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原子结构 元素周期律 测试题
一、单选题(共15题)
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除零族元素外,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都等于该元素所属的族序数
B.各主族元素都是由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组成的
C.过渡元素包括副族元素和第VIII族元素
D.ⅠA、IIA族的元素全部是金属元素,均能与酸发生反应生成氢气
2.海水开发利用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粗盐可采用溶解过滤和重结晶等过程提纯
B.向苦卤中通入Cl2是为了提取溴
C.实际生产常选用Ca(OH)2作为沉淀剂
D.工业生产中电解氯化镁溶液的方法制取镁
3.X、Y、Z、W、M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Z的最外层电子数比内层电子数多3。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非金属性:W>Z>Y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M>Y
C.通过电解熔融的X2W3可制得X单质
D.气态Z2W4的体系为无色
4.下列物质中,常温下既能跟盐酸反应,又能跟NaOH溶液反应的是
A.Mg B.Al C.Si D.Cl2
5.X、Y、Z、M为原子序数递增的前10号元素,基态X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目等于其电子层数,Y、Z、M三种元素相邻,基态Z原子核外未成对电子数目最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第一电离能:Y<M<Z
B.简单气态氢化物稳定性:Y>Z>M
C.电负性:M>Z>X>Y
D.原子半径:X<Y<Z<M
6.向盛有NaBr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氯水,振荡,再加入适量苯,振荡,静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选项 A B C D
上层 橙红色 黄绿色 无色 无色
下层 无色 无色 红棕色 黄绿色
A.A B.B C.C D.D
7.化学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硅晶体具有半导体性能,可用于制取光导纤维
B.二氧化硫不仅可以漂白纸浆还可用于杀菌消毒
C.硅酸可以用于刻蚀玻璃
D.明矾和漂白粉常用于自来水的净化和杀菌消毒,两者的作用原理相同
8.同位素示踪技术已广泛应用在农业、工业、医学、地质及考古等领域。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14C与12C是两种不同的元素或核素
B.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实现16O与18O之间的相互转化
C.35Cl2与37Cl2互为同素异形体
D.铯元素的两种核素中137Cs比133Cs多4个中子
9.某粒子用符号M表示,下列关于该粒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所含质子数为(A-n) B.所含中子数为(A-Z-n)
C.所含电子数为(Z+n) D.中子数-电子数=A-2Z+n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次外层电子数是2或8或18的原子一定是主族元素
B.短周期元素中最外层电子数等于电子层数的元素有2种
C.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微粒,一定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
D.L层上的电子数为奇数的原子一定是主族元素的原子
11.X、Y均为短周期元素,已知aXm+比bYn-少2个电子层,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只能位于第二周期 B.a一定小于b
C.(b-a+m+n)一定等于16 D.Y只能位于第三周期
12.碱金属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其单质的性质变化正确的是
A.密度逐渐增大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逐渐增强
C.单质与氧气反应都能得到两种及两种以上产物
D.单质的还原性逐渐增强,故K能从NaCl溶液中置换出Na
13.四氯化硅()是制造半导体材料硅的中间产物,在空气中容易吸收水蒸气生成原硅酸()和而产生白色烟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转化为的过程中,硅元素化合价没有发生改变
B.原硅酸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C.四氯化硅由一个硅原子和四个氯原子构成
D.四氯化硅应密封保存
14.汉字是历史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通过考古研究发现在不同历史时期出现过甲骨文、钟鼎文、石鼓文等不同书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骨文是记录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兽骨中有含钙的矿物质
B.简牍是写有文字的竹简与木牍的概称,竹简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C.石鼓文为刻石文字,因其刻石外形似鼓而得名,石头一般由无机硅酸盐组成
