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 2022——2023学年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上(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 2022——2023学年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上(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4-11 19:44: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0.0分)
1.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下划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谴责(qiǎn) 制栽 双重旗号(zhòng) 独一无二
B. 绸缎(chóu) 剪影 干干净净(gān) 丰功伟绩
C. 琉璃(líu) 劫掠 荡然无存(dàng) 眼花瞭乱
D. 惊骇(gāi) 赃物 富丽堂皇(táng) 不可名壮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掠夺   珐琅   脂粉 B. 耗费   绸缎   制载
C. 赞誊   缀满   赃物 D. 分亨   恍若   行窃
3. 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个商店里眼花缭乱的商品,吸引了很多顾客。
B. 2015年9月,在广州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展馆将举办富丽堂皇的国际酒店设备及用品展览会。
C. 青岛地铁3号线的候车大厅采用了无承重立柱设计,这在国内是独一无二的。
D. 我们班能发生如此巨变,与班主任在平时不辞劳苦反复做思想工作的丰功伟绩是分不开的。
4. 下列句子没有病句的一项是(  )
A. 雨果曾撰文谴责英法联军劫掠并火烧圆明园。
B. 他的行为赢得了人们的崇高敬意,不仅在人格精神上,更在文学上。
C. 记者探访多家药店发现,部分药品价格上调,绝大多数药品价格保持稳定。
D. 大家去郊游时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5. 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和现代化进行的加快,文化遗产及其生存环境受到严重的威胁。
②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
③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刻不容缓。
④不少历史文化名城、古遗址及风景名胜区整体风貌遭到破坏。
⑤文物非法交易也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大量珍贵文物流失境外。
A. ②④①③⑤ B. ④②⑤③① C. ②①④⑤③ D. ①③④②⑤
二、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60.0分)
6. 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我们看到,这整个事件还与额尔金的名字有关,这名字又使人不能不忆起巴特农神庙。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我们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那儿不仅仅有艺术珍品,还有大堆的金银制品。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故事。
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不过,我要抗议,感谢您给了我这样一个抗议的机会。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法兰西帝国吞下了这次胜利的一半赃物,今天,帝国居然还天真地以为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把圆明园富丽堂皇的破烂拿来展出。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
现在,我证实,发生了一次偷窃,有两名窃贼。
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1) “这个奇迹”指 ,“两个强盗”指 、 。“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用了 的修辞手法。“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指 一事。
(2) 作者说:“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这两句话对表达文章中心有何作用?


