,将盐酸加入碳酸钙中,稀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了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CO2↑+H2O。反应后测得总质量减少,由装置的特点可知,其原因是装置没有密闭,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逸出装置未称量。
[答案] (1)4P+5O2 点 燃 2P2O5;反应结束、冷却后,天平仍然平衡;
(2)铁钉表面有红色固体产生(或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3)CaCO3+2HCl═CaCl2+CO2↑+H2O;装置没有密闭,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逸出装置未称量。
四、解答题(共7题;共54分)
29、(6分)尿素[CO(NH2)2]在工农业生产中应用广泛。
(1)尿素溶液能除去工业废气Cl2 ,化学方程式为:CO(NH2)2+H2O+3Cl2=N2+CO2+6X,则X的化学式是________。
(2)尿素是目前使用量较大的一种________(选填“氦”、“磷”或“钾”)肥,适用于各种植物。某水田施加7.2千克尿素,其中含氦元素________千克。
[解析] (1)尿素溶液在一定条件下也能除去工业废气中的Cl2 ,反应产物中有两种无毒无味的气体为氮气和二氧化碳,结合原子守恒配平,X为HCl;(2)尿素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CO(NH2)2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4×2/(1×4+12×1+16×1+14×2)=7/15,7.2千克尿素,其中含氦元素7.2kg×7/15=3.36g。
[答案](1)HCl (2)氮;3.36
30、(8分)红萍是太空舱中提供O2和吸收CO2的一种水生植物。当初我国科研人员为了研究与人共存情况下红萍的供氧能力,建立了受控密闭试验舱并放置18.9米2的红萍立体培养装置,设立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多次的地面模拟试验。密闭舱全天保持稳定充足的光照强度,其他条件适宜,2名志愿者进入密闭舱中生活,每隔1小时测定一次舱内O2和CO2浓度,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
(1)红萍利用________吸收CO2产生O2。
(2)实验组的密闭舱内生活着2名志愿者和18.9米2的红萍,则对照组的密闭舱内应该怎样设置?
。
(3)根据实验结果判断,密闭舱内18.9米2红萍产生的O2能否满足2名志愿者的呼吸消耗?并说明理由: 。
(4)在载人航天应用中,太空舱可以看作一个相对独立的密闭生态系统。若要进行长期的载人飞行,从生态系统功能的角度考虑,太空舱应实现________循环利用。
[解析] (1)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吸收CO2产生O2 , 所以红萍利用光合作用吸收CO2产生O2;(2)此实验是对红萍的供氧能力进行研究所以实验中应该控制有无红萍,所以对照组应该只生活着2名志愿者,不放置红萍;(3)由密闭试验舱内O2、CO2浓度变化图可知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能保持相对稳定所以能满足呼吸消耗;(4)长期载人飞行太空舱应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
[答案] (1)光合作用 (2)只生活着 ( http: / / www.21cnjy.com )2名志愿者,不放置红萍 (3)能满足,因为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保持相对稳定 (4)物质或碳—氧
31、(8分)如图是广州市某年3月12日~3月25日的空气质量指数趋势图(甲)及空气评级分类标准(乙)。根据下列图表信息回答问题:
(1)空气质量指数的范围是 ,AQI大于300的空气质量状况为 。
(2)这两周内广州市的空气质量以 为主。
(3)可吸入颗粒物已经成为各大城市的首要污染物,为保持并改善空气质量,请提出一项可行的措施: 。
[解析]由题意可知,(1)空气质量指数的范围是0~500;空气质量指数AQI大于300的空气质量状况为严重浸污染;(2)这段时间内空气质量指数大多都小于100,空气质量以良为主;(3)可吸入颗粒物已经成为各大城市的首要污染物,为保持并改善空气质量,可行的措施:主要是降低可吸气颗粒物,如城市道路定时洒水、加强建筑工地扬尘控制等。
[答案] (1)0~500;严重污染 (2)良 (3)城市道路定时洒水、加强建筑工地扬尘控制(合理均可)
32、(6分)如图甲是模拟膈肌运动的示意图,图乙是某人在休息时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相对变化的坐标图。请根据图甲、乙结合所学生物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3和5分别模拟人体的 。
(2)图乙中,曲线AB段表示 (填“吸气”或“呼气”)时肺内气压的变化,这时膈肌处于 状态。
(3)在图乙曲线BC段的变化中,胸廓的前后、左右、上下内径都 (填“缩小”或“扩大”)。如果人由休息状态转为运动状态,C点应该向 移。
