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中考历史考向信息卷 天津专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届中考历史考向信息卷 天津专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98.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4-11 21:22: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届中考历史考向信息卷
天津专版
一、本卷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孔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以下孔子关于教育教学的主张中旨在改变“学在官府”局面的是( )
A.知之为知之 B.学思结合 C.温故而知新 D.有教无类
2.《剑桥中国秦汉史》认为,“秦朝尽管昙花一现,它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传给了它的政治继承者”。材料一中“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指的是( )
A.中央集权制 B.三省六部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3.司马迁编撰《史记》寄以“述往事,思来者”之意,这表明他的治史理念是( )
A.秉笔直书 B.评价人物 C.以史为鉴 D.涵养德行
4.少数民族先接受汉化,实现封建化(少数民族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主要体现在生产方式和文化的改进),然后封建化又促进了民族间的交融。下列可以佐证该观点的是( )
A.商鞅变法 B.北魏孝文帝改革 C.大化改新 D.王安石变法
5.古人常以诗词记事抒情。下列诗句中反映了唐朝民族关系的是( )
A.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B.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
C.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6.据记载月球上共计有14个以中国人名和地名命名的月球地理实体:蔡伦、祖冲之、李白、毕昇、瓷都景德镇等。毕昇入选的理由是( )
A.主持修建故宫 B.改进造纸术 C.推算圆周率数值 D.发明活字印刷术
7.康熙帝是清代的著名帝王。以下是其相关事迹,从中可以看出康熙帝的贡献是( )
1684年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1685-1686年组织实施雅克萨自卫反击战 1698年平定了噶尔丹叛乱 1713年册封藏传佛教格鲁派首领班禅额尔德尼称号
A.反抗外来侵略 B.促进民族交融 C.加强中央集权 D.维护国家统一
8.“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大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处不饱暖也。”这是太平天国的领袖们为广大农民描绘的一幅美妙幸福的理想图。这一理想出自( )
A.《海国图志》 B.《天朝田亩制度》
C.《资政新篇》 D.《中国土地法大纲》
9.洋务运动后期,中国近代矿业、电报业、邮政、铁路等行业相继出现。在洋务运动的推动下,中国的民用工业得到迅速发展,奠定了中国近代化工业的基础。材料论述的是洋务运动的( )
A.原因 B.过程 C.内容 D.影响
10.有学者指出,五四运动以后,形势大变,只听得这处也谈新思潮,那处也谈新思潮;这处也看见新出版品,那处也看见新出版品,且新出版品骤然增至四百余种之多。这表明,五四运动有利于( )
A.近代国人思想解放 B.白话文广泛使用
C.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文学作品世俗化
11.张謇创办了大生纱厂、垦牧公司、面粉厂、油料厂和冶金厂等产业,还把挣来的钱用于兴办文化和公益事业。这体现出张謇主张( )
A.变法图强 B.民主共和 C.实业救国 D.民主科学
12.1955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会上,他提出的哪一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
A.和平外交 B.独立自主 C.求同存异 D.共同繁荣
13.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是为了( )
A.恢复建国初遭破坏的经济 B.开展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C.缓和“文革”造成的社会混乱 D.应对三年严重的经济困难
14.1980年,我国建立深圳等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14个沿海城市;1985年,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1988年,划海南省为经济特区;1992年,决定开放内地部分省会城市、沿江沿边城市;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13年,设立上海自由贸易区;2018年4月13日,习近平郑重宣布设立海南自由贸易港。以上史实主要说明了我国( )
A.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B.国际地位逐步提高
C.体制改革走向深入 D.扩大开放融入世界
15.海峡两岸同胞打破近四十年的隔绝状态,两岸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开始于( )
A.1987年 B.1992年 C.1993年 D.1995年
16.总结、归类、提炼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从“八一军旗南昌升起、人民空军展雄姿、潜艇出航水师强、导弹部队壮军威”中,可知某历史兴趣小组探究的主题是( )
A.新中国的工业化演变历程 B.外交事业的发展
C.人民军队的建立与现代化 D.现代的社会生活
17.2021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报告显示,2019年和2020年中国连续两年专利申请量都维持世界第一的水平,2020年中国专利申请量接近7万个,比2019年增长了16.1%,而美国、日本等都排在了中国的后面。这可用于说明( )
A.中国科技实力不断提升 B.中国科技领域居世界第一
C.科研成果促进经济发展 D.世界“一超多强”的格局被打破
18.在古代世界,率先建立民主制度,被誉为“近代西方民主政治摇篮”的是( )
A.古代埃及 B.古代印度 C.古代希腊 D.古代罗马
19.塞缪尔 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中指出:“人类文明的交流可划分为三个时期:1500年以前称之为遭遇时期,1500年到19世纪末称之为冲击时期,而19世纪末到20世纪则是相互作用时期”。“世界不同地区的文明”遭遇的标志性事件是( )
A.新航路开辟 B.文艺复兴 C.启蒙运动 D.工业革命
20.《权利法案》是“英国宪政”中的奠基性文件。它确立的原则是( )
A.君权神授 B.王权独尊 C.议会至上 D.民主共和
21.1850年,在伦敦工作的汤姆,想在圣诞节前回到伯明翰的家和父母一起过节,他可能选择的交通工具是( )
A.高铁 B.汽车 C.火车 D.飞机
