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表里的生物课件(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6表里的生物课件(共2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4-11 22:31: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表里的生物
部编版语文
1.流利地朗读课文。
2.圈出生字新词;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交流。
3.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自读提示
冯至,原名冯承植,现代诗人,翻译家,教授。
1948年,冯志在《大公报》上连续发表了三篇讲述自己童年故事的文章——《彩色的鸟》《表里的生物》《猫儿眼》,追忆那“曾经真正感到过片时的快乐”的岁月。
清 脆 增 添 恐 怖 蟋 蟀
读一读
qīng cuì
zēng tiān
kǒng bù
xī shuài
螫:同“蜇”。蜂、蝎等有毒腺的虫子用尾部的毒刺刺人或动物下棋。
恐怖:感到可怕而畏惧。
钵子:一种容器。
蝈蝈:一种像蝗虫的昆虫。
词语积累
1、 钟楼上的钟不是活的,有时却洪亮地响起来,那是有一个老人在敲;街心有时响着三弦的声音,那是一个盲人在弹。哪里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呢?
因为“我”小时候没有听到过机器的声音。听到的鸟叫、狗吠、蝉鸣、虫唱、钟声和三弦的声音都是活的生物发出的。
作者以儿童的眼光观察世界,以儿童的思维认识世界,充满了童真童趣。
2、我想:表里边一定也有一个蝉或虫一类的生物吧,这生物被父亲关在表里,不许小孩子动。
这段话对作者心理描写得非常细腻,从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表里的生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兴趣,渴望能够打开那块表看个究竟。
3、没有请求,父亲就自动给我看,我高兴极了,同时我的心也加速跳动。
这句话表现了“我” 强烈的好奇心以及好奇心得到满足时的紧张心情。
4、我吓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恶而恐怖的东西,为什么把它放在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里呢?但是我也感到愉快,证实我的猜测没有错:表里边有一个活的生物。我继续问:“为什么把那样可怕的东西放在这么好的表里?”
这句话写出了自己对美丽世界里有丑陋的蝎子的不理解。之所以感到愉快,是因为“我”一直认为只有活的生物才能发出声音。现在,父亲告诉“我”这摆来摆去的是一个小蝎子的尾巴。有一只蝎子关在表里,证实了“我”的猜测没有错。
5、后来我见人就说:“我有蟋蟀在钵子里,蝈蝈儿在葫芦里,鸟儿在笼子里;父亲却有一个小蝎子在表里。”
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了儿童有趣的内心世界,体会到了“我” 是一个天真可爱的儿童。
第一部分(1~9):写“我”小时候以为凡是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我”猜测爸爸的手表里有个生物。
第二部分(10~19):写父亲打开表盖让“我“看到了里面的世界,并告诉“我”里面有个小蝎子,不能动。他的话“证实”了“我”的猜测。
第三部分(20~21):写“我”持续很久见人就说起父亲表里的蝎子。
“我”好奇的是什么?有什么发现?
“我”好奇的是父亲的表秒针会走,还会发出声音。父亲打开表盖,让“我”看到了表里的世界,告诉“我”里面有个小蝎子,不能动表,他的话证实了“我”表里边有个活的生物的猜测没有错。
学习了课文之后,你觉得小时候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好奇心强,善于观察和思考,富有探究精神
“这样的话我不知说了多久,也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才不说了。”作者说了什么?作者为什么会这么说?
“我有蟋蟀在钵子里,蝈蝈在葫芦里,鸟儿在笼子里;父亲却有一个小蝎子在表里。” 作者这么说是因为“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我”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
小时候的“我”认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默读第1自然段,“我”用了哪些具体的事例来说明“我”的观点是正确的?
早晨有鸟叫得很好听
夜里有狗吠得很怕人
夏天蝉在绿树上叫
秋晚有各种的虫唱不同的歌曲
首先提出自己的观点:“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紧接着列举了鸟叫、狗吠、蝉鸣、虫唱、钟声、琴声等一系列事实,从正反两方面证实了“我”的论断,有理有据,的确是“我”经过思考后得出来的结论。为下文故事的发展作了铺垫。
哪里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呢?