(4)本次呼吸中,吸气结束的那一瞬间是乙图坐标中的 点。
[解析](1)图甲中,3模拟人的肺,5模拟人体的膈;(2)图乙中,曲线AB段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所以表示吸气时肺内气压的变化,这时膈肌处于收缩状态。(3)在图乙曲线BC段的变化中,胸廓的前后、左右、上下内径都缩小。如果人由休息状态转为运动状态,运动时呼吸加快,所以C点应该向左移。(4)本次呼吸中,吸气结束时肺内外气压平衡,所以吸气结束那一瞬间是乙图坐标中的B点。
[答案] (1)肺和膈。(2)吸气;收缩。(3)缩小;左移。(4)B。
33、(6分)某品牌钙片的部分信息:①钙片主要成分为碳酸钙;②每片钙片的质量为1克。某科学学习小组同学用该品牌钙片做了如下实验:把100克稀盐酸分成五等份,分次将稀盐酸添加到放有10片钙片的烧杯中,充分反应(钙片中其他成分不溶于水且不与盐酸反应)。得到的实验数据见下表。
实验次数 1 2 3 4 5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克 20 20 20 20 20
剩余固体的质量/克 8.0 6.0 4.0 2.2 2.2
回答下列问题:
(1)钙片用于补“钙”。钙片中所含的钙是指 ;
A.元素 B.单质 C.原子
(2)10片钙片中所含碳酸钙的总质量为 克;
(3)计算该实验中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解析] (1)钙片中所含的钙是指钙元素;(2)由表中数据可知,加入20克稀盐酸完全反应碳酸钙质量为2克,10片钙片完全反应剩余固体质量为2.2克,则碳酸钙的总质量为10.0-2.2g=7.8g;(3)设稀盐酸的溶质质量为x,根据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中CaCO3与HCl的质量关系,有100/2g=44/2.2g得x=1.46g,所以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HCl%=1.46g/20g×100%=7.3%。
[答案] (1)A (2)7.8 (3)7.3%
34、(9分)实验室里有一瓶氢氧化钙粉末由于较长时间敞口放置,已部分变质为碳酸钙。某课外兴趣小组为测定该瓶粉末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进行实验操作、数据收集和计算。
(1)配制稀盐酸:配制500克7.3%的稀盐酸,需要36.5%的浓盐酸________克。
(2)抽样测定:将瓶中粉末搅拌均匀后称取20克样品放入烧杯并置于电子秤上,再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总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反应时间/秒 0 10 20 30 40
总质量/克 310.0 309.6 308.6 307.8 307.8
完全反应后,生成的CO2气体的质量为________克。
(3)计算出该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要有计算过程)。
(4)经过分析讨论,同学们觉得这样测得的结果有可能偏大,原因是________(指出一点即可)。
[解析](1)设 需要36.%的浓盐酸 质量为 m; 则36.%m= 500×7.3% m= 100 g; (2)根据反应后总物质减少的质量即为产生二氧化碳质量可知, 生成的CO2气体的质量为 310.0g-.07.8g
=2.2g。(3)设该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为x , CaCO3+2HCl=CaCl2+H2O+ CO2↑中CaCO3与CO2↑质量关系 有:100/20gx=44/2.2g得x=25%。 (4) 二氧化碳逸出时会带出水分且盐酸有挥发性,由总质量减小质量即为二氧化碳质量会使得结果偏大。
[答案] (1)100 (2)2.2 (3)25% (4)二氧化碳逸出时会带出水分(盐酸有挥发性)
35、(11分)某兴趣小组设计了一种恒温箱电路,如图甲所示,工作电路电源电压U1=220V,R1=242Ω。控制电路电源电压U2=3V,R2=300Ω,热敏电阻R能即时感知恒温箱内温度,其阻值与温度的关系如图乙, 不计线圈的电阻。当线圈中的电流大于或等于40mA时, 继电器的衔铁被吸合,动触点A与静触点B接触; 当线圈中的电流小于或等于30mA时衔铁被释放,动触点A与静触点C接触。求:
(1)闭合开关S1和S2,恒温箱开始工作,此时衔铁的动触点A与 (选填“B”或“C”)静触点相接触。
(2)电热丝R1正常工作的电流。
(3)分析计算恒温箱正常工作时的温度变化范围。
[解析] (1)C(2)I=U/R=220V/242Ω≈0.91A (3)当恒温箱的温度达到最高时,衔铁被吸下,即此时控制电路的电流I=0.04A,故恒温箱内温度达到最高值瞬间R=U2/I=3V/0.04A=75Ω,由乙图可知恒温箱内的最高温度为100℃; 当电磁铁衔铁被吸合时,R1与R2并联。当恒温箱温度最低时,控制电路的电流I'=0.03A。I2=U2/R2=3V/3000=0.01A,IR=I'-I2=0.03A-0.01A=0.02A,R'=U2/IR=3V/0.02A=150Ω,由乙图可知恒温箱内的最低温度为90℃。故恒温箱内的温度变化范围为90℃-100℃。
[答案] (1)C (2) 0.91A (3)90℃-100℃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全效提优 2023浙教版八下科学期末模拟测试卷
