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江门市新会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第一次月考生物学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第一次月考生物学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8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4-12 15:51: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新会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第一次月考
生物学科
本试卷共7页,共21小题,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第1-12题每小题2分,第13-16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描述的是
A.某城市常住人口性别比例为1.08 :1
B.某城市65岁及以上的人口比例增大
C.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附近集中分布
D.某种原因导致某害虫种群死亡率升高
2.能够预测种群未来数量变化的是
A.出生率和死亡率 B.性别比例
C.年龄组成 D.迁入率和迁出率
3.某地区由于秋天过早降温,许多蝗虫在产卵前死亡。第二年,该地区蝗虫的种群密度明显下降。对蝗虫种群密度下降合理的解释是
A.出生率下降 B.死亡率上升
C.迁入率下降 D.迁出率上升
4.对一个生物种群来说,环境容纳量取决于环境条件。据此判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对甲乙两地的蝮蛇种群来说,环境容纳量是相同的
B.对生活在冻原的旅鼠来说,不同年份的环境容纳量是不同的
C.当种群数量接近环境容纳量时,死亡率会升高,出生率不变
D.对生活在同一个湖泊中的鲢鱼和鲤鱼来说,环境容纳量是相同的
5.根据图所示数学模型做出的下列推断中,错误的是
A.该种群生活在资源和空间有限的环境中
B.D点时种群密度最大
C.B点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D.渔业生产上在D点开始捕捞最有利
6.下列有关非生因素对种群数量影响的说法错误的是
A.森林中林下植物的种群密度主要取决于林下植物受到的光照强度
B.温度是影响许多植物种子萌发的主要非生物因素
C.蚊虫在寒冷季节到来时一般会死亡的原因是光照不足
D.干旱缺水常常导致许多植物种群的死亡率升高
7.下列群落中既具有明显的季相变化,又具有明显的垂直结构的是
A.热带雨林 B.温带落叶阔叶林 C.北方针叶林 D.草原
8.“螟蛉有子,蜾蠃负之。”意思是螟蛉如若生幼子,蜾蠃会把它背来。南北朝时期,医学家陶弘景发现,蜾蠃把螟蛉衔回窝中,用尾上的毒针刺人螟蛉体内,并在其身上产卵。所以,他认为螟蛉不是蜾蠃的“义子”,而是蜾蠃幼虫的食物。这两种生物的种间关系是
A.原始合作 B.互利共生 C.捕食 D.寄生
9.长白山北坡从山麓到山顶依次会现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岳桦林和高山冻原。针阔叶混交林中的乔木层有红松、红皮云杉、白桦等多种植物,在林冠层生活着小杜鹃、大杜鹃、黑枕黄鹂等鸟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的不同森林类型是群落的垂直结构
B.小杜鹃主要在林冠层生活,这就是小杜鹃的生态位
C.针阔叶混交林中物种多样,营养结构复杂
D.黑枕黄鹂等生活在同一区域的所有动物、植物构成了生物群落
10.下列关于生态系统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的成分是指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B.生产者都属于自养型生物,可以是真核生物,也可以是原核生物
C.消费者都属于动物,其中食草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
D.细菌都属于分解者,营腐生生活
11.中科院康乐院士团队通过分析飞蝗的体表和粪便挥发物,发现了飞蝗群聚信息素:4-乙烯基苯甲醚(4VA),4VA能够响应蝗虫种群密度的变化,并随着种群密度增加而增加;利用基因编辑技术获得飞蝗OR35缺失突变体,发现其对4VA的响应行为丧失。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飞蝗群聚信息素传播的信道为空气
B.利用人工合成的4VA诱杀蝗虫属于化学防治
C.OR35缺失突变体可能缺乏信息素4VA的受体
D.OR35缺失突变体长期释放到野外,可能构建不能群居的蝗虫种群
12.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图解,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a为抵抗力稳定性,b为恢复力稳定性
B.一般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与a呈正相关,与b呈负相关
C.北极苔原营养结构简单,抵抗力稳定性低,但恢复力稳定性强
D.外来物种入侵一般使物种多样性减小,降低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
13.在调查某林场松鼠的种群数量时,计算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λ),并得到如图所示的曲线。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如果持续第0年到第5年趋势,种群数量将呈“J”形增长
B.第12年的年龄结构可能为衰退型,第20到25年间种群数量基本不变
C.第10年到第15年间种群数量下降,原因可能是食物短缺和天敌增多
D.第15年的种群数量最少,第15年到第20年间种群数量增加
14.某草场总面积为80hm2,野兔在此大量繁殖使草场退化。为有效治理草场,研究人员利用标记重捕法对该草场野兔的种群密度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表。检测到第一次标记的野兔有52只在重捕前由于竞争、天敌等自然因素死亡,但该段时间内有野兔出生,故种群总数量稳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草场野兔的种群密度约为12.9只/hm2
B.若被捕获过的野兔不易再次被捕,则调查结果比实际值偏小
C.野兔种群密度过大,可能会导致草场物种丰富度降低
D.草场的退化是野兔种群数量变化的非密度制约因素
15.下图为能量流经生产者的过程图解,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可用a+b或a+c+d + e表示
B.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属于d中的一部分
C.能量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e/b)×100%
D.图中c的能量若为正值,说明这个生态系统正在增长过程中
16.调查得知,某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除分解者外,仅有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该生态系统有4个营养级,且每个种群只处于一个营养级,一年内输入各种群的能量数值如下表所示,表中能量数值的单位相同(相邻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生态系统中碳元素是通过戊进入生物群落的
B.若土壤中含有一定浓度的重金属铬,则丁体内铬含量最高
C.该生态系统中第二营养级与第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5.4%
D.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所有种群同化量的总和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
17.(14分)图甲是种群数量特征的概念模型,图乙是种群数量变化的两种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①____________,一般调查青蛙种群密度的方法是样方法而不用标记重捕法,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性引诱剂诱捕雄性害虫,可以改变图甲中的___(填序号),降低种群的___(填序号),从而抑制害虫种群数量的增长,该防治方法属于_______防治,与此相比,采用农药杀虫的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点)。
