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我是一只小虫子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1 我是一只小虫子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3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4-11 22:15: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观点碰撞,迸发思维火花
——以统编本二下《我是一只小虫子》课堂教学为例
教材内容
统编本二下《我是一只小虫子》
案例呈现
思辨性阅读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思考,选择自己的观点:当一只小虫子好?还是不好?
2.通过提炼、整合信息,印证自己的观点,阐明选择观点的理由。
3.通过比较观点、自由辩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辩证思维。
(二)思辨性阅读教学片段
在通读课文,认识字词,整体感知之后,思辨性阅读教学过程这样展开:
自由朗读,选择观点。
请小朋友再读一读课文,想一想:如果你是一只小虫子,你认为当一只小虫子好还是不好?(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确定自己的观点)
分组就坐,明确观点。
请大家以中间小组为分界线,认为好的小朋友是正方,坐在左边;认为不好的小朋友是反方,坐在右边,成为两个阵营,每个阵营派一名代表来领取观点牌。
(学生中有18位认为当一只小虫子好,15位认为不好,数量相当。)
提取信息,印证观点。
(1)你为什么选择这样的观点,请小朋友再读一读课文,用横线画一画你的理由,读一读,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学生自由朗读,画出原因)
(2)请读一读你在书中找到的理由,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一次说一个理由。(正反两方轮流说)课件依次出示学生找到的原因和自己的理解。(如图)
两方的小朋友,你们找到的观点和你的小伙伴一样吗?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自己的观点,读出你的感受。(正反方轮流读句子,感受好与不好)
交换比较,质疑观点
读了自己的理由,听了对方的理由,你对自己观点有疑问吗?(学生坚持自己的观点)要是读一读对方的理由,说不定你的想法会改变哦!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对方的想法。(正反方交换读)现在,你要改变想法了吗?说说你的理由。(有学生举手,要改变立场)
合作讨论,拓宽思维
通过提取课文信息,我们知道了当一只小虫子的好与不好,大部分小朋友都没有被对方说服,改变自己的观点。在小朋友读的过程中,老师有一个疑问:这篇课文的作者真的是一只小虫子吗?他怎么知道当一只小虫子的好和不好?
原来这些都是作者想象出来的呀!作者通过想象,用这样幽默的文字,把小虫子的生活写得那么有意思。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些有意思的地方。(合作读句子)这些有趣的生活就藏在这个小视频中呢,一起看一看吧!【视频播放不同小虫子的生活,有好的有不好的】看了视频,你对自己的观点还有更多的补充吗?小组之间相互交流交流,看看哪个小朋友也能说出这样有意思的理由,让对方改变主意。(小组合作交流,阐述自己的观点)
自由辩论,发散思维
现在,就让我们来一场比赛,看看哪一边小朋友的说法最有意思,还能说服对方,让对方改变观点。(轮流发言,自由辩论)
总结归纳,回归本质
不管好还是不好,这些都是小虫子生活的一部分,只是每一只小虫子面对这些生活的态度不一样罢了。所以课文中会这样写(课件出示,齐读)
案例分析
这一教学过程的设计对应思辨性阅读教学目标。我采用“观点对对碰”的形式,让二年级学生初次接触辩论,在分组讨论的过程中理清课文内容、提取关键信息、比较观点依据,加强言语输出,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1.信息提取,理清思路
明确自己的观点,是进行思维可视化的基点。以此为圆心,课堂环节层层递进。观点如何印证?这就需要学生阅读文本、寻找文中与自己观点相对应的信息,在寻找信息的过程中发展提取信息能力,在反馈信息的过程中发展信息整合能力。只有信息的提取和整合还不够,教学中还需要让学生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反复朗读支撑自己观点的语句和对方观点的语句,在比较中进行观点碰撞,引发更深层次的思考,发展学生的辩证思维、逻辑思维。
2.言语输出,建构思维
思维是内在的,语言是外在的。通过语言的描述,我们就能看到每一个孩子思维的火花。在孩子们对不同观点产生不同思考以后,我提出疑惑:作者是怎么知道当一只小虫子的好和不好的?引导学生走进文字,感受文字的幽默和想象的魅力。进一步提出要求,你也来想一想,当一只小虫子还有哪些好与不好?用问题引领,发起对学生发散思维的挑战以及语言输出的挑战,并用辩论的形式让这些思考的痕迹显性表露,层层推进,让学生体会学习的获得感。
总之,伴随思维成长的阅读教学,能让一堂常规的语文课更添一点理性,更有一点思维含量,让文字和思维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