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六年级·下册
真理,即永恒不变唯真正理。
叶永烈 浙江温州人, 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著名科普作家、传记文学作家,是《十万个为什么》的主要作者之一。主要作品有科幻故事《小灵通漫游未来》,传记《毛泽东和蒋介石》《星条旗下的中国人》等。新版《小灵通漫游未来》于2002年12月获第十三届中国图书奖。2005年10月获中国当代优秀传记文学作家奖。
有同学知道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吗?
爱迪生在发明电灯的过程中,试验了1600多种材料,面对失败,他锲而不舍,最终取得了成功。
叶永烈,1940年生,浙江温州人。著名科普作家、传记文学作家。
主要作品:《十万个为什么》(合著)《小灵通漫游未来》《历史选择了毛泽东》等。
1.理解文章讲了什么,理清层次结构。 (重点)
2.理解题目的含义以及带给你的启发。(难点)
词语积累
真理 疑问 蚯蚓 花圃 搜集
实验 阶段 灵感 事例 领域
机遇 司空见惯 见微知著
生字广场
惯
蕊
盐
溅
圃
点击生字
学习笔顺
魏
搜
蚯
蚓
域
阶
定理:已经证明具有正确性、可以作为原则或规律的公式,如几何定理。
定律:科学上对某种客观规律的概括,反映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一定变化过程的必然关系。
词语解释
司空见惯:指看惯了就不觉得奇怪。文中是说一些现象常见就不觉得奇怪了。
对于他的动作,我们早已司空见惯。
无独有偶:虽然罕见,但是不只一个,还有一个可以成对儿。文中是说这样的事不止一件。
无独有偶,最近另一家公司也发布了同款产品。
见微知著:见到一点儿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向。
学习就是一个见微知著的过程。
锲而不舍: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做事情能坚持到底,不半途而废。也形容,有毅力、有恒心。
学习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
打破砂锅问到底:比喻追究事情的根底。课文中用一句口头禅形象地写出探索精神的重要性。
弟弟从小就爱打破砂锅问到底。
内容详解
人物 发现现象 不断发问 ( ?) 找到真理( !)
魏格纳
波义耳
阿瑟林斯基
南美洲东海岸的凸出部分和非洲西海岸的凹陷部分吻合。
盐酸会使花瓣变红。
儿子睡觉时眼珠转动。
蚯蚓为什么这样分布?
紫罗兰中的什么成分遇盐酸会变红?
眼珠转动会不会与做梦有关?
提出“大陆漂移学说”。
发明了酸碱试纸。
睡眠中眼珠快速转动的时候,人最容易做梦。
内容详解
紫罗兰的变色
地图与蚯蚓的分布
睡觉时眼珠的转动
再请大家仔细地读读这三个事例,看看三段话在写法上、内容上有什么相同点?
内容详解
共同点:
三个故事都是讲生活中偶然发现的问题;
三个故事都是讲科学家发现和发明的故事;
三个故事都是说明“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内容详解
2.再请大家仔细地读读这三个事例,看看三段话在写法上、内容上有什么相同点?
这三个事例中提到的科学家发现或者发明的过程是相同的,都是先偶然发现问题,不断地追问;再进行反复的研究和实验;最后解决了问题,得出了结论。
这三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追根求源,才能解决问题,找到真理。因为“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词语对对碰
近义词
反义词
诞生——出生 疑问——疑惑
敏感——敏锐 吻合——契合
搜集——搜罗 分布——散步
司空见惯——屡见不鲜
锲而不舍——持之以恒
真理——谬论 敏感——迟钝
无聊——有趣 偶然——必然
司空见惯——鲜为人知
锲而不舍——半途而废
我们已经懂得了“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好之后”的含义: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
同学们请牢牢记住,科学发现的“偶然机遇”只能给有准备的人,而不会给任何一个懒惰的人。你们是祖国的未来,世界是属于你们的。行动起来吧,做一个“有准备的人”,我们的生活中有无数个未知的真理,正等待你们去发现!
提出观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洗澡水的漩涡
运用事例证明观点
重申全文,总结全文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睡觉时眼珠的转动
蚯蚓的分布
见微知著
善于发问
不断探索
层次梳理
课文小结
这篇课文开门见山提出论点,再用三个确凿事例具体说明自己的观点,最后引用名言重申论点,使人信服。告诉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思考、锲而不舍,才能将偶然的机遇变成切切实实的真理。
感谢您的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