D.钟鼎文是浇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青铜易被腐蚀且熔点比铜高
15.根据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分析下面的推断,其中错误的是
A.硒(Se)化氢比硫化氢稳定
B.砹(At)为有色固体,AgAt难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
C.铍(Be)的原子失电子能力比镁弱
D.氢氧化锶[Sr(OH)2]比氢氧化钙的碱性强
二、填空题(共8题)
16.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回答原子序数11~18的元素的有关问题:
(1)除稀有气体外,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是________________;
(2)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中呈两性的是_______________;
(3)最高正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最强的酸是_____________;
(4)能形成气态氢化物且氢化物中最稳定的是__________。
17.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族 周期 ⅠA 0
1 ④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2 ⑤ ⑥
3 ① ③ ⑦
4 ② ⑧
(1)③对应的元素符号是___________。⑥元素在周期表第___________列。
(2)上述所列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最强的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A.元素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绝对值相等的元素一定处于第ⅣA族
B.第5周期第V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为65
C.⑥形成的最简单氢化物比⑤形成的最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高
D.周期表中当某元素的周期序数大于其族序数时,该元素可能属于金属或非金属
(4)写出由上述所列元素形成的10电子分子的化学式___________。
(5)属于卤素互化物,性质与相似。写出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18.据有关媒体报道,美国华裔科学家叶军领导一个研究小组成功制造出全球最准确的时钟,两亿年误差不足一秒。它是一个锶原子钟,比铯原子喷泉钟准确得多,估计将可大大促进不同的电讯网络的发展,将使全球各地的船只导航变得更为准确。请根据锶、铯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推断下列内容:
(1)锶元素属于__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金属性比钙元素________(填“强”或“弱”),锶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________,原子核外有________个电子层,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其原子半径________镁(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铯的原子核外共有________层电子,最外层电子数为________。
(2)铯与水起剧烈反应,放出________色气体,同时使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溶液显________色,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化学方程式)。
(3)碳酸锶是________色粉末,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族 周期 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ⅥⅠA
(1)写出下列元素符号:①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⑦___________。
(2)画出原子的结构示意图:④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⑧___________。
(3)在这些元素中,最活泼的金属元素是___________,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是___________,最不活泼的元素是___________。(均用元素符号表示)
(4)在这些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___________,碱性最强的是___________,(均写出物质的化学式)
20.有X、Y、Z、T、U五种短周期元素。X、Y、Z三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下图所示,三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是41。X和T的单质在不同条件下反应,可以生成T2X(白色固体)和T2X2(淡黄色固体)两种化合物。U单质在Z单质中燃烧时产生苍白色火焰,生成物的水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红。
X
Y Z
(1)各元素的符号是:X_______ Y_______ Z_______ T_______ U_______