(3) 概括所选文段的中心意思。


7. 为文化传承插上“数字翅膀”
张贺
①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人类的许多文化资源——无论是语言、文字、风俗、传说,还是手工技艺、音乐、舞蹈——正面临着流失乃至失传的危险。如何把历史文化传承下去,是所有国家都面临的共同挑战。数字技术的诞生为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开辟了一条新路。当前,利用数字技术开展文物保护、文化遗产传承正在全世界成为一股强劲的浪潮。
②数字技术的最大好处是突破时空界限和物理限制。博物馆的藏品本是全社会的共同财富,理应走出“深闺”,为社会所共享。但现实是,博物馆的展馆面积、服务人员等都是有限的,不可能满足所有参观者的需求,也不可能把所有展品一股脑儿全拿出来展览。如何解决博物馆有限展馆面积与社会公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之间的矛盾?通过采集文物或展品的数字信息,打造数字化虚拟博物馆,就能使观众足不出户而遍游天下。特别是未来VR技术越来越先进,有可能与人的视觉、触觉等深度融合,各种以前只能近观而不可把玩的珍贵展品不但可以看,还可以在虚拟中触摸,实现全方位、沉浸式、交互性地参观。这就在实地参观之外创造了替代性选择,对于扩大受众群体、保护文物安全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③数字技术还可以提升博物馆等文化场所的管理和服务水平。现在不少博物馆在展品和展厅里设置传感器,收集观众停留时间和是否拍照等行为数据,以此作为改进展览的依据。法国卢浮宫用蓝牙传感器采集观众参观行为数据,分析短期停留和长期停留的参观者的不同参观模式,为治理馆内拥堵提供决策依据。陕西历史博物馆通过大数据分析发现,观众对有文字的展品、图版、成套的文物更感兴趣,驻足时间明显更长。大数据分析具有准确、客观、简便的特点,可以有针对性地改进服务、提升效率。
④目前,我国文博与非遗领域应用数字技术的成功经验不少,比如“数字敦煌”“虚拟圆明园”等,但与观众的需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一些数字博物馆点击率很低,对非遗的记录还停留在录音录像的初级阶段。应当看到,当前青年一代已经成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力,在故宫的参观者中,一半以上是30岁以下的年轻人。作为数字时代的“原住民”,青年人已经习惯于从数字化世界中汲取知识。文物与文化遗产“进驻”到数字化世界里,才能赢得青年人,让历史延伸到更远的未来。
⑤我国文博事业与非遗传承要想跟上时代潮流就必须抓住数字化机遇,用数字技术武装自己,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选自《人民日报》2019年5月23日,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主旨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A.数字技术为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开辟新路。
B.文物保护需要打造数字化博物馆。
C.青年人要从数字化世界中汲取知识。
D.我国文博事业与非遗传承要跟上时代潮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第①段以经济全球化时代文化资源面临流失的现状为立论基础,提出论点。
B.第②段从突破博物馆时空界限和物理限制的角度阐述了数字技术的优势。
C.第③段列举陕西历史博物馆的事例,证明大数据分析具有准确简便的特点。
D.全文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观点明确,思路清晰,结构严谨。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数字技术能解决博物馆展馆面积有限与社会公众文化需求日益增长的矛盾。
B.现在VR技术与人的视觉触觉等深度融合,观众可足不出户,遍游天下。
C.大数据分析准确、简便,可以提升博物馆等文化场所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D.数字技术在我国文博与非遗领域已经得到应用,但还不能满足观众的需求。
三、语言表达(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8. ①一直以为,圆明园是哭泣的。英法联军蹂躏着她的肌体,摧毁着她的骨骼,冲天大火燃烧的是一个民族的自尊,百多年的疼痛如那西洋楼的残壁断垣穿越百年的风雨永远存在――伫立在那西洋楼大水法的遗址前,我无法不感受圆明园的疼痛,感受一个民族的屈辱和疼痛,是那种切肤的痛。
②是十年前去的圆明园。没有人愿去,说是那么远,又没啥看的。我说我肯定要去。
③是阴凄凄的天,是冷嗖嗖的细雨,和着秋风如刀子一般刮在脸上。沿着浩渺的湖水,我走啊走的,不见一个人影儿。最后,终于走到了那大水法遗址――尽管多少次从图片上,从教科书中见过这遗址的照片,可当立在灰苍苍的天空下,真实地面对着这一片一地一旷野的玉白石块时,我仍感到那来自心底的震撼!依旧华美――我抚摸着那冰冰凉凉的玉石纹理;依旧精致――那欧式的曲线流畅又不羁;依旧贵族――断碎的罗马石柱在苍天下笔直出一派伟岸和傲然。后来我就流泪了,好在周围没人。我没带相机,但那些石块、石柱、石雕连同那灰苍苍的天空一起烙在了脑海,成为心房上一幅永不磨灭的壁画。
④十年后的今日,我说,再去圆明园。对我来说,去圆明园是一种凭吊,一种拜谒,甚至是一种提醒。说出这些我不怕别人说我矫情,我就是这样想的。
⑤进了圆明园,才发现今非昔比。十年前的清寂不复存在,曾经寂静的圆明园一片喧嚣。柳绿桃红藤紫,满目春色也罢,昔日皇族的休闲园址,也该平常百姓流连赏目;门票从五角涨到二十五元也罢,这遗址这偌大的园子要人管理也得养活自己。装饰华丽的人力车左下缠着:去福海?去绮春园?就十元,拉您去西洋楼您哪!谢了您哪,我说,我就是想自个儿走走。
⑥往前,沿着湖边再往前,穿过紫藤架,下拐,是了,是遗址,大水法遗址。
⑦想不到的是西洋楼遗址这儿,竟也有这许多的人!一群系着红领巾的孩子尖叫着互掷着石子,一群看来是高中生或是中专生的少男少女咬着棒棒糖在海晏堂遗址前高声唱着“对面的女孩走过来走过来”;几位看上去似干部样的人笑眯眯地摆好阵势在镌刻着“圆明园”字样的大理石碑前照相,那捧着相机的说:笑!笑啊!这群人就腆着发福的肚皮蠢蠢地笑了。在大水法遗址前,就是那小时在书中看到,十年前在那儿哭泣的五根大罗马柱那儿,一对情侣旁若无人地拥抱着!
⑧刹那,我有点不知所措。拥抱示爱干嘛到这大水法遗址面前呢?在这样残破颓败的乱石间,怎么笑得出来?要唱歌蛮好去那桃红柳绿的绮春园、长春园或是泛舟福海啊!看着这群在破碎的石块遗址前欢笑的老老少少,仰首凝视那高高而残破的罗马柱,眼眶和心口就都隐隐地疼起来。历史呢?耻辱呢?血性呢?
⑨前些年,曾经围绕这圆明园需不需要重建有过争论,结果是理智的人们理解了废墟的价值,尊重了历史留给我们残酷的真实,这片废墟留下了。当时,我是为留下拍案叫好。可今日见到这么多在废墟上在遗址前欢笑嘻闹的人群,我有点怀疑留下的必要了,在经过那么多岁月之后,眼前这般断壁残垣,还能提醒人们对一个多世纪前那场噩梦的记忆,那场中华民族的灾难与奇耻大辱?
⑩该是来圆明园,天就要阴的。一阵沙尘扑面而来,豆大的雨点砸了下来,劈头劈脸,欢笑的人群直往外冲。剩下我一人,静静地,在洁白的石块上坐下,对着这大水法遗址,对着这华美残破的罗马石柱,和苍天,和这些断壁残垣一起落泪哭泣……
(1) 从下面两个选项中为本文选一个标题,并说明理由。
A.哭泣的圆明园  B.今非昔比的圆明园

