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 3.2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课件17张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 3.2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课件17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7.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04-11 22:26: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第二节 热力学第一定律
第三节 能量守恒定律
温故知新:
做 功:△U=W
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热传递:△U=Q
外界对系统做功,系统内能增加
系统对外界做功,系统内能减小
系统从外界吸热,系统内能增加
系统向外界放热,系统内能减小
绝热过程
单纯热传递
注意:热量是在单纯热传递过程中系统内能变化的量度!
思考:系统对外界做功是如何实现的?
思考与讨论
汽缸内有一定质量的气体,若在压缩气体的同时给气缸加热,会有什么效果呢?
焦耳的实验表明:通过做功与热传递两种改变系统状态的方法是等价的。
关系式:△U = Q + W
热力学第一定律:一个热力学系统的内能变化量等于外界向它传递的热量与外界
对它所做的功的和。
思考与讨论
问题一:若活塞与汽缸内壁间的摩擦忽略不计,给汽
缸加热,气体受热膨胀,分析该过程气体内
能变化情况?
问题二:汽缸加热至较高温度后,撤去热源,缸内气
体向外散热,同时将活塞向上提,分析该过
程气体内能变化情况?
问题三:综上分析功和热量取正负值的物理意义?
知识架构:
做 功:△U=W
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热传递:△U=Q
外界对系统做功,系统内能增加
系统对外界做功,系统内能减小
W > 0
W < 0
系统从外界吸热,系统内能增加
系统向外界放热,系统内能减小
Q > 0
Q < 0
强化训练:
例:如图3.2-1,一台四冲程内燃机,活塞在压缩冲程某段时间内移动的距离为0.1 m,这段过程活塞对气体的压力逐渐增大,其做的功相当于2×10 N的恒力使活塞移动相同距离所做的功(图3.2-2甲)。内燃机工作时汽缸温度高于环境温度,该过程中压缩气体传递给汽缸的热量为25J。
(1)求上述压缩过程中气体内能的变化量。
(2)燃烧后的高压气体对活塞做功,气体推动活塞移动0.1m,其做的功相当于9×10 N的恒力使活塞移动相同距离所做的功(图3.2-2乙),该做功过程气体传递给汽缸的热量为 30 J,求此做功过程气体内能的变化量。
强化训练:
例:如图3.2-4,在汽缸内活塞左边封闭着一定量的空气,压强与大气压相同。把汽缸和活塞固定,使汽缸内空气升高一定的温度,空气吸收的热量为Q1。如果让活塞可以自由滑动(活塞与汽缸间无摩擦、不漏气),也使汽缸内空气温度升高相同温度,其吸收的热量为Q2。
(1)Q1和Q2哪个大些?
(2)气体在定容下的比热容与在定压下的比热容为什么会有不同?
强化训练:
例:奶牛的心脏停止跳动后,大约在1h 内体温由37.0℃降低到33.5℃。请你由此估算,在这种环境下饲养奶牛,要维持一个体重400kg奶牛的内能不变,每天喂养奶牛的食物至少要能为它提供多少热量?计算时,可以认为奶牛体内绝大部分是水。水的比热容c为4.2×10 J/(kg·℃)。
探索能量守恒定律的足迹
中国的永动机:
探索能量守恒定律的足迹
一、人类对能量的认识
能量的概念是人类在对物质运动规律进行长期探索中建立起来的。所有自然现象都涉及能量,人类的任何活动都离不开能量。
(1)例举生活中不同形式的能量
风能
水能
光能
电能
不同形式的运动都可以用能量来描述
可以用能量的观念把热、电、光、磁等都统一起来描述
描述热运动的内能
描述机械运动的机械能
描述光辐射的光能
描述电现象的电能
探索能量守恒定律的足迹
(2)各种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电能与磁能的转化
电能与内能的转化
电和磁可以相互转化
热和电也可以相互转化
在认识自然的进程中,科学家慢慢知道了要用联系的观点去观察自然。
机械能的各种形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探索能量守恒定律的足迹
(3)人类对能量转化的研究历程
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电场能转化为磁场能
内能转化为电能
磁场能转化为电能
探索能量守恒定律的足迹
(4)能量守恒观念的形成历程
俄国化学家盖斯:任何一个化学反应,不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放出的总热量相同。表明一个系统(即参加化学反应的几种物质)存在着一个与热量相关的物理量,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中这个量是不变的。
焦耳的实验精确地测量了做功与传热之间的等价关系,从而为能量守恒定律奠定了牢固的实验基础,也为能量守恒的定量描述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德国医生迈尔通过比对不同地区人血颜色的差异,认识到食物中化学能与内能的等效性,即生物体内能量的输入和输出是平衡的。另外,他还通过海水在暴风雨中较热的现象,猜想热与机械运动的等效性。他在1841年和1842年连续写出“论‘自然力’(指能量)守恒”的论文,并推算了多少热与多少功相当。因此,迈尔是公认的第一个提出能量守恒思想的人。
德国科学家亥姆霍兹在不了解迈尔和焦耳研究的情况下,从永动机不可能制成这一事实出发,考察了自然界不同的“力”(指能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了“张力”(即势能)与“活力”(即动能)的转化。他还分析了在电磁现象和生物机体中能量的守恒问题。
永动机不可能制成
如此循环往复。可见,正是因为小鸭头部“饮水”后水不断蒸发,吸收了察觉不到的空气的热量,才使小鸭能够持续工作下去。
小鸭的头和身由两个玻璃球构成,并通过细玻璃管相连。下球盛有一些乙醚,上球连同尖嘴被吸水毛毡包起来。
1.饮水小鸭的结造
2.饮水小鸭的工作原理
(2)小鸭头部的毛毡“饮水”后,水蒸发吸热,导致头部温度降低。上段玻璃管中的乙醚蒸气被液化,压强减小,液柱上升,小鸭重心上移,直到小鸭倾倒。头部被浸湿;
(1)外力使小鸭处于倾倒位置后立即撤去外力
①头部被浸湿;
②上下玻璃球内的气体相通,压强相等,乙醚流回下玻璃球内,重心下移,小鸭站立。
永动机不可能制成
1.永动机:不消耗任何能量,却可以源源不断地对外做功,这种机器叫永动机。
(人们把这种不消耗能量的永动机叫第一类永动机)
2.历史上的永动机:
螺旋永动机
达·芬奇
滚球永动机
马尔基斯
17 18世纪,许多人致力于制造一种机器,它不需要任何动力或燃料,却能不断地对外做功,史称“第一类永动机”。图展示了其中的一种设计。然而,为此目的的任何尝试都失败了。这是为什么呢?
永动机不可能制成
2.历史上的永动机:
螺旋永动机
弗拉德
磁力永动机
泰斯尼尔斯
任何动力机械的作用都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机械能。内燃机把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燃气的内能然后再转化为机械能,电动机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如果没有燃料、电流或其他动力的输入,能量从哪里来呢!
永动机的思想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所以是不可能制成的。
科学漫步
探索热的本质:“热是什么?”
热动说
VS
热质说
培根、波意耳、笛卡尔、胡克、牛顿、伯努利、罗蒙诺索夫等根据摩擦生热等现象,认为热是粒子的剧烈运动而发热,但缺乏足够的证据。
认为热是一种流质,可以解释大部分热学现象,如:温度变化、热传递、热膨胀等。
伦福德炮筒镗孔实验
焦耳的定量实验
戴维的实验
Win!
思考:请根据热动说从微观上解释热传递现象的本质与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