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仁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 文 试 题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
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签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4.本卷主要考查内容: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至六课。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组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中华文明起源,不仅是我国学者潜心研究的重大课题,也是国际学术界持续关注的研究课题。经过几代学者接续努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重大工程的研究成果,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
现在,我们适用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化学、地理学、物理学等前沿学科的最新技术分析我国古代遗存,使中华文明探源有了坚实的科技分析依据,拓展了我们对中国五千多年文明史的认知。对文明起源和形成的探究是一个既复杂又漫长的系统工程,需要把考古探索和文献研究同自然科学技术手段有机结合起来,综合把握物质、精神和社会关系形态等因素,逐步还原文明从消消疾流到江河汇流的发展历程。要加强统筹规划和科学布局,坚持多学科、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密切考古学和历史学、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联合攻关,拓宽研究时空范围和覆盖领裁,进一步回答好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基本图景、内在机制以及各区城文明演路径等童大问题。
长期以来,西方形成了一套文明理论,我们要加以借鉴,但不能照抄照搬。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提出文明定义和认定进入文明社会的中国方案,为世界文明起源研究作出了原创性贡献,
(摘编自习近平《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
材料二:
今天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最大的发现与成就之一,是神话图像与物象的发现,以及对其意义的初步揭示。在工程相关的发现中,最靓丽的如三星墩发现,而且仅人都不是受通人
形,而是神灵,而是在通过物象叙述一段神话。至于这些神话表现的内容,各方可能还有一定的分歧,却是可跟解、可揭示的。影响更为深远的是浙江的良渚文化,如何实证了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有辉煌的水利工程证明其生产力的水平,有杰出首领大篡识明其组织的强大,有精美玉器玉综证明其技术与艺术之高超。但是,真正体现文明进程的还是玉缩纹饰对于古岩神话的记录。玉踪神像,形成特定图像类型,在良渚本部、上海福泉山、江苏张陵山等地,都有相同类型的神像。这说明,神话的传播与良诸文化的辐射区是叠合的。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神话学家参与了研究工程,这是考古工作了不起的进步,神话与文明探源工程的成绩是突出的,这是神话学与考古学两个方面结合的重要成就。也许人们可以将其定位为学科交叉,但在我们看来,神话参与文明探源工程乃是神话之基本功能,并不是从外面来交叉的。