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O-16 C-12 N-14 Cl-35.5 Na-23 Fe-56 Ca-40
一、单选题(共15题,每题4分;共60分)
1、花生俗称“落花生”,是因为它开花受精后,子房柄会迅速伸长并钻入土中,然后子房在土中发育成荚果。因此,适于花生栽种并能提高产量的土壤类型应是( )
A.黏土类土壤 B.沙土类土壤 C.壤土类土壤 D.都可以
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O2具有助燃性 B.铁生锈属于物理变化
C.金属活动性Cu比Mg强 D.KClO3属于氧化物
3、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碳元素只能形成一种单质 B.氮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7
C.氧原子的质子数是8 D.C、N、O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
(第3题图) (第4题图)
4、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种植物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光合作用效率的变化情况。请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温度升高,甲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降低 B.温度升高,乙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变化很小
C.甲植物较适合生长在热带地区 D.乙植物可以生长在亚热带地区
5、下列化学方程式完全正确的是( )
A.天然气燃烧CH4+2O2=CO2+2H2O
B.处理污水中的硫酸Ca(OH)2+H2SO4=CaSO4+H2O
C.二氧化碳气体的检验CO2+Ca(OH)2=CaCO3↓+H2O
D.稀硫酸除铁锈2H2SO4+Fe2O3=2FeSO4+2H2O
6、绿色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分和无机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合理施肥主要目的是为农作物生长提供所需的有机物
B.被称为植物营养“三要素”的无机盐是氮、硫、磷
C.“微量元素”因含量微少,所以对植物的生命活动影响不大
D.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通过导管运输到茎、叶等其他器官
7、液态一氟二氯乙烷化学式为(CCl2FCH3), 可用于清洗手机、电脑电子产品,下列对一氟二氯乙烷的认识,正确的是( )
A一氟二氯乙烷是氧化物
B.一氟二氯乙烷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17g
C.一氟二氯乙烷中氟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D.一氟二氯乙烷中碳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8:1
8、A、B两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是2:1,由A、B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A、B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是2:3,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
A.AB B.AB3 C.AB2 D.A2B3
9、科学家在真空条件下,成功制得盐粒状的“氮5”(化学式为N5),在制取“氮5”的实验中,它曾发生了爆炸。因此科学家认为,如果能让这种物质保持稳定,它可以成为火箭和导弹的理想燃料。有关“氮5”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氮5”是一种固体 B.“氮5”是一种单质
C.“氮5”由5个氮原子构成 D.“氮5”具有可燃性
10、1500年前,贾思勰任高阳郡太守时曾因枣树数年不结果而“打”枣树,他用斧背狠敲枣树树干,树皮被打得伤痕累累,到了秋天树上挂满了枣子。这种做法的道理是( )
A.可以加速水分的运输从而提高产量
B.有利于有机物的运输,而提高产量
C.减少了有机物的向下运输而提高了产量
D.增加了无机盐的向上运输,而提高产量
11、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中,当单刀双掷开关向右合上时,接线柱1与2连通,同时与3断开;向左合上时,接线柱2与3连通,同时与1断开,则该实验装置( )
A.既可以研究电磁感应现象,又可以研究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B.既可以研究电磁感应现象,又可以研究电流的磁效应
C.既可以研究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又可以研究电流的磁效应