22.经过总结教训,列宁认为,既然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作为小生产和交换的自发产物的资本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不可避免的。为此苏俄实施了(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 D.农业集体化
23.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的事件是( )
A.德军突袭波兰 B.德军突袭法国
C.德军突袭苏联 D.日军偷袭珍珠港
24.1968年,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是( )
A.英国 B.日本 C.德国 D.法国
25.二战后初期,随着美国对拉丁美洲政治与经济影响的深入,绝大多数拉美国家成为美国的盟友。但在20世纪70年代,拉美国家纷纷加人不结盟运动。这一变化反映出( )
A.社会制度影响外交政策 B.两极格局瓦解
C.经济全球化趋势 D.政治多极化趋势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0分。
26.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自古皆贵(认为……尊贵)中华,贱(轻视)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资治通签》
材料二:(如图)是某老师所绘的《唐蕃关系示意图》。
材料三: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旧唐书·吐蕃传》
(1)材料一中的“中华”“夷狄”分别指的是什么?它表明了唐太宗实行的是怎样的民族政策?他被当时北方和西北的各族首领尊奉为什么?(4分)
(2)材料二表明,唐朝和吐蕃之间友好交往的主要形式有哪些?吐蕃是我国哪个少数民族的祖先?(4分)
(3)材料三中,唐与吐蓄“和同(为)一家”有何重要意义?由此对于那些蓄意破坏民族团结的“藏独”分子你最想说的是什么?(4分)
(4)通过上述问题,对今天我们处理民族关系有何启示?(4分)
27.【加入WTO和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16分)
材料一:加入WTO,将增强外国投资者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信心,吸引更多的外国投资,十分有利于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我国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加快现代化步伐。加入WTO还将为我国商品和服务的出口创造更为有利的外部环境,国外市场针对我国产品和服务设置的高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将大大减少,我国与外国的贸易纠纷有了更好的解决途径。更加开放还将使我国人民和企事业单位更为方便、及时地了解世界的发展变化,国外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能够低成本地为我国人民所掌握,以加速知识技术在中国的扩散、推广。这些都十分有利于推动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林毅夫、胡书东《加入世贸组织:挑战与机遇》
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2010年GDP跃升至世界第2位,2021年在全球经济中占比提升到18.1%,已经形成拥有14亿人口、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的全球最大最有潜力的市场。作为超大规模经济体,要促进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必须实现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发挥超大规模市场的优势。2022年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文件,指出要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全面推动我国市场由大到强转变,为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坚强支撑。
——摘编自刘志成、欧阳慧《把准政策导向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1)根据材料一,概述加入WTO给我国带来的机遇。(8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我国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有利条件和重要意义。(8分)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
2022年2月,俄罗斯与乌克兰爆发战争,引起世界广泛关注。俄罗斯位于亚欧大陆北部,地跨亚欧大陆两大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继承苏联大部分军事力量,在“一超多强”的国际体系中,是有较大影响力的强国。俄罗斯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对安理会议案拥有一票否决权。历史上,俄罗斯在世界舞台上扮演了特殊的角色,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19世纪俄国的两次重要改革及其影响分别是什么?(6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形成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被称为什么?戈尔巴乔夫对该体制的改革导致了苏联怎样的结局?冷战结束后,在“一超多强”的国际体系中,俄国处于什么地位?(6分)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俄国的发展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什么启示?(6分)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孔子的教育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学在官府”是指只有贵族子弟有权接受教育。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他的弟子众多,分别来自社会不同阶层,故D项正确,排除A,B,C三项。
2.答案:A
3.答案:C
解析:根据“述往事,思来者”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所谓“述往事,思来者”是指借鉴历史,由此可知他的治史理念是以史为鉴,故选C;“述往事”明显是体现了以史为鉴,不是秉笔直书,排除A;“述往事”明显是体现了以史为鉴,不是评价人物,排除B;“述往事”明显是体现了以史为鉴,不是涵养德行,排除D。故选:C。
4.答案:B
解析:北魏孝文帝改革在文化上,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缓和了民族矛盾,巩固了封建统治,促进了民族融合,为结束长期分裂局面,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B符合题意;ACD与题意不符。故选:B。