神话研究参与考古研究,不是探源工程时才有的。此前,陆思贤先生的《神话考古》一书已经明确表达了该主题。宋兆麟先生在该书序言写道:"考古学是神话学的重要源泉",并指出,顾摸刚、徐旭生、陈梦家和孙作云等先生为神话学作出的卓越贡献。确实冲话学在中国一发生,就有考古学家群体为其注入活力。考古学家认为,考古为神话研究提供了资源。这种看法是合理的。考古学家也在以神话学解决考古问题,许多的考古难题,按照传统的思路没有办法解决。像伏羲女妈考古问题,早期考古学家曾经觉得这是神诗学家的问题,我们挖出来任务就完成了。考古学家自己来研究神话似乎不是正道。但是后来考古学界、历史学界对于神话的研究越来越重视。比如张光直先生,直接开始讲述神话了。如商周神话分类,这些在神话学看来还是从简单入手的,但这是考古学家的重要一步。他解释商周青铜器的美术与神话,关于相关神话纹饰,他认为是亚者沟通天地,这是主动出去,在以神话解释考古图像问题。至于这说法是否科学,那是另外一个问题,至少他是可以自圆其说的。张光直先生对于神话学的切入,比较直观地影响了考古学界,让考古学界自己也反思了,没有神话学做考古研究就有很大一片世界没有办法解释。所以,考古学界整体对于神话研究的参与,是迟早的事。
于是,我们发现,以考古文物作为神话研究的资料来研究神话,以神话思维与神话叙事来解读考古事象,已经将考古学与神话学结合在一起,成为解释中华古代文明的钥匙,这是一种可喜的现象。考古学与神话学各自有其辽阔的视域,但是在文明起源一城,二者交融在一起是文明探源的基本任务。
(摘编自田兆元《"中国神话谱系"与"中华文明探源"精神本体研究》)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这是开展中华文明探源工
程的必要前提。
B.将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结合,有助于我国建立起一套独特的文明理论,从而为世界文明
起源研究作出贡献。
C.神话码密参与考古研究并非起源于探测工程,神话研究自出现伊始就得到了考古和历
史学界足够的重视。
D.依据神话图像理论,因为良清、上海福泉山、江苏张陵山都有相同类型的玉踪神像,所以
这些地方也曾有相似的文化背景。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相关问题,不过二者论述重心不同。
B.由陆思贤先生的《考古神话》一书可知,考古学家本有研究神话的传统。
C.考古学与神话学各有其视域,但在文明起源一域内可以实现学科交融。
D.神话研究参与考古研究.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与历史学、人文科学的进阶融合。
3.下列选项,与材料一中我国对于西方文明理论的态度最相符合的一项是(3分)
A.魏源《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
B.《诗经·小雅·鹤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C.朱熹《中庸集注》:"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D.孔子《论语·里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4.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第五阶段(2020——2024)启动后,在旧石器考古与人类起源、城市考古、边疆考古等重点领域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请结合材料一分析有此成就的原因。(4分)