(2)Y的阴离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
(3)Z与T形成的化合物TZ的电子式是:_______
(4)YX2和U2Y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
(5)T和X的微粒半径比较:原子半径T _______ X (填“>”、“<”或“=” )
21.完成下列基本计算:
(1)9.2g氮的氧化物NOx中氮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2mol,则NOx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此质量的NOx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________;
(2)19.2g Cu与足量稀硝酸反应时,转移电子总数是_____NA(NA表示阿佛加德罗常数);
(3)元素M的某种原子,其氯化物(MCl2)11.1g配成溶液后,需用1mol/L的AgNO3溶液200mL才能把氯离子完全沉淀下来。已知该原子中:质子数=中子数。
① 该原子M的质量数A为_____________。
② 写出该原子(核素)符号___________。
③ M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__。
22.某元素的一种同位素X原子的质量数为A,含N个中子,它与1H原子构成HmX分子,在a g HmX中所含原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所含中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所含质子数为___________,所含电子数为___________。
23.实验室里从海带中提取碘的流程如下:
(1)提取碘的过程中有关实验的操作名称①_______、②_______、③_______、④_______。
(2)进行步骤①操作时,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和_______。进行步骤③操作时,需要用到的主要仪器是_______。
(3)写出上述过程中含I-的溶液通氯气后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该反应中的氧化剂是_______。
(4)某同学想证明以上流程中的未知无色溶液中含有I-,现有以下试剂可供选择:
①新制氯水、②稀硝酸、③CCl4、④AgNO3溶液、⑤淀粉溶液。(完成以下填空)
方案 选用试剂(填标号) 主要现象
1 未知溶液、_______ _______
2 未知溶液、_______ _______
参考答案:
1.C
【解析】A.除零族元素外,短周期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该元素所属的主族序数,故A错误;
B.不是各主族元素都是由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组成的,比如第ⅡA元素中无非金属元素,故B错误;
C.过渡元素包括七个副族元素和第VIII族元素,故C正确;
D.ⅠA、IIA族的元素除氢元素以外全部是金属元素,均能与酸发生反应生成氢气,故D错误;
故选C。
2.D
由流程可知,海水晒盐分离出粗盐和苦卤,苦卤中通入氯气可氧化溴离子生成溴单质,向含镁离子的溶液中加石灰乳生成氢氧化镁,据此分析解题。
【解析】A.粗盐中含泥沙、钙离子、镁离子、硫酸根离子等,可过滤除去泥沙,加试剂沉淀杂质离子后过滤、蒸发结晶提纯NaCl,A正确;
B.苦卤中含溴离子,通入Cl2是为了提取溴, B正确;
C.工业生产中常选用石灰乳作为沉淀剂,便宜易得,C正确;
D.工业生产中电解熔融的氯化镁的方法制取镁,MgCl2(熔融)Mg+Cl2↑,而电解氯化镁溶液得不到Mg,MgCl2+2H2OMg(OH)2↓+Cl2↑+H2↑,D错误;
故答案为:D。
3.D
已知Z是短周期元素即电子层数不超过3层,Z的最外层电子数比内层电子数多3,结合Z的位置可判断位于第二周期,则Z的电子排布为2、5,Z为N元素,则Y为C元素,W为O元素,X为Al元素,M为S元素;
【解析】A.由分析可知,W为O,Z为N,Y为C元素,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性增强,则非金属性:W>Z>Y,A正确;
B. M为S元素,Y为C元素,M、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分别为H2SO4、H2CO3,硫酸是强酸,碳酸是弱酸,则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M>Y,B正确;
C.X为Al,W为O元素,通过电解熔融的Al2O3可制得Al单质,C正确;
D.Z为N,W为O元素,气态N2O4的体系中存在平衡:,NO2为红棕色气体,D错误;
故选:D。
4.B
【解析】A、镁能和盐酸反应生成氢气,但不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气,故A错误;
B、铝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故B正确;
C、Si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硅酸钠与水,不与盐酸反应,故C错误;
D、氯气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和盐酸不反应,故D错误;
故选B。
5.A
X、Y、Z、M为原子序数递增的前10号元素,基态X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目等于其电子层数,X为H,Y、Z、M三种元素相邻,基态Z原子核外未成对电子数目最多,则Z是N,则Y为C,M为O,以此答题。
【解析】根据分析可知X、Y、Z、M分别为H、C、N、O,
