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历史专题训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练习题(含答案)
选择题
1.如图为新中国成立后少数民族人口变化统计图,这种变化与某项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制度密切相关。该制度为 ( )
A.政治协商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一国两制”
2.广西在农历三月三开展壮族歌圩、抢花炮、打扁担、打铜鼓等民族风俗活动,让孩子们感受壮乡民族风情、壮族传统文化的魅力。这反映少数民族重视 ( )
A.经济开发 B.文化传承
C.科技创新 D.民族平等
3.为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人是 ( )
A.毛泽东 B.周恩来
C.邓小平 D.江泽民
4.邮票是凝结的历史。下面三张邮票反映的政治制度的共同之处是 ( )
A.都在实行“一国两制”
B.都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行使主权
C.都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
D.都有较大行政自主权和经济特权
5.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在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为香港顺利回归祖国开辟途径的是 ( )
A.民主集中制的实行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
D.“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6.1997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中英两国政府在香港举行政权交接仪式,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1999年12月19日午夜至20日凌晨,中葡两国政府在澳门举行政权交接仪式,中国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以上事实说明( )
“一国两制”构想为祖国统一开辟了道路
B.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使命已经完成
C.中国广泛发展与西方国家的友好关系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获得广泛认同
7.下面组图是一组生动记录了香港回归祖国这一历史时刻的照片。它充分说明了,香港回归祖国( )
香港明天更好 中英香港交接仪式 香港人民欢庆回归祖国 解放军驻港部队接管香港防
A.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 B.交接仪式在1999年12月举行
C.是“九二共识”达成的结果 D.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已经完成
8.澳门从1999年到2018年,经济总量由518.7亿澳门元增长到4446.7亿澳门元,经历了开埠以来最为辉煌的时期。澳门经济繁荣发展的重要制度保障是( )
A.政治协商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一国两制”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9.在时间轴的空白处应填入( )
A.多边外交的原则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一国两制的原则 D.一个中国的原则
10.“海峡浅浅,明月弯弯。一封家书,一张船票,一生的想念。相隔倍觉离乱苦,近乡更知故土甜。”这是给当选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台湾老兵高秉涵的颁奖词,他曾把上百位老兵的骨灰带回大陆,使他们魂归故里。他当选为“感动中国”人物的主要原因是( )
A.促成了“一国两制” B.消除了两岸隔阂
C.发展了“九二共识” D.彰显了民族亲情
11.1992年,“海协会”角“海基会”达成“九二我识”,九二共识”的核心内容是海峡两岸均坚持( )
一个中国原则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独立自主原则 D.互补互利原则
12.“海峡浅浅,明月弯弯。一封家书,一张船票,一生的想念。相隔倍觉离乱苦,近乡更知故土甜。”这是给当选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台湾老兵高秉涵的颁奖词,他曾把上百位老兵的骨灰带回大陆,使他们魂归故里。他当选为“感动中国”人物的主要原因是( )
A.促成了“一国两制” B.消除了两岸隔阂
C.发展了“九二共识” D.彰显了民族亲情
13.右图是某同学制作的探究学习卡片。从中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
A.“一国两制”构想逐步形成
B.海峡两岸交往交流日益密切
C.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确立
D.香港、澳门回到了祖国怀抱
14.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1949年国民党退往台湾后,台湾海峡长期隔绝了台湾与大陆的联系。下列事项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1992年,“海基会”“海协会”达成“九二共识”
2005年3月,第十届全国人大通过《反分裂国家法》
2008年11月后,海峡两岸实现“三通”
2015年11月,习近平同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
A.民族区域自治 B.外交发展 C.对外开放 D.祖国统一
15.人民币是我国现行流通货币。从1962年发行的第三套人民币开始,票面上一直采用汉、蒙、藏、维、壮五种民族文字。透过人民币票面的文字,我们可以获得的历史信息是( )
①民族平等原则 ②党和政府尊重少数民族文化 ③少数民族进入了社会主义
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16.“承认‘九二共识’的历史事实……两岸双方就能开展对话,协商解决两岸同胞关心的问题,台湾任何政党和团体同大陆交往也不会存在障碍。”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上提及的“九二共识”是( )
A.和平统一祖国 B.反对“台独”分子和国际反华势力
C.加强两岸交流 D.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17.20世纪90年代初期,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的重要共识不包括( )
①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②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 ③推进和平统一祖国大业 ④海峡两岸直接实现通邮、通航、通商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8.进入新世纪以来,两岸关系经历种种风云变幻,不断取得进展。下列属于两岸关系得到发展的是( )