5.考古学与神话学虽各有自己的视域,但在文明起源领域内结合又是必然的。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1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细 腰 楚 王
陈 敏
楚国的军队旅旗搭展,在滚动的尘烟中徐徐推进。囚禁着陈、蔡两国国君及其他王族的囚车列着长龙一般的队伍隆隆地向楚国的国都驶来。
楚灵王坐在雄伟的章华台上,跳望远处浩渺的山水云烟。丝付之音不绝于耳。轻歌量舞莹绕左右。灵王斜倚着白五砌成的栏杆,将了捋唇上的两撇美须;抬眼望天,轻轻地启动了他两片薄薄的嘴唇:苍天当不负我也!
灵王一手揽过一个细腰王妃,走到“银波”大镜跟前。他挺胸收腹,舒展双臂,长久地端详着自己灵活的身躯问道:“爱妃看本王身段如何?”
“美极了。我王一向器宇非凡,今日更是玉树临风。”细腰王妃细细甜甜的嗓音听得楚王如沐春风。"本玉今天将大会诸侯,届时还要举行得胜之师的凯旋仪式,本王高兴啊。来.起鼓,且让本王和你们共舞一曲!"伴随着欢快的节奏,灵王和他们宫女们翩翩起舞。灵王在舞女环绕的亭台中心翻旋如飞,恰似游龙戏风。一曲舞毕,忽报各国诸侯及重臣陆续齐聚台下,等候召见。
细餍王妃轻轻地为灵玉状去额头上渗出的一层细汗。灵王缓步登上镶金的宝座。他扬起长长的下巴,转身环顾各国诸候,口中说道:"列位看我楚国将士如何?想我大楚将士,来自江河湖海,善于搏击风浪,四肢矫健,完全不像你们中原大汉,爬硕粗大,行动不便。哈哈!来,为我无敌的楚国将士先干上一杯。”灵王一边干杯、一边示意伴舜。一时铜鼓、铃铛之音乍起,一列列臼腰粉袋袅而出,灵王和诸侯们在楚国艳舞的香风吹拂下,开怀畅饮。醉意朦胧中灵王听宫人来报:越国大夫常寿过姗姗而来。肥胖的常寿过很艰难地攀上章华台,他大汗淋漓、上气不接下气地向灵王道歉。
灵王轻蔑地臀了一眼常毒过肥硕的肚子,半晌才说:"你猪行而来,本王本不该怪你。不过,我们的庆祝会也即将结束,要是不想和蔡侯同列,你还是先行而去吧!不过你既然肥胖如猪,你就得爬着出去。"嘴着粗气的常寿过血涌如潮,但他还是伏下肥硕的身躯,爬出章华大厅。灵王导演的这出戏,并实让各国诸侯和众位文武大医馆出了一头冷汗,个个不由自主地摸起了自己的脸、头和肚子,章华台会显以后,楚灵王被推举为盟主,主持伸裁各国战和事宜,于是,他安排他的精锐之师开始攻打东方的吴国。
一日,宫里闲来无事,灵王下令做了一面大镜安置在宫殿外,并颁布新旨,举凡今后,月人以腰。肥者罢黜。于是宫廷内外掀起了一场“鉴肥”运动,肥胖的官员一律罢免。稍微有点发胖迹象的大臣们千方百计地减肥。人们不约而同地节制饮食,为此经常镇得头昏眼花。尽管他们挖空心思地减肥,可是楚国王宫里十之八九的大臣还是被吴免了。一番折腾之后,楚囚举国上下所有机构里都成了清一色的窈窕男女,只是个个面黄肌瘦,弱不禁风。
一天忽有快马来报:二十万楚军主力在吴国东南遭到十面伏击,已经企军覆没。沉浸在歌舞声中的灵王→时惊诧不已。他匆忙组织了一支由十万人姐成的蜂腾娜队姐此前线应做,可是,常寿过伙同那些国为肥胖而被蛋免的王族们闯进皇官杀了他的儿子,占领了楚国的都城。
灵王的蜂膜部队很快就被兵强马壮的吴军彻底击溃。灵王落荒而逃,衣着被褛的灵王逃到故臣中亥的故乡邪都。
是夜,刚刚出浴的灵王换上申亥呈上来的衣服。他长长地伸了个懒腰之后依窗而立。窗外,月明星稀,灵王看见江流、沙滩和荒山猝岭之间满是晃动的火把。火把像天上的星星一样繁多,楚灵王一时分不清哪里是天空,哪里是江河。
灵王正要问及,门外忽然卷进一股冷风,常养过手持宝剑跨了进来,身后站着两排袒胸露腹的肥硕壮士。灵王轻蔑地扫视了一眼满堂的彪形大汉,习惯性地紧了紧腰带问:"申亥,再看看,王腰身尚灵活否?""我王身似蛟龙,动若疾风。"申亥声泪俱下地说。"申寂.意欲观王舞乎?"中亥已泣不成声。常寿过逼近秀骨玉肌的灵王,未等灵玉扭动身姿,便将锋利的柳叶剑一掷,楚王的细腰片别就成了两段。《温:公元前529年楚国人民推翻了楚灵王的统治,在逃亡途中,他的随从相继离去,最后吊死郊外。)