A.同一周期元素,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呈增大趋势,但第IIA族、第VA族元素第一电离能大于相邻元素,即N、O、F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为C<O<N,即Y<M<Z,故A正确;
B.非金属性:O>N>C,则简单气态氢化物稳定性:M>Z>Y,故B错误;
C.非金属性越强电负性越强,则电负性:M>Z>Y>X,故C错误;
D.同一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电子层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则原子半径:X<M<Z<Y,故D错误;
答案选A。
【点睛】推断元素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元素周期律内容及元素周期表结构。
6.A
【解析】向溴化钠溶液中加入少量氯水,氯气与溴化钠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溴,振荡,再加入适量密度小于水的有机溶剂苯,苯萃取溶液中的溴,振荡,静置溶液分层,上层为橙红色的溴的苯溶液,下层无色的水溶液,故选A。
7.B
【解析】A. 光导纤维的成分是SiO2,故A错误;
B. SO2具有漂白性,能漂白纸浆,SO2有毒,能杀菌消毒,故B正确;
C. HF可以用于刻蚀玻璃,故C错误;
D. 明矾净水是利用Al3+水解成氢氧化铝胶体,吸附水中悬浮固体颗粒,达到净水目的,不具有杀菌消毒作用,漂白粉不具有净水作用,而是利用其强氧化性,进行杀菌消毒,故D错误;
答案选B。
8.D
【解析】A.14C与12C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为同一种元素的不同核素,故A错误;
B.16O与18O之间的相互转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核变化,故B错误;
C.35Cl2与37Cl2为氯的同位素形成的同一种单质,不是两种单质,不是同素异形体,故C错误;
D.中子数不同,质子数相同,属于同位素,铯元素的两种同位素中137Cs、133Cs质子数相同,根据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137Cs的133Cs多4个中子,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睛】主要考查元素、核素的区别,同素异形体概念等,注意把握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对于元素、核素、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分异构体、同系物、同种物质等概念的区别是考试的热点问题。
9.D
【解析】
10.D
【解析】A.次外层电子数是8或18的原子不一定是主族元素,例如稀有气体、铜、锌等,选项A错误;
B.短周期元素中最外层电子数等于电子层数的元素有H、Be、Al,共计三种,选项B错误;
C.如Na+和Ne核外电子排布相同,但化学性质不同,选项C错误;
D.L层上的电子数为奇数的原子,只有2个电子层,一定为第二周期的主族元素,选项D正确;
答案选D。
11.B
通常,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阳离子,电子层数减少1;原子得到电子填在最外层形成阴离子,电子层数不变。
【解析】对于短周期元素,aXm+的电子层数最少为0,bYn-的电子层数最多为3。aXm+、bYn-的核外电子数分别为a-m、b+n。据题意,当aXm+、bYn-的电子层数分别是0、2时,X为H,Y为N、O、F,两离子的电子数之差 b-a+m+n=10;当aXm+、bYn-的电子层数分别是1、3时,X为Li、Be,Y为P、S、Cl,两离子的电子数之差 b-a+m+n=16。
A项:X可能为第一周期的氢或第二周期的锂、铍,A项错误;
B项:a=1时,b=7、8、9;a=3、4时,b=15、16、17,B项正确;
C项:(b-a+m+n)=10或16,C项错误;
D项:Y可在第二或第三周期,D项错误。
本题选B。
12.B
【解析】A.碱金属为同主族元素,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随原子序数递增,密度依次增大,K元素除外,故A错误;
B.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随原子序数递增,金属性逐渐增强,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逐渐增强,故B正确;
C.金属Li与氧气只能生成氧化锂一种产物,故C错误;
D.碱金属的单质性质都很活泼,遇水发生反应,则不能再溶液中相互置换,故D错误;
答案选B。
13.C
由四氯化硅(SiCl4)在空气中容易吸收水蒸气生成原硅酸(H4SiO4)和氯化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iCl4+4H2O=H4SiO4+4HCl,以此进行解答。
【解析】A.四氯化硅(SiCl4)中氯元素显-l价,则硅元素为+4价;H4SiO4中氢元素显+l价,氧元素显-2价,则硅元素为+4价;所以由SiCl4转化为H4SiO4的过程中,硅元素化合价没有发生改变,故A正确;
B.原硅酸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故B正确;
C.应该描述为一个四氯化硅分子是由一个硅原子和四个氯原子构成,故C错误;
D.由题意,四氯化硅(SiCl4)在空气中容易吸收水蒸气生成原硅酸(H4SiO4)和HCl,故四氯化硅应密封保存,故D正确;
故答案选C。
14.D
【解析】A.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兽骨中有含钙的矿物质,A说法正确;
B.简牍是写有文字的竹简与木牍的概称,而竹简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为多糖,B说法正确;
C.石鼓文一般为刻石文字,石头由无机硅酸盐组成,C说法正确;
D.青铜为铜、锡合金,合金具有良好耐腐蚀性且熔点比纯金属的熔点低,D说法错误;