没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
以反问句加以肯定,尽管这观点会让人觉得幼稚,却表现了小
时候的“我”是一个很善于思考的孩子。
可是父亲怀里的表有时放在桌子上,不但它的秒针会自己走动,而且它坚硬的表盖里还会发出清脆的声音:滴嗒,滴嗒……没有一刻的休息,这声音比蝉鸣要柔和些,比虫的歌曲要单调些。
用“可是”一转,提出父亲的表根本不是活的生物,可是“不但它的秒针会自己走动”,并且“会发出清脆的声音”,这明显与“我”的结论不相符合。
他这么说,就更增加了表的神秘。“不许动”,里边该是什么东西在响呢?我对于它的好奇心一天比一天增加。树上的蝉,草里的虫,都不会轻易被人看见,我想:表里边一定也有一个蝉或虫一类的生物吧,这生物被父亲关在表里,不许小孩子动。
父亲的阻止不仅没有让“我”打消念头,“我”反而觉得更加“神秘”。对表的好奇也与日俱增。
越不许我动,我越想动,但是我又不敢,因此很痛苦。这样过了许多天。父亲一把表放在桌子上,我的眼睛就再也离不开它。有一次,父亲也许看我的样子太可怜了,也许自己有什么高兴的事,他对我笑着说:“你来,我给你看看表里是什么在响,可是只许看,不许动。”
“可怜”说明“我”的好奇心、求知欲打动了父亲,主动让“我”看“是什么在响”。从“只许听”到“只许看”,“我”压抑已久的渴望终于要成为现实了。
没有请求,父亲就自动给我看,我高兴极了,同时我的心也加速跳动。父亲取出一把小刀,把表盖拨开,我的面前立即呈现出一个美丽的世界:蓝色的、红色的小宝石,钉住几个金黄色的齿轮,里边还有一个小尾巴似的东西不停地摆来摆去。这小世界不但被表盖保护着,还被一层玻璃蒙着。我看得入神,唯恐父亲再把这美丽的世界盖上。但是,过了一会儿,父亲还是把表盖上了。父亲的表里边真是好看。
父亲把表打开,“我”看到了里面那美丽的世界。
此后我就常常请求父亲把他的表打开给我看,有时父亲答应我,有时也拒绝我,这要看他高兴不高兴。有一回,父亲又把表打开了,我问:
“为什么还蒙着一层玻璃呢?”
“这就是叫你只许看,不许动。”父亲回答。
“为什么呢?”我又问。
“这摆来摆去的是一个小蝎子的尾巴, 一动就要蜇你。”
父亲关于“有个小蝎子”的说法一是为了阻止“我”随便动,二是因为对这样小的孩子无法讲清楚这样精密东西的构造原理。
我吓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恶而恐怖的东西,为什么把它放在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里呢?但是我也感到愉快,证实我的猜测没有错:表里边有一个活的生物。我继续问:
“为什么把那样可怕的东西放在这么好的表里?”
父亲没有回答。我只想,大半因为它有好听的声音吧。但是一般的蝎子都没有这么好听的声音,也许这里边的蝎子与一般的不同。
听到父亲的回答,“我”初感震惊。的确,蝎子的“丑恶而恐怖”和表里的“美丽”是多么的不相称!
后来我见人就说:“我有蟋蟀在钵子里,蝈蝈在葫芦里,鸟儿在笼子里,父亲却有一个小蝎子在表里。”
这样的话我不知说了多久,也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才不说了。
对父亲的话深信不疑
见人就说
课文最后,“我”为什么后来不说了?
说明“我”后来长大了,终于明白“表里的生物”指的是表的秒针。
课文主要讲了小时候的“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物,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课文表现了童年的“我”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是一个善于观察、爱思考的孩子。
走进课文
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