江风吹过,火苗歪斜,常寿过仔细察看創刃,竟无一滴血迹沾在上面、
(有删改)
文本二:
“我们追求的不是历史真实,而是历史精神”、难道“历史精神”不是客观存在?例如,我们写介子推和苏武,在删除了他们的愚忠、恳孝之后,所留下的只能是“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无畏精神了。1943年,郭沫若在一篇短文中提出"失事求似",在文艺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莱辛在《汉堡剧评》中也曾写道:“如果我们愿意相信可能发生过的某些事情是真实的,那么有什么阻碍我们把从未听说过的、完全虚构的情节当成真实的历史呢?”郭沫若所说的“似”和莱辛所说的"可能发生"应是相同或相似的概念。(节选自《京剧·诗·历史》)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楚灵王“捋了抒唇上的两撇美须”,轻轻地说出“苍天当不负我也!”,这反映了他在战胜
陈、蔡两国之后踌躇满志的心态。
B.会盟在即.楚灵王仍在庭台中心"翻旋如飞,恰似游龙戏凤",既表现了楚灵王的自恋,也
表现出他内心对诸侯的轻蔑。
C.宫内外官员千方百计减肥,仍大量被罢免,意在表现楚灵王“用人以腰”旨意之荒诞和官
员们的懦弱畏怯,不敢反抗。
D.被常存过逼人绝境之后.楚灵王依然关心自己服身是否灵活,仍想翩翩起舞,可见楚灵
王到死都执迷不悟,可悲可叹。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细腰王妃细细甜甜的嗓音听得楚王如沐卷风"使用通感,用表现味觉的"甜甜的"来形容声音.写出了王妃的娇弱妩媚。
B.这篇历史小说中的人物,有的以确实可考的称号或名字指称,有的则仅用特征或身份指称,这是由人物在小说中的作用大小决定的。
C.越国大夫常寿过因为身形肥硕而受辱,在楚灵王逼迫下爬行出章华大厅,这为后面他率军包围楚灵王并将其一剑斩杀埋下伏笔。
D.在人物刻画方面,小说继承了中国传统小说的特点,少有对人物心理活动的直接描写. 而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加以揭示。
8.材料一文本前部用大量笔墨铺写楚灵王会盟诸侯的场而,结尾则用较少笔墨交代楚灵王遇害的过程,这样写有什么效果?请谈谈你的理解。(6分)
9.材料二谈到历史小说和戏剧创作的重要原则——“失事求似”,请结合材料一,分析作者是如何实践"失事求似"这一创作原则的。(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高若讷,字敏之,本并州榆次人,徒家卫州。进士及第.补彰德军节度推官,改秘书省著作佐郎,再迁太常博士、知商河县。县有职分田,而牛与种皆假于民,若讷独废不耕。
御史知杂杨偕荐为监察御史里行,迁起居舍人、知谏院。时范仲淹坐言事夺职知睦州,余靖、尹洙论教仲淹、相继既斥。欧阳修乃移书责若讷曰:“仲淹刚正、通古今,班行中无比。以非辜逐,君为谏官不能妒,犹以面目见士大夫,出入朝廷,是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耶!今而后,决知足下非君子。"笼讷忿,以甚书奏,贬修夷陵令。未凡,加直史馆,以刑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
王蒙正知蔡州.若讷言:"蒙正起林贩、因缘威里得官。向徙郴州,物论犹不平,今予之大州,可平?" 诏寝其命,大庆殿设祈福道场,若讷奏曰:"大庆殿非针札不御.非法服不坐,因之路窥也,岂可聚老释为渎慢?"又奏三公坐而论道,今二府对才数刻,何以尽万几?宝赐坐从容,如唐延英故事。