答案选D。
15.A
【解析】A.同主族元素的原子,从上到下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所以硒(Se)化氢不如硫化氢稳定,A错误;
B.卤族元素的单质从上到下颜色逐渐加深,则砹(At)为有色固体,卤族元素单质的卤化银都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硝酸,B正确;
C.同主族元素的原子,从上到下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所以铍(Be)的原子失电子能力比镁弱,C正确;
D.同主族元素的原子,从上到下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逐渐增强,所以氢氧化锶[(Sr(OH)2]比氢氧化钙的碱性强,D正确;
答案选A。
16. Na Al2O3 HClO4 HCl
【解析】11~18号元素都位于第三周期,同一周期元素,元素的金属性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减弱,元素非金属性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增强,
(1)除稀有气体外,同一周期元素中,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减小,所以原子半径最大的是Na;
(2)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中呈两性的是Al2O3;
(3)同一周期元素,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正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越强,第三周期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Cl元素,则酸性最强的是HClO4;
(4)同一周期,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氢化物越稳定,第三周期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Cl元素,所以稳定性最强的氢化物是HCl。
17.(1) Al 15
(2)
(3)ABD
(4)
(5)
从位置看,①为Na、②为K、③为Al、④为H、⑤为C、⑥为N、⑦为Cl、⑧为Br、据此回答。
(1)
③对应的元素符号是Al。⑥为N元素、位于ⅤA、在周期表第15列。
(2)
同主族从上到下元素非金属性递减,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非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越强,对应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上述所列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最强的是。
(3)
下列说法:
A.H元素、ⅣA族元素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绝对值相等,A错误、选;
B. 第5周期第V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为7+8+18+18=51,B错误、选;
C.⑤为C、⑥为N,非金属性C<N,非金属性越强,简单氢化物越稳定,则⑥形成的最简单氢化物比⑤形成的最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高,C正确、不选;
D. 周期表中当某元素的周期序数大于其族序数时,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D错误、选;
ABD。
(4)
由上述所列元素形成的10电子分子的化学式。
(5)
属于卤素互化物,性质与相似。但Br呈+1价、Cl呈-1价,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为非氧化还原反应,则化学方程式为。
18. 金属 强 38 5 大于 6 1 无 蓝 2Cs+2H2O===2CsOH+H2↑ 白 SrCO3+2H+===Sr2++CO2↑+H2O
【解析】(1)锶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五周期第IIA族,位于钙元素下方,根据元素周期律金属性逐渐增强,所以锶属于金属元素,金属性比钙元素强,锶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38,原子核外有五个电子层,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其原子半径大于镁;铯与锶在同一周期,且位于锶左侧,所以铯的原子核外共有五层电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答案:金属 强 38 5 大于 6 1 。
(2)根据反应2Cs+2H2O===2CsOH+H2↑知铯与水起剧烈反应,放出无色氢气,同时生成CsOH强碱,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溶液显蓝色。答案:无 蓝 2Cs+2H2O===2CsOH+H2↑
(3)根据元素周期律知识推测。碳酸钙是白色固体,推测碳酸锶也是白色粉末,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rCO3+2H+===Sr2++CO2↑+H2O。答案:白 SrCO3+2H+===Sr2++CO2↑+H2O
19.(1) N Si S
(2)
(3) K F Ar
(4) HClO4 KOH
由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确定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分别为N、F、Na、Mg、Al、Si、S、Cl、Ar、K、Ca、Br元素。
