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四季之美》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2《四季之美》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4-12 15:09: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四季之美》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四季之美》是部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本文所描写的景致不多,但是语言简洁,选材独特,营造出四季不同之美,不同的读者可以读出不同四季之美。第七单元以“四时景物”为主题,单元导语“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和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要落实核心语文要素,要通过优美的语句反复品味,想象语言所描绘的意境美,体会作者透过作品传达的情感。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具备较强的自主识字能力,且已经学习本课中的生字词,并对本课内容进行了提前的预习,了解了课文的内容和总体结构。在本课中,我们通过抓季节中景物的动态变化,引导学生进行画面的想象,去理解不同季节中独特的美,促进学生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等多种思维水平的提高,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五年级学生已经学习过写景课文,能简单赏析文章的语言,能利用抓关键景物,分析其特点,领悟景物的美,来品读课文的意境。“一切景语皆情语”,因此,要学好这篇课文,就需要“读”,我们可以利用多种朗读的方式,如配乐朗读,老师范读,学生个人自由品读等等。
三、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春天黎明”的独特韵味。(教学重点)
2.借助关键语句,初步体会春天黎明时天空景物的色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教学难点)
四、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大自然就像一位神奇的化妆师,把一年四季装扮得各有其美,而一年之际在于春,春天最美是黎明,同学们想一想春天的黎明时分是什么样的呢?是不是想到天刚破晓、旭日东升、晨光熹微的美丽场景呢?今天,我们走进《四季之美》,一起去感受作者眼中的春天黎明之美。
(二)作者介绍
清少纳言是日本散文的鼻祖。她写的《枕草子》是日本最早的随笔作品。《四季之美》是其中《春曙为最》的译文。清少纳言以畅快可爱的语言来描绘对大自然的喜爱,给人以独特韵味。
(三)感悟春天黎明之美
1、读春之黎明,赏景物静态色彩之美
(1)出示第一自然段,自由朗读,初步了解大意,思考:“春天最美是黎明”作者描写了哪些黎明的景象呢?将关键的词组圈画出来。
(2)老师根据同学们分享圈画的词组并出示正确完整的词组(鱼肚色的天空、微微的红晕、红紫红紫的彩云)让同学们对照补充。再让同学们朗读课文并观察这三个词组,去发现并感受春天黎明的色彩之美。
2、再读春之黎明,赏景物色彩变化动态之美
(1)圈出的“鱼肚色”“红晕”“红紫红紫” 都是表示颜色的词语。根据这三组词语引导学生想象天空颜色慢慢地加深的颜色变化过程,并思考为什么颜色会有这样的变化?脑海里浮现了什么样的画面?
假设:有这样的变化是因为是黎明。黎明就是从黑夜到日出的时间的过渡,天快亮了,这时候天空的颜色变化就是点儿泛着鱼肚色,慢慢染上红晕,颜色渐渐加深就变成了红紫红紫。
(2)老师加入背景音乐来读,同学们闭上眼睛,感受春天黎明天空颜色变化的美丽景象。
(3)让同学再次研读第一自然段,找出写出这些颜色的细微变化过程的词语,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正确完整的词组(一点儿一点儿、微微的)让同学们进行对照纠正补充。分析颜色变化的细微,要读得缓慢,并带领同学再次朗读,读出区别。
(4)再让同学们细读本自然段,找出描写色彩动态变化的词语加以分析,并叙述色彩变化的顺序过程,体会色彩动态变化之美。
(5)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动词:泛着、染上、飘着。
再补充概括色彩变化的动态过程:先是一点一点儿泛着鱼肚色的,然后慢慢染上微微红晕,颜色的出现从无到有,再一点一点呈现在眼前,最后成了很浓烈的红紫红紫。这时颜色是走动的,飘着,不是定格在那儿。其中“泛”表示大面积微微出现,“染”增强了颜色的立体感,“飘”体现了天空的动态美。
(5)再配上背景音乐带领同学们身临其境地朗读,感受春天黎明时分天空的独特景致。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一自然段,作者运用时间顺序,侧重描写了黎明的天空富有魅力的变化,像这样体现着景物一种变化的描写,我们把它称之为动态描写,它呈现着一种妙不可言的动态变化之美,可以让我们联想到更加生动具体的画面。
五、板书设计
四季之美
静态色彩美
春天黎明色彩之美
动态色彩变化美