D.不可以研究上述三种电磁现象中的任意一种
(第11题图) (第12题图)
12、如图所示为实验室常用电流表的内部结构图,多匝金属线圈悬置在磁体的两极间,线圈与一根指针相连。当线圈中有电流通过时,它受力转动带动指针偏转,便可显示出电流的大小。下列与此工作原理相同的电器设备是( )
A.电烙铁 B.电铃 C.发电机 D.电动机
13、如图表示叶面积指数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关系(叶面积指数是单位面积上植物叶面积数量,此值越大,表示植物叶片交错程度越大)。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生理过程和森林合理开采的叶面积指数分别为( )
A.吸收矿质元素的量,8 B.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量,4
C.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量,6 D.蒸腾作用失水量,2
(第13题图) (第14题图)
14、如图为小柯做的创新实验:将铜丝绕在电烙铁上,电烙铁用支架固定在密闭的硬质玻璃管中,玻璃管置于灵敏电子台秤上。接通电路,电烙铁开始工作,可以观察到铜丝表面逐渐变黑(黑色物质为氧化铜),电子台秤读数保持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O2=CuO B.加热过程中,玻璃管内空气的质量保持不变
C.加热过程中,铜丝的质量保持不变 D.硬质玻璃管内物质在反应前后总质量保持不变
15、某物质充分燃烧的产物是CO2和H2O,为了确定该物质的组成,某小组设计了如图3-12-7所示实验(其中浓硫酸、无水CaCl2均为常用干燥剂,部分固定装置省略)。称取0.84g待测物完全燃烧后,称得D装置增重1.08g,E装置增重2.64g。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该物质一定含有C、H元素,没有氧元素 B.该物质一定含有C、H、0元素
C.用空气球代替装置A、B更有利于实验的进行 D.B装置的有无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
二、填空题(共9题,每空2分;共48分)
16、小科开展了二氧化碳的制取和部分性质实验:
(1)收集二氧化碳应选择图中 装置。
(2)小科采用图E方法检验二氧化碳的性质,观察到蜡烛熄灭。该现象除了能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外,还能说明二氧化碳具有 的性质。
17、如图8所示,当开关S接“1”,将滑动变阻器片P由a端滑向b端,弹簧将 (选填“伸长”或“缩短”);当开关S接“2”,将滑动变阻器片P滑至b端,并剪断弹簧,让条形磁体穿过线圈,产生电磁感应,电流表的指针会 (选填“发生偏转”或“不动”)。
(第17题图) (第18题图)
18、小明同学想在家里安装一盏照明灯,如图10所示是他设计的电路。图中虚线框1和2应连入开关和电灯,则开关应装在 方框中。安装完毕后,闭合开关,电灯不亮,用测电笔分别测试a、b、c点时,测电笔的氖管都发光,则电路的故障为 。
19、(1)硫在氧气中燃烧反应时,每 份质量的硫与 份质量的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份质量的二氧化硫。
(2)化学反应前后必定不发生改变的是 (填字母)
①原子数目 ②分子数目 ③元素种类 ④物质种类 ⑤原子种类 ⑥物质的总质量
A.①④⑥ B.①③⑤⑥ C.①②⑥ D.②③⑤
(3)某纯净物X在空气中完全燃烧, 2X+3O2点燃2CO2+4H2O,则X的化学式为 。
(4)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两种物质各10g,加热一段时间后测得容器中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后质量g 1.5 X 0.8 2.2
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B.X=54 C.丙、丁一定是单质 D.甲一定是化合物
20、 火是文明的起源,人类取火的方法经过了漫长的演变过程。
(1)古人取火时,用火镰击打火石,产生的火花引燃可燃物,艾绒是一种常用的引燃物,主要
是它的 ,因而容易点燃。
(2)1830年发明了火柴。原理是将白磷、硫、KClO3、MnO2混合,摩擦后发生KClO3分解等
一系列反应,引燃火柴杆。推测KClO3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是 ,使燃烧更剧烈。
21、一种主要成分是过碳酸钠(Na2CO4)的新型洗涤剂,能清除衣服上难以清洗的汗渍、果汁渍等。过碳酸钠会与水反应产生碳酸钠和过氧化氢。
(1)过碳酸钠中的碳、氧元素质量比为 。
(2)Na2CO3与Na2CO4都是由离子构成的盐,但Na2CO3却不能与水反应生成过氧化氢,这是因为构成它们的 不同。
22、据报道,“火星快车”号探测器在火星大气层中发现了一种二氧化碳分子,其化学式为C16O18O (元素符号左上角的数字代表该原子中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
(1)18O中的质子数是________,中子数是________;
