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登幽州台歌—优质课ppt课件(共15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1课 登幽州台歌—优质课ppt课件(共15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4-11 22:12:41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15张PPT)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登高望远总让情思涌动,心潮澎湃。
今天,让我们跟随古人去登高望远。
登临诗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有一类诗写诗人登高临远,情思涌动,赋诗兴叹,抒发胸怀。人们称之为“登临诗”。
21 古代诗歌五首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学习目标
1、诵读诗歌,注意节奏、韵律和语气。
2、展开想象,描绘诗中景色。
3、结合背景,体会诗人情感。
4、品析手法,感受诗歌妙处。
欣赏朗诵
读一读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诵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把握韵律
chuàng

记一记
[古人] 古代礼贤下士的圣君
[来者] 后世重视人才的明主
[念] 想到。
[幽州台]又名“蓟北楼”、“燕台”、“黄金台”,战国时期燕昭王所建,用于招纳贤才,因燕昭王将黄金置于其上而得名,其师郭隗(wěi),成为当时燕昭王用黄金台招纳而来的第一位贤才。
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词义,读懂意思
[参考译文]
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主。
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知人论世
陈子昂青少年时家庭富裕,慷慨任侠。成年发愤攻读,关心国事。24岁考取进士,是一个想积极参与政治并力图施展抱负的人,以上书论政得到武则天重视。他直言敢谏,曾一度因“逆党”株连而下狱。
一万岁通天元年(公元696年),契丹叛军攻陷营州。武则天派武攸(yōu)宜率军征讨,陈子昂随军出征。次年兵败,陈子昂向武进言,武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
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
品一品
示例:
两个“不见”让人感受到诗人对前朝贤明君主的钦敬仰慕,也流露出了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感伤。
“天地之悠悠”表明陈子昂登上幽州台,看到了天地的苍茫辽阔,这种空间的辽阔,让他感到了个人的渺小孤寂。
发挥想象,抓住关键词语,说一说,诗人登上幽州台,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诗歌主旨
诗人通过登临幽州台,俯仰古今,视通万里的所见所感,抒发了寂寞孤独、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时不我待的情怀。
诗歌赏析
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本首诗歌用了什么手法抒怀?
“古人”是指燕昭王一类的古代礼贤下士的明君。“来者”指未来像燕昭王一类的明君。
运用典故,借古讽今(吊古伤今)。表明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也含蓄地表达了对当下统治者不重用贤才的不满和对未来赏贤任能的英明君主的渴盼。
诗歌赏析
自选角度,赏析“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示例:
运用了对比手法。将“前”与“后”,“古人”与“来者”进行对比,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往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突出自己没能遇见贤君明主,生不逢时,抒发了诗人失意寂寞苦闷的情怀。
诗歌赏析
自选角度赏析“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示例:
①“独”是独自、孤独的意思。诗人纵观古今,寻遍天地,报国无门,怀才不遇,表达了孤寂郁闷的心情。
②“悠悠”形容时间久远和空间广大。诗人把个人放置到无边宇宙的背景中,使人显得渺小,表达了一种苍茫孤独感。
课内联读
诵读本课其他的登临诗,查阅相关资料,说说其他的登临诗中的景色、主旨、抒怀手法和本首诗有什么异同?
登临诗常见主题
1.感怀身世
2.热爱山河
3.言志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