(2) 选文两次写到了“流泪”,简要分析两次“流泪”背后蕴涵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 文中的语言富有表现力,请结合句中加点的词语作简要分析。
一阵沙尘扑面而来,豆大的雨点砸了下来,劈头劈脸,欢笑的人群直往外冲。

(4) “对我来说,去圆明园是一种凭吊,一种拜谒,甚至是一种提醒。”简要说说作者要“凭吊、拜谒”什么,“提醒”什么。


(5) 请你为圆明园遗址准备一条宣传语,要能揭示遗址给人的警示。(不超过20字,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四、综合性学习(本大题共1小题,共15.0分)
9. 某校九年级准备开展以“圆明园的昨天和今天”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你所在的小组准备围绕该主题出一期黑板报,假如你是负责人,你将策划哪些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为以下新闻拟写一则标题。(不超过15个字)
据圆明园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推动公众考古的发展,也为了让公众更深入地了解圆明园遗址的考古和保护工作,今天,圆明园首次尝试在新媒体上直播远瀛观遗址考古现场,并通过实时互动,让更多的人了解考古发现和考古知识,进一步传播历史文化,让公众走近文化遗产,也让文化遗产融入大众的生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围绕“圆明园是否该重建”这一话题,同学们纷纷发表了意见。请你也围绕该话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甲:圆明园应该重建,这样可以让国人一睹昔日圆明园的风采,增强民族自豪感!
乙:圆明园不应该重建,要让后人牢记这段沉痛的历史,以史为鉴,发愤图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A.栽→裁,重chóng。C.琉liú,瞭→缭。D.骇hài,壮→状。
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识记及书写词语的能力。要做到正确地读写词语,首先应注意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其次要适当拓宽阅读面,多积累词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并且在积累的过程中,要做到准确无误,这样在读写的过程中就可以避免读错写错了。B.“载”应写作“裁”;C.“誊”应写作“誉”;D.“亨”应写作“享”。故选A。
3.【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
【解答】
A.有误,“眼花缭乱”指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此处用来形容商品不恰当。
B.有误,“富丽堂皇”形容气势盛大,宏伟华丽,一般用来形容建筑物。用在此处,属用错对象。
C.正确,“独一无二”的意思是没有相同的;没有可以相比的。用在此处,符合语境。
D.有误,“丰功伟绩”的意思是伟大的功绩。用在此处,属于大词小用,用词不当。
故选C。
4.【答案】C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辨析及修改能力。首先明确病句的原因有成分残缺、成分赘余、搭配不当、用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等。学生平时要多交流,多做题,就会掌握其中的规律。修改病句,首先要认真阅读原句,在了解原句的意思之后,再逐项查找病因,找准了病因,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继而找到解决的办法,准确修改。
【解答】
A.成分残缺,可在“圆明园”后加上“的暴行”,
B.语序不当,将“人格精神”和“文学”调换位置。
D.否定不当,删除“不要”。
故选C。
5.【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应用之组句成段的能力。此语段讲了文化遗产是珍贵资源,②提出中心思想,是第一句;①中“随着”一词引出文化遗产受到严重的威胁的话题,是第二句;④列举遭到破坏的情况,是第三句;⑤阐述文物非法交易没有得到有效遏制的情况,为第四句;③是对全段的总结,是末句。由上分析,可排序为②①④⑤③。
6.【答案】【小题1】
圆明园 法兰西 英吉利 拟人  英法联军洗劫,烧毁圆明园
【小题2】
作者这样说是用反语给强盗以辛辣的讽刺,以文明和野蛮相对照,使世人一眼就能看出正是自诩为文明人的欧洲人做出了毁灭文明、劫掠文明的野蛮行径,而创造了惊世文明的中国人却遭受了侵略,圆明园这一人类文化瑰宝也荡然无存,孰是孰非,一目了然。
【小题3】
作者愤怒谴责侵略者的罪行,亮明观点,对英法联军远征中国提出抗议,希望他们把劫掠的财物归还中国。
【解析】(1)由课文内容不难知道,这个奇迹指的是圆明园,而两个强盗则指英法联军。修辞手法的运用平时就要注意区分。
(2)考查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回答这类题目要通读全文,联系上下文来具体分析。文明人与野蛮人的鲜明对比,是这个句子的重要突破口,学生作答时应重点解释出这两个词的意思。