(2)相同分子数的C16O2和C16O18O分别与足量CaO化合全部转化为CaCO3,生成CaCO3的质量前者________后者(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
23、如图是一款能发电的魔方充电器,转动魔方时,它根据 (选填“电流的磁效应”“电磁感应”或“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原理发电,这个过程 转化为电能,产生的电能储存于魔方内。魔方还能通过USB端口给移动设备充电,给移动设备充电时,魔方相当于电路中的 (选填“电源”或“用电器”)。
(第23题图) (第24题图)
24、肺是气体交换的器官,是呼吸系统的最重要部分。
(1)如图是肺从外界吸气的模型。请通过此模型阐述肺吸气的原理:
。
(2)你认为肺有哪些结构特点与气体交换这一功能相适应? 。
三、实验探究题(共4题,第28题每空2分,其余每空3分;共38分)
25、为了证明动物也像人一样会呼吸,小明设计了如图①所示的实验:
(1)实验设计B起 作用。
(2)碱石灰能吸收二氧化碳,而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极少,因为通过实验现象:A试管中红色液滴向左移了一段距离,而B试管中红色液滴几乎没有移动,从而证明该动物消耗了一定量的空气中某种成分同时放出 气体。
(3)小明同学认为该实验还需证明A装置被消耗了的成分是氧气,那么小明还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
(4)小王同学受到小明的启示后认为该实验若把装置改变成如图②所示,还能用来测定空气中的氧气体积分数。你认为合理吗?请说明理由:
。
(第25题图) (第26题图)
26、小金同学为验证植物光合作用需要光和叶绿体,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①将天竺葵放置黑暗环境中24小时。②把黑纸片用回形针夹在天竺葵植株的某一叶片上半部,然后把植株放在阳光下照射4小时。③剪下此叶片,用打孔器分别在A(黑纸片遮光的绿色部位)、B(未遮光的绿色部位)和C(未遮光的白色部位)各取一个叶圆片(如图所示)。④把取下的叶圆片放入装有酒精溶液的试管中水浴加热脱色后在清水中漂洗。⑤将3个叶圆片放在白纸板上,用吸管吸取碘液分别滴在3个叶圆片上,观察实验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步骤④中将叶圆片放入酒精溶液中进行脱色处理的目的是:
。
(2)小金同学是根据 作为观察指标来判断个叶圆片在实验过程中是否发生了光合作用。
(3)A和B进行对照的目的是,验证 。
(4)若实验结果叶圆片B变蓝,C不变蓝。则结论是 。
27、思维模型的建构既方便于问题的解决,又能促进深度学习。某科学研究小组同学,在研究了气体检验专题内容后,认为气体检验的关键是干扰气体的界定,判断标准是对后续实验是否会产生干扰。于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解决“气体检验”类问题建构了如下思维模型:
【模型应用】同学们为检验天然气燃烧后的气体产物成分,应用思维模型设计了如图实验方案(固定装置未画出),将天然气在氧气中燃烧后得到的混合气体通过该方案进行实验。
(1)实验过程中观察到A装置中的无水硫酸铜变蓝,B、F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均变浑浊,D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由此可得出该气体产物的成分为 ;
(2)图甲实验方案中,装置C和D归属于上述思维模型中的 环节;
(3)实验中,判断E中玻璃管内空气已排净的实验现象是 。
28、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1)A中,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能够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现象是 。
(2)B中,观察到 现象时说明反应发生,可以再次观察天平是否平衡。
(3)C中,将盐酸加入碳酸钙中,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后测得总质量减少,其原因是 。
四、解答题(共7题;共54分)
29、(6分)尿素[CO(NH2)2]在工农业生产中应用广泛。
(1)尿素溶液能除去工业废气Cl2 ,化学方程式为:CO(NH2)2+H2O+3Cl2=N2+CO2+6X,则X的化学式是________。
(2)尿素是目前使用量较大的一种________(选填“氦”、“磷”或“钾”)肥,适用于各种植物。某水田施加7.2千克尿素,其中含氦元素________千克。
30、(8分)红萍是太空舱中提供O2和吸收CO2的一种水生植物。当初我国科研人员为了研究与人共存情况下红萍的供氧能力,建立了受控密闭试验舱并放置18.9米2的红萍立体培养装置,设立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多次的地面模拟试验。密闭舱全天保持稳定充足的光照强度,其他条件适宜,2名志愿者进入密闭舱中生活,每隔1小时测定一次舱内O2和CO2浓度,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
(1)红萍利用________吸收CO2产生O2。
(2)实验组的密闭舱内生活着2名志愿者和18.9米2的红萍,则对照组的密闭舱内应该怎样设置?