擢天章阁待制、兼侍读、权判尚书刑部。丁母忧,始许行服,服除,加龙图阁直学士,以右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时宰相贾昌朝与参知政事买育数争事上前。明年春,大早、帝问所以然者,若讷曰:“阴阳不和,责在宰相。《洪范》,大臣不肃,则雨不时若。”于是昌朝及育皆罢,若讷遂代育为枢密副使。
王则据贝州,讨之,逾月未下。或议招降,若讷言:"河朔重兵所积,今释不讨,后且启乱阶。"及破城,知州张得一送御史台劾治,有臣贱状,朝廷议贷苑,箭讷谓:“守臣不死,自当诛,况为贼屈?”得一遂弃市。
以工部侍郎、参知政事为柩密使。凡内降恩若讷多覆奏不行入内都知王守忠欲得节度使固执为不可若讷畏惕少过而前驺驱路人辄至死御史奏弹之罢为观文殿学士。皇祐五年,卒,赠右仆射,谥文庄。
若讷强学善记,自亵、汉以来诸传记无不该通,尤喜申、韩、管子之书,颇明历学。因母病,遂兼通医书,虽国医疗征伏。张仲景《伤寒论诀》、孙思邈《方书》久不传,悉考校讹谬行之,世始知有是书。名医多出卫州,皆本高氏学焉。皇祐中,诏定尺以制钟律,争论违年不决。若讷以汉货泉度一寸,依《隋书》定尺上之。并损益祠祭服器,悉施用。有集二十卷。
(节选自《宋史·高若讷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凡内降恩/若讷多覆奏不行/入内都知王守忠欲得节度使/固执为不可/若讷畏惕少过/而前驺驱路人辄至死/御史奏弹之/
B.凡内降恩/若讷多覆奏不行/人内都知王守忠欲得/节度使国执为不可/若讷畏惕少过而前驺驱路人辄至死/御史奏弹之/
C.凡内降恩若讷/多骊奏不行/入内都知王守忠欲得节度使/固执为不可/著讷畏惕少过/面前驺驱路人辄至死/御史奏弹之/
D.凡内降恩若讷/多覆奏不行/入内都知王守忠欲得/节度使周执为不可/若讷畏惕少过/而前驺驱路人辄至死/御史奏弹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移书一般指官员间互通书函,又称作致书、移文,书函常针对不同意见而发,多用于晓谕
责备。
B.班行指朝廷的行列,也可指朝廷或朝廷官员,"班行中无比"是对范仲淹的人品和才学的
肯定。
C."皆本高氏学焉"中的"本"解释为"本源",与《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的"抑本其成败之迹"
中的“本”意思不一样。
D.“以汉货泉度一寸”中的“度”解释为“丈量”,与《孟子·齐桓晋文之事》中“度,然后知长短”中的“度”意思一样。
12.下列对文本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高若讷初入仕途,能体恤百姓。他任商河知县时,县里有职分田,而耕牛与种子都是向老百姓借的,高若讷没有烦劳百姓,他的职分田也就荒废了。
B.欧阳修为范仲淹进谏议政获罪而被免职的事,致书责备高若讷,而高若讷内心愤恨,把信呈奏皇上,请求皇上将欧阳修贬为夷陵县令。
C.高若讷博古通今,认为皇帝给枢密院及中书门下省对答政务的时间太短,不能尽言政务,应当如同唐朝廷英殿优待臣子的旧制,赐座使二府官员从容对答。
D.高若讷精通医书,且医术高超。他的医术即使是宫廷的御医都低头服输,他还订正了张
仲景的《伤寒论诀》、孙思邈的《方书》等医书。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大庆殿非行礼不御,非法服不坐,国之路寝也,岂可聚老释为渎慢?(4分)
(2)阴阳不和,责在宰相。《洪范》,大臣不肃,则雨不时若。(4分)
14.高着讷身为谏官,尽职尽守,多位官员因他的劝谏而导致升职被阻、罢官乃至丢掉性命,请以两位官员为例简要概括他劝谏时阐述的理由。(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风入松·福清道中作 刘克庄
归鞍尚欲小徘徊,逆境难排。人言酒是消忧物,奈病馀孤负金罍。萧瑟捣衣时候,凄凉鼓缶情怀。
远林摇落晚风哀,野店犹开。多情惟是灯前影,伴此翁同去同来。逆旅主人相问,今回老似前回!