(3)考查文章内容和主题。文章中作者的观点非常明确,所以学生在回答时并不会费力,只需把主要意思表达清楚,语言简洁明了即可。
7.【答案】(1)A
(2)C
(3)B
【解析】 (1)本题考查概括中心论点的能力。结合文章第①段“数字技术的诞生为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开辟了一条新路”,并结合标题和全文内容分析可知,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数字技术为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开辟新路”。
(2)本题考查辨析论证思路的能力。C项,第③段列举陕西历史博物馆的事例,是为了论证数字技术可以提升博物馆等文化场所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3)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B项,根据“特别是未来VR技术越来越先进,有可能与人的视觉、触觉等深度融合”中的“有可能”一词可知这只是一种推测,并未成为事实。

8.【答案】【小题1】
选A。A项用了拟人手法,容易触动读者心弦;更形象地表达作者看到今日圆明园现状后的悲痛心情。
【小题2】
十年前作者去圆明园时流泪,流露出作者感受到了一个民族的屈辱和疼痛时的痛苦;结尾处作者流泪,则表达了作者为部分国人不知铭记历史而十分伤心、难过。
【小题3】
“扑”表现风来得猛,“砸”表现雨下得大,这样写更能突出作者对人们不理解废墟价值的愤怒与悲哀。
【小题4】
凭吊、拜谒无数在此长眠的死难者和中华民族屈辱的历史;提醒自己不忘历史的耻辱,不能让悲剧重演。
【小题5】
示例:(1)别忘记曾经的屈辱!当心历史重演!(2)知耻而后勇,知耻而后进。
【解析】(1)考查文章标题。根据文章的主题不能看出A选项比B选项更符合。
(2)考查作者观点情感的理解把握。作者在文中有两次哭泣,原因各不相同,学生在回答时应注意具体分析,并回答出分别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考查散文的语言赏析。散文的语言是散文阅读的重点,学生平时在练习时应多加注意。先要解释加点动词的意思,然后结合文章,分析这样的表达有什么好处,表现出作者什么扬样的情感。

(4)考查对文章主题的把握。圆明园的废墟给了作者非常深刻的警醒,他凭吊、拜谒圆明园废墟,是为了提醒那些遗忘历史的人。用自己的话具体分析即可。

(5)开放性试题,语句具有激励性,启发性,简洁明畅即可。
9.【答案】(1)【示例】①展示圆明园曾经的辉煌。②陈述帝国主义对圆明园的暴行。③呈现圆明园的残垣断柱。④对圆明园的未来寄托希望。
(2)【示例】圆明园遗址考古首次进行网络直播
(3)【示例一】圆明园应该重建。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我们中国不能没有圆明园!
【示例二】圆明园不应该重建。让圆明园的断壁残垣时刻警示国人不要忘记那一段沉痛的历史。
【解析】(1)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应用之设计黑板报内容的能力。要围绕“圆明园的昨天和今天”的主题来出黑板报,组织材料需要围绕主题进行。
(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应用之拟写新闻标题的能力。给新闻拟写标题的实质就是对新闻导语的高度概括。因此,只要快速而准确地找出新闻材料中的导语(句或段),筛选出关键信息,即对象十事件,就能准确答题。注意不能超过题目规定的字数。
(3)本题考查筛选材料信息并阐述观点的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可以有“应该重建”与“不应该重建”两种观点,关键要阐释清理由。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