(1)
由分析可知,①为氮元素,⑥为硅元素,⑦为硫元素,则它们的元素符号为:①N,⑥Si,⑦S。答案为:N;Si;S;
(2)
由分析可知,④、⑤、⑧元素分别为Mg、Al、Cl,它们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别为:④,⑤,⑧。答案为:;;;
(3)
同周期元素,从右到左,金属性依次增强,从上到下,金属性依次增强,则在元素周期表的左下角,元素的金属性强,所以在这些元素中,最活泼的金属元素是K,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是位于元素周期表右上角的F,最不活泼的元素是稀有气体Ar。答案为:K;F;Ar;
(4)
高氯酸是最强的含氧酸,在这些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HClO4;在这些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钾,则碱性最强的是KOH。答案为:HClO4;KOH。
【点睛】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性依次增强;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依次减弱。
20. O S Cl Na H SO2+2H2S=3S+2H2O >
根据X、Y、Z三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若X原子序数为a,则Y为8+a,Z为9+a,3a+17=41,a=8,故Z为O,Y为S,Z为Cl;T2X为白色固体,T2X2为淡黄色固体,则T为Na;U单质在Z单质中燃烧时产生苍白色火焰,生成物的水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红,则U为H。
【解析】(1)分析可知,X、Y、Z、T、U分别为O、S、Cl、Na、H;
(2)Y为S,其阴离子结构示意图为;
(3)Z与T形成的化合物为NaCl,电子式为;
(4)SO2和H2S反应生成单质硫和水,化学方程式为SO2+2H2S=3S+2H2O;
(5)T和X分别为Na、S,为同周期元素,原子序数越大,半径越小,则r(Na)>r(S)。
21.(1) 46g/mol 4.48L
(2)0.6
(3) 40 40Ca 第四周期第ⅡA族
【解析】(1)9.2g氮的氧化物NOx中氮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2mol,则NOx的物质的量是0.2mol,所以摩尔质量为9.2g÷0.2mol=46g/mol;此质量的NOx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0.2mol×22.4L/mol=4.48L;
(2)19.2g Cu的物质的量是19.2g÷64g/mol=0.3mol,与足量稀硝酸反应时生成硝酸铜,铜元素化合价从0价升高到+2价,转移电子总数是0.6NA;
(3)由可知,n (Cl-)=n(Ag+)=0.2L×1mol/L=0.2mol,所以MCl2的物质的量是0.1mol,则M(MCl2)=11.1g÷0.1mol=111g/mol,由摩尔质量与相对分子质量的数值相等及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则M=111-35.5×2=40,又因为质子数=中子数,所以Z=20,则M是Ca;
①该原子M的质量数A=40;②该原子(核素)符号为;③Ca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四周期第ⅡA族。
22. (m+1) mol N mol (m+A-N)NA (m+A-N)NA
【解析】由题意,HmX的摩尔质量为(A+m)g/mol,n(HmX)=mol,则agHmX中所含原子的物质的量为(m+1) mol;所含中子的物质的量为mol×(N+0)=N mol;所含质子物质的量为mol×(A-N+m)=(m+A-N)mol,所含质子数为(m+A-N)NA;HmX为分子,则电子数=质子数=(m+A-N)NA。
23.(1) 过滤 氧化 萃取分液 蒸馏
(2) 玻璃棒 分液漏斗
(3) Cl2
(4) 新制氯水、淀粉溶液 加入新制氯水和淀粉溶液,溶液变蓝 新制氯水、CCl4 先滴加新制氯水,再加入CCl4 振荡后静置,溶液分层,下层呈紫红色
海带灼烧成灰,浸泡溶解得到海带灰悬浊液,经过操作①得到含碘离子的溶液和残渣,则操作①为过滤;滤液中加入氧化剂进行氧化,将碘离子氧化成单质碘,则②为氧化,经过操作③得到碘的有机溶液,则操作③为萃取分液,经过操作④从碘的有机溶液中分离出晶体碘,则操作④为蒸馏。
(1)
操作①为分离溶液和残渣的操作,为过滤;经过操作②将碘离子氧化成单质碘,则操作②为氧化;经过操作③得到碘的有机溶液,则操作③为萃取分液;经过操作④从碘的有机溶液中分离出晶体碘,则操作④为蒸馏,故答案为:过滤;氧化;萃取分液;蒸馏;
(2)
操作①为过滤,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和玻璃棒;操作③为萃取分液,用到的仪器为分液漏斗,故答案为:玻璃棒;分液漏斗;
(3)
含I-的溶液通氯气后,I-被氧化成I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该反应中Cl元素的化合价降低,Cl2作氧化剂,故答案为:;Cl2
(4)
新制氯水具有强氧化性,能将I-氧化成I2,I2遇淀粉变蓝,即先加入新制氯水,再滴加淀粉溶液,若溶液变蓝,说明该溶液中含有I-;I2在CCl4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还可以用CCl4萃取碘进行验证,即先加入新制氯水将I-氧化成I2,再加入CCl4振荡后静置,溶液分层,下层呈紫红色,说明该溶液中含有I-,故答案为:新制氯水、淀粉溶液;加入新制氯水和淀粉溶液,溶液变蓝;新制氯水、CCl4;先滴加新制氯水,再加入CCl4振荡后静置,溶液分层,下层呈紫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