①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开展“和平之旅”访问大陆 ②2008年,两岸实现“三通”,两岸关系取得历史性进展 ③2015年,习近平与马英九在新加坡举行“习马会” ④蔡英文当局拒绝承认“九二共识”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9.60多年来,虽然两岸尚未统一,但是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没有改变,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民族感情也没有改变。下列史实不利于实现海峡两岸统一的是( )
A.大陆综合实力的增强 B.“台独”势力的存在
C.香港、澳门的回归 D.两岸经济往来密切
20.下列史实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1992年11月,大陆海协会和台湾海基会达成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
1997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祖国统一 B.外交成就 C.军队建设 D.民族团结
非选择题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以一定人口的比例为基础,又适当照顾地区和单位,在城市与乡村间、少数民族与汉族间,作了不同比例的规定,使全国各阶层、各民族在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都有相应的代表。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上册)
材料二 由于历史上反动统治者长期实行民族压迫政策,各民族之间,主要是少数民族和汉族之间存在着很深的隔阂。少数民族大多信仰宗教,以致民族问题往往同宗教问题交织在一起而难于处理……鉴于情况复杂,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政治实际情况出发,制定了正确的民族工作方针和政策。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上册)
材料三 不管大陆还是港、澳、台地区,都只有一个中央人民政府,实行不同社会制度的地区都是中央人民政府管辖下的一级地方政权,它们与中央人民政府的关系是地方与中央的关系。邓小平的这一思想是根据中国国情来解决祖国统一问题的光辉范例。
——胡维革、胡晓岩《关于香港回归祖国的思考》
(1)据材料一概括《选举法》的特点。该材料体现了我国哪一政治制度
(2)据材料二归纳民族问题复杂表现。为此,中国共产党确立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3)材料三中“解决祖国统一问题”的构想是什么 请写出其成功实践的范例。
(4)综合以上材料,分析我国确立制度、制定政策的出发点。
22.为了纪念香港回归20周年。八年级(1)班同学以“港澳回归”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请你也参与进来。
【昨日悲剧】
(1)上图反映了哪国侵占香港的历程?这一历程向我们诉说的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是什么?
【伟人智慧】
“一国两制”的构想从实际出发,兼顾了各方面的实际利益,因而是各方可以接受的、合情合理的、切实可行的方案。这一构想,既体现了实现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又充分考虑到台湾、香港、澳门的历史和现实,具有高度的灵活性,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杨先材《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2)根据以上材料说明,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重要依据。
【雪洗国耻】
(3)上述两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分别是什么?试分析笑容洋溢在每个人脸庞上的原因。
【情感升华】
通过以上探究,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一国两制”政策以“一个中国”为原则,并强调“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祖国大陆实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香港、澳门保持其原有的资本主义,并可以享有除国防和外交外,其他事务高度自治及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
材料二:
材料三:
材料一中的“一国两制”政策最早是针对什么问题提出来的?
结合材料一说说“一国两制”的含义是什么?它的提出有什么重大意义?
材料二、三分别反映了什么重大史实?这两个历史事件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你认为我国能成功收回材料二、三所展示的这两个地区主权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答案
1-5BBCBD 6-10AACDD 11-15ADBDA 16-20DCDBA
21、(1)特点:以一定人口的比例为基础,兼顾城乡、各阶层和各民族的比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表现:各民族之间,主要是少数民族和汉族之间存在着很深的隔阂;民族问题往往同宗教问题交织在一起。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一国两制。香港回归或澳门回归。
(4)出发点:基本国情和人民利益。
22.(1)英国 落后就要挨打。
(2)“一国两制”构想兼顾了各方面的实际利益,既体现了实现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又充分考虑到台湾、香港、澳门的历史和现实。
(3)图一,香港回归;图二,澳门回归。港澳回归雪洗了中国百年国耻
(4)中国真正强大起来了。(言之成理即可)
23.(1)台湾问题。
(2)含义:就是在祖国统一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香港、澳门和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意义: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为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
(3)材料二反映的是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材料三反映的是中葡澳门政权交接仪式;香港、澳门的回归,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4)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一国两制”伟大构想被各方所接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