【注】①此词作于刘克庄从建阳窦官归背田,途经福清之际。②金罍:饰金的大型酒器。③鼓缶:《庄子·至乐》:"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踢鼓盆而歌。"成玄英注:"盆,瓦缶也。"
15.下列对这首司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孤负金鼎”四字,写的是词人因病而不能饮酒消愁,委婉地表达了词人对妻子的思念之情。
B."萧瑟捣衣时候"运典写景,兼点时令。抓住富有特征的细节,勾起对雀目的回忆,抒发
了悼念之情。
C."多情"一句是说自己于旅店住宿,虽然孤独寂寞,但有店主守灯陪伴,勉强可以得到
安慰。
D.本词情景交融,词中处处洋溢着词人对妻子的深情厚意,读来自然真切,让人深感凄美
悲痛。
苏轼在《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写道:“夜来幽梦忽还乡。”同是悼念亡妻,苏轼在梦中都想回到千里之外的故乡,而现实中的刘克庄“归鞍”却“徘徊”,请结合本词分析刘克庄"归鞍"却"徘徊"的原因。(6分)
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古时蜀国有"锦城"之称,但蜀道艰险,李白在《蜀道难》中发出规劝游人早日回家的句子是“ , ”。
(2)屈原《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动物比喻自己和群小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
(3)在《诗经·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了男女主人公童年时两小无猜、欢乐嬉戏的情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地名,是中华传统文化在大地上的诗篇。它们是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民族认同的重要媒介。
景观的文化意义,它不仅是强烈的视觉经验,而且是持久的心理体认;不仅是一时的观光感受,而且是历史的集体记忆;不仅是文献的书写记录,而且是鲜活的情感脉动;不仅是历史的过往痕迹,而且是民族的灵魂寄托。屈原创造了湘水,谢灵运创造了永嘉,(),(),(),(),黄公望创造了富春江。如果没有这些人物,没有这些著名的艺术家、
文学家,那些地名很可能就是一个 ① 的地方而已。一方面,诗人把他们的感情和意念投入特定的景观之中,使景观成为活生生的人的生命的一部分;另一方面,景观也将历代诗人的生命记忆和所思所想不断保存、增殖,不断进行再生产。
如今,随着科技发展和城市建设的___②____,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更需要用心和珍视。静下心来,停下脚步、仔细地去品味地名里的厚重内涵,那每一座山、那每一条河流、那每一条大街小巷以及它们所包含的那些前人的智慧、故事、情感、记忆、想象。从中国的文学地名中,铭记那些不可磨灭的人与事,铭记那些___③ 的精神风范。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请仿照画横线句子的句式,另选对象,在文中括号内再写四个句子。(4分)
20.有人认为,若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册去,文章表达会更简洁精练;也有人认为不可删去。请说出不可删去的两条理由。(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青少年时期是树立理想、发展兴趣的关键期。科学的种子一旦播下、_____①_____。纵观科学史,不少有突出成就的科学家,在小时候便萌生了对科学的热情,而引导他们步入科学殿堂的,往往是一段与科学不经意的相遇经历。古生物学家周忠和院士喜欢上古生物探秘,源于高中班主任给他订的《化石》杂志;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院士追梦星辰,结缘于小时候在夜空中,对首颗人诡卫星"东方红一号"的执着寻觅。青少年往往光满梦想、活力十足,___②_ .就可能释放无穷的潜能。
科学的种子能不能茁壮成长,关键看_____③____。当前,我国在中小学开设了科学课程,但能够教授科学课程的专业老师仍较少,尤其在欠发达地区和边远乡村,这一情况更为突出。让更多孩子的科学潜质得到释放,一方面,需要逐渐补齐科学师资短板,递过加强科学教师培训等方式,提升科学教育整体水平;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网络课程普惠的优势,组织权威机构,制作纯公益、全开放科学教育内容,推动科学资源下沉。
21.下列句子中的"下沉"和文中加点处的"下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干部在新冠疫情期间多次下沉社区。
B.这次地震使地面路基有所下沉。
C.核潜艇在南海下沉中触到异物。
D.雄魔发现猎物会俯冲下沉进行捕捉。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有一个女孩向抽花师学习措花。她刚将花枝插入篮中一二,梅花师就告诉她,哪些技叶需要剪去。对着插花师手中的枝剪,她本能地用手护住:"不要!"那些枝叶在她的眼中,都是如此美丽,一枝一叶,都舍不得放弃。
“要学会舍得!”插花师说。
一篮花,在插花师的指导下,在纠结和不舍中插就,在惊喜和自得的目光中摇曳生姿。换了你会怎样?对着粘枝败叶,你自然毫不手软;可面对同样青翠的枝叶,依然明艳的花朵,你怎么食得?何况,生活远比插花复杂,一些选择,利乔未明;一些选择,指向这远的未来:你该如何"舍得"?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何感触和思考?请以"舍与得"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白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