5.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蕃人”指的是外族或异国人,主要指少数民族。从“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可知,少数民族由原本的不进行农耕,到后来的学习汉族种植禾黍,反映的是民族之间的交流与交融,B项正确;“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反映的是开元盛世时期,唐朝经济的繁荣景象,与唐朝民族关系并无直接联系,排除A项;“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反映的是黄巢起义的决心与信心,与唐朝民族关系无关,排除C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现了文天祥崇高的气节,与题干“反映了唐朝民族关系”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6.答案:D
解析:北宋平民毕升认真总结前人的经验,发明活字印刷术,毕升创造发明的胶泥活字,是我国印刷术发展中的一个根本性的改革,是对我国劳动人民长期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对我国和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作出伟大贡献。故选:D。
7.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康熙帝是我国古代雄才大略、开拓进取的政治家。为巩固统治。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1685-1686年康熙帝组织实施雅克萨自卫反击战;1698年康熙帝平定了噶尔丹叛乱;1713年康熙帝赐予另一位西藏佛教首领为“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这些都是康熙帝巩固和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故D项正确;1698年平定了噶尔丹叛乱,1713年册封藏传佛教格鲁派首领“班禅额尔德尼”称号,都不是反抗外来侵略,排除A项;1685-1686年组织实施雅克萨自卫反击战,是反抗外来侵略,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加强中央集权,排除C项。
8.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天朝田亩制度》A.《海国图志》是魏源编写的,与太平天国运动无关,故A项错误。B.《天朝田亩制度》主张绝对的平均主义,洪秀全等人通过《天朝田亩制度》向农民描绘了理想图,赢得了人民的支持,故B项正确。C.《资政新篇》强调的是学习西方制度,故C项错误。D.《中国土地法大纲》颁布于1947年,与太平天国运动无关,故D项错误。
9.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材料中指出,在洋务运动后,中国出现了一系列新的行业,而且中国的民用工业也在快速发展,这奠定了中国近代化工业的基础,这讲述的是洋务运动的影响,故D项正确,ABC错误。
10.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五四运动以后,形势大变,只听得这处也谈新思潮,那处也谈新思潮;这处也看见新出版品,那处也看见新出版品,且新出版品骤然增至四百余种之多。”可知,五四运动后,到处谈论新思潮,相关刊物大大增加。这说明五四运动有利于解放国人的思想,A项正确;白话文广泛使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文学作品世俗化,题干均未体现,排除BCD项。
11.答案:C
解析:民族企业家张謇是1894年科举考试的状元。他抱着实业救国的志向,回家乡创办大生纱厂。大生纱厂后来逐步发展成为一家较大规模的棉纺织企业。材料体现出张謇主张实业救国。故选:C。
12.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亚非会议上,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C项正确;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是中国成立后奉行的外交政策,排除AB项;共同繁荣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原则,排除D项。
13.答案:D
解析:为应对三年严重的经济困难,中共中央开始调整国民经济,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于1961年初开始实施。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工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呈现出物价稳定、市场繁荣的新面貌。选项D符合题意。
14.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外开放的相关知识。由题干可知,自1980年开始,我国的对外开放由沿海向内地不断发展,开放程度不断加大。这说明中国在主动顺应世界经济全球化潮流,积极开放,融入世界。故选D。
15.答案:A
16.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军队建设的知识点。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空军、海军等部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逐渐走上现代化,据“八一军旗南昌升起、人民空军展雄姿、潜艇出航水师强、导弹部队壮军威”可知,某历史兴趣小组探究的主题是人民军队的建立与现代化,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17.答案:A
解析:题干描述的中国在专利申请上处于领先世界的地位,表明中国科技实力不断提升,A项正确;题干强调的是中国专利申请的数量和增速,无法说明中国科技领域居世界第一,排除B项;题干没有提及科技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排除C项;“一超多强”是政治格局,题干强调的是知识产权,排除D项。故选A项。
18.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被誉为“近代西方民主政治摇篮”的是古代希腊,希腊的雅典城邦在伯里克利执政期间,民主政治达到极盛。故选:C。
19.答案:A
解析:由材料“人类文明的交流可划分为三个时期;1500年以前称之为遭遇时期”中的“遭遇时期”是指各地区之间开始交往,这得益于新航路的开辟。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各地区之间的联系增强,各地区之间的孤立状态被打破。所以世界不同地区的文明“遭遇”的标志性事件是新航路的开辟。故选:A。
20.答案:C
解析:1640年,英国议会与国王查理一世爆发冲突,掀开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以限制国王权力,确定了议会高于王权的原则,君主立宪制在英国建立起来,确立的原则是议会至上。故选:C。
21.答案:C
解析:1850年,在伦敦工作的汤姆,想在圣诞节前回到伯明翰的家和父母一起过节,他能选择的交通工具是火车。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1825年,斯蒂芬森设计制造的“旅行号”蒸汽机车在新铺设的铁路上试车成功。蒸汽机在交通运输业中的应用,使人类迈入了“火车时代”,迅速地扩大了人类的活动范围。故选:C。