。
(3)根据实验结果判断,密闭舱内18.9米2红萍产生的O2能否满足2名志愿者的呼吸消耗?并说明理由: 。
(4)在载人航天应用中,太空舱可以看作一个相对独立的密闭生态系统。若要进行长期的载人飞行,从生态系统功能的角度考虑,太空舱应实现________循环利用。
31、(8分)如图是广州市某年3月12日~3月25日的空气质量指数趋势图(甲)及空气评级分类标准(乙)。根据下列图表信息回答问题:
(1)空气质量指数的范围是 ,AQI大于300的空气质量状况为 。
(2)这两周内广州市的空气质量以 为主。
(3)可吸入颗粒物已经成为各大城市的首要污染物,为保持并改善空气质量,请提出一项可行的措施: 。
32、(6分)如图甲是模拟膈肌运动的示意图,图乙是某人在休息时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相对变化的坐标图。请根据图甲、乙结合所学生物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3和5分别模拟人体的 。
(2)图乙中,曲线AB段表示 (填“吸气”或“呼气”)时肺内气压的变化,这时膈肌处于 状态。
(3)在图乙曲线BC段的变化中,胸廓的前后、左右、上下内径都 (填“缩小”或“扩大”)。如果人由休息状态转为运动状态,C点应该向 移。
(4)本次呼吸中,吸气结束的那一瞬间是乙图坐标中的 点。
33、(6分)某品牌钙片的部分信息:①钙片主要成分为碳酸钙;②每片钙片的质量为1克。某科学学习小组同学用该品牌钙片做了如下实验:把100克稀盐酸分成五等份,分次将稀盐酸添加到放有10片钙片的烧杯中,充分反应(钙片中其他成分不溶于水且不与盐酸反应)。得到的实验数据见下表。
实验次数 1 2 3 4 5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克 20 20 20 20 20
剩余固体的质量/克 8.0 6.0 4.0 2.2 2.2
回答下列问题:
(1)钙片用于补“钙”。钙片中所含的钙是指 ;
A.元素 B.单质 C.原子
(2)10片钙片中所含碳酸钙的总质量为 克;
(3)计算该实验中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34、(9分)实验室里有一瓶氢氧化钙粉末由于较长时间敞口放置,已部分变质为碳酸钙。某课外兴趣小组为测定该瓶粉末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进行实验操作、数据收集和计算。
(1)配制稀盐酸:配制500克7.3%的稀盐酸,需要36.5%的浓盐酸________克。
(2)抽样测定:将瓶中粉末搅拌均匀后称取20克样品放入烧杯并置于电子秤上,再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总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反应时间/秒 0 10 20 30 40
总质量/克 310.0 309.6 308.6 307.8 307.8
完全反应后,生成的CO2气体的质量为________克。
(3)计算出该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要有计算过程)。
(4)经过分析讨论,同学们觉得这样测得的结果有可能偏大,原因是________(指出一点即可)。
35、(11分)某兴趣小组设计了一种恒温箱电路,如图甲所示,工作电路电源电压U1=220V,R1=242Ω。控制电路电源电压U2=3V,R2=300Ω,热敏电阻R能即时感知恒温箱内温度,其阻值与温度的关系如图乙, 不计线圈的电阻。当线圈中的电流大于或等于40mA时, 继电器的衔铁被吸合,动触点A与静触点B接触; 当线圈中的电流小于或等于30mA时衔铁被释放,动触点A与静触点C接触。求:
(1)闭合开关S1和S2,恒温箱开始工作,此时衔铁的动触点A与 (选填“B”或“C”)静触点相接触。
(2)电热丝R1正常工作的电流。
(3)分析计算恒温箱正常工作时的温度变化范围。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