(3)若曲线X表示某地区一种外来动物的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则出现这种变化的前提条件是食物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____________________。设A点时动物种群的数量为N0,之后种群数量每年增加25%,则计算10年后该动物种群数量的计算式为______________。
(4)若曲线Y表示一定时间内某草原食草动物甲的种群数量变化情况,BC段种群的增长速率逐渐下降为零,主要的内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在C点时,该地区迁入了大量其他不同物种的食草动物,则食草动物甲的环境容纳量会____________。
18.(10分)图1为一片退耕农田在不同年份的植物类群变化结果;图2是某丘陵山地的群落演替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所示的群落演替方式为__________,作出该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三类生物出现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1中的丰富度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19年该群落的优势物种是_______,且群落具有明显分层现象,这属于群落的_____结构,造成该群落中植物分层的主要因素是_____。
(3)图2中的自然演替过程中,丰富度和群落结构的变化趋势分别是_____、_____。过度采伐或火烧等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______________。
19.(12分)下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碳循环是指碳元素主要以_____的形式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间循环流动。
(2)图中A和E分别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
(3)工业快速发展,造成化石燃料燃烧过程加剧,打破了___________,使大气中CO2增加,加剧了温室效应,引起全球性的气候变化。缓解温室效应需要世界各国的共同参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为了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和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请你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两条具体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1分)草原是各种草食动物和肉食动物分布广泛的区域。为研究草原生态系统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科研工作者开展了各种研究。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要调查草原上某种有蹄类动物的种群密度,可采用粪堆计数法,即在一定的样方内统计单位时间内新增的粪堆数,以此来估算种群密度,与标记重捕法相比,该方法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1点);取样的关键是_______________,除此之外还要考虑气候条件的变化影响,如果调查时正好碰上下雨天气,且日均排便量不变,调查的结果可能会___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2)狼既能用眼睛辨别猎物,也可以根据耳朵听到声音作出反应,以追捕猎物;野兔同样能够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特征躲避猎捕,该事例说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3)事实上捕食者的存在有着重要的意义。肉食动物在捕食时会采取一定的策略,以减少捕食过程当中的能量消耗,从而获得最大的能量收益(“最大收益理论”),捕食者捕食的大多是老弱病幼的个体,这促进了被捕食者的进化,反过来被捕食者也促进了捕食者的种群进化,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_____;另外,捕食者往往捕食_______________的物种(“收割理论”),这样就会避免出现一种或极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生存腾出空间,有利于保持群落内物种的丰富度,并使多个生物种群的数量维持在一定的范围内。
21.(13分)秧藕养鱼是一种池塘立体生态种养模式:水体的上层主要是以浮游植物为食物的鲢鱼,中层主要是以水生植物为食的草鱼,底层主要是以软体动物为食的青鱼。某秧藕养鱼立体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如下图,图中的英文字母表示能量(单位:KJ)。
(1)对于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给予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协调,据图可知,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为___________KJ。
(2)图中字母cfg表示_________的能量,字母d表示___________的能量。植食性鱼类到肉食性鱼类的能量传递效率可表示为___________。
(3)鱼塘的人工管理十分重要,若种植的莲藕数量过多,会造成鲢鱼减产,从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秧藕养鱼立体生态种养模式在生产实践中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会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第一次月考
生物学科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C C A B D C B C C B B C D C C D
17.【答案】14分
(1)种群密度 青蛙是活动范围较小的动物
(2)⑤ ② 生物防治
污染环境、杀死害虫的同时也杀死了害虫的天敌、导致害虫抗药性增强(2分)
(3)天敌和其他竞争物种等(2分) N0(1.25)10 (2分)
(4)随种群数量增大,种内竞争加剧,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并趋于相等(2分)
下降
18.【答案】10分
(1) 次生演替 保留了原有的土壤条件 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小灌木
(2)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小灌木 垂直 光照
(3)逐渐增大 越来越复杂 速度和方向。
19.【答案】12分
(1) CO2 非生物环境与生物群落
(2)光合作用、分解(呼吸)
(3)碳平衡(碳循环平衡) 碳循环具有全球性
大力植树种草提高植被覆盖率(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秸秆还田等);
开发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燃烧(开发使用太阳能、风能、核能等);
绿色出行,减少化石燃料燃烧(其他合理即可)
20.【答案】11分
(1) 取样方便,操作简单,不会对被调查的个体造成影响,调查周期短
随机取样 偏小(1分)
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进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协同进化 个体数量多
21.【答案】13分
(1) a+m+n
(2) 呼吸作用散失 流向分解者 [(c-n)/b ] ×100%
(3) 由于莲藕的竞争使浮游植物数量下降,鲢鱼的食物减少
(4)鱼类的立体放养使池塘群落具有合理的垂直结构,充分利用了池塘水体的空间资源、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3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