22.答案:B
解析:据题干“过总结教训,列宁认为,既然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作为小生产和交换的自发产物的资本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不可避免的。”可知,1921年,苏俄放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到1925年底,苏联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新经济政策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对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故选:B。
23.答案:D
解析: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的事件是太平洋战争的爆发。1941年12月7日,日本不宣而战,偷袭太平洋美国基地珍珠港,重创美军太平洋舰队,第二天,美国对日作战,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12月8日,美国对日宣战,紧随其后,对日宣战的有中国、英国、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故选:D。
24.答案:B
解析:1968年,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是日本。二战后,美国在日本进行社会改革,推行非军事化政策;20世纪50年代,美国出于本国的战略需要,开始扶持日本;(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在日本大量采购军用物质,刺激了日本经济的繁荣)日本制定了适当的经济政策,引进最新的科技成就,大力发展教育和科技。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的近二十年间,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故选:B。
25.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不结盟运动是新独立国家为了维护国家独立,摆脱美国和苏联的控制,实行的和平、不结盟的对外政策。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拉美国家纷纷加人不结盟运动反映出政治多极化趋势,D项正确;题干没有提及拉美国家和不结盟运动国家的社会制度,排除A项;两极格局瓦解的标志是1991年苏联解体,排除B项;不结盟运动属于政治领域,与经济全球化无关,排除C项。
26.答案:(1)汉族、少数民族。开明、友好、平等的民族政策。“天可汗”。
(2)和亲和会盟。藏族。
(3)促进了汉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或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藏独”必败,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各民族人民的共同心愿。(言之有理即可)
(4)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等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的“中华”“夷狄”分别指的是汉族、少数民族。它表明了唐太宗实行的是开明的民族政策,他被当时北方和西北的各族首领尊奉为天可汗。(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表明,唐朝和吐蕃之间友好交往的主要形式有和亲和会盟。吐蕃是我国少数民族藏族的祖先。(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中,唐与吐蕃“和同(为)一家”的重要意义是促进了汉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或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由此对于那些蓄意破坏民族团结的“藏独”分子我最想说的是“藏独”必败,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各民族人民的共同心愿。(言之有理即可)(4)通过上述问题,对今天我们处理民族关系的启示有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等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27.答案:(1)有利于吸引外资,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有利于中国企业平等参与国际竞争,扩大出口;有利于掌握国外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有利于推动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加快现代化步伐。
(2)条件:我国经济迅速发展,成为超大规模经济体;已经形成全球最大最有潜力的市场;党和国家的战略决策。
意义:实现内部经济循环畅通,促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为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坚强支撑。
解析:(1)根据图表内容“英国女王特许美国东印度公司垄断英国与好望角以东各国的贸易。”结合所学可知,英国早期殖民扩张的主要方式是成立贸易公司;根据图表内容“英国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共建立了13个殖民地。”结合所学可知,英国早期殖民扩张的主要方式是建立殖民地;根据图表内容“英国发动数次对荷战争,给荷兰以致命打击。”“英法七年战争,法国战败,英国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结合所学可知,英国早期殖民扩张的主要方式是发动争夺殖民地的战争;根据图表内容“英国东印度公司从孟加拉国库中夺走价值526万英镑的财富。”结合所学可知,英国早期殖民扩张的主要方式是掠夺财富等。(2)根据所学知识,结合1756年-1763年期间英国和法国各自的政治背景,从政治角度分析可得出英法七年战争中,法国战败,英国取胜的原因是英国完成资产阶级革命,政局稳定;英国资本主义发展,资本家们急需广阔的海外市场和原料采集地,所以积极支持政府的炮舰政策。法国在七年战争中是处在路易十五的统治下,他一味的追求享乐,不顾国家政务。
28.答案:(1)彼得一世改革,俄国农奴制改革;彼得一世改革促使俄国经济、军事实力大为增强,一跃而成为欧洲军事强国,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农奴制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2)斯大林模式;导致苏联直接解体;是多极化中重要的一极。
(3)改革是强国之路,我们要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建立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制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